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油气外交:“新大角逐”、“互利互赢”或“独立平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油气论文,中印论文,外交论文,独立论文,新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19世纪的口号“大角逐”在国际能源领域再次抬头。①但是,作为在19世纪提出的口号,在21世纪的能源竞争中,该口号显得略为简单,因为能源竞争要与世界经贸与国际安全考虑相结合。
虽然能源的种类繁多,许多国家也在研究应对温室气体的办法,探索如何更好地使用核能,但是世界最为关注的两类资源还是石油与天然气。当石油价格超过100美元/桶时,西方分析家就开始讨论能源冲突爆发的种种可能性,并开始指责中印能源外交。但是,这些分析家往往选择少数案例来证明他们的结论,却忽略了中东混乱、美元贬值、投机盛行等其他因素,把油价上升的主要原因归咎于中国与印度的竞争与能源油气田购买现象。②2008年末世界金融危机所导致的油价波动表明,中印的能源需求并不是导致油价上升的核心因素。
不可避免,中印两国的能源需求对国际能源开采与市场会带来巨大的影响。中国的快速崛起使其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而印度则排在第六位。③按照国际能源机构的测算,中印的能源需求在2030年前将增加两倍。④2008年初,欧佩克预测,目前中国的原油需求量占世界原油总需求的17%,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增至29%。⑤
为了避免现象简单化,本文将依照中印能源外交的以下特征描述中印能源外交从单项政策转换为整体战略的过程:(1)中印在哈萨克斯坦、安哥拉等地区发生能源竞争时,一方的胜利并不等于另一方找不到同一个地区的开采机会;(2)西方对叙利亚、苏丹等石油输出国的孤立政策使中国与印度有机会互利互赢地采取能源收购合作;(3)在沙特阿拉伯、俄罗斯等国家,中印两国公司都追求平行独立的能源政策,供应国对双方也往往实行平行或互相连接的态度。
中国与印度的“走出去”能源外交
(一)中国能源项目
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的开发,使得石油产量超出了当时的国内需求,因此中国开始出口原油。⑥但是,20年后的快速发展迫使中国减少了石油出口,并开始考虑能源安全。⑦1993年,中国从石油输出大国变成石油进口大国。⑧1997年,中国把在海外石油与天然气开采称为“走出去”政策,从而将中国的石油政策从被动转为积极主动。⑨为实现这个转变,1998年中国把国家的能源公司调整为三个主要国有企业:负责海洋领域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负责炼制及销售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与负责陆地、海洋开采与能源资产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⑩
虽然中国不是国际能源署的成员,但是按照该组织的标准,各国的石油储备大致应相当于90天的供应量,而面临危机时中国的石油储备仅够维持7天。(11)为此,中国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提到了战略石油储备的计划。为了提供30~90天的石油供应,镇海、大连、荒岛与岱山都要作为储备库。(12)据2006年1月美国能源部估计,中国石油储量只有183亿桶。(13)尽管中国进行了石油的战略储备并从海外进口石油,但要摆脱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依然相距甚远。(14)
(二)印度能源项目
在提到“中国崛起”时,越来越多的西方专家会同时提及印度。(15)两国都面临一些相似的问题,如人口膨胀与资源贫乏。(16)国际能源署出版的《2007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数据显示,印度到2025年将取代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到2030年石油日进口量将达到600万桶。(17)面临能源需求膨胀,印度的能源政策与机制与中国相似。(18)
印度的主要能源公司包括三个主要国有企业:负责石油上游职能、勘探开发、生产经营规模、投资规模管理的印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负责下游职能、大多数炼油厂、占全印石油运输量3/4的印度石油公司(IOC);负责天然气贸易、运输和LPG传输业务的印度国家天然气公用事业公司(GAIL)。(19)与中国相比,印度公司缺乏自有资金,对国外贷款的依赖程度较高。(20)
