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测:古诗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对话方式_柳宗元论文

猜测:古诗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对话方式_柳宗元论文

猜读:古诗教学的重要对话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古诗论文,方式论文,猜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没有对话就没有沟通,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学。优秀古诗是集语言、意境、情感为一身的语言模块,是语文教学的极好资源。古诗教学能让学生在整体感知、领悟、储存这些感性语言模块的过程中,让学生与古诗的作者直接对话,从中得到古代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那么怎样的对话方式是行之有效的呢?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一直是古诗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但一味地诵读,不免单调,有时会降低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为此,笔者在实践中尝试运用“猜读”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所谓猜读,就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凭自己的直觉和语感,展开想象对古诗从字词句到思想内容情感做一番大胆的猜想,在读读猜猜、猜猜读读中,充分实现师生、文本之间的生动对话。古诗虽然篇幅短小,但蕴涵丰富,猜读的空间非常广阔。以下分三个方面谈谈“猜读”的具体做法。

一、猜大意——感性交流

读者理解文章,或者作者写文章,语言的运用往往是下意识行为,自己说不清是怎样理解和表达的,更说不清是运用了哪些手段、技巧等知识的结果。“猜大意”指的是初读诗文时,老师不让学生去研究一个词语的解释,一句诗句的翻译,而让学生直接猜猜诗文的大意、诗人的情感等与诗文整体理解有关的因素。例如,初读《江雪》,我让学生猜这首诗主要想表达什么。有的说这首诗上要描写了严寒的冬天;有的说作者柳宗元好像很羡慕孤舟上的蓑笠翁,等等。这种猜想,让学生在十分轻松自由的状态下与诗文初次对话,是语感的第一层次。

但是,这种感性的交流是不全面的,因为小学生的知识积累较少,阅历层次较低,初读语言凝练的古诗不可能很准确地领会大意。第一位学生仅仅是从诗歌描写的内容粗浅地猜,第二位学生猜度了作者当时的情绪,虽然比前一个“猜”语感层次高,但是毕竟不够准确。尽管如此,老师仍要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这种感性的交流,哪怕是支离破碎的,甚至是错误的,那毕竟是学生初次与诗文对话的结果。

通过让学生猜大意,教师能全方位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走向,以便更好地协助和促进他们进行深入的理解。如,初学《江畔独步寻花》,许多学生“猜”道:“这首诗写的一定是花,但是到底是什么花呢?”这一猜一问让老师知道了学生的需要,于是老师临时改变教案,引出一个个话题:诗中的“花”可能是什么花?这些花在诗中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为什么作者要独自寻花?等等,从具体的问题引导到对诗境的赏析。

二、猜用字——悟性碰撞

“猜用字”指的是在细读古诗时,老师个体或与学生共同在某句古诗中找到一个字,这个字或能展示生动的形象,或能训练思维,或能激发情感。把这个字从诗句中隐去,让学生猜什么字更合适。猜的过程是学生与古诗深层次、全方位的对话,是一种悟性的大碰撞。

例如,隐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让学生猜可填什么。学生饶有兴趣地猜测起来。有的猜“到”字,有的猜“浓”字,有的猜“艳”字,有的猜“涌”字……然后与原文对照,让学生说一说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学生在“猜猜选选说说”的过程中,形成了多层面、多维度的对话情境。走进春天的大自然,与春天杏花盛开的美景对话;走进动物世界,与从寒冬中苏醒的雀鸟对话;走进作者的心灵,共享欢声笑语,与作者的喜悦之情对话;走进古诗,与作者共斟酌用词的诀窍,明白了“闹”字能把许多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从而体会到诗人用词的独具匠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相互启发,相互激励,老师适时地引导调控,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由静态美到动态美,从无声的世界到有声的情景,从文字的理解到心情的交融。

当然,不是每首诗都有可猜的字。根据诗的特点,以实现悟性碰撞为目标,我们有时可以猜词,如“远上(

)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有时可以猜句,如“王师北定中原日,( )”。

三、猜心情——灵性交融

诗歌是情感的精灵,情感溶化在形象中就像糖溶解在水中,香气扩散在空气中一样。只有领悟诗人的心境,才能真正激发起学生读诗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猜心情”指的是在深入地读古诗时,让学生与古诗进行灵性的对话,从古诗生动的形象中猜度作者的心情,与诗中弥漫着的浓浓情感相交融。

前文提及,初读《江雪》,学生猜到诗人“羡慕蓑笠翁”的情绪,有点对但不到位。深入阅读后,老师适时进行了引导:“这时的柳宗元刚好被贬官……”话未说完,一个学生又猜:“哦,我知道了,他想隐居了。”老师不做评价,继续引导:“当时的朝廷贪官成群,像柳宗元那样替老百姓着想的清官往往遭到排挤,落得被贬官的下场。”又一个学生猜:“‘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当时官场的象征。在这样的环境中,柳宗元决心要向孤舟上的蓑笠翁学习,‘独钓寒江雪’!”多么深刻的理解!这是交融了前两位同学的“猜”以及老师的背景介绍而形成的。同时这个理解也把自己的情感与作者交融在一起。再朗读这首诗时,学生的语调中多了几分坚定。

猜读,开辟了儿童驰骋想象的空间;猜读,激活了儿童即兴创作的欲望;猜读,搭建了儿童与作家作品对话的桥梁。孩子们在猜读中表现出来的亢奋情绪和高度热情是我始料不及的。实践表明,在古诗教学中把猜读和诵读组合起来,不失为一种推陈出新的对话方式。

标签:;  

猜测:古诗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对话方式_柳宗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