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凸成形术对椎体压缩骨折复位作用的临床研究

后凸成形术对椎体压缩骨折复位作用的临床研究

牛国旗[1]2004年在《后凸成形术对椎体压缩骨折复位作用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椎体X线测量分析,研究后凸成形术对椎体压缩骨折的复位作用,探讨准确可靠、简单易行的椎体测量方法。 方法:对2002年4月至2004年4月间2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转移性肿瘤、血管瘤患者29个椎体实施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即将一可扩张球囊导入骨折椎体,扩张后注入骨水泥。随访全部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将其中X线表现为压缩骨折的18椎(16例),在计算机上运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术前术后侧位X线测量,包括椎体前中后高度、Cobb角和椎体面积,计算术后高度、面积恢复率,以及Cobb角纠正率,并应用SAS统计软件包分析。 结果与分析: 1.全部患者经平均8.12个月(2-24个月)随访,21例患者腰背痛明显缓解或消失。椎体高度、面积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后凸畸形也得到改善。 2.术前骨折椎体前缘、中央、后缘高度丢失率分别为36.68±16.22%(5.14~66.04%)、28.74±12.38%(4.74~5.81%)、8.98±10.65%(0~36.58%),叁者P<0.001;术后骨折椎体前缘、中央、后缘高度丢失分别为14.17±12.93%(0~52.38%)、16.8±7.5%(6.03~32.16%)、6.97±6.11%(0~19.52%),叁者P<0.01;骨折椎体前缘、中央、后缘高度恢复率分别为21.98±14.34%(2.25~47.12%)、11.94±13.78%(20.18~33.64%)、2.01±7.28%(8.73~19.61%),前缘、中央高度恢复P<0.001,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而后缘高度恢复P=0.2585>0.05,无统计学意义。表明KP对压缩椎体高度,特别是椎体前缘、中央高度有显着复位作用。 3.手术前、后骨折椎体单椎Cobb角分别为16.61±9.77°(-5.9~31.6°)、8.11±7.03°(-0.6~28.2°);术后矫正度8.5±7.66°(-5.3~27.2°),P<0.001,有高度统计意义。表明KP能显着纠正VCFs患者的后凸畸形。 4.侧位X线片骨折椎体面积术前减少26.61±10.61%(9.77~46.73%),P<0.001;术后减少9.41±9.31%(0.79~43.41%),P<0.001;术后恢复率17.20±10.44%(3.32~36.83%),P<0.001,有高度统计意义。表明KP对压缩椎体有显着复位作用,能使侧位X线片椎体面积明显恢复。因此,侧位椎体面积可作为椎体压缩骨折严重程度分级与KP疗效评估的指标。后凸成形术对椎体压缩骨折复位作用的临床研究中文摘要 结论: 1.后凸成形术对推体压缩性骨折有显着复位作用,可以恢复椎体高度,纠正后凸畸形,增加脊柱的稳定性和椎体强度,改善生物力学性能,从而迅速缓解疼痛,改善症状; 2.可选取两个参照椎体,对患椎的正常高度和面积进行推算,来计算其术前丢失率和术后恢复率; 3.对多节段VCFs患者,应分别测量单椎体Cobb角,便于KP疗效评估; 4.侧位X线片椎体面积可以作为KP治疗VCFs术前分级、术后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5.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可以较准确地测量X线片骨折椎体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高度、Cobb角,更有利于KP的疗效评估。

杨惠林, 牛国旗, 梁道臣, 王根林, 孟斌[2]2004年在《单球囊与双球囊后凸成形术对椎体复位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单球囊与双球囊后凸成形术对椎体压缩骨折复位作用的差异,评价后凸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5月~2004年5月应用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KP)施行椎体复位的58例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VCFs)患者(90个椎体)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58例患者90个椎体分为单球囊组(28个椎体)和双球囊组(62个椎体),两组均经双侧椎弓根穿刺,扩张后灌注骨水泥,分别采用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和双球囊双侧同时扩张的方法。分别测量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和Cobb角,比较术前术后及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椎体高度平均恢复率726%(229~100%);Cobb角由术前179°(31°~316°)矫正至术后96°(06°~282°),平均矫正87°(03°~272°),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极显着性意义(P<0001)。单球囊组和双球囊组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率分别为776%(553%~100%)和643%(229%~100%),术后平均矫正Cobb角分别为99°(03°~272°)和86°(06°~198°),两组相比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后凸成形术可有效缓解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后凸畸形;单球囊与双球囊后凸成形术同样能使压缩骨折的椎体获到较好复位。

