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与管理分析论文_卢晨旭

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与管理分析论文_卢晨旭

摘要: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电力事业发展不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国家体制改革起到关键性影响作用。电力工程输电线路的施工不仅涉及范围较广,而且技术应用也日益增多,使其既为施工过程带来了一定难度,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等级要求。为了确保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的施工质量,针对其施工技术与管理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探讨,尤其涉及到施工技术、施工安装技术与施工验收技术三方面的阶段性管理项目,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对待。

关键词:输电线路;技术应用创新;工程操作

输电线路是具有输送和分配电能的功能,并在电力系统中占据主要地位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能成为了日常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想满足人们对电能的需求,就要严格控制输电线路的质量与使用方式。我国在经过了不懈的努力研究后,已逐步与其他国家的电力项目发展保持同步,电力发展水平基本与发达国家一致。

1、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

在电路施工作业前,必须对施工方案以及设计图进行严格的分析讨论,务必保证设计方案与实际施工要求保持一致,同时要保证施工方案的成本在可控范围内,经济投入更加合理。在组织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时,操作都按照设计完成,因此,良好的设计才能保证操作性强,企业所投入的资金、技术才会在质量效益方面得到回报。一个施工方案的运作,需要进行多次的检查分析,不断的提高效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有效缩短工期,由此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施工安装阶段的管理

2.1、基础施工

在我国南方,由于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在进行高压输电线路施工的过程中,对地下水的处理不仅是施工进行中的一大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且需要对其实施必要的处理措施。当地下水位高于基础底面时,处于高处的地下水会下流渗透到坑内,对施工造成阻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坑壁倒塌。在对基坑进行排水时,通常分为暗排水法和明排水法两种方法。暗排水法又称为井点排水法,是将水管向周围分布,抽出管中存水,使地下水位降低的排水方法。通常用于一般线路的施工。明排水法是运用机器或者人力,直接将存水抽出的较为直接的处理方法,多使用混凝土对坑壁进行加固,因此排水量大于暗排水法。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埋设需要在无水的基坑中进行,泥土与混凝土的混合作用,会使基坑不能承受过多的压力,影响施工的进行。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法:使用片石隔绝新浇混凝土与泥水混合物,增强混凝土的抗压能力,从而使其达到使用要求。拉线基础和杆塔也是输电线路埋设需要注意的两个方面,直接将杆塔埋进地下,使其能够承受多种作用力保证线路安全。山区地质多以岩石为主,更适合原状土基础施工,如粘性土全掏挖、岩石嵌固基础等。少量的开挖这些基础图更有利于周围徒弟环境的保护,不破坏塔位原状土能使其更加有效的得到利用,力学性能也将发挥的更加明显,从而使塔基更加稳定。在同一作业面上进行施工时,为了使塔位降基与塔杆高低脚相匹配,可以深埋土柱提高塔杆高程。基础主柱露出地面通常的规定高度为0.1-0.3m,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高度值就是加高基础的主柱。为了稳定塔基,使土的原貌不受破坏,控制土方的挖掘程度,一般在加高的基础上利用高低脚塔主柱,高低脚塔主柱一般应用在山地,丘陵等施工难度较大的地方。

2.2、线路路径的选择

图上选择和野外选择是进行线路选择最常用的两种方式。通常情况下,图上所选择是在比例为1:10000的地图上进行选线。先在地形图上通过工具板标注出线路的起止地点,再对于线路施工工程中可能出现的转折地点进行勾连,形成几个初始方案。再根据已拟定的初始方案进行材料收集,挑选出更为合适的最贱方案进行施工。在进行线路比较选择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实施该方案所要投入的资金成本,包括材料、设施等费用;线路施工的路程长度;施工难度;技术支持方面的要求;以及对线路周边环境的影响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杆塔工程

杆塔的选择对高压输电线路是装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合适的杆塔可以提高线路的安全性以及维护的便捷性,更能使资金投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杆是平原等施工方便地区普遍使用的杆塔。随着科技发展,预应力混凝土杆塔将逐步取代钢筋混凝土杆塔成为首选。铁塔也是在线路搭建中会用到的支撑工具,一般架设在山地等坡度较大,施工难度较高的地区。高压输电线路的施工最重要的就是杆塔的搭建,我国主要采用分解搭建、整体搭建两种方法搭设高压输电线路。钢筋混凝土杆自身具有一定的重量,且结构稳定性差的特点使其在使用时一般都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架设,因此,在施工时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通过人工在已经确定好的埋设地点进行组装,再使用大的机械将组装完成的杆塔进行埋设。目前使用率最高的是环形截面的钢筋混凝土构件。

2.4、架线工程

在对高压输电线路施公前,需要进行几个基础工作,包括前期准备、连接实现铺设好的导地线和安装附件等。以展放方法为例,又分为张力展放、拖地展放两种。张力展放通过使地线张力始终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和交叉物的距离始终在安全范围内。这种方法较为安全且工作效率高,但是唯一不足的是,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成本。在施工过程中可以减少线材的磨损,不消耗线材的使用寿命,提高施工的质量是其特点。比较来说,拖地展放所需成本较为低廉,费用投入较少,但是在施工工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工劳动力,且对于线材的磨损较大,施工质量也难以保证。放线过程需要制定严格的施工标准,否则容易出现断股、磨损等情况。对于输电线路的紧线,也有固定的时间要求,一般在塔杆结构组装完毕后,这项工作可以防止设备位置发生转移、使塔杆的张力始终控制在承受范围之内,同时在紧线过程中也极易出现问题,如不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3、施工验收阶段的管理

根据国家对电力工程方面的相关规定,在工程结束完工后,要进行三项不同的检验。工程施工团队、施工地点和公司是检查的对象,电气试验要在检验通过后才能进行。所有工程结束后都要经过试运行这一阶段,在试运行过程中,送电、升压等是考核的主要方面。施工过程是一项复杂且严苛的过程,对于施工过程的记录是对施工者以及使用者的一分安全保障。各部门主管需对其进行整理汇总,编成一套完整的施工档案交给有关部门存档,以便后期出现问题可以有记录可循,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支持。

结束语: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发展,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创新,随之而来的挑战也在增加。当今社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的主要方面。要保证用电安全,必须使电力项目的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最主要考虑的是“安全、质量、工期、投资”,这几方面一直伴随工程的设计施工到检验收工。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依照国家规定和实际施工要求,围绕原则灵活多变才能推进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的发展,促使其开创崭新的市场局面。

参考文献:

[1]杨华仁.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分析[J].通讯世界, 2017(19):176-177.

[2]张险峰.浅议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与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31):152-152.

[3]辛志华.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分析[J].低碳世界, 2016(17):24-25.

[4]蓝永明.电力施工中输电线路施工管理分析[J].技术与市场, 2017(10):186-187.

5b4af43a

论文作者:卢晨旭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8

标签:;  ;  ;  ;  ;  ;  ;  ;  

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与管理分析论文_卢晨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