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农产品论文,国际竞争力论文,土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加入WTO后,农业受到一定影响是必然的,但能否趋利避害,取决于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而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产品的竞争力,包括价格竞争力和质量竞争力。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些决定价格竞争力方面的因素,如生产成本结构又会影响质量竞争力的水平,因此,价格竞争力是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中国人多地少,属于典型的土地资源稀缺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因此从提高国际贸易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应当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但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尤其是粮棉油产品属于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对于中国这样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任何时候保持合理自给率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这些农产品主要依靠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户来生产,他们是自负盈亏的生产者,因此必须要保证他们为全社会提供了充足的产品供给后,还要有足够的农业经营收入,这就需要研究在WTO体制下的市场经济中如何增强该类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提高其经济效益。
一、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
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包括粮、棉、油等大宗农作物产品。从技术角度看,土地和水资源是决定这类产品产量的最重要生产要素。中国耕地资源匮乏,随着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发展,可耕地数量势必进一步减少,从而耕地的机会成本不断上升。根据统计资料测算,中国人均耕地水平从1978年的0.1公顷/人下降到1996年的0.078公顷/人,18年间减少了25%;1996年以后虽无耕地统计数据,但1996年至2001年间人口增长了4.28%,同期因为城镇化等因素,耕地数量仍在减少。此外,现存耕地整体质量水平也在不断下降,因为减少的耕地多为城乡居民点附近的优质土地,越来越多的以中低产田为主的后备耕地资源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使得保持与过去相同的土地产出水平需要投入更多的配套资源,从而导致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由于生产成本的急剧上升,从而使农产品的价格水平也越来越高,2002年3月我国小麦、玉米、大米和大豆的国内市场价格为1226元/吨、1013元/吨、1583元/吨和1969元/吨,分别比国际市场价格高27.8%、35.6%、9.1%和37.2%。
很明显中国并具备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在开放贸易的条件下,表现为国际竞争力的下降。
二、中国农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般认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能够充分满足进口国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包括品质和安全性),同时其价格应比同类产品更低。因此,影响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是产品价格、品质及安全性。
(一)价格竞争力分析
一国的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整个产品流程来看,主要可分为生产、流通(含加工)两个阶段;从产品为获得出口机会所付出的代价来看,主要包括生产环节费用(即生产成本)、中间环节费用(包括国内流通环节和加工环节的费用),还要加上中国农业生产特有的成本外支出,上述三种费用构成中国农产品的总经营成本,这是农产品价格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总体上看,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经营规模小、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和农业科技含量低的弱势。经营规模小,造成同等产量下单位投入高,即生产成本高;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容易造成适销农产品供求失衡,从而加剧农产品价格振荡下降趋势,使得农产品单位贸易效益下降较快;农业科技含量低,一方面难以提高产品品质和安全性,另一方面难以降低生产成本。加之转型经济中国内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改革落后于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的需要,造成农产品流通成本过高。长期以来,国家针对改善农村、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投资有限,相当一部分农村公共品由农民自己集资提供,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民不规范收费,造成农民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的代价高昂,形成较高的成本外支出。以上原因,使得我国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价格近年来持续上升,至今已高出国际市场价格较大幅度,在价格方面失去竞争优势。以下将分产品分析影响农产品价格竞争优势的因素。
(二)价格构成分析
从表1可见,小麦、玉米、大米和大豆的生产成本在价格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大,均在60%以上;其中玉米的更高,说明玉米已经不具有生产的比较优势。这几种产品的中间环节费用所占比重也比较高,大多均在18%以上,其中大米的中间环节费用占到30%强;玉米的中间环节费用为负值,而这种产品仍有出口,说明国家在流通环节对其有一定补贴。以上产品的成本外支出也占有相当比重,而且生产成本较高的产品,其成本外支出也相对高,更加削弱了这些产品的生产优势,中国农业生产的成本外支出主要是乡镇政府为自筹财政收入而通过农村集体组织向农民摊派的各种费用,具有相当的随意性。最后,无论是成本外支出还是各种流通环节支出,最终都会反映在农民自己承担的生产成本中。
