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凯恩斯主义的不完全竞争理论_完全竞争市场论文

论新凯恩斯主义的不完全竞争理论_完全竞争市场论文

新凯恩斯主义不完全竞争论评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凯恩斯论文,不完全论文,主义论文,竞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凯恩斯主义不完全竞争论从非充分竞争性市场的特征来说明市场失灵。该理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自发地推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水平的机制是不存在的,只有政府干预才能提高效率,增进社会福利。

一、垄断竞争和总需求波动论

垄断竞争和总需求波动论首先提出一个经济模型;其次,运用模型说明垄断竞争市场的无效性和总需求的外生性;然后说明菜单成本和名义货币量变动的经济效应;最后,考察不变成本和总需求的波动。

1.垄断竞争模型。模型假设:经济中有M个厂商和N个居民户,他们都在商品和货币之间作选择;每个厂商生产有差别的产品,每种产品与其他产品没有可替代性;居民户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取得工资作为报酬,然后用工资购买商品进行消费,每种劳动都不是完全可替代的。因此,厂商和工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垄断权。

厂商生产技术是不变替代弹性型的生产函数。参数A为边际成本对产出的弹性,参数e是投入要素替代弹性,A和e都大于1,两者给出生产的技术特征。e/(e-1)表明了厂商在市场上的垄断程度:该式的值越大,厂商垄断力越强,其值越接近1,厂商垄断力越小。厂商在生产函数的约束下,追求收益与成本之差最大化,即利润最大化。

居民户的效用也以一个不变的替代弹性的效用函数来表示。居民效用是商品消费、实际货币均衡和闲暇的函数。表示效用特征的参数是E和B,E是两种商品之间的效用替代弹性,B是劳动边际负效用弹性。E/(E-1)是劳动者在劳动市场上的垄断力的度量;其值越大,垄断力越强;其值越接近于1,垄断力越弱。居民户的预算约束为:货币初始赋存量、厂商利润转入居民户的份额及工资收入之和等于消费品支出与名义货币均衡之和。居民户在预算约束下,追求效用最大化。

根据上述模型,可以求得厂商利润最大化和个人效用最大化同时实现时,第i种产品的最优产量为Yi,对应的劳动需求量为Ni,最优相对工资为Wi/W,最优相对价格为Pi/P。第i种商品的需求量是该种产品相对价格的函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Pi高于价格水平P时,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对i类劳动的引致需求是此类劳动相对工资的函数,第i类工资Wi高于总工资水平W,对此类劳动的引致需求越少,反之,对这类劳动的引致需求越大。当需求增加或实际工资增加会导致边际成本上升时,相对价格提高,反之,相对价格下降。当总需求增加引起相对工资提高时,居民户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

2.无效性和外生性。利用上述模型可以阐明非竞争市场的无效性和外生性。

(1)无效性。当模型中的参数式E/(E-1)=e/(e-1)=1,那么,模型就成了描述完全竞争市场的模型。参数式e/(e-1)是产品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的幅度,该式的值为1,说明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E/(E-1)是劳动市场上工资超过竞争市场工资的幅度,该式的值等于1时,工资等于劳动的负效用,劳动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两个参数的值都大于1,工资和价格都高于竞争市场,相应地价格水平和实际工资水平都比较高,总产出水平比较低。而在竞争市场中,两个参数值都等于1,价格和工资都低于不完全竞争市场,总产出水平大于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总产出,因此竞争市场效率高于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与模型中几个弹性的大小有关;不同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越大,市场越接近于竞争市场,反之,市场的垄断程度越高;边际成本对产出的弹性、劳动边际负效用弹性越大,市场越趋近于竞争市场,反之,市场的垄断性越强。

(2)总需求外生性。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着需求的外生性,导致经济效率低下。总需求外生性是指生产不足通过经济中的经济行为者的相互作用而放大。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和居民户要使自己的价格和工资与市场相对工资和相对价格水平保持一致,以避免偏离相对工资和价格水平而带来的损失。如果所有的厂商和居民户都追随工资和价格的变动而调整其价格和工资,那么,工资或价格就会成比例地增加或减少,这会给厂商和居民户带来不同影响:

一是厂商实际价值的变化,在给定的产出和就业水平上,价格降低增加了居民户的实际货币均衡和总需求,厂商的需求也相应地增大,厂商利润提高,实际价值也增加。当工资和价格成比例地增加时,厂商需求下降、利润减少、实际价值贬值。

