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性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主要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要特征论文,混合性论文,当代论文,关系论文,资本主义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客观地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变化的现实是我们每一个经济理论工作者的迫切任务。现今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与当年马克思分析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比较,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主要特征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生产资料从占有到实现形式的单一的私人性转变为多元的混合性上,而且还由此派生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节手段、劳动者的个人身份,及资本家对利润追求方式的多元性。从早期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关系特征看,主要是资本家个人占有生产资料,雇佣他人劳动,剥削劳动者的剩余劳动,甚至部分必要劳动。这种以生产资料私有制,雇佣劳动为主要内容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特征,从资本所有权关系的全部内容讲是资本家个人全额投资、全权管理、获得全部利润,并相应地承担所有风险。这种资本所有权关系在资本主义存在的时间至少已有二百年。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确立开始,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为止,这种关系占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主导地位。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总体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这种经济关系明显地发生变化了,正如《新资本主义》一书作者所说“确切地说,‘旧资本主义’仍然是必要的,但是不再满足要求,因为‘新资本主义’正在变得更加重要”(注:(美)W.E.哈拉尔著:《新资本主义》第70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2月),所谓新资本主义是代之以混合性为主要经济关系特征的资本主义。这种混合性除了我们通常讲的资源配置手段的混合性,即将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结合起来以外,从市场运行的经济关系角度看,当代资本主义的混合性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是所有制形式的混合性。所有制形式的混合性有两种状况,一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呈现出的多元性。有资本主义的国有资本、私人垄断资本与小型个人业主制资本之间的混合。这些性质不同的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作用、地位存在着交叉,不能简单地说明谁主谁次的问题,资本形式对社会的作用不是由资本的性质决定的。在资本主义的国有经济中不仅有国有独资的公共产品生产企业,还有国有参股、国有控股的私人物品生产企业。资本主义国家投资介入到了一些竞争性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只作为市场经济“守夜人”的角色。另一种是从单个企业自身伸展而成的新的企业制度形式看,资本集中以后的私人资本之间相互参股,私人资本与劳动者之间合股,私人资本与国外公有股的合作形式等的混合状况。这类企业可能仍是私人控股或有一个寡头垄断资本控股,但参与者的多元性,已与早期资本主义所有制形式有了较大的变化。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资本价值数额巨大,但厂区与办公规模不大、雇员不多的个人业主制企业,他们有的还是租用一个写字楼,连拥有自己所有权的办公作业场所都没有,这些如许多IT企业就是这样。正是这些企业的出现赋予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以许多新的含义,这些个人业主往往前身就是由劳动者或新近大学毕业的博士生、硕士生转变而来,他们没有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用血与水的文字来书写自己的积累史。他们当中有的人就是依靠个人技术,利用现代资本主义发达的信用制度筹取资本,并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网络营销等,发展成了资本的所有者,建起了新颖的个人业主制企业。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形式,主要是个人业主制的私有制形式,这种传统的个人业主制与今天的个人业主制是有极大的不同的。追寻传统的个人业主制的发展轨迹,这种个人业主的私有制形式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一部分被激烈的竞争淘汰出局,一部分发展成为今天的私人垄断资本形式,有的甚至在更高的所有制关系变化中融入于国家垄断资本之中。现在的个人业主制不能说没有早期的经济特征,雇主从雇工身上获取剩余价值,永远是资本和资本家的嗜好,任何时候都不会变。但这时的个人业主制企业中不少企业主是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成果,尤其依靠自己的科技水平与成果,通过风险与创业发展起来,而并非是早期那种靠劳动时间的延长、劳动强度加大、工资压低来获得绝对剩余价值或相对剩余价值。即便今天所依靠的技术进步与早期依靠技术进步而作为剥削的手段也有不同之处,早期技术进步主要作用于生产工具与生产过程,现代技术进步当然也会带来生产工具和生产过程的改进,但更主要是体现在产品性质的变化、占领市场制高点上,也就是将科技成果的应用己从企业内部的生产变革转向了市场风险、市场机遇的把握上,以获得的高收益。这种高收益的获得是因为经历了市场环境的高风险,在今天科技进步赢得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并非简单地依赖于企业内部对员工的剥削上。
