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和探究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业设计的策略是: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开展作业任务分析,意图明确清晰;精心设计作业,突出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实施分层作业,调控作业难度,促进差异发展;丰富作业形式,突出多样性、趣味性;注重过程,体现自主、合作与探究;与学生的实际及生活相结合,突出实践性、开放性。
关键词:作业设计 策略 初中
一、初中学生作业设计中的问题
传统的作业设计具有两大特征:一是由教师布置的,二是与学科知识相关的。教师在设计时更多的是从学科本身及教学的角度出发,从完成学科知识的角度出发,从考试的角度出发,忽略了学生的需求及特点,从而导致作业内容繁琐重复、模式单一,学生重复无新鲜感,作业只能让学生机械完成,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消退,部分学生对作业产生恐惧心理,甚至学生的学习热情及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失去了作业的本来目的。
具体问题表现为:一是作业数量太多,缺乏精心设计。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对所授知识进行系统化处理,对作业缺少精心设计,形式单调,内容乏味,缺少情趣,题量大,有的以增加量处罚学生,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学习效率低下。二是作业统一,针对性差。教师布置作业时,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程度,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提出统一的作业要求,要求在相同时间内,完成同样数量和质量的作业,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无自主性可言。差生陷入紧张忙乱,优生感到乏味。三是书面作业多,实践活动少。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是某页某题,更多的是对课堂内容和书本知识的回忆和再现。而忽略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学生去观察、分析、感受、体验,去走进社会和生活的作业少,学生完成作业不需要融入现实生活和深入实践探究,学与做脱节,学非所用。四是作业布置多,信息反馈少,效果差。学校评估教师主要看学生成绩,因此不少教师就以增加学生作业量来提高教学成绩,学生课业负担沉,教师工作繁重无暇批改作业,有时偶尔检查几次,也是只看数量,不看质量,反馈信息不及时、准确、全面,未达到作业的目的。
总之,作业设计更多的是从学科本身及教学的角度出发,从考试角度出发,忽略学生需求及特点,导致作业内容繁琐重复、模式单一,学生无新鲜感,学生机械完成,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消退,部分学生对作业产生恐惧心理,甚至学生的学习热情及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二、新课改下的初中学生作业设计的策略
鉴于此,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要遵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探究性的理念下设计学生的作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开展作业任务分析,意图明确、清晰。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制定的有关学科的教学理念、目标、要求和内容以及如何组织、评价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表达。教师只有先明确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学生需要形成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以及使这些能力或倾向习得的有效条件,才能确定作业意图。作业设计的意图分析主要解决“为什么设计”的问题,一般包括:作业的出发点;作业题所关注学生获得的终极目标,以及为达成终极目标而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该设计的特色与优势。作业设计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学生实际,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有的放矢地布置。每次作业都应力求做到目的明确, 使学生练有所得。
2.精心设计作业,突出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要根据具体内容和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作业,作业富有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从而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典型性意味着从大量的练习内容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典型习题布置给学生。只有具有启发性的作业才能帮助学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迁移能力。学科的知识是系统连贯的,作业设计必须考虑学期、单元和课时的连贯性与一致性, 切忌心血来潮、随意点题。让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训练, 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 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
3.实施分层作业,调控作业难度,促进差异发展。设计作业,应充分考虑学习的顺序性及难易,作业的设计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基本及变式作业到综合性较强的思考性作业,再到创造性的作业,逐步提高。根据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习题进行分解或给予具体的提示,系统地规划、分步骤地练习,在学生对若干个具体问题作答后,再进行一次整合。同时,针对学生差异,实施分层作业,为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布置适合各自“最近发展区”的作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并有效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4.丰富作业形式,突出多样性、趣味性。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考虑学生好奇、求趣的心理特征,善于挖掘作业的趣味性,满足学生内心强烈的学习需要。反映到作业设计中就是要赋予作业以多维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使作业体现出多样性、趣味性特点。
5.注重过程,体现自主、合作与探究。教师要适当地“下放”布置作业的权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更多地体现自主性。同时作业的完成者可以是个人、小组,作业的完成形式多样,可以是论文、实验报告、小制作、表演等,通过内容、形式、过程、空间、结果的开放,最大程度地张扬学生的个性,使能力得到发展。
6.与学生的实际及生活相结合,突出实践性、开放性。 作业设计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沟通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增加实践的机会。鉴于我国传统作业中存在的重书本、轻实践的实际状况,新课程提出了加强实践性、活动性作业的要求。因此,在设计作业时必须摒弃仅仅注重解决书面问题的弊端,将问题置于有趣的问题情境之中,体现作业的开放性、实践性。
论文作者:刘启卓 李志润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2
标签:作业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目的论文; 知识论文; 内容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5月总第2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