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能力视角下的企业竞争力研究:一个概念分析框架_企业竞争力论文

企业家能力视角的企业竞争力研究———个概念性分析框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概念性论文,视角论文,企业家论文,企业竞争力论文,框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竞争力是产业界和理论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学术界多从经济或技术的视角来研究企业竞争力,经典经济学所进行的研究和分析是以假定“企业同质”为基本逻辑前提的,而竞争力研究的目的却是要解释“企业异质性”。尽管资源观、能力观等理论从内生性的视角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企业异质性的根源(刘刚, 2002)。[1]但对企业的核心—企业家能力,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研究者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假定企业家具有完备的认知能力、完全知晓资源与能力的组合和匹配,并进而假定他们能有效地对资源和能力进行动态管理 (Barney,2001)。[2]

本文认为,只有从企业家能力的分析视角入手,才能深入到对企业竞争力原生性因素的研究,企业的异质性才能得到彻底的肯定。在整合企业竞争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基于企业家能力的企业竞争力模型,希冀为企业竞争力研究和企业实践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视角。

一、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及其测量

竞争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竞争力研究的对象可以是国家、产业、企业等。从不同理论视角出发,涌现出竞争优势观、价格竞争观、战略管理观、历史和社会文化观等等,竞争力遂成为一种多用途的参数指标,在研究中的角色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视角可以是因变量,抑或自变量,或中介变量。

尽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竞争力,但对企业竞争力基本涵义的理解却是基本一致的,即企业为生存和发展在争夺所需资源时所表现出的一种综合素质,具体表现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特有的竞争方式,在争夺市场份额、挑战竞争对手,寻找有利地位、扩张经营领域实现经营效益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和能力。然而,拥有能力(competence)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使一个企业具有竞争力(competitiveness),能力只是成功完成工作的全部能量(capability)。Man (2002)认为企业竞争力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3] 1.长期导向,立足于长期绩效,而不是临时性的竞争优势(如降价购买市场份额);2.可控制性,企业的优异绩效与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的专有性(信息技术、创新能力、营销能力)相关,而不仅仅是由有利的外部环境导致的;3.相对性,竞争力是一个相对于同行业竞争者的概念,应采用相对性测量标准;4.动态性,竞争力是一个由潜能(potential)转化为结果(outcome)的动态过程。

企业竞争力促成及获取是当前企业竞争力研究的核心命题。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可以把影响企业竞争力的要素分为三个层次:1.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社会及政策环境、所在产业的状况、企业活动与国家的关系、本企业与相关企业的关系、企业活动所处的国际经济关系,这些因素构成了企业活动和成长的环境。2.企业内部因素,指企业所拥有的或者可以获得的各种“资源”,可以使企业具有某些优势。这些企业特定因素通常包括财务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社会关系资源、生产力、组织结构、文化、产品与服务、形象与声誉等。3.企业家影响力,在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三个层次中,企业家影响力是最为核心的内容,企业家往往决定着企业的投资决策、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形象定位、企业的凝聚力、企业各项管理制度,而这些都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企业创业期间,决策高度集中化对企业家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企业规模越小,对企业家能力的“依赖度”越高。

从竞争力研究的价值来说,不仅要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方法来分析企业竞争力的内涵和影响因素,而且还要用统计学的方法把它表现出来。由于企业竞争力的内在性(即使是外部环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也是通过企业内在因素而发生作用的)和综合性的特点,对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与测量,就是要使其内在性尽可能显现出来,成为可感知的属性。同时要对其综合性的属性进行分析和分解,并尽可能地指标化,使之成为可计量的统计数值。虽然企业竞争力具有很大程度上是不可触知、不能度量、难以管理的,但这并不妨碍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有价值成果的形成。Oral(1986)在工业企业的竞争力模型中提出,竞争力是产业地位、成本优势和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函数,表明竞争力需要对内外部因素的考虑。[4]Corbett和Wassenhove(1993)分析了竞争力三个维度:产品(product)、价格 (price)和位置(place)。[5]管理发展研究会与世界经济论坛提出了关于竞争力的公式:

竞争力资产×竞争力流程=竞争力

其中竞争力资产包括基础结构、财务实力、技术和人力资源,竞争力流程包括质量、速度和客户服务;竞争力则用市场份额、利润和可持续成长等表示。 Buckley(1988)提出了企业竞争力的三维模型:绩效 (performance)、潜能(potential)、管理过程(process),并分析了表现、潜能和过程之间的关系,强调管理过程所处的核心地位(图1)。[6]