曾逸文[3]2013年在《基于传统复位手法的经椎弓根体外复位器的研制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评估经椎弓根体外复位器在脊柱后凸成形术中固定的生物力学影响;(2)研究手法复位结合椎弓根体外复位器在皮椎体成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采集较新鲜人尸胸腰椎16例,(T8-T12,L1-L3节段),行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方法,研究经椎弓根体外复位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疲劳特性。年龄60~75岁,男女不限。(2)60例胸腰椎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年龄60-75岁,男女不限,分为A、B、C3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A组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术;B组采用椎弓根体外复位器结合单纯球囊扩张术;C组采用手法复位结合椎弓根体外复位器行球囊扩张术。术后1周对伤椎椎体的容积变化、矢状面Cobb角、疼痛程度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SF-36评分、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观察术后并发症。观察有无椎体塌陷、疼痛复发。平均随访12个月观察有无椎体塌陷、疼痛复发。[结果](1)测定出了影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生物力学疲劳特性的叁个主要因素:①螺钉强度—疲劳次数关系(N);②测定出了螺钉疲劳前后旋入/出力矩(Mn);③螺钉最大拔出力(T)。(2)成功的对60个椎体注射骨水泥,失血量忽略不计,无手术中死亡,无神经根及脊髓损伤,无肺栓塞及心脑血管系统急性反应。术后1周功能评价VAS和SF-36评分较术前有显着下降(P<0.05),术后与术前的VAS评分改善度A组B组>A组,术后1周Cobb角较术后有显着降低(P<0.05),且降低度C组>B组>A。术后每个椎体注射骨水泥的量C组>B组>A组,有差别显着(P<0.05)。C组的骨水泥渗漏率最低。平均随访12个月,A组有2例再骨折,B组有1例再骨折,但无神经症状,C组无椎体塌陷、疼痛复发。[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经椎弓根体外复位器在脊柱后凸成形术中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疲劳性能,能有效恢复脊柱的生理弧度和力学强度,从而克服SKY骨扩张器和可扩张球囊椎体高度恢复不足的缺陷,提高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近、远期疗效,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脊柱椎体压缩骨折的微创手术。

