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土地复垦措施论文_王敏

水利工程中土地复垦措施论文_王敏

摘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土地复垦中的田间整治和灌排设置是以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为目标,以治水改土为中心,因地制宜,对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实现“田成方、树成行、渠(沟)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综治成果。主要内容包括平整土地、田块划分、灌排设置、道路建设、耕地质量以及绿化林带等。

关键词:水利工程;土地复垦措施

实施水利工程临时用地复垦旨在针对压占、塌陷以及挖损等损毁的土地资源实施整治,恢复土地有效的使用状态。水利工程临时占用的生产生活场地、弃渣场以及临时道路等均易破坏占地内的土地资源。实施水利工程临时用地复垦是维护耕地总量平衡、改善农业与生态条件及缓和用地矛盾的有效举措,同时也是实现土地集约化开发的重要体现。

一、土地复垦的作用

水利工程建设中土地复垦对耕地资源的占补平衡和相关区域生态修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复垦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通过对水利工程中的各种临时用地进行复垦,可以把因工程建设临时占用而荒废的土地或者零散的土地整合起来,可以有效增加耕地的总体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2)土地复垦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改善土壤肥力。水利工程弃渣完成后,会对弃渣场进行土地平整,然后回覆成熟的表土,另外根据不同的土壤进行不同的培肥方式,再加以完善的灌溉体系,可以使复垦后的耕地生产能力大大的提高。从已做的工程中发现,复垦后的土地基本能增产20%以上。(3)土地复垦有利于增加区域经济。通过对田、水、林、路的综合整治,临时用地复垦后基本达到田成方、渠成网、林成带、路相通,不仅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同时也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土地产值,从而达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有利于增加区域经济。

二、水利工程中土地复垦问题

1.对土地的损毁。土地损毁主要指人类生产建设活动造成土地原有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的过程,包括土地挖损、塌陷、压占和污染等损毁类型;水利工程建设对土地的破坏主要是挖损和压占破坏,并引起周边区域的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2.对森林及植被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的附近都会存在一些森林或者植被。施工作业时,肯定会有一些建筑废弃物。当水流穿过河道时,就会影响到水域两边的植被,更有甚者会导致植被直接死掉。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土壤就会出现潜育化、次生盐碱化情况。对于以干旱为主的区域,水利工程施工时如果出现了水资源分配不当的情况,那么,就会进一步降低本区域的地下水位,引起土壤沙化,附近民众的大规模搬迁不仅对植被造成破坏,而且还会带来水土流失。

三、水利工程中土地复垦措施

1.平整土地。平整土地范围,对于地形高差大的地方,常以田间最末级灌溉渠道控制范围或格田(几块格田)作为平整单元,而地形平坦的地方为了适应机械耕作要求将以农渠(末级固定渠道)控制的范围即耕作区作为平整单元。平整土地要达到的要求如下:水田格田范围内基本平整,达到水深一寸不露土,梯田的设计主要是以便利耕作、便利排灌、埂坎稳定、少占地、省劳力为原则,同时尽可能做到“等高等距”、“大弯就势、小弯取直”和田块规整。一般根据土质和地面坡度选定田块高度和侧边坡,然后计算田面宽,也可以根据地面坡度、机耕和灌溉要求,先定田面宽,然后再计算田坎高。为此,在挖填时应注意保留地表熟土,并适当增施肥料,做到当年平地当年增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求移高填低,就地挖、填平衡。对一些粘重易板结的土壤要结合掺沙改良,采取挖沟排水。平整土地要结合填沟(坑)、平洼、连片成方,拉直田埂和渠线,扩大耕地面积,改善耕作和水利条件。

2.道路沟渠建设。田间道路布置尽量与农田水利工程的沟渠相结合,并与项目区外道路相连接。根据芜湖县实施经验和相关规定,具体布置形式如下:(1)路、沟渠结合。田间道路和沟渠结合在一起,路沿沟渠布置,这种布置会造成沟渠穿路分水建筑物和农机过沟渠建筑物增多,投资略有增加。(2)路、沟渠分置。路和沟渠在田块的两侧分别布置,这样的话,分水和过沟渠建筑物虽然减少,但道路的两侧则不能利用成为沟渠的边埂,增加了沟渠边埂占压的耕地面积。

3.耕地质量。土体大致构造可分为表土层、心土层、底土层,其中表土层也称耕作层,厚度一般在30公分左右,作物根系的50%以上都分布在该层,耕作、施肥、灌溉等农业措施主要对这一层发生影响。要确保复垦后的耕地达到耕作的要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在平整和清表时,一定要将原地表熟土保留,待平整后覆回,有条件的可增施客土,同时做好土地深翻,加深耕作层。(2)施用人、畜粪及堆肥、沤肥等有机质高的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原圩区结合沟塘清淤,大量施用河塘淤泥。(3)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运用适合置换区域内的施肥配方和施肥方法。

4.林带绿化。在布置排灌沟渠和田间道路时,还必须结合造林植树规划,在沟渠路旁、项目区周边,都要种植林带,一是防风,二是绿化。株距建议1m~3m,树种可根据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自行选择,沿线覆盖率应达到80%。对于填方渠道,树要栽在渠堤的外坡脚下;对于挖方渠道,树要栽在渠堤顶的外沿。栽树时,要注意减少遮阳,以免影响农作物生长。起防风作用的林带,要垂直主要风向布置。总之,对于绿化要注意经济林和用材林、常绿树和落叶树、乔木和灌木、成林和幼林相互搭配,有条件的地方果树或其他观赏树种植,达到绿化、美化和经济实用相结合。

5.建议。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大规模水利建设对保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水利建设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土地,针对如何调和水利建设和保护土地资源的矛盾、增加区域经济收入和改善区域生态系统现提出如下建议。消除平衡工作中的矛盾,为当地项目提供土地使用指标。按照耕地数量和体积的原则,必须补充有关土地,以防止耕地减少,并确保地方一级管理的平衡责任。在将清除矿渣的土地上修建水力设施的过程中,可能会选择部分土地和被遗弃的土地,准备晚些时候将土地整合成大规模农业生产,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在土地恢复过程中,水资源保护措施优先考虑商品文化、水资源保护措施,如土地恢复时的沟渠和道路,而优先考虑的是经济方面的措施,考虑到当地条件。根据现代农业条件,随着土地的恢复,新的农业模式不断发展,恢复地区的环境条件得到改善,新的经济区域被创造出来进行重建。

结束语:水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大型水利工程在确保国家快速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合理规划水利工程中的临时用地,严格控制用地面积,临时用地结束后及早恢复土地利用,尽量减轻水利工程建设对土地的占用,此举对资源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良.我国土地整理的分区指导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J].农村经济,2017(3): 14- 18.

[2]郝哲. 灌区土地利用优势度研究及安全评价[J]. 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 12) : 93-95.

[3]宋立平. 多目标模糊层次算法在水库坝基防渗方案优选中的应用研究[J]. 水利技术监督,2016( 06) : 42-44 + 59.

论文作者:王敏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8

标签:;  ;  ;  ;  ;  ;  ;  ;  

水利工程中土地复垦措施论文_王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