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的新思维--对中俄经贸合作的再审视_中俄论文

新世纪的新思维--对中俄经贸合作的再审视_中俄论文

新世纪 新思考——对中俄经贸合作问题的再审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经贸合作论文,中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为推动这种关系在新世纪的顺利健康发展,必须重新审视并重新定位中俄经贸合作关系,实现战略和策略上的转变。此外,要真正使俄罗斯市场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多元化市场战略的重要一元,还必须充分挖掘俄罗斯市场的巨大潜力,千方百计扩大中俄双边经贸合作的规模;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和市场运作机制,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合作新机制;改变两国经济合作的原有模式,使双方经济合作转向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并重;改变进出口商品结构,限制初级产品和原材料的进出口,增加高科技产品的进出口。所有这些都是新时期我国发展对俄经贸合作关系的关键。

普京当选俄总统后,多次重申要继续发展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把中国作为他就任总统后出访亚洲的第一个国家。这些都说明普京对发展两国关系的重视。江泽民主席在会见普京谈到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时,强调两国应加强包括经贸合作在内的全面合作,要通过双边经贸合作来充实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物质基础。他还提出了充分挖掘两国合作潜力,本着互信互利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探讨经贸合作;中方对进口俄罗斯产品实行同等优先原则,也希望俄方采取相应措施来扩大中国产品在俄市场的份额;经过双方共同努力,推动两国经贸合作的均衡发展;双方采取积极措施,为两国企业的合作创造良好环境等一系列建议。普京也完全同意江泽民主席的上述建议,认为俄中两国合作的潜力巨大,双方应继续在经贸、科技、能源、军工技术等领域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注:参见新华社北京2000年7月18日电。)。

近一两年来,在两国领导人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关系确实有长足的发展。有资料显示,2000年中俄双边贸易额比1999年增长39.9%,达到80亿美元,创中俄贸易额的最高纪录。在双边贸易额中,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额为57.7亿美元,从中国的进口额为22.3亿美元。俄罗斯在中国的贸易伙伴中位居第八。中俄两国的相互投资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到1999年,俄罗斯共有含中资的企业1300家,总投资额超过1亿美元。这些企业主要分布于微电子、通信、家电组装、服装生产、饮食、农业和商业等领域。中国共有含俄罗斯投资的项目1100多个,总投资额约为2.2亿美元。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核动力、动力设备、化工和建材等领域。俄驻华商务官员认为,中俄两国主要合作领域是常规能源、核能、机床制造、航空技术、冶金、化工、石油和天然气远程运输等,其中,两国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目前一些大型合作项目正在落实当中(注:参见《远东经贸导报》2000年6月26日。)。

此外,经过几年的沉寂之后,中俄边境贸易再呈良好发展态势。据报道,在中俄第一个边贸口岸黑河市,现在每天的过境货物价值约达100万人民币,贸易量已回升到90年代中期的最高水平。俄总统普京去年9月视察黑河对岸的布拉戈维申斯克时,就强调加强与中国的联系。俄分析家还认为,近期俄经济的恢复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中俄两国对共同战略利益的重视,又使两国重新感到加强合作的必要和经济互补的需要。

但从总体上说,目前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尚不能令人满意。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两国经济合作关系的发展明显落后于政治关系的发展。

另一方面,中俄两国领导人几年前提出的到2000年使两国贸易额达到200亿美元的目标未能实现。

综上所述,为充实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物质基础,全面发展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必须站在新世纪的高度重新思考和审视中俄经贸合作问题,找准切入点,并准确定位双方经贸合作关系。我们的总体思路是:

(一)新世纪中俄经贸合作关系向纵深发展,要以西部大开发为突破口

当中俄为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严重滞后于政治关系的发展而感到困惑并苦苦寻找良策时,我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我们认为,这为中俄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是提升两国经济合作水平和经贸合作关系的新的突破口。实际上,早在2000年6月,俄罗斯就宣布,它已决定正式参与中国西部大开发。据悉,近一个时期,俄罗斯与中国西部地区政府之间和企业之间的接触逐渐频繁,西部边贸量也不断增加。俄还准备在高新技术产业和人才输入等方面参与中国西部开发。俄驻华使馆参赞波尔加科夫指出,俄参与中国西部大开发,对提升俄中两国的经贸合作关系、尤其是加强国家间的关系都至关重要。这将对两国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利益造成重大影响。俄能源部长卡柳日内伊强调,中国是俄21世纪的战略合作伙伴,俄希望把俄罗斯东部和西伯利亚地区与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这些都说明,俄罗斯参与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意向是明显的。我国在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时,必须考虑这些“俄罗斯因素”。而且总的来看,与俄合作开发中国西部地区既有地缘上的优势,又有双方在资金和技术上的互补性优势,很可能成为一股合作的“强势”。而我国有关方面对此并无迫切认识,因此需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认真加以研究,对俄合作意向作出积极回应。

我们认为,中俄联手合作开发中国西部地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由于中国的西部地区邻接俄西西伯利亚地区,两地区有地缘上的优势,而且都面临开发问题。因此,两地区可以优势互补,启动相互合作开发机制。特别是考虑到西西伯利亚是俄罗斯石油天然气的最重要产区,其石油和天然气年产量分别占俄总产量的70%和90%,已投入生产的油井和气井达300余口,因而,俄西西伯利亚和中国西部地区的合作可以首先从双方合作勘探和开发青海及新疆等地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始。目前双方已开始在上述领域进行先期试探性合作。俄罗斯在这方面的优势是有专业化程度很高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和钻探企业,也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且,同俄合作开发的成本要大大低于中国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合作开发成本。

第二,由于俄西西伯利亚地区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开采,以及中国西部地区尤其是新疆的油气田将大面积开发,两地区对石油天然气开采设备及服务设施的需求量会大大增加。鉴于这种情况,两地区应当考虑如何共同合作生产双方所需的机器设备和配套设施问题。目前,中俄两国已着手商讨在乌鲁木齐建立合资企业,利用现代技术生产电力传输设备,以及向西部开发提供各类设备等合作项目。俄西西伯利亚的一些军工企业已准备转产这类设备。

第三,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我国制定了西气东输的宏伟计划。俄方对该计划项目很感兴趣,表示愿与中国进行合作。据我们分析,双方合作领域不仅包括俄参与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项目,还可能包括将西西伯利亚极为丰富的天然气输入我国的新疆,然后再从新疆输入我国东部地区这个宏大的计划。尽管实施这个计划项目的难度很大,但共同的利益会促使中俄双方继续寻求解决困难的途径,使合作项目最终付诸实施。

第四,我国把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坚决制止新的毁林毁草开荒,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这样会使西部在今后一个时期木材的供求矛盾更加突出。而俄西西伯利亚森林面积达8500万公顷,可采伐的木材量达100亿立方米。因此,与俄西西伯利亚地区合作采伐森林是缓解我国西部地区今后木材供需矛盾的有效方法。关于这种合作形式,我国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已经有成功的经验,在西部地区可以借鉴。这样做既能保证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长期战略的实施,又能满足西部地区对木材的大量需要,实为良策。

为保证上述目标的实施,中俄两国应成立“区域经济合作专家委员会”,其任务是考察和论证西西伯利亚与中国西部地区合作的潜力和具体合作领域,并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合作规划。为解决区域性双边合作问题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此外,中俄双方应建立保险机制,对于大型合作项目如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双方的有关保险机构须承担风险保险。只有这样,才能使投资者敢于将资金投向石油天然气的勘探。