王均动[4]2010年在《椎体成形术结合手法复位与椎体后凸成形术对伤椎复位效果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背景]目前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且患者常难以忍受,伴发并发症较多;同时内固定手术治疗也因为骨质疏松而复杂化。迅速止痛和早期功能锻炼,防止长期卧床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的关键。应运产生的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恰恰解决以上的缺点。然而经皮椎体成形术不能有效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和矫正脊柱的后凸畸形,后凸成形术虽然没有前者的缺点,但是费用偏高。[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在椎体成形术结合手法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楔形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椎体成形术结合手法复位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楔形骨折20例,并与同期20例经皮kyphon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的患者比较手术前后的VAS评分,伤椎椎体前中高度压缩率,后凸角度以及两组伤椎椎体前中高度恢复率。[结果]所有患者的术后椎体前中高度压缩率、后凸角度及VAS评分指数较术前均有显着的改善(P<0.05);同时对两组组间的伤椎前中高度恢复率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对两组组间的VAS评分差值,Cobb恢复率比较无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结合手法复位与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都能有效的恢复伤椎高度及后凸角,但前者在恢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上优于后者,在恢复伤椎的中间高度上弱于后者。手法复位对于椎体压缩性骨折复位效果明显,结合PV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潘振[5]2016年在《垫枕复位疗法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目的比较垫枕复位疗法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中短期疗效,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及各自适应症。2方法研究2013年10月~2015年3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Ⅰ科收治的72例OVCF患者,其中32例采用垫枕复位方法治疗,40例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所有患者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法(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记录治疗前1d,治疗后第1、3、6、12月的VAS、ODI评分,通过治疗前及随访时拍摄的伤椎标准X线片测量椎体前缘最凹处高度、Cobb角,统计学分析同组内不同治疗点间以及两组内相同治疗点间的测量指标变化情况并详细记录治疗后各组并发症情况。3结果垫枕复位组与PKP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VAS评分在术后1、3、6、12个月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术后1、3、6、12月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垫枕复位组VAS评分在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12个月相比,两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垫枕复位组在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时VAS评分均高于PKP组,在治疗后6、12个月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的变化基本和VAS一致。PKP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在治疗后1、3、6、12个月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垫枕复位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在治疗后1、3、6、12个月较治疗前改善不明显(P>0.05)。PKP组共有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发生率7.5%,新发骨折PKP组有3例(4椎),其中2例发生在临近椎体,垫枕复位组有1例(1椎)。4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垫枕复位疗法与PKP两种治疗方法在中期(6~12月)VAS评分及ODI评分改善方面无明显差异,均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功能,提高生活质量。PKP的止痛效果较快,能有效稳定椎体,恢复伤椎高度,但是有一定的骨水泥渗漏等风险,并可能增加临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垫枕复位疗法虽简单易行,效果显着,但病程较长,且疼痛症状缓解较慢。应严格掌握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应症,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卢国森[6]2007年在《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手法复位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应用中医正骨手法整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结合PVP(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与PK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作对比,探讨正骨手法在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复位作用及结合PV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共选择42例患者(64个椎体),病人源自2003年至2007年3月在我院脊柱专科的住院病人,临床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年龄大于50岁,并且已行椎体成形术。分为A、B两组,A组行手法复位结合PVP手术,B组行PKP手术,分别观察术前与术后疼痛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Cobb角改变,椎体前缘、后缘高度的恢复,患者生活质量评分(Oswestry),比较组内手术前后观察指标的改变和组间观察指标手术前后差值改变,并记录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果1.A、B两组的止痛有效率达到100%,术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手术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着性(P<0.01)。两组间的VAS评分差值比较无显着性意义(P>0.05)。2.A组的骨水泥用量为4.303±1.199ml,B组为2.920±0.777ml,两组骨水泥用量有显着性差异(P<0.01)。3.A组Cobb角治疗前后差值为3.98°±4.71°,手术前后Cobb角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Cobb角治疗前后差值为2.36°±3.69°,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椎体后凸畸形均得到改善,但两组间Cobb角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A组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为0.68±0.15,术后为0.80±0.12,差值为0.12±0.14,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椎体前缘高度术前为0.62±0.17,术后为0.74±0.16,差值为0.11±0.15,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能部分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两组间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无显着性意义(P>0.05)。