图1 Buckley竞争力模型

在Buckley(1988)这一模型中,竞争力被表示为一个多维建构,不仅包含企业竞争力的外显特征如绩效,以反映竞争的结果或者竞争力的最终表现,也包含内在因素如过程和潜能,以反映竞争力的原因或者决定因素,体现了企业竞争力不仅是一种当下状态,也具有未来指向,较好地把握了企业竞争力的内涵与本质。因而,企业竞争力不仅仅是一些静态的衡量指数,更是一个动态过程。当我们研究企业竞争力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竞争的表现或最终结果、潜能或产生结果的资产,更要考虑其管理过程,这为本文把企业家能力因素引入到企业竞争力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空间。

二、企业家能力的测量维度

自从“企业家能力”这一概念被引入到战略管理的研究以来,不少学者已经在这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概而言之,目前对企业家能力的测量主要在以下层面展开:

1.从企业家个体特征角度来测量,针对企业家的行为特征、认知特点、人口统计变量等进行研究,旨在挖掘这些变量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作用。如Martin和Staines(1994)认为,企业家能力包括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友好待人、平易近人、有领导力、自信、革新、冒险性等特性。[7]Pendelaiu(1996)发现创造性潜质、谈判技能、内部沟通能力、应对挫折的能力是成功企业家必备的能力要素。[8]王辉、忻蓉、徐淑英 (2006)认为,要经营管理好企业,企业家既要有人际导向的行为表现,维系和谐的人际环境;也要展示规范管理,严格监控的现代企业制度行为,确保企业任务的完成。[9]然而,对企业家个体特征的描述会或多或少地带有某种隐含的主观性,而且上述特征并不能穷尽企业家能力特征的全部维度。虽然已有不少学者围绕上述特征从事实证研究并援引相关量表,但往往并没有深入剖析或说明在不同量表之间做出选择的依据或标准,从而导致这些研究成果因各自选择了不同的样本而导致研究结论趋于分散化或相互矛盾,未能充分解释提升企业竞争力所需要的企业家能力。

2.以职能管理理论为依托,试图将企业家能力进行归纳、分类。如Adam和Chell(1993)认为,企业家必须具备在商业战略、营销战略、财务战略以及人力资源等职能领域的管理能力;[10]Thompson等(1996)认为,市场营销、控制、组织、技术创新、人力资源、投入以及应变性等七方面的能力构成了企业家团队必备的能力或能力要素;[11]

3.综合的测量。近年来,Man等学者(2002)从一个综合的角度对企业家能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2-13]他们认为企业家能力体现在他所经营企业的各项决策活动之中,虽然企业家特征难以穷尽,但可以从企业家的关键行为与过程的角度来分析企业家能力,企业家的综合性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性过程之中,即发现、评估并利用机会的过程,创造未来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实现机会的潜在价值的过程。他们将企业家能力界定在以下几个方面:机会能力、关系能力、概念能力、整合能力、战略能力、承诺能力,对其内涵的界定和测量如下表(表1)所示:

表1 企业家能力维度及其测量

资料来源:Lau,1999;[13]Man,2001,2002;[12-13]贺小刚,2006[13]

同以往对企业家个体特征或围绕管理职能测量企业家能力不同,Man等学者对企业家能力的概括是一种与任务情景相联系的综合才能,体现了企业家根据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战略协调,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的经营管理活动的本质,与企业竞争力的长期导向、动态性、可控制性等特征相匹配。而且从研究范式看,研究企业家能力模型可以从“前因变量——过程变量——结果变量”出发,其中前因变量是能力特质,过程变量是任务或行为,结果变量是取得绩效,该过程化的角度符合竞争力的核心维度——管理过程。

三、基于企业家能力的企业竞争力模型

基于Buckley提出的竞争力三维测量方法(绩效、潜能、管理过程),综合考虑企业竞争力的三种影响因素(外部因素、企业内部因素和企业家影响),本文提出基于企业家能力的企业竞争力模型,该模型进一步将潜能维细分为外部潜能和内部潜能,分别由模型中的竞争范围和组织能力表示;管理过程维由企业家能力表示,企业市场表现代表原模型中的绩效维。如下图(图2)

在此模型中,企业家能力构成了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企业家不仅决定了企业竞争力的范围,也是组织能力的创造者和培育者,更是通过设定目标、采取行动等经营管理活动直接作用于市场表现。企业家正是通过履行以下三项任务而贡献于企业竞争力。

