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支持护理在ICU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实践与效果分析论文_吴丹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ICU 241000

【摘要】:目的:基于实践调研营养支持护理在ICU重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根据ICU重症监护科室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间的临床病例调研,抽样选取88例重症患者资料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为4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ICU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营养支持护理。调查数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和胃肠功能并发症。结果:治疗期间始终受营养支持护理的观察组各方面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恢复程度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营养支持护理在ICU重症患者护理中,实践效果良好。

【关键词】:营养支持护理;ICU重症患者;效果分析

前言

由于重症患者身体虚弱、长时间昏迷等临床表现,绝大部分丧失自主进食能力,少部分自主进食能力不足[1]。当其进入ICU重症监护室后,为其进行营养支持护理,减少营养不良引发的并发症,提高其自体免疫能力,对其病情康复有益。本次结合在临床中对ICU重症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护理区分时段,分时实践得出结果,并且进行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基于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间,抽样选取88例重症患者资料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为44例。对照组与观察组男女比例对等,同为男22例,女22例;年龄范围13-89岁,平均(49.29±8.21)岁。疾病的种类分别为:恶性肿瘤28例(男17例、女11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3例(男7例、女6例)、尿毒症7例(男4例、女3例)、心脑血管疾病17例(男4例、女13例)、严重意外创伤15例(男7例、女8例)、多发病8例(男5例、女3例)共计88例患者,不均匀分布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当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资料(P值大于0.05)。

1.2调研方法

对照组的重症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用药,给予静脉营养药物等。常规ICU重症监护一般采取帮助患者进行物理性机械通气,观察病人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视等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的重症患者采取营养支持护理:

营养支持护理原则:转入ICU护理的时间≥24h,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可考虑实施营养支持护理;对不耐受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的患者需合理采取先结合肠内外营养再过渡至完全肠内营养的护理途径;严格排除存在肠内营养的绝对禁忌症(如麻痹性与机械性肠梗阻、肠瘘)[2]。营养支持护理具体实践:(1)心理护理:ICU重症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心理压力重,出现不良心理情绪,影响患者的治疗,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引导,释放不良心理情绪,讲解早期肠内营养的相关知识,培养患者进行自我调节能力[2];(2)肠外营养:为患者建立适当的静脉通道,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参考146.0kJ/kg的营养物质输注指标,静脉滴注一定的营养液,包括葡萄糖、水溶性维生素、电解质、氨基酸以及脂肪乳剂等。其输注速度需保持匀速缓慢(60滴/min),且每日的输注量需控制在3000mL左右。在输液的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对其血糖、血钙等指标数值进行实时监测,以避免输液事故的产生。(3)鼻饲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全面评估患者的实际营养状态,并对其日均所需热量进行准确的评估与计算。对患者置入胃管,进行鼻饲营养支持模式,鼻饲前,确保胃管插进胃部,鼻饲温度维持38~40℃,鼻饲前30min不能翻身或吸痰,观察患者症状,出现异常及时停止[3]。浓度控制范围在(0.5kcal/ml~0.7kcal/ml);每次剂量控制在100ml~150ml,总体不超过180ml左右,持续维持给予不超过3小时,持续大约为2.5小时左右;每天给予4次以上,7次以下。慢慢调节患者的胃肠道适应性,待其胃肠道适应能力提升后,再酌情提高浓度到1.0kcal/ml左右,减少给予次数,食物有液态转换为浆态。(4)并发症护理:注意检查相关器械的基本情况,保持定期的消毒及更换工作,同时保证操作的无菌与规范化,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出现。在营养供给的过程中,需加强巡视,以免导管脱出、曲折以及堵塞等突发事件的产生。同时需注意营养液的成分比例与温度,需维持在38°左右,且在用药之前也需先用温度适宜的纯净水进行清洗,以避免患者出现糖脂代谢异常等不良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实施营养支持护理前后,重症患者的生理指标变化对比。生理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白蛋白)详细记录;胃肠并发症情况:(干呕、腹泻、消化不良)个数及处理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生理营养指标计量情况,用t进行检验;采用率(%)表示肠胃并发症情况计数,用卡方进行检验。所有研究结果的数据均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当两组患者对比有明显的差别时,用P值小于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营养指标比较

观察组生理营养指标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情况更加稳定(P<0.05)。如表1:

2.2 两组胃肠(干呕、腹泻、消化不良)并发症情况及概率

观察组胃肠并发症发作的概率,与对照组相比下降超过50%(P<0.05)。如表2:

3讨论

ICU 重症病房患者大多因为严重创伤,应激感染突发或者急性不良反应导致的重症,这类患者机体代谢,属于分解加速状态,电解质流失严重,并存在免疫功能低下与极端状态下的营养不良等表现,在治疗中需要配合各种辅助治疗手段,避免失误造成的患者脏器功能损害,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4]。与此同时患者因病情危机转入ICU重症监护病房,身体状况多数不足以唤醒自体免疫功能启用,无法避免得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但是尽早进行营养支持护理,能够维持患者营养水平,提高患者身体机能恢复速度,减少并发症带来的危害,缩短患者的治愈时间,大大提高治愈率。

本次调研显示,观察组患者生理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白蛋白)和胃肠并发症发生情况概率比较于对照组患者,有着明显的优势。营养支持护理在现代医疗环境中更为科学,相对于传统基础护理方式更为高效也逐渐便被患者接受和认可,未来的趋势是ICU重症监护病房会逐渐普及营养支持护理。

但是营养支持护理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如ICU重症监护病房对于患者营养状况的有效评估普遍没有共识,多数根据具体临床病例自身情况,进行“主治经验化”选择方案,没有统一标准。所以应当建立有效评估机制,观察机制,这样对于营养支持护理的应用,更具长远的意义。

综上所述,从营养支持护理在ICU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实践得出结论,综合化的营养支持护理有效改善患者生理指标,临床上有必要普及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朱革珍. 持续肠内营养法在ICU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14):171-172.

[2]包蕙瑄,张江雁.ICU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4):499-501.

[3]杨蕙萍,史志勇,唐维君,等.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生大黄对ICU危重症患者的应用价值[J].常州实用医学,2015,22(3):157-159.

[4]米元元,沈月,郝彬,等.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的循证护理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1):1291-1298.

论文作者:吴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0

标签:;  ;  ;  ;  ;  ;  ;  ;  

营养支持护理在ICU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实践与效果分析论文_吴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