5.A组椎体后缘高度术前为0.88±0.09,术后为0.92±0.85,差值为0.037±0.058,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术前为0.85±0.10,术后为0.89±0.91,差值为0.039±0.100,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术后椎体后缘高度有所恢复。两组间椎体后缘高度恢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表明两组间椎后缘高度恢复程度不同,PKP组椎后缘高度恢复更明显。6.A组29个椎体,8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27.6%,B组35个椎体,2个椎体发生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5.7%。结论PVP结合手法复位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有良好的止痛效果,均能部分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减轻椎体后凸畸形。两种手术方法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止痛效果、椎体高度恢复、椎体后凸畸形的改善、生活质量改善皆无差异。PKP治疗可减少骨水泥的渗漏。中医正骨手法对于椎体压缩性骨折复位效果明显,结合PV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甘嘉亮[7]2010年在《手法整复结合椎体成形术与SKY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和比较中医正骨手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SKY椎体后凸成形术(SKY expander system for kyphosis)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疗效、运用前景。资料与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元月间于湖北省中医院骨科和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骨科,临床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其中女性35例,男性20例,年龄在54-91岁之间(平均年龄72.7岁),病史在2-10天不等。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SKY手术组。中西医结合组行中医正骨手法复位结合PVP手术治疗。SKY手术组行SKY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分别对比两组在术前、术后48小时、术后1月时椎体前缘、中缘、后缘的高度、疼痛症状VAS评分、椎体后凸角度、脊柱功能障碍指数、手术操作时间、术中骨水泥用量、灌注剂渗漏等情况。结果:1.椎体前缘高度中西医结合组术前为17.36±3.02mm,术后48小时为20.47±4.21mm,术后1月为20.41±4.22mm。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8小时与术后1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KY手术组术前为17.46±3.03mm,术后48小时为19.95±3.93mm,术后1月为19.37±5.12mm。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小时与术后1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前后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恢复部分压缩椎体前缘的高度。两组间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情况无显着性差异。2.椎体中缘高度中西医结合组术前为20.41±4.22mm,术后48小时为22.02±4.35mm,术后1月为21.99±4.27mm,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8小时与术后1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KY手术组术前为19.95±3.93mm,术后48小时为21.61±4.16mm,术后1月为21.58±4.06mm。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8小时与术后1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前后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恢复部分压缩椎体中缘的高度。两组间恢复椎体中缘高度情况无显着性差异。3.椎体后缘高度中西医结合组术前为21.98±4.27mm,术后48小时为22.00±4.26mm,术后1月为21.99±4.25mm。手术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小时与术后1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KY手术组术前为21.57±4.07mm,术后48小时为21.58±4.05mm,术后1月为21.57±4.06mm。手术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小时与术后1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尚不能认为两治疗组能恢复压缩椎体后缘的高度。4.椎体后凸角度中西医结合组术前为16.36±4.05°,术后48小时为13.52±2.75°,术后1月为13.57±2.71°。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8小时与术后1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KY手术组术前为15.89±3.72°,术后48小时为13.63±2.73°,术后1月为13.65±2.72°。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小时与术后1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前后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部分矫正椎体后凸畸形。两组间矫正椎体后凸畸形的程度无显着性差异。5.疼痛VAS评分中西医结合组术前为7.73±1.35,术后48小时为3.12±1.49,术后1月为3.03±1.48。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8小时与术后1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KY手术组术前为7.63±1.43,术后48小时为2.33±0.99,术后1月为2.10±0.19。手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8小时与术后1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手术前后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两组间缓解疼痛症状的程度无显着性差异。6.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评分中西医结合组术后Oswestry评分为11.52±1.49。SKY手术组术后Oswestry评分为11.27±1.98。两组功能障碍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567,p>0.05)。两组在脊柱功能恢复方面疗效相当。7.手术操作时间中西医结合组手术操作时间为50.82±6.17min。SKY手术组手术操作时间为60.93±5.65 min。两组手术操作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6.762,p<0.01)。中西医结合组手术操作时间较短。8.术中骨水泥用量中西医结合组术中骨水泥用量为2.96±0.92ml。SKY手术组术中骨水泥用量为3.79±0.98ml。两组术中骨水泥用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3.490,p<0.01)。中西医结合组术中骨水泥用量较少。9.灌注剂渗漏情况中西医结合组33例中,发生渗漏3例,发生率为9.09%。SKY手术组30例中,发生渗漏1例,发生率为3.33%。两组灌注剂渗漏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0.88,p<0.05)。SKY手术组发生灌注剂渗漏情况较少。