印度同样在实施“走出去”能源项目。印度《金融快报》2008年1月24日报道,印度石油部预计2007/2008财年石油进口费用约为738.3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增加572.8亿美元。(21)面临收购的限制与市场的不稳定,印度在2004年决定建立战略石油储备。(22)目前,印度仅拥有54~57亿桶石油储备量。(23)印度政府公布战略石油储备计划将在2009年完成,实现500万吨石油的储备量。(24)
竞争所导致的摩擦与调整
最近,中国与印度在国家发展与外交战略上毫无疑问地都将能源问题排在第一位。尽管如此,媒体舆论的导向与政治家的言论还是将两国的能源互动与竞争夸大了。这种偏见主要来自于中印两国2004年和2005年的短期激烈竞争。以下案例表明,印度公司未能成功的原因并不是由于竞争而导致的机会缺失。
(一)安哥拉
在竞争案例中,安哥拉是最为典型的案例之一。2004年10月,中石化与印度ONGC Videsh公司同时希望在安哥拉开采18号油田。双方进行竞争时,中国的20亿美元投标额比印度高三倍。(25)价格差异并非印度失败的唯一原因。安哥拉用来自中国进出口银行的石油贷款改建本国公路、铁路与科技所。(26)中国的策略使安哥拉在2006年2月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27)
2004年失利后,印度发起援非倡议,并融资5亿美元资助印度公司在非洲的援助计划。(28)印度公司还在安哥拉拥有石油勘探和开发项目与机会。2006年4月,安哥拉政府也主动邀请印度能源公司再次出价商讨石油贸易。尽管如此,这次贸易印度ONGC Videsh公司和中石化都没有胜出,赢家是意大利的公司。2008年3月,印度和中国企业与40多家其他能源公司再次在安哥拉竞价。(29)可见,中国并不是印度在安哥拉的唯一竞争对手,而且印度的失利也并不意味着失去新的交易机会。
(二)哈萨克斯坦
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地位、地理位置与经济实力,使得中国在中亚能源外交中比印度拥有更为重要的影响力。目前,中国公司占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石油公司(Aktyube Oil Company)与乌津石油公司(Uzenmunigas)60%的股份。中石油也投资于Kenkijak-Atyrau输油管道,为实现该计划还需付出90亿美元的成本。(30)
2005年8月,中印两国对哈萨克斯坦石油生产商业公司(Petrokazakhstan)的竞买使得两国的能源竞争再次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中石油赢得11个油田和7个地区的开采权。(31)其油气田年产量超过700万吨。(32)这次,印度的出价时间比中国早,而且出价也较高。但是,中国方面最终还是以41.8亿美元中标,超过印度38亿美元的报价。(33)
尽管如此,印度对中亚的影响也在扩大。(34)2006年6月,印度派出石油天然气部长德奥拉出席上海合作组织会议。这表明,印度已将能源与经济作为国家发展的主要策略。2008年4月,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保证,将协助印度满足本国的能源需求。可见,印度已开始使用中国的政治与经济策略来得益。
(三)尼日利亚
在尼日利亚开展能源活动的风险颇高。胡锦涛主席签署开采协议不久,“尼日尔三角洲解放运动组织”(MEND)的武装分子即警告中国能源公司人员,并破坏了石油设施。2008年7月28日的恐怖袭击至少破坏了两条输油管道。(35)尽管风险较高,2006年中印两国公司还是希望获得尼日利亚Akpo油田的股份。不过,印度经济事务委员会最后阻止了印度公司的计划,因为该项目的回报率较低且开采难度大。相比之下,中国克服困难的能力与决心都要超过印度。2006年1月,中海油宣布与尼日利亚的South Atlantic Petroleum签订协议,斥资23亿美元购买尼日利亚深水OML130石油田45%的股权。(36)同时,中海油还购买了Total公司的油气田股权。(37)可见,印度国内的政治与经济状况,限制了印度公司的能源交易规模。即使如此,据2007年10月报道,印度埃萨全球股份有限公司(Essar Global Limited)也在计划投资6000万美元开发尼日利亚的潜在油气田。(38)印度ONGC在2008年同尼日利亚有关方面签订了协议,从而获得该国两个深水油区25年的开发权。这两个深水油区的日产量预计在65万桶左右。(39)印度也正在效法中国的投资方式进行社会援助和能源交易,修建电力、铁路、炼油等基础设施。(40)
(四)缅甸