表1 土地密集型产品价格构成分析表
注:表中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年鉴(2001)》和《农产品生产成本和收益调查资料汇编(2001)》整理计算。
要提高以上产品的竞争力,需要降低产品整个流程的费用水平。单就流通环节而言,根据2000年中国农产品收获期市场行情,小麦的市场批发价格比收购价格高30%~45%;玉米高20%~30%;大豆高15%~25%。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费用对农产品最终价格的形成有直接影响。如果以收购价格获得这些产品,中国对外出口尚不足为艰,但要经过国内流通环节再出口,效益就要减少很多。这说明,中国农产品国内市场体制不完善,流通领域存在超额利润。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农产品国内流通效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中国农产品的价格国际竞争力。此外,从国际间比较来看,中国玉米从产地吉林省运到大连港口的运输成本每吨约为300元人民币,而美国玉米从芝加哥玉米产区到墨西哥湾的运输成本合人民币不到100元。美国玉米的出口额占据世界第一位的水平,除有生产成本低的优势以外,其高效率的“产地—市场”运输系统对于降低运输成本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近期发生的事实也支持了这一判断。国家计委在2002年4月1日起对铁路运输的稻谷、大米、小麦、玉米、大豆、面粉等大宗农产品全额免征铁路建设基金。国家免征的铁路建设基金占总运输费用的30%-40%,因此该项措施的实施使玉米从产区运往销区的运输成本平均降低40%左右。同时,国务院批准对大米、小麦和玉米实行出口零关税政策,在出口上述商品时免征销项税,即出口增值税退税,这样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出口成本。据测算,通过以上两项措施,中国玉米的出口成本即减少200元/吨左右,因此出现了玉米出口增长的良好势头。此外,大米、小麦和大豆等均出现了出口增加的趋势。
在2002年以前,中国对出口玉米实行出口补贴政策,补贴额占到出口价格水平的45%左右。根据入世协议,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必须取消全部农产品出口补贴。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加入WTO以后,农产品出口将严重受挫,玉米将出现出口萎缩、进口猛增的不利局面。但政府采取的两项提高出口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措施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显著地提高了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粮食等谷物产品出口增加固然与2002年世界谷物主要供应地区美国、澳大利亚和欧盟等地区的农业生产歉收,致使世界市场谷物供应不足有关,但中国国内采取的提高竞争力措施的成效也是非常显著的。这一点说明从应付短期入世冲击着眼,应当通过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来提高竞争力。同时,也说明,农产品国内流通领域效率低下、费用高昂,是造成农产品出口成本高、国际竞争力水平低的重要原因。表2是中国出口农产品在国内流通环节所需的部分支出项目,从表中可见,在运输环节和海关环节上仍有一定的减少流通支出、提高流通效率的余地。
表2 中国出口农产品流通环节主要支出项目
注:表中资料根据《国际经贸消息》等报刊整理。
(三)生产成本分析
1.成本结构的比较分析。
从表3可见,与美国相比,中国这几种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劳动费用、药肥费用、排灌费用、税收费用和种苗费用普遍高于美国,但是机械费用、土地费用和包含燃料动力、贷款利息和管理费用在内的其他费用比重要显著低于美国。
表3 土地密集型产品生产成本构成分析表(2000年)单位:元/公斤,%
注:表中数据根据《农产品生产成本与收益调查资料汇编(2001)》和http//www.ers.usda.gov.生产成本数据计算整理。
根据速水佑次郎和弗农·拉坦的农业诱致性变迁发展理论,土地稀缺而劳动力丰富的国家适宜于采用生物型农业生产技术,反之则应采用机械型农业生产技术。前者的特点是在农业生产中大量投入可以提高土地生产水平的化肥和农药等现代投入物,后者是采用可以提高劳动生产水平的农业机械技术。中国的化肥和农药费用比重高于美国,机械费用比重低于美国,符合上述理论。但农业生物技术强调为充分发挥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效率,需要有完善的农田灌溉排水基础设施辅助,高效使用投入物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必备基础。中国农田基础设施水平较低,水资源使用方式粗放,从而造成化肥、农药使用效率低下,存在过度使用的情况。两国药肥费用比重的差别,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中国粮油类农产品安全性低于美国。中国小麦、玉米和大豆的排灌费用显著高于美国,一方面说明两国的水资源禀赋的确存在差别,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在水资源利用率上落后于美国,这不利于在生物型农业生产技术条件下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水平。
在种苗费用方面,除了玉米以外,中国的小麦、大米和大豆的种苗费用均要比美国高,联系到近年来中国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品种的事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认为,在中国,优良的作物品种仍然是稀缺资源,需要支付较高的费用才能得到。在土地费用方面,中国农产品的土地费用支出远小于美国,这主要是因为两国核算方法不同造成的,即美国采用机会成本方法测算土地成本,反映的是土地投放到农业领域的投资报酬率,而中国土地费用只是农用土地的承包费用,是农户使用土地的代价,而且价格相当低,并不反映土地资源的稀缺程度和投资报酬率。最后,中国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税收负担普遍高于美国,如果考虑中国农产品的成本外支出和美国农产品税收费用一项还包含农业保险费的因素,那么中国农户生产农作物的实际税负水平要远高于美国。