图2 基于企业家能力的企业竞争

1.界定竞争范围。竞争范围即有关企业在多大的产业(市场)范围中具有竞争力,可以用企业竞争力的“密度”和“宽度”表示(金碚,2001)。[14]企业竞争力所体现的产业(市场)面越宽,即企业能够在很宽的产品系列中表现其竞争力,可以认为其竞争力的宽度就越高;企业竞争力所体现的市场细分化程度越高,即企业在产品系列中的某些细分化的市场中集中表现其竞争力,可以认为其竞争力的密度越高。以往研究多从技术精度、市场地位、产品吸引力、生命周期等客观指标测量竞争的范围。事实上,企业是通过企业家的眼光来看待和解释环境的,企业家正是通过对技术变化、产业/市场态势、公司愿景、战略逻辑、管理过程等方面的环境扫描的基础上,挖掘市场商机和成长性资源,敏锐地捕捉机会窗口并进而提出新颖的创意进行管理决策的,这是企业家警觉、先验知识、信念、认知模式、价值取向以及创造性思维等认知要素参与其中的复杂的心智过程。从企业家主体角度看竞争力,竞争范围即为一个相对主观的概念或认知,带有个体化色彩。而这种主体判断取决于企业家自身的能力,比如:(1)机遇能力,“搜寻、捕捉、识别、抉择”外在机遇和挑战的过程;(2)关系能力,创造个人的契约与网络关系,利用沟通、人际、说服、交换等技能实现企业战略。若把“机遇获取”视为目标,那么关系能力应属路径,是创设外部潜能的要素之一;(3)概念能力,即迅速地将新的创意商业化的能力,这反映了企业家认知和分析思维、学习、决策制定和解决问题、创新以及处理不确定性和风险等方面的内容。

2.培育组织能力。组织能力的形成可能存在两种方式,即自发式积累和通过企业家有意识的规划。自发积累的组织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难以与市场环境的变化相协调,这就要利用规划管理的办法来促进组织能力的开发,但组织能力无论是自发积累还是有意识地建立的,都与企业家的作用密不可分。企业家通过对资源的组合与配置、筛选与淘汰、积累与沉淀等机制的作用,最终形成不可模仿的“隔绝机制”。整个过程中,企业家的各种能力因子与组织能力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比如:(1)整合能力,规划、组织和控制企业内部的“市场、人力和财力资源”,对效率和生产力作全面监控,从而促进企业的顺利运作; (2)关系能力,良好的关系网络不仅有助于企业家收集充分的市场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直接贡献于企业绩效,更重要的是,通过企业家的关系网络,可以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有形的人、财、物资源,还包括其他无形资源,他们是企业建立组织能力的基础;(3)概念能力,企业家通过说服和影响合作者或员工,将自己的价值观、管理方法和风格等个人资源有意识地转变为组织资源,沉淀为具有历史积累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的独特的组织资源,最终造就了它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因果关系。

3.设置目标并采取行动。在通往高绩效的过程中,企业家须不断设置目标、开展行动。企业家的战略能力主要体现于对未来战略目标的设定、战略业务便捷的正确界定,以及快速地察觉到环境中的各种变化,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降低经营风险,所以战略能力反映了企业家是否具备有机地协调外部环境的变化与内部组织成长的能力。当然,战略目标的实现并非易事,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永不辍弃的企业家精神,对事业高度承诺,具有抵抗外界干扰的惊人忍耐力,这体现了对企业家承诺能力的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内在潜能维(组织能力)和外在潜能 (竞争范围)在模型中所扮演的角色,从统计学讲属于调节变量,即影响了企业家能力对企业市场表现作用的程度,具体而言,竞争力范围界定了企业家行动的空间,而组织能力则限制了企业发展的步履。

四、结语

本文构建的基于企业家能力的企业竞争力模型,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企业的性质和企业竞争力的原始性起因,比以往单纯强调更多资源或有利环境更有利于解释企业的长期绩效。更为重要的是,本研究脱离企业家个体特征和职能管理框架来梳理企业家能力内涵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家能力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高度适应性。同时,从过程角度挖掘企业家能力与企业竞争力的互动关系,识别企业家能力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发生方式和发生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的研究直接将企业家个体特征、管理职能与企业绩效相联系的局限性,有助于理论界丰富对企业家能力内涵的认识,形成更为丰富翔实的企业竞争力研究框架。

标签:;  ;  ;  ;  ;  ;  ;  ;  

企业家能力视角下的企业竞争力研究:一个概念分析框架_企业竞争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