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万芳
身份证: 4130261XXXX1200445
摘要: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主要分为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项目招投标与实施阶段和项目验收结算等几个重要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科学控制造价,否则任何一个阶段的造价把控不好,都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造价控制。因此,充分合理地发挥各个阶段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提高项目质量及效益是全过程造价控制目标。
关键词: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
一、工程项目中造价管理的现状
(一)前期准备阶段的造价管理粗糙
许多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忽视前期准备阶段的工程造价现象很多,在这种前期准备工作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造价管理失误,导致项目质量低下及效益损失。如注重进度,就会忽视工程质量与效益。比较常见的失误是没有及时关注工程的概算、预算、市场定额、税率、费率等费用的收费标准变化,匆忙动工,等工程进展在一定阶段才发现费用已超过预算范围,和这个相似的还有材料的出厂价格的变动、装卸与运输的成本变动、人工费的变化等都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的变动。另外,在设计预算过程中,由于设计人员的主观因素往往对工程预算变化起到主导作用,对预算的主要部分往往没有必要的可行性经济论证,因此常常导致概算、预算定额都比较粗糙。
(二)招标过程不够合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市场竞争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利用招投标形式对商家进行选择是相对普遍、合理的做法。然而在一些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常用的评标方式有综合评标法和低价评标法,过程也常常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在综合评标法中,人为的因素起到主导作用,对评标的结果产生极大的影响。在低价评标法中,有的商家先大刀阔斧拉低评标价,确保自己可以中标。然后在施工过程中,商家再通过偷工减料,甚至是扯皮的方式谋取二次利益,导致项目建设整体质量差。
(三)实施过程问题频发
项目的实施过程是项目完成所占用时间最长的阶段,并且所涉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非常巨大。大部分的资金就是在这过程中投入的,可以说是造价控制最为关键的阶段。但是也常常因为施工设计不细致、变更手续不及时、施工管理不规范、质量把关不严格等出现施工返工的情况,这些都是导致造价控制出现问题的关键。
(四)竣工结算高估冒算
工程竣工结算阶段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出在工程量上。往往因为没有按照规定进行计算,又没有参照定额单价进行套算,出现各种多加少扣的现象,最终导致甲方与施工方产生纠纷,相互推诿,拖延工程的结算。那么,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项目的造价成本,影响了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
(五)相关法制有待跟进
虽然我国主张的是“依法治国”的理念,但是当项目建设的造价控制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出现执法不严甚至无法可依的法律盲区时,仍然有许多人利用“法不责众,既往不咎”的潜在规则对工程利益发起冲击,严重影响了造价控制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二、提高造价管理有效性的基本条件
(一)基于建设项目全过程的造价控制
造价控制是对工程造价合理性管理,虽然在施工阶段体现的最为重要,但实际上在工程的每一个阶段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作用合力影响整个工程造价控制的合理性和真实性。因此,基于全过程的造价控制应该成为提高造价管理有效性的第一大前提,让造价控制完全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始终。
(二)通过动态反馈机制调整造价控制
造价控制不是一个静态的计算过程,而是在项目过程中有诸多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因此在造价管理过程中,应该随时掌握能够影响造价控制的因素,那么当其中一个或者多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可以根据因素的变动情况对造价管理进行实时反馈,并根据反馈机制传达的信息来调整造价管理,使造价管理始终处于一个相对真实、合理、可靠的状态。
三、工程案例分析
如某厂区总建筑面积 113470m2,从开工到完工用时11个月,主要建筑以单层门钢结构,局部二层框架结构为主。前期投资约 62700 万元,其中 :土建投资 26000 万元,设备投资额 35500 万元,其他投资1200 万元。该项目从前期规划开始甲方在全过程造价管理就介入进去,初期规划阶段根据该项目工期紧且需要专业机械行业设计院等因素,甲方对工程实行EPC总承包模式,承包商中标后可以发挥其设计的主导作用,从一开始就对项目进行优化设计,充分发挥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的合理交叉和充分协调,由此降低管理与运行成本,提升投资效益。