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区二级公路改建是道路建设 不断发展背景下的必然结果,也是带 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文章以 云南省境内G219线福贡至六库段改建 工程为依托,从标准掌握、路线选线 、沿江自然条件、旧路利用情况等几 方面浅谈山区二级公路改建设计,分 析了山区二级公路改建设计的具体策 略。
关键词:山区;二级公路;改建;设 计
前言:山区二级公路改建设计涵盖内 容较广,需要根据当前旧路的实际情 况进行针对性的改建,改建后首先满 足交通运输功能,其次满足国防、资 源保护性开发、民族团结、群众脱贫 ,再次是旅游开发;设计时因地制宜 ,即工程与沿线自然环境相协调,不 大填大挖,尽量减少人工痕迹;路线 布局与规划及既有道路相匹配;与沿 线城镇、乡镇规划相协调。
1 工程概况
国道219线福贡至六库段公路改建工 程是国家路网规划的重要国道干线和 边境通道之一,也是怒江州“十三五 ”交通规划重要组成部分,是怒江州 府(六库)连接福贡县以及周边各县 的重要通道;是连接贡山、福贡、泸 水地区多个县、乡交通运输纽带。本 项目起于福贡县上帕镇怒江东岸,于 正在同时进行的国道219线丙中洛至 福贡段公路改建工程径向相接,路线 从福贡县城东侧过境,后沿原有S237 沿怒江顺流而下,沿线经过福贡县上 帕镇、子里甲乡、匹河怒族乡、碧福 大桥、洛本卓白族乡、古登乡、称杆 乡、大兴地乡、泸水县六库镇、终点 位于上江乡新建村老衙门,路线全长 148.544公里。该项目属于山岭重丘 区公路,道路全线沿怒江大峡谷改建 ,地形陡峭,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生 态环境脆弱,针对项目的特点及功能 ,设计阶段对标准掌握进行了充分的 论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指标,突 出保护生态,提高老路利用率,降低 投资。
2 旧路基本特点及存在问题
2.1技术指标较低,部分路段段平纵 面指标低,弯道多、纵坡大、视距不 良等众多不良因素造成车辆行驶速度 低、行车困难。
2.2道路两侧街道化严重,项目沿线 乡镇基本上以路为街发展,街道化严 重,横向干扰系数较大,严重影响了 公路的通行能力,特别是乡镇赶集的 日子,沿线村民基本以路为市,基本 没有通行能力。
2.3现有道路抗灾能力也较差,局部 路段一旦遭受强降雨,就会引发塌方 、泥石流 等地质灾害,且很 多段落安全措施严重不足,给行车安 全带来了较大影响。
2.4桥涵设计荷载低,原路上修建的 桥涵,基本上是70年代修建,设计荷 载汽-13,设计荷载低,已不能满足现 代物流交通的要求。
3 山区二级公路改建设计
3.1项目的设计原则
根据项目的定位及功能,进行勘察设 计时,应结合沿线实际,以交通运输 为核心,围绕公路安全通达的主要功 能进行设计,并同时兼顾景观功能的 拓展和延伸,路线布设尽量临江,对 路基宽度不达标、乡镇集市过境、自 然景观优美、挖方及弃方集中、不良 地质灾害发育等路段进行了多方案分 析比选;将公路更好的融入环境,打 造环境优美、景观协调的旅游公路。
3.2设计技术标准的确定
针对项目的设计原则,结合项目的地 形、地质条件、沿线景观、原有旧路 情况及沿线城镇的规划,确定全线设 计速度为40公里/小时,路基宽有两 种,分别为普通路段宽8.5米及城镇 过境段宽12米,确定全线设计速度为 40公里/小时及普通路段路基宽8.5米 的理由是旧路标准较低,介于三级公 路及四级公路之间,如果设计速度及 路基宽度标准提得较高,对沿线的环 境破话很大,桥隧比及拆迁量有明显 的增加,生态恢复及防护的工程量大 ,工程投资就有明显的增加,得不偿 失。根据现场交通量调查显示,城镇 过境路段交通量大于普通路段,且机 非混行现象较为普通,结合城镇的规 划确定镇过境段路基宽12米。
3.3 路线选线及平纵面设计
3.3.1路线选线
路线所经区域属横断山系,怒江峡谷 区 “V”形沟谷,地面起伏急剧,山 高谷深,狭窄陡峭,地势险峻,水流 湍急,路线走廊带唯一,在选线过程 中,尽量利用现有的旧路,少占耕地 ,尽量避免拆迁房屋及沿线设施,道 路修建后能为地方经济增长做贡献, 能方便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综合考虑 多种因素,工程实际情况,达到便于 施工操作有保证路基稳定,行车舒适 的目的。本项目选线重点有二个方面 :(一)旧路改建路段,由于自然横 坡陡,路线靠山侧布设还是沿江侧加 宽需要逐段踏勘,详细的调查分析。 (二)城镇过境段,项目沿线乡镇基 本上以路为街发展,街道化严重,现 有街道宽度不能满足路基宽度要求, 城镇过境段全部采用新开方式绕避, 新开绕避方案结合城镇规划、现场地 形条件等确定。