(二)新世纪中俄经贸合作关系向纵深发展,要以能源动力合作为重点

近几年,中俄两国在大型项目的合作上取得了一些进展,水电站和核电站建设方面的合作正在稳步进行。由俄方向中方提供技术和关键性成套设备、正在兴建的伊敏和绥中两大电站、连云港核电站等重大项目,以及正在筹划和运作中的中俄“跨国油气走廊”项目,都反映了中俄两国经济合作档次的提升和合作质量的提高。但对于中俄这两个大国来说,这类大型项目毕竟数量太少,没能形成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主流。为改变这种状况,俄中双方于2000年3月拟订了一系列项目合作计划,如两国继续在建设核电站方面进行合作;在俄伊尔库茨克附近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并铺设经蒙古至中国的天然气管道;铺设从俄托木斯克通向中国的石油管道;在飞机制造领域进行合作,等等。2000年7月俄总统普京访华时,又同中国签署了在能源领域继续开展合作的一系列协议,除以上提到的项目外,还包括从西伯利亚石油产地向中国输送30万吨轻石油的合作项目。此外,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和“石油运输”公司与中国国家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将耗资17亿美元,合作铺设长约2300公里的俄罗斯至中国的输油管道。这些大型经济合作项目的实施,会有力推动21世纪初中俄两国政治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国土资源部官员在2000年5月召开的“21世纪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战略研讨会”上还提出,中国应加大在俄罗斯和中亚等周边国家的风险油气勘探,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建立国内外两个市场。

(三)新世纪中俄经贸合作关系向纵深发展,要以军事技术和科技合作为先导

首先,要拓展中俄两国在军事技术和军工领域的合作空间。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罗休科夫指出,中俄军事技术合作在双边合作中将占有重要位置。两国将在军事和经济领域相互促进并共同发展。我们认为,加强两国在军工领域尤其是在军事高科技、新型战斗机、战略导弹、舰对空导弹、航母设备等俄具有领先优势领域的合作,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其次,中俄两国已把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和开发确定为优先发展的重要合作领域。因此必须大力加强中俄两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挖掘两国的科技合作潜力,共同研究、开发和利用双方在各领域的最新高科技成果。而且优势互补应是中俄两国开展科技合作的基本原则。俄罗斯在航空航天、核能、激光、生物工程、新型复合材料等领域有明显的优势,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而我国恰对这些高新技术有较大需求。最近几年,两国针对上述某些领域的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启动。特别是加强了双方在和平利用宇宙空间等领域大型项目的合作。而且,今后15年内,中国还计划购买大约800架飞机,俄正积极努力抢占这一市场。目前两国政府已经达成了由俄提供3架俄制伊尔—96型飞机的协议。此外,正如俄政府总理卡西亚诺夫所言,中俄在机器制造领域的合作应该是最有效的。但总体来说,中俄两国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合作的潜力尚未充分挖掘出来。关键的问题是要积极寻找新的合作点。我国河北省在俄远东地区大量收集和整理俄科学院远东分院及其下属各研究所以及各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总计达323项。这些科技成果涉及高新技术、石化、建材、冶金、地质矿产、机器制造等若干领域,为开拓中俄经济技术合作领域奠定了基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新思路。

(四)新世纪中俄经贸合作关系向纵深发展,要以双边贸易为基础

关于中俄两国的双边贸易问题,国内已有大量论述,故不拟赘述。但要强调我们的三点主张:第一,要把中俄两国的政府间贸易作为发展双边贸易的重点。俄罗斯政府已通过了《2001-2005年俄中政府间贸易协定草案》。该协定草案鼓励俄对外经济活动的具体参与者同中国合作伙伴按国际贸易惯例进行合作。而且俄中两国将依据双方的经贸合作水平和两国各自的需求,颁布指导性商品目录,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第二,要鼓励对俄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限制初级产品和资源浪费型产品的出口。可以采取提高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标准、对初级产品和资源浪费型产品的出口课征较高的关税等税收政策来引导对俄出口商品结构的转变。第三,要把边境贸易提到应有的地位,使其成为对俄贸易的主要形式之一。尤其是要大力发展边境小额贸易和边民互市贸易两种形式,发挥边境贸易的独特作用。

