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背景下高职高专“速录”课程“四位一体”的研究与实践
焦 健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桂林 541001)
摘 要: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高职高专的“速录”课程产生了正面的影响,其中包括学生学习、学生就业、课程建设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的发展反过来也能提高学生的比赛成绩,形成“四位一体”的格局。
关键词: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习;就业;课程建设;四位一体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近10年来对高职高专影响较大的一项国家级学生技能竞赛。自2008年开始,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0届。在这个过程中,大赛的规模不断增大,对各高职高专的专业和学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2014年和2015年,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秘速录”代表队曾两次参加全区选拔赛。在这两次比赛中,代表队都获得了前三名的成绩,最终脱颖而出,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参加了国家赛,并两次获得了三等奖的佳绩。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速录”课程是中文系“汉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但当时这门课的课时量仅有32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紧张的物资条件下开展“速录”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习、学校参赛、专业建设、毕业生就业这几个方面能有机结合,获得最大化的收益,就成为了一个有研究意义的课题。笔者基于实践,提出了高职高专“速录”课程“四位一体”的概念,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说明。
一、以赛促学
高职高专的大学生,学习的意识普遍不是很高,在要求进行重复练习的“速录”课程中,这一点体现得尤其明显。“速录”课程的原理并不复杂,核心技术在于用手指控制速录机上的24个键,凭借速录机的“多键并击”原理,以快于电脑键盘数倍的速度将汉字打出来。但是,学生要做到每分钟180~220个字的速度(同声同录),必须经过长期的练习。速录课每周只有两节,时间十分有限。怎样让学生自觉自愿地走进实训室,将课余时间花在速录学习上呢?从实践来看,可以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为出发点。
消费者在使用指定产品进行面部清洁后,在标准的恒温恒湿室(温度:(20±2)℃,相对湿度:50%±10%)内等待30 min后进行仪器的各项测试。测试仪器、测试参数及参数说明见表2。
(1)鼓励课堂上的良好习惯。利用正面的支持和强化来相对弱化课堂上的不和谐因素,使学生在正面力量的感染下,积极向良好的行为习惯靠拢。
(一)从内在荣誉感中建立大赛与学习的关联
有的学者认为:“一个人的荣誉感是他最真实、最基本的自我,它直接影响他的行为。”[1]作为在校大学生,几乎每个同学都希望获得荣誉感。获得荣誉感的方式很多。如,担任学生干部、获得奖学金、进行才艺表演等。参加专业技能竞赛获奖,无疑也是其中的一种。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由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行业组织和地方共同举办的高级别专业人才技能竞赛。学校可给予获奖参赛队一定的表彰,赋予同学们内在的荣誉感。我校采取的措施是,将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队员的姓名用LED显示屏在主教学楼前反复播放,另外,将其获奖照片张贴在学校公告栏长达一年的时间。如此一来,不仅使当届选手获得了荣誉感,也让其他的学生有了学习的榜样。从实践结果来看,很多学生在看到显示屏上的信息和公告栏里的照片后,有了学习速录的热情,愿意加入到学习速录的队伍中来。
(二)从外在制度上建立大赛与学习的关联
综上所述,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生的学习、就业,以及课程的建设都可以得到促进,如图所示:
二、以赛促业
一方面,学生接触到更多相关的企业。从就业市场的角度来说,“速录”人才目前大多数集中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长期在桂林市的高校学习速录,却无法接触到大城市的用人单位,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缺憾。学生通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这个缺憾得到了一定的弥补。在比赛期间,全国多家大型企业会面对参赛的选手和教师进行宣传,招聘人才。这些企业包括字幕制作类公司、录音整理类公司、大型会务类公司等,甚至各地的司法机构也会派招聘专员来招聘人才。这个时候,学生应抓住机会和招聘人员多沟通交流,增加就业的选择面,提高就业质量。带队老师,则可认真记录相关的就业信息,将这些信息详细转述给其他没有来参赛的速录学员。另外,在参赛队伍中,有不少指导教师也是当地速录企业的负责人。他们受当地高校的聘请,来校内上课并训练参赛选手。略举一例: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代表队的指导老师吴政华,他同时也是广州浩众速记公司的负责人。不仅他的公司需要很多速记方面的人才,他还和广州各法院都有合作,可以推荐参赛选手进入广州各法院担任书记员。比赛结束后,我校参赛队的两名选手直接进入了他的公司工作,实现了毕业和就业的“零距离”。
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契机,也能促进具有速录能力的学生提高就业机会。其根本原因在于双向选择的面拓宽了。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速录”课的评价标准一直是学生单位时间内的看打准确率。之后,学校参考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评价体系,发展为“看打、听打、理论、实操”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为:“看打”考查的是学生单位时间内看着一篇纸质文档,通过速录机在电脑中录入文字的速度;“听打”考查的是学生听一段录音,通过速录机在电脑中录入文字的速度;“理论”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秘知识和速录知识掌握的程度——文秘知识部分,利用北京中鸿网略教育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秘书技能实训系统”来教学和考查;速录知识部分,参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样题的题目类型来设计;“实操”这部分则是出自于技能大赛中“办公自动化”的部分,要求学生正确组装和使用7种不同的办公设备。通过对评价标准的改革,学生的素质得到了更加公正、合理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机制也更加符合企事业单位用人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缺乏相关知识,只会埋头打字的人员是适应不了速录工作岗位的。只有在基础知识扎实的基础上专业过硬,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速录人才。
三、以赛促建