二是居民户效用变化。居民户要实现效用最大化,就要在预算约束下,在消费品和持有货币之间作选择,这种选择主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第一,工资收入对效用的影响。在就业水平既定时,工资和价格成比例的变化对效用没有影响。但是,当总需求增加、就业增加时,实际工资超过闲暇的边际效用,劳动的引致需求会增加,效用增加。第二,总需求增加后,厂商利润提高,厂商转移给居民户的利润也增多,居民收入随之递增,效用增加。第三,居民户的实际平均货币的价值,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而增大,因此,价格水平下降,效用增加。当价格和工资成比例地增加时,效用减少。

考虑上述影响,在竞争市场中,厂商之间的竞争导致价格下降,总需求会增加,每个厂商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厂商实际价值变大,社会福利提高。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会利用垄断力将价格调整到高于竞争市场的水平,总需求会减少,每个厂商都面临下降的需求曲线,厂商会减少其产量,厂商利润随之下降,转移给居民户的利润也减少,导致总需求进一步缩减;如此循环影响使总产出处于偏离最佳配置资源的低产出水平上,资源利用低下,社会福利减少,这就是总需求的外生性。不完全竞争的无效性可以视为总需求的外生性。

3.菜单成本和货币量变劝效应。菜单成本是指厂商和居民户在调整价格和工资时付出的实际成本或应该考虑的机会成本。只有当调整价格后的利润增量或劳动收入增加大于菜单成本时,厂商和居民户才会调整价格和工资,否则,价格和工资保持不变。因此,菜单成本阻滞着厂商和居民户调整价格和工资。当菜单成本既定时,货币量变动幅度的大小对价格和工资调整有不同的影响。

当货币量小幅度地变化时,菜单成本能有效地阻止价格和工资的变动。在货币量小幅度地变动时,厂商实际价值对货币量的微分等于实际价值对货币量的偏微分,其经济意义是:不论厂商是否调整价格,都不能增加厂商利润。同样地,小幅度地改变货币量,居民户调整工资不能增加其效用。因此,小的菜单成本阻止厂商和居民户改变价格和工资,名义价格和名义工资有粘性。此时,实际货币均衡与货币变动率同比例地变化,货币增长引起实际货币均衡的增长,实际货币均衡增长导致总需求增加,提高了厂商的利润和居民户的效用,总产出扩张,就业率提高。因此,货币增长引起的实际货币的均衡的增长对社会福利有正的一阶效应,增进了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点邻域内的福利。

在货币量变动幅度比较大时,厂商和居民户都调整价格和工资。在货币量大幅度地变动时,厂商不调整价格会丧失潜在获利机会。要素替代弹性越大,不调整价格的损失就越大。对居民户来说,货币量大幅度变动时,不调整工资对效用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当货币量大幅度变动时,厂商和居民户分别以(e/(e-1))exp(1/A)和(E/(E-1))exp(1/B)的比率调整价格和工资,以适应需求的增加。厂商会不断地增加产量,直到价格趋近边际成本时,产量的扩张才停止。一般地说,不论菜单成本是多大,产出不能达到竞争的均衡点。只有不完全竞争的工资水平达到完全竞争的工资水平时,名义货币的增加才能使得产量增加到竞争市场的均衡点。

4.固定成本和总需求波动。在以上分析中假定厂商数量M是常数,事实上,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厂商数量处在不断的变化中,新厂商可能进入,原有厂商可能有一部分消亡,为了考察可变厂商数量情况下总需求对产出的影响,在模型中引入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可以用产出F来表示,这样,总产出就变为Y+F。而后,仍然运用以上模型求解,得出厂商和居民户利润和效用同时最大化时均衡产出和价格水平及工资水平。厂商数量的增加降低了每个厂商的生产规模和利润。就业水平随着不变成本和厂商数量的增加而递增,降低了厂商实际利润。如果有新厂商进入不完全竞争行业,厂商利润会不断地下降,直至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利润为零时为止。

总需求是名义货币对名义工资之比的函数,由于存在固定成本,生产率顺周期地变化,利润率也顺周期地变化。利润率的顺周期性对厂商的进入有影响,名义工资越高,新厂商进入越困难。在厂商数量可变的情况下,菜单成本阻滞着厂商随货币量的变动而改变价格,名义工资太高,厂商利润比较低,新厂商将不愿意进入该行业。工资太高,厂商对劳动的需求会减少,导致一部分在职工人失业;新厂商不能进入该行业,又导致就业不能增加,因此,失业率比较高。在缺少固定成本时,潜在的新厂商进入该行业,就业机会增大,失业率下降。