缅甸的案例一方面反映了开采方面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政治因素的影响。早在2005年,印度就计划在缅甸争取开采权,并与缅甸能源部签署了一份购买若开邦(Rakhine)和阿拉干邦(Arakan)沿海天然气的备忘录。(41)印度ONGC Videsh公司和缅甸石油和天然气公司(MOGC)一共签署了3份深水勘探区块的产量分成合同。(42)签署合同时,印度ONGC已在缅甸A—1和A—3海上区块拥有20%的股份,而印度GAIL在这两个区块中拥有10%的股份。(43)但是,由于印度与孟加拉国的管道运输分歧,前述项目被迫延期。中国抓住机会,于2006年2月与缅甸签署了改建从A-1号天然气田到昆明的天然气管道协议。(44)A-1号天然气田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天然气储量约为6万亿立方英尺。(45)中缅签署的30年期的合作协议打破了印度的缅甸-孟加拉国-印度通道之美梦。同时,这类成功对中国在三个方面有重要意义:(1)通过开发缅甸油气资源,获得一个稳定的能源供给源;(2)破解困扰中国的“马六甲困局”;(3)通过中缅油气管道带动中国西南的能源建设,继而带动西南地区经济发展。(46)
西方孤立政策所促成的合作空间
为了规避来自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中国与印度追求的能源通道有不少来自于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所谓的“流氓国家”或“无赖国家”,如受到美国制裁的叙利亚、苏丹等。同时,部分过度依赖美国市场的能源出口国,也想通过出口对象多元化的方式平衡美国的影响。
(一)叙利亚
叙利亚年产油300多万吨的Al Furat油田并没有导致竞争,而成为中印追求份额油的共同利益与共识的成功案例。(47)2005年12月,中石油与印度ONGC Videsh公司联手以5.7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Al Furat油田的股份。中印企业的收购对象是叙利亚石油公司Syria Shell Petroleum Development B.V.和Petro-Canada拥有的油田38%股份。到2006年2月,为购买36个油田与Petro-Canada的全部股权,中石油与印度ONGC Videsh公司的子公司建立了马来西亚能源合营企业。这次成功收购的油田总储量约为3亿桶。(48)至此,不仅中印首次能源合作得以实现,而且顺利绕开了西方国家对叙利亚的经贸限制。西方国家在叙利亚留下的贸易空间,使中国与印度互利双赢。实践证明,双方的合作将有利于降低能源交易成本。
(二)苏丹
在非洲国家中,苏丹的石油开采量仅为10亿桶左右。中国是苏丹最大的境外投资国,而且苏丹石油产量的60%都销往中国。(49)中石油早在1995年9月已成功取得苏丹Muglad盆地第6号油田的开采权。(50)中石油ZPEB苏丹公司是1997年最早进入苏丹从事石油开采的中资企业之一。(51)1999年,中石油与苏丹国家石油公司也进行了能源合作。中石油的喀土穆炼油厂产量达数百万吨石油,液化石油气的产量也达到数千吨。(52)相比之下,印度直到2004年才对苏丹能源市场产生实质性影响力,印度ONGC Videsh公司斥资2亿美元建造了日产1.8万桶的炼油厂和从喀土穆到港口的总长741公里输油管道。(53)印度ONGC同时购买了苏丹Greater Nile Oil Project 25%的股份,并保留对两个开采油田的投资意向。
苏丹的政局具有不确定性,如“正义与平等运动”(Justice and Equality Movement)就是达尔富尔众多反政府武装中的一支。(54)尽管如此,印度ONGC正在就有关从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ronas)购买苏丹第8号区块30%股份一事举行谈判。此外,印度石油巨头已在苏丹的3个区块中拥有股份,而该公司正努力获得苏丹第4个区块股份。苏丹石油部长也指出,印度ONGC正在寻求购买苏丹区块B的三分之一的股份的机会。(55)可见,中印都不愿因为政治的不确定性而放弃在苏丹的能源投资,双方也有意向在同一个油田上开展合作。
(三)伊朗
伊朗拥有世界第二大石油和天然气储量。(56)2004年11月,通过价值700亿美元的交易,中石化参与建设伊朗亚达瓦兰油田,并按照25年的市场价收购每日15万桶石油。(57)2007年12月,伊朗石油部与中石化签署了从伊朗西南部亚达瓦兰海上油田开采石油的价值20亿美元的合同。(58)到2008年1月,伊朗出口的原油已占到中国原油进口量的13%。中伊的合作将使中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伊朗第二大出口对象国。(59)相比之下,中国拥有亚达瓦兰油田51%的股份,而印度ONGC Videsh公司则拥有20%的股份。(60)这表明两种趋势:(1)印度拥有的股份往往只占中国的一半;(2)中印海外能源外交还会受到市场价格的波动,并不一定总是收购油气田。
