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黎咀镇中心小学 517355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的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在具体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有助于学生从课内外阅读中吸收更多的知识,健全良好的品格。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做出了简要分析,希望能够为教育行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 兴趣培养
时代变迁,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新课程的改革需要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得到重视。但由于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在阅读时不易集中精力仔细阅读,因此需要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优化教学模式,使学生爱上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1.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语文教材由大量的课文组成,学生在文字中学习知识,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直接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不仅如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新知识,丰富人格,树立正确的品德。除此之外,学生阅读课外知识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吸收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水平,丰富见识。
2.培养阅读兴趣的意义。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学生会自主学习、查阅资料、引发思考,从而更全面地吸收知识;而且能够降低语文教师的教学难度,教师也能够更全面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结合案例讲解新知识,丰富学生阅历,有助于健全学生的品格。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提升其阅读能力的措施
1.教学幽默,让学生因为教师而热爱阅读。
韩愈《师说》中解释了老师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学习在学生的过程中和老师待的时间较多,老师的身形举止都会影响到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可以幽默风趣,让学生感觉阅读并不是太难,相反还很有兴趣,让学生因为老师讲课的幽默风趣而产生对阅读的好奇,因此喜欢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讲解四年级上册语言《飞向蓝天的恐龙》老师就可以充分发挥语言的幽默,调侃鸟类的祖先也是几十吨的翼龙,如今变成了今天的小鸟。对学生提出问题:那么我们是怎么发现小鸟的祖先是巨大的恐龙的呢?这样不仅引发学生的思考,而且由大变小的进化也引了起学生的好奇,从而更愿意阅读这篇课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教学多变,让学生因为内容而热爱阅读。
语文教师应该灵活多变,结合课文案例和课外知识扩展,让学生感觉自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习课本知识,使学生对课内、课外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自我学习。
例如:四年级上册的《长城》一课,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先结合时代背景,长城的作用、长城的发展、孟姜女哭长城等引入长城。可以借助长城地图,由起点到终点一个一个地讲解,不仅让学生认识长城的发展史,而且对于这项巨大的建筑工程产生了解。同时可以交代学生,想要知道关于长城的其他知识,就下去查阅资料,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互动,让学生因为乐趣而热爱阅读。
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活动,使阅读更加有趣。同时可以开展阅读活动会,让学生将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分享出来,老师加以点评;或者引导学生用文字将教学内容用表演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走进故事里,体验阅读的乐趣。
比如:四年级下册的课文《渔夫的故事》,教师在教学时抓住渔夫和魔鬼之间大量的对话,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情景模拟,通过学生之间的对话,或者设计一个话剧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掌握。而且有趣的对话容易引起孩子的记忆,加深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同时通过一次次有趣的活动还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
4.教学扩展,让学生因为好奇而热爱阅读。
学生因为对外界的好奇而在学习时容易分心,不过好奇心对于学生的求知欲也具有良好的引导效果。首先,学生在接受课外知识时会因为好奇心产生兴趣;其次,这些课外知识的加入还能丰富学生的阅历,让学生全面提升素质。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应该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让学生热爱阅读,从而学到更多知识。语文老师对学生的引导至关重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幽默风趣的教学方式都能提升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冬梅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03),87-88。
[2]王绍雨 优化教学模式,引发阅读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7,(07),7。
[3]屠燕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07),68。
论文作者:黄丽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3月总第2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兴趣论文; 长城论文; 知识论文; 提高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3月总第29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