综上所述,垄断竞争和总需求波动论非常接近原凯恩斯模型的结论: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由于需求的外生性,产出低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这种外生性和小菜单成本的存在,导致总需求能影响产出和社会福利,名义货币的增加引起产出和福利的增加。当经济中厂商数量变化时,生产率和利润率同方向地变动。政府运用货币等经济政策,能增加总需求,提高总产量,减少失业,增进社会福利,纠正市场失灵。

二、市场结构和宏观经济波动论

市场结构和宏观经济波动论是新凯恩斯主义者霍尔提出的,他首先对美国经济中几十个产业进行了统计分析,然后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实证分析的结论,最后,阐明这些结论在宏观经济学中的意义。

1.结构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市场结构和宏观经济波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宏观经济波动显示了市场结构的特征;市场结构在传递宏观经济波动中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可以通过与经济周期相联系的各产业的边际成本和价格的时序变量,考察各产业的市场结构。宏观经济波动引起边际成本和价格的变动,这两个变量的运动可以揭示市场结构,这是统计分析所依据的原理。

边际成本是成本函数对产量的微分,它是工资率、工作时间、产量和技术进步率的函数。毛利率是价格与边际成本之比,它是技术进步率、劳动收入在总收入中的份额、产量增量和劳动增量的函数。当毛利率为1时,市场是竞争市场,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当毛利率大于1时,市场是非竞争性,厂商有一定程度的垄断力。

霍尔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工具变量法来估计边际成本、毛利率、纯利润和技术进步率。选择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作为工具变量。他将涵盖美国所有经济部门的48个产业、历时30余年的时序数据用于计量经济模型的参数估计。

2.市场结构和宏观经济。霍尔根据其经济模型的结果,得出市场结构和经济周期有如下的关系:

(1)美国经济中的大部分产业有非竞争性市场的特征。只有很少的几个产业,如农业、纺织、木材和建筑产业显示竞争性,这些行业毛利率的估计值在1-1.4之间。包括化工、粗金属、汽车、铁路运输等产业在内的13个产业是垄断程度较高的产业。其他20多个产业都是垄断竞争产业。将所有的消费品产业综合为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两大类,这两个大类的毛利率都超过1.6,均属于非竞争性产业。

以上结论表明,美国经济中的绝大多数企业有市场力。非竞争性市场在美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大部分产业的价格高于边际成本,毛利率大于1,这些产业的厂商有相当的市场力。这种市场力常与过剩的生产能力相联系,过剩的生产能力构成行业壁垒,阻止新厂商进入该行业。寡头以共谋协议形式达成的垄断价格或销售限额,使厂商过剩生产能力增大,增强了寡头厂商的市场力。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产品的差别、销售点地理位置的不同、运输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厂商有一定程度的垄断力,新厂商进入有难度;而且,垄断竞争厂商的固定成本,如厂房设备、广告费等都是对厂商利润的扣除,阴碍着新厂商进入该行业。

(2)生产率的波动和经济周期性。霍尔指出,虽然生产率有顺周期性,但生产率的变动不是引起经济周期的原因。根据大数定律,在一个由众多产业构成的经济中,生产率的冲击必须在整个经济范围内起作用才会产生明显的经济波动。如果美国近50个产业只有影响本产业的、相互独立的技术冲击,经济中的国民生产总值几乎不受这些彼此独立的冲击的影响,技术冲击不能推动经济出现波动。只有在竞争经济中、且各产业技术相互作用并同时对所有的产业起作用,才会引起经济波动。即使如此,技术冲击的作用也是令人生疑的:设想经济中所有的厂商在某一时期内突然放弃原有的生产技术,同时采用新技术是多么壮观而又不现实的场景。他还指出,在经济景气时让各厂商同时运用新技术已是十分令人可笑的事,考虑相反的情况就更荒唐了;经济中所有的厂商都在同一时期内突然放弃了最有效的生产技术,同时去运用低效率的技术进行生产,从而引发经济萧条,这更脱离实际。因此,实际经济周期学派所主张的生产率波动引起经济周期的论点是错误的,这种观点不仅完全脱离经济现实,而且违背了经济人是理性人假设,因为,理性人不会随便地放弃最有效的生产技术去采用低效率的技术。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不是由生产率的波动引起的,而是由价格粘性、市场不完全性、贸易条件、消费倾向、投资和经济政策等经济原因引起的。