虽然印度与伊朗在有关通过巴基斯坦到印度的400万美元天然气管道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是伊朗驻巴基斯坦大使M·A·沙凯里曾于2008年1月6日指出,巴基斯坦和印度将愿意克服挑战,完成一项投资数十亿美元的连接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IPI)的天然气管道协议。(61)据2008年3月报道,印度ONGC已宣布该公司将准备开发伊朗法尔西气田,并向伊朗海洋石油公司提交了金融和技术评估报告。(62)由此可见,美国的制裁威胁与核能交易无法遏制中印在伊朗能源市场的现实利益与相对优势。
(四)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是美国的第三大石油供应国。(63)为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委内瑞拉开始寻求与中国和印度的合作,以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委内瑞拉较早与中国开展双边交流。1998年2月与5月,中石油的子公司取得对委内瑞拉Caracoles和Intercampo油田的所有权。(64)2001年4月,中石油与Petróleosde Venezuela,S.A.(PDVSA)共同收购了奥里乳化油燃料发展权的70%股份。(65)
中国在南美的能源项目多于印度。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国提供的经济援助。2007年11月,在中国向委内瑞拉提供40亿美元贷款后,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承诺将出口中国的燃油量增加一倍。(66)此后,查韦斯进一步表示,委内瑞拉对中国的原油日出口量将在2008年达到35万桶,并逐步在2012年达到100万桶。(67)不过,受益于中委两国合作的不只是中国,实际上也包括印度。2008年3月,PDVSA在一份声明中称,该公司将在开往中国的“La Providencia”号油轮上装载186.7万桶原油,并且200万桶原油将于3月1日被装载在开往印度的“Capricorn Star”号油轮上。(68)
可见,中国和印度可以在同一个地区、甚至与同一个公司进行能源合作,但双方并未进行购买竞争或合作。中国的影响与投资能力强于印度,但是双方能够平行地进入南美能源市场,并受到平行的待遇。
独立所导致的平行与互利
中印两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往往会吸引世界的关注,不过,双方的国有与私有能源公司基本还是按照市场规律行事。而且,有时国内公司之间的竞争还会比与各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更激烈。(69)事实上,中国与印度没必要斗争,也不一定非要合作,所需的往往只是共存。
(一)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的案例表明,越来越多的能源供应国希望与中国及印度进行平行合作。虽然中印两国在沙特阿拉伯受到同样的对待,但是双方的早期交易是分开的。2004年,中石化赢得沙特南部天然气开采权。(70)沙特每天提供给中国45万桶石油,占中国进口量的14%。(71)此外,沙特还计划实现在2010年底前每天向中国出口100万桶原油的目标。(72)沙特与印度的能源关系也相当密切。在印度的石油进口总量中,沙特石油占据30%的比例。2006年,沙特开始将针对中印的能源外交结合考虑。比如,2006年1月,沙特的阿卜杜拉国王在访问中国与印度时,分别签署了多项相似的石油与天然气协议。
(二)俄罗斯
中国政府早就意识到,与俄罗斯的合作有利于能源进口多元化,减少对海湾国家日益增长的依赖性。(73)2006年,中国自俄进口原油1597万吨,比2005年增长约25%,占到中国原油进口总量的11%左右。(74)2006年3月,经过两年的接触,中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了谅解备忘录。(75)根据计划,到2020年,俄罗斯将会通过东西两条管道每年向中国出口天然气680亿立方米。2006年10月,第一家中俄能源合资公司东方能源公司成立,其中51%的股份为俄罗斯石油公司持有,剩余49%的股份由中石油持有。(76)
印度最大的海外能源股份是俄罗斯的萨哈林油田。(77)印度OVL拥有萨哈林-1的20%股份,印度ONGC拥有俄罗斯主要资产尤甘斯克(Yugansk)油田的20%股份。2007年1月,俄罗斯国有石油公司与印度ONGC签署了扩大合作谅解备忘录,准备成立联合企业,互相开放市场和共同参与俄印及第三国境内的能源开发项目。(78)
(三)巴西
