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技师学院 广东深圳 518045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互联网+”时代到来。信息的产生方式和载体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公众对信息的需求空前增加,使高校档案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机遇期。高校档案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加强档案信息服务与共享,更大限度服务社会发展,是社会的大势所趋,是传统高校档案工作的重大变革。如何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推进高校档案信息服务与共享成为新的焦点。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档案;信息服务与共享
引言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图书馆数据资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来源.而作为高校师生对智能数字化信息资源的需求量也随之不断的增加,这些都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积极的推进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共享建设,才能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和质量的全面提高。
1互联网时代高校档案信息服务与共享的现状
1.1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化程度低
高校档案综合记载了高校科研、教学等方方面面的资源,这些资源的编研、开放、发布与利用对于促进高校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集成化管理和共享化利用水平较低。一方面,信息资源的集成化的关键技术如数据仓库技术,书库挖掘技术,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等技术的应用水平低,造成档案信息资源集成性差,档案数据不系统、不完整、不能够共享,限制了档案资源的深层次挖掘与广泛利用。另一方面,高校档案信息缺少集成共享、统一管理的标准信息储存结构,各职能部门所形成的信息数据结构都是根据本部门的需要制定的,不具有普适性。各职能部门缺乏信息资源信息化的规范格式,致使档案数据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资源库体系,制约着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1.2当前高校档案管理模式较为陈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目前仍有大部分高校采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和方法,依靠手工分类整理档案。这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且工作人员任务量大,不利于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源库。此外,档案管理中还存在不注重服务和管理的现象,导致档案信息得不到有效利用,用户查阅档案信息时手续复杂。
1.3各高校之间档案信息交流力度薄弱
目前,各高校制定档案工作管理制度、办事细则等之前,缺乏校际间的探讨,档案管理规范不统一,所用的档案管理软件存在不兼容性,难以实现馆际之间的信息交互。各校之间关于档案工作方面的协作交流甚少,大多数仍旧沿用传统各自为政的档案管理办法,各校档案信息化水平、档案服务范围、档案利用渠道等多方面存在差异,档案资源难以实现共享。利用网络技术构建档案资源跨馆联合索引实现联机检索,实现服务便捷、资源共享,对各高校仍是一项挑战。
1.4管理员的服务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高校档案馆的管理理念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且多数档案馆资源很少,阻碍了高校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档案馆都是服务于政治,导致其服务理念较差。我国高校档案建设在信息化进程中暴露了很多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高校档案在建设时也出现了只重收藏而忽略服务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5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问题
档案服务已不是简单的审查工作,更多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梳理、挖掘和探索,这对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部分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导致信息服务观念和方法落后。
2用“互联网+”引领档案工作新常态,大力推进高校档案信息服务与共享
2.1改变旧思维,培养新理念
在当代的互联网环境下,档案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需要结合网络的特点,养成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让网络更好地服务于工作。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各档案有关部门应该积极主动地探索使用伴随互联网而出现的微博、微信公众号、QQ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利用网络传播的便捷性,让档案信息服务于广大群体,同时还可以进行实时互动,有利于提高资源的价值。
2.2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第一,要广泛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使学校各部门充分认识电子文件收集的重要意义。第二,健全电子文件管理制度,确保学校电子文件收集齐全。高校档案馆需要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对症下药,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对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丰富馆藏数字化资源。第三,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开展馆藏资源建设。了解档案用户的真实需求,从而有效加强馆藏资源建设。
2.3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提升高校档案管理效率必须以人才为支撑,所以,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者既要具备丰富的档案管理知识,又要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与相关功能。除此之外,还应当具备一定的信息保密意识与信息分析、整理能力,逐渐成长为符合信息化管理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引进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或组织在职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增强他们的责任心、信息意识,扩充他们的知识储备。除此之外,还应当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同时,还应当与其他高校进行交流合作,促进档案管理人员的流动。
2.4加强交流协作,整合档案资源
高校档案实现信息资源社会化广泛共享,要加强社会公共关系的建立,加强与博物馆、图书馆等信息资源库的协作关系;加强与政府机构、企业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的信息交流;在各高校档案机构之间形成工作联盟,以形成良好的社会外部环境。要广泛交流,评估各类档案资源的价值、调研用户的需求情况、探讨高校档案的开发空间,以设计优质的整合方案。要进行针对性的归类整合,除了按照《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所规定的分类归档方式外,还应将保密档案资源、重要档案资源、特色档案资源、优质档案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区分开放范围,做到由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突出重点、亮点、热点,提升高校档案的综合实力,为档案信息共享奠定坚实的基础。
2.5优化共享模式,丰富共享途径
高校档案作为重要的信息库,理应承担服务社会的责任,探索“互联网+”背景下多元化的网络共享途径。高校档案网络共享范围应根据档案的开放范围来限定,依据档案开放范围界限不同,区分面向校内、面向校际、面向社会的不同群体,设置不同共享模式。面向校内群体,可利用校园局域网,上传本校师生利用率较高的信息资源,提供校内共享;面向校际群体,可依托档案学会、档案协会等机构,设立校际档案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建立统一的服务界面,使用共同的检索方法,实现校际信息交互;面向社会群体,可利用档案网站、社交媒体发布如特色教学成果、课程资源等可面向社会公开的档案信息资源,供社会大众共享利用。多举并措,推进高校档案信息服务与共享,扩大高校档案工作社会覆盖面,增强档案事业的生机与活力。
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要注重提高高校档案的信息服务和共享能力。信息服务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顺应时代变化,依据师生的群体特征和特别需求,对症下药,使档案信息服务具有多样性,充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要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让用户舒心、放心。
参考文献:
[1]熊广田.科学促进新常态下档案事业发展[N].中国档案报,2015-08-03(3).
[2]金丹.辽宁省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4.
[3]郎志英.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改革与创新发展[J].信息化建设,2016(1)
[4]王海燕.基于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档案馆信息服务策略分析[J].西部皮革,2016,38(24):247.
论文作者:赵春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5
标签:档案论文; 高校论文; 互联网论文; 信息服务论文; 资源论文; 信息资源论文; 信息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