3.结论在宏观经济学中的意义。霍尔在实证分析中得出的上述结论,在宏观经济学中有重要的意义,它们能解释经济中的总供给为什么有高度弹性、市场机制能否推动经济向高产出水平运动等问题。

(1)总供给的弹性。由于不完全市场中厂商有过剩的生产能力,生产通常在低于最优规模的低产量点上进行,每个厂商都能通过增加新工人提高生产率和增加产出,所以总供给会有相当大的弹性。当需求增加时,市场价格远高于边际成本,厂商利润提高,有市场力的厂商会提高产量,总产出随之增大。产出的增加导致期望下降,当期望利润达到零时,总产出处于较高的生产水平,生产效率提高。反之,就相反。

(2)回复充分就业的激励。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是刚性的。因为:当利润是价格的函数时,利润点附近是平坦的,在这个区域内,厂商小幅度地改变价格不能增加厂商利润,因而厂商不愿意调整价格,所以价格有刚性。当价格不变时,厂商往往通过改变产量来适应需求的变化,实现利润最大化。当厂商发现产量处于低产出均衡时,调整价格的激励取决于与产出相联系的利润线的形状:当利润线比较平坦时,厂商不会改变价格,经济也不会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回到充分就业的水平;当利润线比较陡峭时,厂商迅速地调整价格,经济在市场机制作用上回复到充分就业的水平。美国经济中的许多厂商有过剩的生产能力的情况表明,经济中只有很少或几乎不存在使经济回到充分就业的激励。

(3)边际成本的不变性。霍尔依据实证分析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沿着厂商的边际成本线平坦部分达到均衡点的产业,比沿着厂商边际成本线陡峭部分达到均衡点的产业,有更不确定的均衡态。对厂商来说,如果边际成本线是较陡的,产出增长推动厂商进入边际成本迅速递增的区域,利润会迅速地下降,利润最大化点很容易确定;如果边际成本线是平坦的,厂商利润在产量相当大的变化范围内,大体不变,利润最大化点是个区域,最大化点很难确定。

(4)不变边际成本的经济学意义。不变成本的经济学含义是,当需求弹性为常数或随产出递增时,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调整价格的激励是相当弱的,产出水平在需求曲线上的大范围内是不确定的。

(5)不变成本的动态经济学意义。具有不变成本的产业的产出有随机性,如果冲击减少了该产业的产出,经济中不存在驱使产出回到原先产出水平的力量。负的冲击可能会降低利润,但是,有市场力的厂商不像竞争厂商那样调整它的价格,因为降价不一定能提高厂商利润。厂商为了现在和将来都获得较为稳定的利润,采取不改变价格,以产量变化来追踪需求变化的策略。所以在不完全竞争中,价格稳定是厂商普遍采用的方式。只要价格没有弹性,市场机制就无力推动经济向充分就业的均衡点运动。价格稳定时,产量会随着需求变化,经济出现周期性波动。

三、不完全竞争论简评

新凯恩斯主义的不完全竞争论,通过有微观基础的数学模型对现实经济进行抽象的分析,说明了市场的无效性;产出处于低均衡水平,高物价和高失业率并存,经济周期性地波动,社会资源不能有效地配置、效率低下。只有政府干预才能修复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减少失业,提高社会福利。

不完全竞争论以精致的数学模型和新颖的概念及现代科学的方法,形式化地解释了市场失灵和经济周期性,有其积极意义。该理论以实际变量对经济的影响,说明了市场机制的不足和经济波动。然而该理论没有从名义变量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深入地分析经济问题,现实经济中往往是名义变量变动在前,而实际变量变动在后,这是不完全竞争论的主要不足之处。

不完全竞争虽然仅是形式化地描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些现象,其理论尚有不少值得推敲之处,但是,它能够揭示市场机制的问题,指出市场失灵是常态,政府干预经济有积极的作用,因而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借鉴该理论的合理内容,可以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某些由市场失灵引起的问题,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

标签:;  ;  ;  ;  ;  ;  ;  ;  ;  ;  ;  ;  ;  ;  ;  ;  ;  

论新凯恩斯主义的不完全竞争理论_完全竞争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