在我校刚开设“速录”的时候,指导教师多是以实际操作为主,一开始就教学生进行速录机的操作。对于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师一般都忽略过去。而在准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过程中,大家越来越认识到,速录技能是与文秘、法律等知识密不可分的。其原因不仅在于大赛中设立了诸多文秘知识的赛项,而且听打和看打的大部分文本也都与这些行业基本知识有关,学生听不懂或反应不过来都会影响打字的速度。所以,在经历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之后,指导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改革,在教速录技巧的同时,分出三分之一的课时进行行业基础知识教学。这些基础知识既涉及到公关礼仪、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等文秘基础知识,也涉及到另外一些法律术语、政治术语等相关内容。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学内容多样化让学生对文本和录音的理解更深,打字也更流畅。
(一)课时设置合理化
“速录”是一门要求学生大量练习才能提高成绩的课程。一个刚入门的初学者,要达到初级速录员(140字/分钟)的水平,至少需要500小时以上的练习量才有可能做到。很多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仅将其作为一门选修课,给予其不多的课时量。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为例,在“速录”课程刚开设的时候,一共只有32个课时,以每周2节课的速度分散到16周上完。学生往往还没有进入练习状态就下课了,之后要等待1周的时间再上下一堂课,而真正过了一周之后,上次课的内容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在经历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训练和比赛后,系部领导和指导教师对速录学习的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发现了课程设置的不足和缺陷。在2015年上学期将“速录”这门课程的课时量提高到48节,并将所有课时集中在一个月之内。如此一来,所有汉语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得到集中强化练习的机会,确保掌握速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一个月之后,有意于继续学习速录和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安排下继续使用机房进行训练。这样一来,不同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就可以被区分开来。他们可以各取所需,按照自己的情况来安排学习计划。
(二)教学内容多样化
如英国学者尼夫(Neave.G.)所说:“要将一种外部界定的‘竞争伦理’作为学校的,因而也是教育制度发展的主要驱动力。”[2]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正是一种以竞争为中心的活动,是“竞争伦理”的具体体现。它在方方面面驱动着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速录”课程的建设,使课程的设置、内容、评价机制等制度发生一系列的改变。
(三)评价标准立体化
另一方面,企业也能接触到更多同类的人才。正如同类商品聚集在一起能促进其销售一样,同类人才聚集在一起也可以促进其就业。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仅是一次国家级的比赛,也是各省市学习速录的大学生的一次聚会。就业单位来到比赛场馆进行现场招聘,则可在同一时间内接触到众多同类型的人才。有些单位和机构对速录人才有大量需求,也能在同一时间、地点得到满足。以本校参加的两次大赛情况来看,有的单位一次就能签下十几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这也给相关部门以启示:利用高水平比赛的机会聚集相关人才,给社会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创造“一站式购物”的机会。这也是促进就业的好办法。
四、结束语:“四位一体”
从实践结果显示,在学校层面制定合理的制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速录的热情。具体的措施有:第一,参加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竞赛并获奖,可以获取6个选修课学分。对每个在校学生,学校一般都规定其必须修够6个全校性选修课的学分方能毕业,而学生往往不能选到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从而使这个毕业条件成为一种负担。而参加速录的课余学习和训练,不仅可以获得荣誉,还能顺利达到毕业条件;第二,在专升本资格方面,对获奖选手有一定的倾斜。实际上,目前天津、重庆、安徽、福建等多省份都有相关的政策,规定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以上可以获得免试升本的资格。虽然,广西目前还没有相关规定,但是在学校制度层面上对选手稍加倾斜,也应算有一定依据。这样一来,学生学习速录,参赛获奖的积极性就更大了。
如果安排得当,学生的学习、就业,以及课程建设也可以反过来提高学生比赛成绩的——学生学得积极认真,比赛成绩自然可以提高;学生能借助大赛就业,那么参赛的积极性也就更强;课程建设成熟了,学生学到的技能和知识就能更符合比赛的要求。所以,下图更全面地阐释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学习、就业、课程建设之间的关系:
认真做好农牧民的技术培训工作,倡导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提高群众对科学种田的认识,改变“等、靠、要”的懒汉懦夫思想,提高青稞整体生产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林芝市提高青稞产量而努力奋斗。
从上图中不难看出,我们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与学生的学习、就业、课程建设有机结合,可以形成学、业、赛、建“四位一体”的格局。它可以使这四个方面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根据施工需要,项目部与阿美批准的专业脚手架承包商“kaefer”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其提供脚手架方案,同时提供脚手架材料并负责搭设,脚手架工、脚手架主管、脚手架检查工程师等专业人员也由其提供。
参考文献:
[1]查尔斯·霍顿·库利.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M].包凡一,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69.
[2]Neave G.Foundation or Roof? The Quantitative,Structural and Institutional Dimensions in th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1989,24(3).
作者简介: 焦健(1980—),男,汉族,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
标签: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论文; 学习论文; 就业论文; 课程建设论文; 四位一体论文;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