中国与印度的较强购买力给双方带来规模经济的优势,并拉大了南美国家与美国之间的政治与经济的距离。2008年2月,中石化国际石油工程公司承建巴西卡塞内(GASENE)天然气管道,并提前15天竣工。该管道长1277公里,设计输气能力为每天2400万立方米。(79)2007年9月,印度媒体报道,印度Videocon工业公司和IOC共同购买了巴西勘探公司EnCanBrasil的10个深水和超深水区块的股份。(80)这笔交易的规模估计在4.25亿美元左右,其中大约1.65亿美元将提前支付,余额2.6亿美元将投资到勘探作业中。(81)EnCanBrasil公司估测,这些区块中拥有50多亿桶的石油储量。据2007年11月报道,巴西石油公司宣布,在巴西东南部海上距离海岸250公里的图皮地区海域的海底发现一处估计储量达50亿桶至80亿桶的特大油田。(82)这类突破虽有可能导致中印竞争或中印合作,但根据巴西与中印两国的总体石油关系,最大的可能性在于中印平行单独开采。
(四)阿曼
2006年,中阿贸易增加49.4%,其中90%的贸易与石油交易相关。(83)据2007年报道,中国已成为阿曼的最大贸易伙伴。(84)近年来,印度成为阿曼第二大重要市场,2005年的出口额占12.7%,2006年进一步增长到15.3%,其中主要是阿曼-印度化肥公司的化肥出口。(85)2006年,阿曼对阿联酋和印度的非石油产品出口占其非石油产品出口总量的55%。据2007年11月一份报道,阿曼石油和天然气部将面积为23850平方公里的第41号海上勘探区块给予印度信任工业公司的子公司信任勘探和生产公司。(86)该区块恰好邻近印度信任工业公司在2005年已获得的第18号海上勘探区块。(87)这表明,虽然中国作为阿曼的最大贸易伙伴,但是印度还能够实现自己的收购目标。
中国与印度的能源关系很难被概括为单纯的竞争或合作战略性框架。双方竞争与合作的案例数量不仅少,而且两种类型的交易数量基本持平。实际上,平行独立的中印能源外交案例最多,这在本文尚未涉及的土库曼斯坦、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地的能源交易中也都有体现,即使是双方竞争或合作的案例,如在哈萨克斯坦、叙利亚等,后来也都转向独立平行的能源开采。
除此之外,中印与沙特阿拉伯达成的能源交易,也表明两国的能源交易符合能源市场的“游戏规则”,体现了世界能源市场走势与涨落的影响。在沙特阿拉伯、伊朗、俄罗斯等,中印并没有购买油气田的份额,而只是签订关于进口与炼油的合同。而且,中国在伊朗的亚达瓦兰油田愿意按照市场价收购25年的石油。中印在阿布扎比与类似地区的能源交易也主要是帮助这些国家修建油气管道、炼油等设施。
不可避免,中印对能源市场的影响会变得越来越突出。(88)据第13届中东天然气峰会测算,中国计划到2010年(每年)进口液化天然气2000万吨,印度则计划在2011年至2012年间进口2250万吨。2008年3月,欧佩克预测,中国的原油需求将在25年内翻一番,而印度石油日进口量将在2030年达到600万桶。(89)
尽管如此,案例与数据往往证明西方媒体的断言是缺乏根据的。比如,中国海外的份额油在其油气进口中的比例低于10%,印度的数字则更低。非洲石油出口中,有33%运往美国,而只有8.7%运往中国。(90)而且,与美国每年人均28桶的石油消费量相比,中国每年人均是2桶,印度每年人均则少于1桶。这表明,世界不应该只关注亚洲对世界能源的塑造力与影响力。(91)
虽然中印已成为世界能源市场的博弈者,但都不是能源“新殖民国”。中国与印度在南美、非洲、中东等的开采权不仅得到了各国的同意,而且在许多方面提供了对当地发展有益的投资,特别是在安哥拉、尼日利亚与委内瑞拉。
此外,为减轻缺乏优良油气资产的影响,中国与印度还不得不发展与被国际孤立的产油国之间的油气合作关系。这不仅利于中国与印度,而且也利于亚洲地区与全世界。由于中印被迫介入的地区是其他国家与公司不愿意进入的,因此,能够使生产油气的地区增加,并减少能源进口国对某些能源出口地区的依赖。中印两国的合作也会催生其他对世界有利的现象。
中印在叙利亚及类似国家的能源合作蕴含了“亚洲能源联盟”出现的可能性。(92)“亚洲能源联盟”跟已经存在的“国际能源署”一样,会扩大能源进口国对出口国的影响力。除此之外,为避免中印的抽象能源外交合作变成战略性结盟,越来越多国家有意建立或参与多边化的国际体制,以应对两国崛起可能造成的能源紧张。
中国与印度的能源战略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平行或独立的案例多于竞争或合作的案例。同时,中印的能源追求开始转向双边与多边能源外交与能源战略。2006年1月,中印签署《加强石油与天然气合作》备忘录。(93)2006年12月,中国、印度、美国、日本与韩国为了解决亚洲和世界面临的能源困境,举行了五国能源部长会议。
双边转向多边的发展趋势是中印能源外交对世界的最大贡献。无论双方直接合作或采取平行独立的措施,如果中印继续追求能源外交的共同利益,并避免彼此之间的恶性竞争,两国就会吸引其他国家的关注和模仿,而且也会提高消费国对国际能源市场的影响力。这样,未来的能源“大角逐”将会被有效避免。
注释:
①Daniel Twining,"The New Great Game-Why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has Embraced India",The Weekly Standard,Volume 12,Issue 15,December 25,2006; Mohan Guruswamy,"The Great India-China Game",Rediff.com,June 23,2003; Sunanda K.Datta-ray,"The Latest Version of the Great Game:India and China",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April 22,2005.能源的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包括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核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等,参见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谁能驱动中国——世界能源危机和中国方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②Flynt Leverett and Pierre Noel,"The New Axis of Oil",The National Interest,Number 84,Summer 2006;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Oil-India",U.S.Department of Energy,October 2004.
③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Oil-China",U.S.Department of Energy,August,2006.
④Wayne E.Anthony,"Energy Trends in China and India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Testimony before the Committee of Foreign Relations,U.S.Department of State,July 26,2005.
⑤《欧佩克预测:中国的原油需求将在25年内翻一番》,国际石油网,2008年3月10日。http://www.oil.in-en.com
⑥中国能源研究会与国家电力公司战略研究与规划部:《中国能源五十年》,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年版,第71页。
⑦中国能源研究会与国家电力公司战略研究与规划部:《中国能源五十年》,第71~72页。
⑧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谁能驱动中国——世界能源危机和中国方略》,第38页。
⑨安尼瓦尔·阿木提、掌胜旺:《石油与国家安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4页;《中石油国际合作互利共赢》,国际石油网,2008年7月16日。
⑩周大地:《2020中国可持续能源情景》,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41页;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Oil-China".
(11)《中美首次达成合作意向,战略石油储备协调机制破冰》,国际石油网,2007年12月15日。
(12)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Oil-China".
(13)Ibid.
(14)储备的主要作用在于降低能源安全面临的三大难点:(1)可获得性;(2)油价的波动;(3)国际能源运输线的安全。参见管清友、何帆:《中国的能源安全与国际能源合作》,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11期,第46页。
(15)"China and India:A Tale of Two Vulnerable Economies",The Economist,December 13-19,2008."China and India:What You Need to Know",Business Week,August 2005; "Le monde appar tient à l'Inde et la Chine",L' Agence Science-Presse,Jan.23,2006; "Commerce avec la Chine et l' Inde",L' Observateur,No.264/265,Decembre 2007-Janvier 2008.