以既积极又慎重稳妥的态度对待中俄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应是我们遵循的基本原则。首先,在对俄投资问题上一定要慎之又慎。一定要深入研究俄罗斯市场,避免对俄盲目投资。因为据调查,迄今为止,我在俄建立的合资企业尤其是生产型合资企业少有成功的范例,在这些企业中,有75%以上亏损。若能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就算是不错的企业了,大多以失败和投资无法回收而告终。究其原因,一是俄罗斯投资环境差,投资风险高;二是我国许多公司和企业是在对俄罗斯缺乏必要研究、对俄合作伙伴缺少深入了解、对俄政策法规知之甚少的情况下盲目进入俄罗斯投资的。这就为在俄的中资和合资企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换言之,中国企业并不真正了解俄罗斯市场,也缺乏对俄投资管理经验;三是企业经济实力有限,普遍资金短缺,企业运转困难;四是对俄投资的中方企业缺少来自政府的有效保护。有鉴于此,对我国有些学者一再提出的加强对俄投资,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的主张我们并不敢苟同。因为这样做不符合我国的国情。西方发达国家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来开拓俄罗斯市场的做法并不适合于我国。因为西方国家的企业和公司有充足的资金,可以对俄大型企业买断或进行大量投资,而我国企业却做不到这一点。总之,应该承认,我国企业无论是对俄投资还是管理,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尚缺乏竞争力。既然如此,应当调换对俄经济合作的角度。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选择并引进俄罗斯的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尤其是引进俄由于资金短缺而搁置、无法变成现实生产力的高新技术发明和创造,在国内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或合资企业。这种做法要比我企业对俄投资,在俄建立合资企业明智得多,有效得多,风险也小得多。

即使有必要对俄投资,我们也应当学习美国、日本和韩国企业开拓俄市场、对俄投资的经验。它们善于做投资调查,认真研究俄风俗习惯和市场偏好,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从而很快占领了俄市场。目前俄市场上70%的高级香烟是俄美合资生产的,85%的奶粉是俄韩合资生产的,就是很好的例证。而中国的企业虽介入俄香烟和奶粉市场较早,但由于不了解俄罗斯人对这些产品的习性要求,加之质量不佳,很快就被美韩企业挤出了俄市场。类似的情况可以列举很多,其教训值得认真汲取。

其次,江泽民同志提出,要“鼓励和扶持有实力的大公司参与中俄经贸合作”。这是提升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只有把我国确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和大公司推向俄市场,充当对俄经贸合作的主力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俄两国目前贸易规模较小、大宗贸易和大型经济技术合作形不成主导力量的局面。关键是要发挥政策导向优势,在贷款、退税、担保等方面对大中型企业和大公司开辟俄市场实行政策扶持。做到少一些政策性限制,多一些政策性激励,增强新形势下的中俄经贸合作的生机和活力。

再次,中俄两国经济关系的发展落后于政治关系的发展这一现实,说明两国政府的作用在双边经济合作领域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理顺和发展中俄经贸合作关系,两国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目前,为了促进两国政治经济关系的全面发展,解决双方在经贸合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中俄两国政府成立了“总理委员会”,建立了总理定期会晤机制,为推动两国在各个具体领域的合作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委员会下设的经贸、科技、能源、运输、核能、航天等合作分委员会,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开拓双方新的合作领域。新时期,我国政府应抓紧制定发展中俄经贸合作关系的整体规划,出台新政策,如确定以西部大开发为突破口、以能源动力合作为重点、以军事技术和科技合作为先导、以双边贸易为基础的经贸合作政策;鼓励和扶持有实力的大企业大公司开展对俄贸易和从事经济技术合作的政策;调整对俄出口结构,鼓励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政策,等等。通过政策的调整和政府调节作用的发挥,促进中俄经济合作健康发展。

自俄罗斯独立以来,中俄两国关系接连上了三个台阶,即实现了从睦邻友好关系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过渡。尤其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标志着中俄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两国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全面发展的阶段。尽管目前中俄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仍然落后于政治关系的发展,不符合两国在新世纪巩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要求,但两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双方政治关系与经贸合作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为此作出了不懈努力。而且从发展势头看,未来10-15年,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实现升级和跳跃式发展的可能性很大。作出这种推测,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两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发展双边经贸合作关系。仅2000年,中俄双方就签署了《俄罗斯联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两国公民短期劳务协定》、《俄罗斯联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共同开发森林资源合作的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政府2001年—2005年贸易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税务总局和俄罗斯联邦税收部相互谅解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俄罗斯联邦科学技术部在创新领域合作的备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与俄罗斯联邦国家标准化计量委员会关于在标准化、计量、合格判定、认可和产品质量管理领域的合作协议》等六个重要协议和文件。这些协议和文件对于规范和发展中俄双方在相关领域的合作,意义十分重大,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两国经贸合作的纲领性文件。

