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孩子的家务劳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务论文,如何看待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主持:
几位家长聚在一起,谈到孩子的家务劳动。一位家长说:“现在孩子的劳动意识真难培养,我儿子都三年级了,还是衣服脱到哪儿就扔到哪儿,更别说收拾整理了。我们像他这么大的时候都自己洗衣做饭了。”另一位家长说:“我也觉得对孩子进行家务劳动教育很重要,但现在的孩子功课这么紧张,玩的时间也没有,再让他承担家务劳动确实于心不忍。”还有一位家长说:“这种事情其实用不着这么着急,等到孩子大起来自然就会。我小时候也什么都不会做,现在生活的担子压在身上,还不是买汰烧洗样样都会做。所以有时间还不如让孩子多玩玩,多看点书,多学点东西。”各位家长,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或许,本期的茶座讨论能给您一点启示。
观点一 参与家务劳动是孩子未来生活的必要准备。
出于对自己成长过程的反思,我对女儿从小就比较注重独立能力的培养,要求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按不同年龄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从幼儿园大班开始我们就要求她洗自己的碗,现在上学了,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家里扫地与倒垃圾两件事也由她“承包”。当然一开始她也并不总是乐意去做这些事的,这时我们就用适当的奖励方法鼓励她坚持下去,比如做一次就可得到一个五角星,积了一定数目的五角星就可以带她去吃一次肯德基,这样一来,她能不能得到她所想要的就完全取决于她自己的行为,这种“他律”促使她一天天坚持下去并逐渐过渡到“自律”,认为是自己份内的事而自觉地去做,慢慢形成习惯。孩子将来立足于社会,就必须要具备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而从小学习做家务,养成一定的劳动习惯,这是对于她未来生活的非常重要的准备。(7 岁女孩父亲 周兆农)
观点二 家务劳动是孩子在学校学不到的生活课程。
我觉得孩子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家里与学校毕竟是不同的。在家里通过做家务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这也是一种知识,生活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在学校里不能学到而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女儿,一年级开始学习洗手帕,三年级开始自己洗头洗澡,现在自己的内衣裤及夏天的换洗衣服,都自己洗,每周还帮着洗两次碗。属于她份内的事,有时她忘记了我们也不包办,让她自己抽时间去补,这样才能养成习惯。(10岁女孩母亲 俞玉华)
观点三 家务劳动让孩子体味劳动的艰辛和欢乐,培养责任感。
我一直记着带女儿去看外公外婆时,全家人围在一起包饺子的情景,大家一边说笑一边劳作,对女儿来说,这快乐的气氛不亚于做游戏。尽管她的饺子包得不咋样,但当她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时,真切地感受到劳动的成功和喜悦。但是,坚持劳动并不是容易的事。有一次,面对摊得满地都是的玩具,我问她为什么不收拾好时,她却说:“太累了”。我意识到孩子已开始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并产生了畏难情绪。我就借此教育孩子:要干好一件事,尤其是不感兴趣的事,往往需要很大的毅力。然后再帮助她一起收拾,当女儿看到通过努力使家变得整洁时,劳动后的快乐,留在了她的心里。现在女儿虽然只有5岁, 已养成了玩完玩具及时收好的习惯。当突然有一天,孩子对我说“妈妈,您和爸爸每天上班一定很辛苦吧”时,我意识到,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良策。(5岁女孩母亲 贾湘梅)
观点四 劳动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我以前也不大重视孩子的家务劳动教育,尤其是整理物品这件事。儿子一上学,问题就来了:做事拖拉,不会整理书包,这些都影响学习效率。所以从二年级起,我就决定从整理物品入手抓他的劳动教育。先带他看乱糟糟的房间,让他考虑该从哪儿收拾起。同时制订一定的规则,比如每天整理书包,每周六收拾房间,换下的衣服放在固定的地方等等,并督促他做到。一年下来,他改进了不少,书包内各种学习用品放置整齐有序,做完作业随即收拾。原来边写作业边找东西的毛病改了,专心一致学习,效率当然高了。(9岁男孩母亲 余九莲)
观点五 孩子的家务劳动应重参与的过程而非结果。
我女儿小小年纪就特别喜欢插手,我们扫地,她也拿一把扫帚像模像样地学;我们理菜,她也来帮着剥豆;她还学我们的样子自己开微波炉烧牛奶,洗碗。这种参与的意识对她对我们来说都很宝贵,只要没有安全问题,就应当放手让她去做,而不要太在乎做得好不好。如果太注重劳动的结果,家长就会否定或限制孩子的行为,打击孩子的劳动热情,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动手了。因此我认为对孩子来说,参与劳动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5岁女孩父亲 梁兵)
观点六 参与家务劳动,须从小引导,养成习惯。
儿子这几天突然喜欢上拖地了。原来他把拖把当杠铃,边拖边举,学亚运会举重比赛。看着他开心的样子和地上被拖把碰出的无法修补的痕迹,我深深感到,这么小的孩子做事与成人想法是大不相同的,他们很难把劳动与玩区别开来。对他们来说,劳动过程就是一种娱乐,一种游戏,如果把纯粹义务性,没有任何兴趣的劳动安排给孩子,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而不利于劳动情感的培养。我们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入手进行引导,在劳动过程中溶入游戏性,满足他们的童心与好奇,鼓励他们参与劳动,同时提出一定的要求,慢慢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能力。(5岁男孩父亲 刘超)
主持:
从讨论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家长都认为孩子应该参与家务劳动。但为什么孩子们的客观表现又总是令人不怎么乐观呢?原因有三:一是在孩子小时候对劳动表现出兴趣,喜欢模仿大人的举动时,家长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给予及时的引导,反而嫌孩子碍手碍脚而削弱了孩子的劳动热情;二是不信任孩子的能力或怕麻烦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的练习机会;三是小时候没有养成一定的习惯,上学后又以学习为重,在时间上很难保证这种教育的进行和习惯的坚持。
俗话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所有的习惯都从最初的行为开始,我们对孩子的家务劳动教育也要遵循这个规律。在这里给予大家几点提示。供参考:
1、珍惜孩子最初的劳动欲望,放手让孩子去模仿去实践, 提供参与练习的机会。
2、尽可能以游戏方式加以引导,使劳动成为孩子的快乐体验, 这对于小年龄孩子尤其重要。
3、手把手地教给孩子一些劳动的技能, 光要求孩子做而不告诉他怎样做常常是无效的。
4、合理安排家务劳动的时间,处理好学习、玩与劳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