其次是经济调控手段的混合性。应该说市场经济有它的积极作用,具体点说表现在:
1、有利于将企业的决策风险与决策利益联系起来,降低决策成本,使决策能更快地反映市场供需变化,保持市场供需平衡,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2、有利于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和竞争压力,提高企业的活力,促进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需在管理、技术、质量、销售与服务等诸方面做出艰巨的努力,其结果使整个行业的生产、管理、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3、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调节供求关系,使稀缺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我们知道资源的稀缺性是合理配置资源的前提,市场机制在作用的过程中通过价格杠杆,将稀缺资源配置到:(1)社会最迫切需要的部门;(2)最能有效利用资源的部门。
4、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完善产业结构。现代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过程在历史上首先是由科技革命推动的,并以市场扩大为条件。经济刚处在成长期的国家,一般最初是发展轻纺工业,原因是轻纺工业投资省,见效快,技术要求低。当这些国家的工业化有了一定发展,经济实力有所增强时,既有了向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产业转移的资本和劳动力,又因其劳动力成本增加,轻纺行业不再占有相对优势,轻纺产品生产就会被劳动力价格更便宜的其它国家所取代,从而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提升。
但同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1、自发性。即各个分散的企业只从自身的局部利益出发,按照市场信号调整微观经济的资源配置,往往使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处在无政府状态。它需要经过长期的、无数次的反复,才有可能达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2、滞后性。各个市场主体在接受价格信号时,所获得的高于或低于商品价值时,已是在交换之后的事了,此时再行调整,一方面已发生了供应不足或供过于求的状况,另一方面这时的调整也不能及时满足供求平衡的需要。市场机制的作用自身不具备预见经济变化的功能。3、不稳定性。当市场机制的作用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平衡时,不会因此而被稳定下来。各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还会将资源从效益低下的部门向效益相对较高的部门转移,同时造成这一部门供求平衡的损害。市场机制的竞争是各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竞争,哪个部门获利相对丰厚,生产者就会调动自己的资源要素向哪一部门转移,从而造成供需平衡的不稳定性。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对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进行了宏观调控,从总量和结构上进行调节、控制和引导,以达到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保持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当然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其实质是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秩序、维护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环境,促使企业提高效率。政府对经济调控的手段有多种多样,但主要的是经济手段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他有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干预等。将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结合起来既符合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调控的一大特点。