第二,中俄两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潜力使双方有条件重点发展高新技术领域以及能源动力等领域的全面合作。如上所述,中俄两国已把能源动力合作和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作为优先发展的重要合作领域。目前这些领域正逐步扩大并不断延伸。两国最大的能源合作项目——总投资达36亿美元的田湾核电站正在建设之中。俄罗斯为中国最大热电站绥中电站提供的80万千瓦发电机组也在1999年底投产。不仅如此,还有其他许多重大项目正在陆续启动,尤其是双方在高科技领域和军事技术方面的合作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些重大合作项目的实施必将成为中俄经济合作的新亮点和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发展的巨大动力。此外,到2010年,俄每年可向中国输送天然气350亿立方米,输送石油也由目前的100万吨增至2000万—3000万吨。俄对华石油天然气出口的快速增长很可能成为推动中俄经贸合作升级的突破口。

第三,双方在金融、银行领域的合作不断发展和得以完善。制约经贸合作发展的“瓶颈”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2000年中俄两国政府先后通过了旨在促进和活跃两国在银行领域合作的决议,并成立了中俄银行间合作分委员会。实际上,早在1996年,两国中央银行就签署了全面巩固和发展两国在经济和金融领域合作关系的框架协议。按照该协议,中俄双方要共同研究和解决诸如建立稳定的支付结算关系体系、建立商业银行之间的互相代理关系、协调银行监督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中俄银行间合作分委员会的成立为落实框架协议提供了组织保证。其主要任务是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和力量,全面促进两国银行间合作的发展和深化,为双方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切实打破“瓶颈”。俄罗斯国家银行副行长、俄中银行间合作分委员会俄方主席梅尔尼科夫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俄中双方在金融、银行领域合作的具体措施,一是双方在各自的对方相互增设分行、代表处和信贷组织分支机构,扩大银行间互相代理关系网,为双边经贸合作提供货真价实的银行服务。二是使两国间的相互结算逐渐向完全使用可自由兑换货币过渡。三是通过实行出口信用相互保险来促进对外经济活动的开展。四是加强双方在货币调节与监督方面的合作,防止非法的货币业务(注:〔俄〕《货币与信贷》杂志2000年第11期,第10-12页。)。

第四,中俄两国地区间经济合作态势强劲,成为全面提升两国经济合作水平的有力支撑。早在1992年,俄总统叶利钦就曾专门建议中国参与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开发。中国也对参与俄上述地区的开发与合作极为关注。2000年9月,李鹏委员长访问俄罗斯时,在新西伯利亚和海参崴又与俄方共同讨论了促进两国地区间的经济合作问题。而且,中俄两国政府早已签署了省州合作协议,按此协议,中俄双方各确定10个省州作为结对合作伙伴,开展全方位的合作。这些都表明两国领导人对双方地区间经济合作的高度重视。只要中俄双方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在具体落实上下功夫,两国地区间经济合作尤其是俄西西伯利亚与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必将有一个大发展,并使中俄双方共同受益。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尽管中俄经贸合作仍困难重重,但两国经贸合作的前景仍然是十分广阔的。两国政治关系的顺利发展为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双方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而要将这种巨大的合作潜力变为现实可能,要使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两国政府必须积极参与,政府行为十分必要;必须努力优化双边贸易结构,发展高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减少原料出口;要不断拓展经济合作领域,特别是要把能源动力和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作为优先发展的主攻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中俄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在新世纪的更大发展。

标签:;  ;  ;  ;  ;  ;  ;  ;  

新世纪的新思维--对中俄经贸合作的再审视_中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