3.3.2 平面、纵断面设计
路线平面设计标准主要技术按《公路 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的 规定执行,次要指标针对性的灵活选 用。平面线形以基本型和S 型为主, 另外在困难地段,因适应地形采用了 少量卵形曲线、C型曲线,平曲线间 的直线长度以满足2V(反向)和6V( 同向)为控制,但在一些路段由于受 山区地形的严重限制,平曲线间的直 线长度按不小于1.5V(反向)和2.5V (同向)控制;平曲线长度及缓和曲 线长度满足标准的最小长度要求,且 缓和曲线长度应满足超高加宽长度要 求,缓和曲线和圆曲线长度之比以1 :1:1或大致接近为宜,对于地形复 杂、工程艰巨及利用老路改造等特殊 地段,缓和曲线长度和圆曲线长度之 比例适当放宽。
纵断面设计考虑了沿线地形地势、涵 洞通道净空、旧路加铺厚度、过镇路 段居民出行及排水等因素的影响。纵 坡做到均匀平缓,保证了最小纵坡要 求和最小填土高度,保证路基的稳定 性和安全性,并与地形及周围环境相 适应。另外,对于旧路加铺和过村镇 路段,纵断面线形分别考虑路面加铺 厚度和居民出行方便的影响,避免大 填大挖的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 路基设计
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安全经济、造型美观、 顺应自然、与环境景观相协调的原则 ,结合路基填挖及填料情况以及施工 、养护、运营等因素,统筹考虑路基 、路面以及防护和排水措施,坚持“ 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原则,达到 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结合现场实 际情况,路基采用多种形式,部分段 落为了减少填挖,要求采用平面分离 、纵面错台的路基断面型式。路基宽 度为8.5m路段,按2×4.5m;路基宽 度为12米路段,按2×6.5m。泥石流 、危岩、落石、崩塌集中发育路段, 根据地质情况采用棚洞或明洞型式通 过,对于小的泥石流冲沟,对现有沟 谷清淤后,根据其危害大小及严重程 度采用桥涵通过,并结合其具体情况 ,设置排导槽、拦渣坝等措施。对于 悬崖上的路基,靠山侧无法开挖,沿 江侧无法支挡路段,采用悬挑加宽, 悬挑路台的横向盖梁原则上设置于既 有路的路面标高上,不得开挖既有路 面。
3.5 桥梁设计
跨河桥梁依据桥位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和地形条件,灵活合理地布设桥孔, 追求与地形、环境的协调统一,原则 上不降低原有河道、沟渠功能,
尽量不破坏原有水系和排灌网络,满 足水利配套和农灌的需要,体现“尊 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设计理念;对 于跨越公路的桥梁以及结合土石方情 况设置的高架旱桥除应满足安全、耐 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等要求 外,同时考虑便于施工和养护等要求 ;普通桥梁必须服从于路线总体设计 ,其平、纵面与公路线形相融合;根 据就地取材、节省投资、方便施工和 养护的原则,除特殊要求外、桥梁孔 径种类应归并减少,结构类型宜尽量 统一;桥型方案综合考虑桥位处地形 、地物、水文、地质、施工工艺、场 地等因素,在满足功能的条件下,尽 量设计受力明确、外形简捷的结构, 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和工厂化,结合 运输条件可选择分段集中预制或现场 预制。
3.6安全设施
安全设施设计坚持“安全、环保、舒 适、和谐”的理念,以“完善设施、 促进安全、保障畅通、提升效率”为 目标,按照“安全、有效、经济、适 用”的原则,体现“以人为本、安全 至上”的指导思想,以保障交通安全 、减少(减轻)各种伤亡事故和财产 损失为最高宗旨,应具有完备的、符 合实际的规模与水平的安全设施,同 时注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安防工程 以工程的安全耐久为出发点,以交通 运营安全、畅通、便捷为宗旨和目标 ,根据全线的地形地质条件,调查危 岩落石、崩塌、泥石流、事故集中点 等灾害的规模、性质、危险度等特征 ,采取针对性的“清、锚、挡、挂网 、送排”处理。据路线线形,指标和 路测状况,采用形式多样的路测护栏 ,普通填方路段采用加强型波形梁护 栏;在临河、临崖等特别危险路段, 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危险路段,设 置混凝土刚性护栏,根据局部路段景 观需要设置缆索护栏、墙式护栏等通 透式护栏。