此外,美国小麦、大米、玉米和大豆的单位产量生产成本水平均高于中国,但其这几种产品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却远高于中国,说明美国政府在农产品贸易上存在补贴,也说明大量使用机械的美国式农业生产方式并不见得一定产生低生产成本,而大量使用劳动力的中国式农业生产方式并不见得必然导致高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造成中国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首先在于化肥和农药支出高,而这与低效、过度使用药肥有直接关系,深层次的原因是农田基础设施效率低下;其次是农作物生产的实际税负水平过高;此外,种苗费用高在现阶段是造成农业生产成本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中国粮油类农产品生产成本低于美国,因此造成美国同类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高于中国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两国产品质量方面的差异;另一方面是国内流通效率低下,造成流通成本过高从而削弱了中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中国农产品生产成本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农业劳动力资源丰富带来的费用低廉的优势,联系中国现有的人口增长情况,可以预计,这种优势将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
2.农业生产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在与美国的农业生产成本进行比较时,应注意到两国的成本核算原则上是不同的。中国的农业生产成本核算以记录和反映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要素的实际耗费为原则,实际上是一种反映追求产量倾向的、对生产的经济效益考虑较少的一种会计核算方式。美国的生产成本项目中包含以机会成本方法计价的土地费用项目和劳动力费用项目。农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属于比较利益低的产业,事实上农业保护政策就是防止农业生产要素在比较利益的驱使下过度地从农业生产领域中流失的国家干预措施,因此在农业生产领域使用机会成本概念核算,必然导致生产成本高估。
这样做将会导致这样一种不利于不使用机会成本概念核算农业生产成本的国家的情况:在日益普遍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中,一方面是致力于贸易自由化而不断敦促各国政府消除在农业生产和贸易领域存在的各种可能扭曲农产品自由贸易的支持、保护政策,另一方面出于保护国家利益的现实意义,各国采取比过去更加隐蔽的贸易保护方式以维护本国的贸易利益。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出口遭受反倾销指控和被采取紧急保障措施的情形有上升趋势,事实上,由于中国农产品在生产上具有生产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因此贸易伙伴必然会采用对生产成本的真实性予以质疑和否定的方式进行竞争。在入世谈判中,中国没有争取到使用农产品进口紧急保障措施的权利,在过渡期内被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这样一方面在中国遭受反倾销指控时,对方有权利怀疑中国农业生产成本存在扭曲情况,不能反映真实生产成本,可以要求指定所谓与中国生产条件相同的市场经济国家作为“参照国”,以其生产成本来估计中国的生产成本,这样必然导致中国的生产成本被高估,使得在贸易争端中,中国处于不利地位。同时必须指出的是,中国农业生产成本核算方式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对于维护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利益是不利的。在中国农业生产成本核算内容中,土地费用和水资源(以排灌费用表示)费用水平很低,远不能反映中国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稀缺程度,这也给予贸易伙伴攻击中国农业生产存在政府予以隐性补贴的口实。
三、对策建议
(一)短期措施
1.改革现行的农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方式,将土地和水资源的使用成本计入农业生产成本,并引入机会成本方法估算土地、水资源和劳动力的真实生产成本。
2.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减少重复收费等不合理收费,大幅度降低流通成本。
3.重视研究和开拓中国农产品适销市场,宣传中国农产品属于非转基因性质的优势。
4.加强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监测,从贸易伙伴国的气候等生产条件变化和生产成本、国内同类产品贸易情况多方面进行预测分析,灵活采取相应的应变策略。
(二)长期措施
1.将口粮品种和经济效益品种的种植分开。将生产口粮品种的耕地确定为永久粮田,并且在法律上予以保护,通过对土地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的方法来减缓土地机会成本上升的趋势;大力引进、开发和推广优良品种,满足国际市场多层次的需求,开拓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空间。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农产品产地—市场的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减少运输成本;同时应大力建设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水资源和化肥等的有效利用水平,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根据中国资源禀赋条件的特点,积极推广采用蚊虫防护网等投入人工较多的植物保护技术,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减少物质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减少农药的施用量,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
3.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将农业推广站、农产品生产与加工、销售和农民生产形成一个相互依存、利益相同的共同体。
4.加强农产品生产、流通全过程的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残留的检测工作。
对优质作物品种与一般作物品种相比存在的一些问题予以高度重视:优质品种的生产成本一般可能比一般品种高,产量低,抗病性差,对这些问题及早应引起重视,研究怎样在取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努力避免生产成本过高,对农民造成新的增收阻力。
标签:农产品论文; 国际竞争力论文; 美国玉米论文; 成本分析论文; 玉米补贴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三农论文; 生产成本论文; 玉米论文; 中国农业论文; 种植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