结论:传统中医手法整复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明显,经皮椎体成形术和SKY椎体后凸成形术是脊柱微创技术,有着传统治疗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两治疗组术后均有效减轻疼痛、恢复病椎高度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完全或部分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具有创伤小、疗程短、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作为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一线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刘叶, 申海波, 张宏志[8]2017年在《经皮Schanz钉辅助复位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Schanz钉系统经皮复位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以相同的标准选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73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椎体后凸成形(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组以及经皮Schanz钉辅助复位结合后凸成形组(辅助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椎体高度等数据,以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术后患者进行评分及比较。结果辅助组患者手术时间较长(P<0.05),但椎体内可灌注更多的骨水泥并能更好的恢复椎体高度(P<0.05),伤椎再骨折少(P<0.05),术后1年VAS、ODI评分明显优于PKP组(P<0.05)。结论经皮Schanz钉复位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创伤小、临床效果确切,可较大程度上恢复椎体高度和维护力学稳定性,显着改善预后,对治疗塌陷较为严重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肖可[9]2015年在《浅析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安全性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缩骨折患者作为的临床资料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接受治疗后,所有患者VAS评分具有明显降低,腰背或椎体疼痛均得到明显缓解,比较存在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且骨折复位情况均良好。随访结果显示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性并发症。结论: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黄福川[10]2018年在《PKP术后应用壮骨活血汤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发挥中医药在治疗骨质疏松症(OP)的独特优势,观察壮骨活血汤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临床疗效,探讨壮骨活血汤对OVCFs临床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本课题收集2014年9月~2017年2月期间在福建省龙岩市博爱医院骨科收治的OVCFs经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患者62例,按照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在成功实施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除使用已制订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外,不再使用影响研究指标的其他药物,以上两组均治疗2个月。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骨化叁醇胶丸)抗骨质疏松药方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上加用壮骨活血汤治疗。并对每组患者手术前后均进行观察,观察时间限定为术前、术后1天、3天、3个月、6个月。根据研究指标检测并记录术前及术后的VAS及0DI评分,骨密度(BMD),Cobb角等指标。所有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处理。结果:1.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1天、3天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后短时间内两组对疼痛及功能的干预无明显差别。术后3、6个月两组数据存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中远期疗效观察方面如缓解腰背痛、恢复患者社会活动、提高生活质量等,中药治疗组更具有优势。2.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1天、3天、3个月的Cobb角,两组数据均显示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差异性。表明治疗后短期内两组椎体高度恢复无明显差别。术后6个月的Cobb角,两组数据均提示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远期观察椎体高度的维持对比,中药治疗组效果更好。3.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1天、3天的骨密度,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提示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6个月的骨密度值较前均有显着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试验组的上升优势更明显,说明中远期内骨密度的巩固与提高,试验组更有效。结论: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传统方法大都认为补肝肾健脾、活血化瘀法有效,在此治疗思路基础上做的大量研究均提示其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好。而本研究中PKP术后配合中药辨证论治,对维持伤椎的高度、巩固和提高骨密度、缓解腰背部疼痛、提高个人生活质量等的中远期效果确切,能够有效地减缓骨质疏松症的进展,因此PKP术后配合中药治疗OVCFs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后凸成形术对椎体压缩骨折复位作用的临床研究[D]. 牛国旗. 苏州大学. 2004

[2]. 单球囊与双球囊后凸成形术对椎体复位作用的研究[J]. 杨惠林, 牛国旗, 梁道臣, 王根林, 孟斌. 中华外科杂志. 2004

[3]. 基于传统复位手法的经椎弓根体外复位器的研制及应用研究[D]. 曾逸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4]. 椎体成形术结合手法复位与椎体后凸成形术对伤椎复位效果的比较研究[D]. 王均动.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

[5]. 垫枕复位疗法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比较研究[D]. 潘振.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6

[6]. 经皮椎体成形术结合手法复位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观察[D]. 卢国森.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7

[7]. 手法整复结合椎体成形术与SKY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D]. 甘嘉亮.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0

[8]. 经皮Schanz钉辅助复位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 刘叶, 申海波, 张宏志. 实用骨科杂志. 2017

[9]. 浅析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安全性观察[J]. 肖可. 中国农村卫生. 2015

[10]. PKP术后应用壮骨活血汤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疗效观察[D]. 黄福川.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8

标签:;  ;  ;  ;  ;  ;  

后凸成形术对椎体压缩骨折复位作用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