最终使整个工程向更便于施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方向前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项目合同谈判及 EPC 合同总价款确定过程中,在已基本完成的施工图纸基础上要求施工单位出具工程分部分项综合单价报价并进行谈判,同时通过在合同中明确或加强工程的工作范围、对于现场未可预见自然条件的责任划分,数量或质量要求的变更、设计变更及材料代用的索赔约定,设备、材料的采购和控制管理和监督,合同价款支付控制,甲方的反索赔管理等手段来减少履行合同中甲、乙双方可能产生的工程纠纷,维护双方合同利益,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在项目施工阶段,虽然为EPC工程,但由于设计图纸的遗漏、甲方对建筑功能要求的变动以及现场情况的变化,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不可避免。通过在现场加强对设计变更工程量及内容的审核监督,改变过去先施工后结算的程序,由现场造价工程师先确认变更价格后再施工,这样一来能够让我们对合同价的变化心中有数。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深入现场对照图纸察看施工情况,了解收集工程有关情况及施工进度,做好每个月进度款审核工程。及时掌握施工动态,不断调整控制目标,对新增及变更工程或材料提供造价方案及材料价格询价及对比等措施,提供关键数据及建议,减少损失,增加效益,降低了整个工程的造价。
项目竣工阶段,接收总承包单位的竣工决算进行审核工作,按合同进行审核,对工程预算外的费用严格控制,对未按图纸要求完成的工作量及未按规定执行的施工签证一律核减费用,合同条款明确包含的费用,属于风险包含的费用,未按合同条款履行的违约进行核减。最后对整个项目所花的费用、设计方案、造价管理等进行汇集、分析与总结,出具正式过程控制报告文件。
按照事先拟定的计划和标准,通过采用各种方法,对被控对象在实施中发生的各种实际值与计划值进行对比、检查、监督、引导和纠正。以事前控制为主,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技术、组织和时间等因素的控制,大范围的减少了目标值与实际值的偏差。最后:土建投资约为24000万元,设备投资额 28000 万元,未突破前期概算,节约了大量资金,实现了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目的。
四、全过程造价控制在建设项目中的优化方案设计
在目前建设项目中造价控制一般都是以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阶段的信息反馈进行相应调整,这样效果一般且被动。提出以“主动控制”的优化设想,来进一步提高造价控制的有效性。主动控制就不再是被动地等待反馈信息,而是通过主动掌握信息,通过合理地分析,能够得知下一阶段即将面临的情况。
为了造价控制能够实现主动控制,达到预知的效果,设计一个基于造价管理的大数据平台作为优化造价控制的优化方案。在造价管理的大数据平台中,包括了各类已完成的项目工程的有关信息、企业的运营情况、施工单位的情况、材料费明细、人工费标准、运输费、手续费、税费标准等都纳入其中,这是作为大数据平台是基础。在项目的前期阶段,便可以将项目有关的信息比如设计方案、工期、施工地点、企业效益状况等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综合评估,通过与其他类似项目的对比分析,结合项目本身相关的因素,得出一个相对全面的分析结果,并提供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参考信息(比如相对可靠的施工单位)。参考分析的结果,考虑如何调整优化原来的设计方案,让项目的设计与造价达到一个最优解,项目效益获得最大化。
造价管理大数据平台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进行实时监控,通过不断模拟分析,预知下一阶段即将面临的情况。特别在招投标阶段确定了施工单位以后,又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结合该中标单位,再次对项目建设进行分析,初步得出该中标单位对于该项目质量的影响以及收益的走向。造价管理大数据平台建立完善的基础上,在项目施工阶段,它对于承包单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比如某些材料的价格即将上涨,而项目建设过程中承包商还大量需要该材料,并且该材料库存也不足的情况,大数据平台会立即提示应及时补充囤积该材料,否则将会影响工程造价成本,影响工程的收益。
这对于我们也大有益处,比如承包方因材料费突然上涨导致材料成本增加,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承包方的工程收益减少,这对于承包方就意味着是一种损失。这种情况下,承包方就有非常大的可能性会利用偷工减料来转嫁这意想不到的损失,最终工程质量大打折扣,受害的还是我们,而利用大数据平台可以避免这样情况发生。
在竣工结算阶段,可以将实际的竣工结算与大数据平台模拟的竣工结算情况进行对比,如果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大数据平台与实际情况相吻合,那么说明大数据平台是具有可靠性的;如果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可以深入分析不符的原因,以此进一步来提高大数据平台的可靠性。
因此,建立一个造价管理大数据平台可以实现主动出击,通过实时监控项目建设过程的情况,预先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为打造高质量、高效益的项目有着重大意义。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全过程造价控制过程中,各个阶段及细节需要做好,特别是应科学、先进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平台,在进行全过程造价控制能够尽可能减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原先不可预见的工程返工与施工浪费,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造价影响,为工程建设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雷丽莎.浅谈建设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J].中国科技信息,2013(1)
论文作者:彭万芳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1
标签:造价论文; 阶段论文; 项目论文; 工程论文; 造价管理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数据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