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探究论文_沈帆

武汉开来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众所周知,建筑工程是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不利于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建筑学生态设计理念对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对建筑学生态设计的意识明显深化,生态建筑设计因此得以完善。

关键词:建筑学设计;生态意识;应用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步伐加快,城市人口的数量在不断增加,造成城市的住房出现问题。为了减少建筑对环境的破坏,需要对生态建筑学理念进行利用。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对生态建筑学进行利用,促进环境和建筑的和谐统一,解决建筑设计过程中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促进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1生态建筑学的概述

1.1生态建筑学

生态建筑学与其他建筑学的最大区别是其内容主要是围绕生态学,是一种将生态学与建筑学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的建筑理论,基于自然系统,建立一套完整的人工生态体系。生态建筑学主要是指基于建筑技术的基础理论,将当前最先进的技术与生态学知识有效结合在一起,促进环境与建筑融为一体。在生态建筑学中对室内气候与生物气候的条件要求较高,受众的基本要求是其该建筑学的核心思想。在建筑中,应用生态建筑学,需要对建筑所在地的生态环境与构建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及研究,掌握准确的建筑环境资料,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在建筑项目施工中对环境的影响,此外还要根据不同的能源交换体系的要求,适当调整与修改建筑设计方案的内容,这就要求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与影响进行充分的考虑了。

1.2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

在实施阶段,生态建筑系统对材料与资源有明确的要求,同时其运营管理的手段也与其他建筑项目有明显的区别,需要从节能指标出发,分析生态建筑学中的节能设计模式与应用特点。通常情况下,在建筑系统的后续设计中,应用生态建筑策略的效果最好,基于其生态规律,同时结合建筑系统相对应的建筑设计形式与要求,为其创造出更符合其运行情况的模式与形式。在建筑设计生态建筑学中,降低资源消耗与减少材料的使用量是其主要的设计目标。在排放前,以维护生态环境为落实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产生的污染进行无害化处理,尽可能地将建筑与环境的污染降低最低,为区域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增设力量。通过一系列的实践证明,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建筑学的理念,不仅可以为建筑物内的人们提供更加健康与舒适的休闲场所,实现了建筑功能质量目标统一的目标,同时,也平衡了生态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促进了人、建筑、生态之间的共同发展。

2建筑学设计中生态意识的应用策略

2.1科学选址

建筑施工前有关部门应进行科学规划,将建筑的特点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同时科学测评生态系统,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优化,从而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设计中,一方面要全面了解并掌握当地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还要对建筑的社会环境因素予以高度重视。需科学分析建筑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并考虑环境对建筑的作用。如在建筑设计规划中,应做好前期勘察工作,充分了解当地的地质与水文情况,且经过周密的计算检验建筑与环境间的作用能否与生态环境建设产生明显的矛盾。按照生态学原理,生态系统并不是长期稳定且保持不变的状态,生态系统自身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呈现出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但是这并不代表这种平衡状态可无限期的保持。所以,我们必须要严格把控这一限度,采用有效措施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从而满足生态环境建设的标准及要求,且在建筑生态设计中始终坚持科学选址。

2.2采用生态表皮设计

建筑表皮生态设计主要是指外围护结构。而建筑的外围护结构又包括楼板、屋面、外墙等。因建筑外围墙体能量消耗占据总能源消耗量的30%以上,故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建筑装置的功能,同时对建筑表皮的支撑功能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可以从辐射对人的影响与人的生理舒适度这两个方面考虑,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而不断努力。比如,在某地区的建筑表面覆盖系统设计过程中,通过建立双层结构,在建筑表皮上设计多孔通风层与隔热玻璃,双层表皮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的良好散热与通风性,为净化建筑内部空气,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内部的环境质量,减少了天气变化对建筑正常使用的影响。通风层在接收由建筑外皮传来的外部空气时,安装在建筑内部的控制板会通过控制自然通风系统,将外部空气转化为缓冲气流,并将其输送到建筑主体,进而消弱外部风的影响力,最终为建筑创造出自然风。

2.3加强空间组合设计

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对生态建筑学进行利用,需要对空间组合进行相应的生态设计,对空间的经济性进行考虑,同时对休息和工作区域的布局进行思考。设计过程中对生态建筑学进行利用能够对空间进行合理分区,并且满足建筑的舒适度和节能要求。针对不同的功能分区按照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设计组合。建筑在进行功能分区的过程中,功能分区的不同,对阳光、温度以及景观等有着不同的要求和需求。交通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便利性进行注重,同时对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进行考虑,满足人们居住的舒适度要求,同时满足交通的经济性原则。最后,需要对建筑的空间生态性进行考虑,对辅助空间进行合理的组合设计,楼梯、电梯房以及电表箱等进行合理设置,通道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以自然光的满足为主,达到通风的要求,有利于外界的循环。

2.4尊重个性,因地制宜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的供养,因此人类在进行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应秉持尊重自然的态度。以我国发展现状来看,若要以较短的时间实现绿色建筑发展目标相对较难,但是若能尊重个性,因地制宜地进行建筑设计和建设就可有效地缓解这一矛盾。其中,因地制宜主要是指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特有的优势,高度尊重当地的环境,该方式一方面能够保护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促进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基于此,在建筑工程施工前,有关部门需全面了解建筑施工现场以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在发挥其自然优势的条件下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见图1。

图1尊重个性,因地制宜

比如,建设在旅游业周边的建筑不仅能够高效利用生态环境的优势,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也可有效减少大众生活对景区的负面影响。另外,对于大功率实用能源功能性建筑设计也需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将其建在资源储量和种类丰富的地区,高效地利用风能等可再生资源,以此全面体现出其在生态建筑中的优势特征。这里注意,高污染的化工类建筑应建设在远离人群、水源以及自然资源的地区,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在生产中还要针对排放物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待各项指标达标后方可排放。综上,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其自身的发展特色,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能够促进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和谐互助,推动二者的共同发展。

结语

生态意识在诸多领域均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又因为建筑学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有必要将生态建设融入建筑学当中,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生态建筑的快速发展,减少建筑行业的资源消耗,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尽早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洪新.论马克思自然观视野中的生态意识[J].学术交流,2013(2):89-92.

[2]李敏,张军.生态文明与生态意识内涵研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7-9.

[3]于冰.生态文明建设呼唤生态意识[J].浙江学刊,2012(4):231-234.

论文作者:沈帆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6

标签:;  ;  ;  ;  ;  ;  ;  ;  

关于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探究论文_沈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