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摆正“教”与“学”的关系,牢固树立“教”为“学”服务的思想
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矛盾,是教与学的矛盾,教师的教能否服务学生的学,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课堂上,学生爱学,教师的教就起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靠教师激发起来的,这就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教学中,教师始终把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作为教的出发点,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树立一种不容动摇的观念,即: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想方设法地给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和自己表达的机会。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自读、自想、自述的时间要充分,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真正全身心地读书,给学生思考、表达的自由,相信学生经过训练,通过自己阅读,不但能读懂课文内容,而且能说出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学生的聪明才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会在这种主动、独立阅读的活动中得到展示。
第二、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全体学生在40分钟内积极地投入集体学习活动。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准备每课书时,不仅要备自己怎么教,更要备学生怎么学,不仅使学生乐学,还要会学,让学生掌握自学的钥匙,进而达到学会的目的。
第三、精心设计提问是启迪学生思维的关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边读边思,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而且能帮助学生克服思考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性。
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多角度过程中,我体会到:只有让学生释疑解难、不断探究中,积极有趣地开展思维活动,借助教师的提问激发他们的思维的积极性,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待学生的质疑,教师一要提倡、二要鼓励、三要引导。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做到“敢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问”;指点发问途径,教给发问方法,使学生具备发问的能力,也就学会了思考,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和恰当的课堂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启迪学生思维,启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那么,课堂提问究竟从哪方面着眼,从哪些地方入手?什么样的问题学生最感兴趣?什么样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能力呢?
1.在关键的内容上提问:关键内容是指对全篇课文的理解有重要作用的或学生不易理解的某些词句章节。抓住这些内容设计问题,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挑山工》一课,我抓住“不解之谜”一词设计了这样的提问:什么叫不解之谜?我的不解之谜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不解之谜?这个谜是怎样解开的?
2.在内容的矛盾处提问:课文内容“自相矛盾”处正是作者落笔的着力处。在矛盾处设问,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例如:《穷人》一课,桑娜抱回西蒙死后留下的两个孤儿后忐忑不安的心情是怕自己挨揍吗?《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我的内心活动为什么会这样?
3.在内容的对比处提问,课文内容,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抓住对比提问,一下子就触及到课文的根本,有利于学生抓准文章的灵魂。例如:《草地夜行》开头与结尾描写的环境一样,同样是一个人,为什么在环境更恶劣的情况下会有那么截然不同的行动?
4.在课文的含蓄处提问,课文中的许多句子含义很深,学生理解起来也有较大的难处,在这样的地方提问、探究,对改善学生思维品质有重要的作用。
第四,加强读的训练,提高训练意识。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在平日的教学中,我始终抓住“读书”不放,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必多讲,而应致力于导,在语言训练中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我深深地感到:读书是语言训练的一种很好的实践活动,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悟”。
二、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遒德情感和审美情感,在钻研教材时,我不仅注意研究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而且注重研究蕴含在教材中的情感性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教师在备课中,就要认真揣摩作者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才会通过自己的语言、声调、姿态和表情,再现课文中的艺术形象,把知识、情感、思维融为一体,这就是教学的艺术。平日,我无论教哪课书,都注意引导学生去认真体味作者的情感,只有在这时,学生的学习才会升级,情感才会真正受到熏陶和感染,学生的学习才会达到一种意境。
综上所述,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强各方面的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使自己外在的美成为内在美的自然流露,如此看来,教师不仅是智慧的使者,而且也是美的使者,这样,教师才能用自身美的甘露育出美的花朵。
论文作者:安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5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思维论文; 课文论文; 才会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情感论文; 《教育学》2020年1月总第20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