(16)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谁能驱动中国——世界能源危机和中国方略》,第40页。
(17)《阿卢瓦利亚:印度应当提高国内油价》,国际石油网,2007年12月6日。
(18)《中国与印度:难道只有竞争?》,商业报道网,2006年12月30日。http://www.biz.163.com
(19)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Oil India";《艾亚尔:政治不同妨碍了缅甸管道计划》中国商务部网站,2006年1月11日。
(20)比如,2007年3月,印度石油公司获得了2.5亿美元的贷款,其中2亿美元贷款来自新加坡的Banco Bilbao Vizcaya Argentaria银行,5000万美元来自新加坡Mizuho Corporate银行。2007年5月,印度石油公司也通过在美国发行长期外币债券的方式为本公司增加了3亿美元的投资资金。《印度石油公司贷款4亿美元用于原油进口》,国际石油网,2007年9月18日。
(21)《印度石油进口费用约占GDP的6%》,国际石油网,2008年2月3日。
(22)Wayne E.Anthony,"Energy Trends in China and India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23)《印度已探明石油储量可开采19年》,国际石油网,2007年6月18日;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Oil-India".
(24)Senator Richard Lugar,"United States-India Energy Security Cooperation Act of 2005",United States Senate,Nov.1,2005.
(25)"Powerless OVL loses Angola Race Again",The Economic Times,April 7,2006.
(26)Harry G.Broadman,"China and India Go to Africa:New Deals in a Developing World",Foreign Affairs,March/April 2008,p.98.
(27)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Oil-China".
(28)《为夺取油田,印度与中国在非洲再次爆发激烈冲突》,国际石油网,2008年2月27日。
(29)Manash Goswami,"India Turns to Angola After Losing in Energy Auctions",March 31,2008.http://www.bloomberg.com
(30)[俄罗斯]斯·日兹宁:《国际能源:政治与外交》,中译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8页。
(31)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Oil-China".
(32)《能者国之大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能源博弈》,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2006年1月8日。
(3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新华网,2005年8月22日;Keith Brad sheer,"Chinese Company to Buy Kazakh Oil Interests for $ 4 Billion",The New York Times,August 22,2005.
(34)吴永年、赵干城:《21世纪印度外交新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174页。
(35)《尼日利亚军事组织称破坏两条以上输油管道》,中国石油在线,2008年7月29日。http://www.oillink.cn
(36)"CNOOC Takes 45% Stake in Nigerian Oil",Ministry of Commerc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anuary 10,2006.http://www.mofcom.gov.cn
(37)"China Seals $ 2.3bn Nigeria Oil Deal",Aljazeera,January 10,2006.
(38)《印度埃萨拟投资开发尼日利亚油气田》,国际石油网,2007年10月11日。
(39)《为夺取油田,印度与中国在非洲再次爆发激烈冲突》。
(40)同上。
(41)《印度埃萨拟投资开发尼日利亚油气田》。
(42)《印缅两国签署3个深水勘探区块产量分成合同》,国际石油网,2007年9月28日。
(43)《印度ONGC将勘探缅甸3个海上区块》,国际石油网,2007年9月21日。
(44)《艾亚尔:印度将继续与缅甸谈判天然气》,中国能源网,2006年1月16日。
(45)汪巍:《印度的能源外交》,载《亚非纵横》2007年第5期,第18页。
(46)同上,第18页。
(47)"US Cautions India Against Syria Oil Deal",Indo-Asian News Service,January 28,2006.
(48)《能者国之大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能源博弈》。
(49)《中石油海外寻能源,与印尼共同开采苏丹油田》,国际石油网,2007年7月10日。
(50)"The History of CNPC",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January 1,2007.http://www.cnpc.com.cn
(51)胡胜春:《中国企业受到苏丹政府瞩目》,中国能源网,2008年3月4日。
(52)"The History of CNPC",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January 2,2007.