3.7 景观设计
本项目怒江大峡谷的地域条件和社会 、自然、人文环境的特点,体现“安 全、舒适、环保、和谐、科技、文化 ”的公路设计新理念,本项目构思上 突出“文化的延续”和“生态的和谐 ”,在来去间体会到自然美景、生态 协调、奇异的风俗民情,形成独具特 色的景观大道。采用“自然、生态、 美观、精致、经济、文化”的设计手 法;将本项目公路景观分为质朴村庄 景观区、农田景观区,怒江沿江观景 区,在改建公路的同时,提升改造沿 线原有观景点,完善观景点的服务设 施。
绿化是公路景观的主要组成内容,景 观绿化工程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植物品种的选择是否科学合理 ,“适地适树”是绿化建设的基本原 则。植物选择应考虑美化公路景观与 达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的双重目的, 保护原有物种的生物多样性,人造景 观和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符合水土 保持要求,并将二者有机的结合。水 土保持的植物防护措施以乔、灌、草 相结合,尽量选用本地的乡土品种。 适地适树,以当地乡土树种为主,引 种驯化后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物种为辅 ,物种选择还应考虑结合地域文化及 物种本身的人文内涵进行景观物种的 选择。
3.8施工保通专项设计
本项目是贡山县、福贡县及怒江沿岸 各乡镇交通运输纽带,是上述各乡镇 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也是“丙中洛 至福贡段公路改建工程”的建筑材料 必经之路,保通不畅将引起沿线生活 物资、生产物资匮乏,引发社会事件 及影响工程推进。遵循“安全、适度 管制、确保进度、多赢”的原则,结 合项目建设区域内道路条件、交通条 件及项目实施期间交通保障要求等因 素,尽可能满足区域大交通和局部小 交通的需要,围绕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和交通保障措施进行,并根据施工进 度分阶段、分路段采用“利用区域内 路网分流保通施工”、“路基开挖间 歇全封闭施工”、“构造物施工期间 分时段限制车辆通行和分时段封闭施 工”等多种交通组织方案,对既有道 路现状及年、月、日通行量进行充分 调查,统计年、月、日各道路交通高 峰值高峰时段,测算施工期间可能增 加的各类车辆,针对每个施工工点编 制切实可行的专项施工保通方案。
4 小结
山区二级公路改建是国家高等级路网 的补充完善,是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 一部分,同时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 求,因此山区二级公路的改建设计应 结合项目定位及功能、项目所在地的 地形、地质、沿线城镇规划等实际情 况出发,不宜追求高指标,增加工程 建设难度和工程造价;在项目实施过 程中加大设计人员的投入,及时处理 实施过程中的变更,使项目的改建工 作平稳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发.公路 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发.公路 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3]吕清砖.贵州山区二级路改扩建选 线方法[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 2):18
[4]曾舜,李永斌.山区公路改建工程 保通方案研究[J].交通科技,2011( 3):123-125
论文作者:彭兴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8
标签:路基论文; 路段论文; 公路论文; 怒江论文; 沿线论文; 项目论文; 路线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