(53)"India Signs Oil Pipeline Deal with Sudan",All Business,August 2004.http://www.allbusiness.com
(54)《苏丹反政府武装攻击有中国背景油田》,国际石油网,2007年10月26日。
(55)《印度ONGC寻求获得苏丹第4个区块股份》,国际石油网,2007年11月7日。
(56)《伊朗为中国石油储备“指点”新思路》,国际石油网,2007年6月14日。
(57)"China Signs $ 70 Billion Oil Deal with Iran",World Tribune,November 1,2004.
(58)《伊朗与中国签署20亿美元石油合同》,国际石油网,2007年12月11日。
(59)《伊朗原油占中国原油进口量的13%》,国际石油网,2008年1月31日。
(60)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Oil-China".
(61)《巴印两国近期将完成IPI管道项目协议》,国际石油网,2008年1月8日。
(62)李峻:《波兰和印度公司将开发伊朗天然气田》,中国能源网,2008年3月4日。
(63)"Venezuela and China Sign Oil Deal",BBC News,December 24,2004.
(64)PDVSA:《国际伙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6年。
(65)同上。
(66)《委内瑞拉获中国40亿贷款,对华石油出口增一倍》,国际石油网,2007年11月8日。
(67)《委内瑞拉2008年对中国原油出口将达到35万桶》,国际石油网,2008年2月21日。
(68)《PDVSA:委内瑞拉向中国和印度出售了387万桶原油》,国际石油网,2008年3月12日。
(69)Erica S.Downs,"The Fact and Fiction of Sino-African Energy Relations",China Security,Vol.3,Summer,2007,pp.42-68.
(70)"Sinopec Won the Bid to Develop the Gas Project located in South Saudi Arabia",Ministry of Commerce,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an.30,2004.
(71)Qin Jize,"China Signs Oil Deal with Saudis",China Daily,January 24,2006.
(72)《去年沙特依然是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国际石油网,2007年1月24日。
(73)[俄罗斯]斯·日兹宁:《国际能源:政治与外交》,第169页。
(74)《上半年俄罗斯通过铁路向中国出口石油达460万吨》,国际石油网,2007年7月26日。
(75)《中俄国家年的油气收获》,国际石油网,2007年11月22日。
(76)同上。
(77)《俄罗斯〈晨报〉载文:中印两国之间很难避开竞争》,载《环球时报》2006年12月14日。
(78)张敏:《俄印国有石油公司拟成立联合企业互相开放市场》,新浪财经,2007年1月26日。
(79)《中石化承建巴西管道项目南段竣工》,中国能源网,2008年2月29日。
(80)《印度两公司共同购买巴西勘探公司股份》,国际石油网,2007年9月14日。
(81)《印度两公司共同购买巴西勘探公司股份》。
(82)《巴西将在新油田开发中实现天然气“零燃烧”》,国际石油网,2007年11月23日。
(83)《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建立经贸战略合作》,中国商务部网站,2007年12月20日。
(84)同上。
(85)《阿联酋、印度成为阿曼非石油产品出口最大市场》,国际石油网,2007年7月30日。
(86)《印度信任获得阿曼另一个勘探区块》,国际石油网,2007年12月6日。
(87)《印度信任获得阿曼第2个深水区块勘探权》,国际石油网,2007年11月13日。
(88)《欧佩克预测:中国的原油需求将在25年内翻一番》,国际石油网,2007年3月10日。
(89)《阿卢瓦利亚:印度应当提高国内油价》,国际石油网,2007年12月6日。
(90)Alex Vines,"China in Africa? A Mixed Blessing?" Current History,Vol.106,No.700,p.215.
(91)Wayne E.Anthony,"Energy Trends in China and India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92)Siddharth Varadarajan,"India,China and the Asian Axis of Oil" The Hindu,Global Research,January 24,2006.
(93)《上合组织6月在沪召开峰会否认将成为军事联盟》,五洲传媒网,2006年1月17日。
标签:石油论文; 中印论文;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论文; 原油投资论文; 石油开采论文; 石油投资论文; 伊朗石油论文; 国际原油论文; 石油美元论文; 原油分析论文; 中印冲突论文; 能源论文; 胜利油田论文; 原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