第三是社会成员身份的多元化,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阶级关系的混合性。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看,阶级关系是有经济利益关系决定的。由于所有制形式上的混合性,自然也会造成阶级关系的混合性。当代资本主义阶级关系上的混合性,有这样一些表现,除了少数大的私人垄断资本中的寡头垄断阶级外,一些资本所有者与劳动者出现了身份上的混合状况,许多数中小资本的所有者往往参与生产过程的管理,对企业发展战略起主导作用,对企业的扩张、国际合作起决策作用。那种只凭资本所有权而奴役式地对待劳动力的“管理”,已不适合现代资本主义生产,迫使资本所有者从传统的对劳动力的“管理”,转变为对生产要素的“经营”、对市场的预测、与对新产品、新技术的战略储备等。用资本人格化的对劳动力奴役转变为在生产活动中对各种生产要素间的相互制约(包括生产要素的结构协调、生产、市场、研发的时空衔接等),作出一种企业制度对生产要素的安排。
新的知识经济,造就了一批既是雇主,雇佣他人劳动的资本家,又是企业主要劳动力的“智本家”,资本与智本的混合也是一种新现象。这种情况出现在二十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具有资本和智本混合者,他们大多刚从院校毕业,手上有一两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而后通过银行贷款或直接向社会融资方式办起了企业,当起了老板,找几个社会成员或是原来的同窗好友一起生产经营,但生产经营以自己的劳动力为主。在这类企业假如业主一旦不参加一线劳动,不搞技术开发,产品没有出新,企业资本很可能就会一文不值,甚至迅速破产。国际经济咨询机构曾对全美50位四十岁以下的亿万富翁作过调查,他们的企业雇员平均只有7-8名,劳动主要依靠企业主自己,所拥有的资本以及财富的价值标准是一种证券市场的市值。这与早期也有了不同,早期的资本家的资本与财富标准通常是个人拥有的实物资本。今天的富翁往往是一个资本价值概念,市值高低受发展潜力与企业创新力影响的起伏不定。
另一种混合的情况可能更为特殊,一些人既是本企业的雇主同时又是其他企业的雇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个人身份是老板与打工者合二为一。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这种情况比较普遍,据估计在美国至少有百分之五左右的中小企业主同时兼着其他企业雇员的身份,他们有的自己开着一些服务性行业的小型企业,又去一些连锁店、咨询服务公司兼职,赚取收入。进入新世纪以后,这种现象在许多国家中都已出现。而那种一回儿是雇主,一回儿又是雇员,几上几下身份不断转变的情况更是相当普遍。
第四,资本家个人的经济人身份与社会人身份(或者说是与理性经济人身份)的混合性,是当代资本主义混合性的又一个表现。从亚当·斯密明确论证经济人身份开始,资本家所追求的目的始终就在利润的最大化上。“利润动机的这种主要作用使利润成为“旧资本主义”的基石,证明所有其他概念都是正确的,并且把这些概念联结成一个紧凑的智力体系。”(注:(美)W.E.哈拉尔著:《新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科出版社第33页1999年2月版)资本家投资的唯一目的是为了利润。在这方面,用马克思引证的话来说明资本家对利润的贪婪或许更为生动:“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重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29页注(250))从早期的资本家来看他是一个纯粹的经济人,是资本的人格化(马克思),没有利润就象没有阳光一样,为了利润不择手段地剥削劳动者,延长劳动时间,克扣工人工资,在大米中渗水,在各种商品中掺假。资本家间尔虞我诈,相互欺骗。总之只要有利润,什么手段都会使出来。或许应说的是在早期,资本家经济人的身份将理性人的身份彻底地掩盖起来了。
这种纯粹经济人身份的资本家大致延续了漫漫二百多年,以致人们忽略了资本家身上的某种变化。经过这二百多年的演变,虽然从根本上说资本和资本家还是为了利润,但今天作为兼融有社会人身份的资本家已经出现了。“新的要求是……企业和商人把关心社会作为企业本身的主要经营业务。这就是要求把提高生活质量变成企业的职责”(注:彼得·德鲁克:《今天为明天准备好企业领导人》新泽西州恩格尔伍德克利夫斯,普兰蒂斯—霍尔公司,1996版,第77页)。“政府成员、经济学家和管理人员几乎一心把资本投资看成经济复苏的关键是一个错误……把注意力集中在资本投资上已经导致相对地忽视对增长来说至关重要的‘其他因素’——管理、质量、工艺、知识、雇员的参与、生产方法的改进和劳资合作。”(注:C.杰克逊·格雷森:《强调资本投资是一个错误》、《华尔街日报》1982年10月12)“现在后工业时代的本性正在使社会、智力和政治等方面的资源变成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注:(美)W.E.哈拉尔:《新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科出版社第241页1999年2月版)。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作为资本人格化的资本家,毕竟对社会的需求,以及社会需求变化对资本的影响有了深刻的教训,促使他们对资本自身行为进行调整,在调整中也就更多地吸纳了社会需求的成份。
兼有社会人身份的资本家有这样一些特征:1.他们在微观经济活动中接受政府的宏观调控,而不是一味“遵循”市场规律的变化。从这点讲这种资本家也有“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表现。虽然政府的宏观调控也是为了整个资本家阶级的长远的利益,但对具体某一个资本家在某一时刻必然会有一定的损害,没有资本家理性化的行为,政府的宏观调控会以“人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来评判是否接受”而告终。
2.关注社会福利,能为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缴税纳利。为了企业自身的利益“不仅利润和社会福利和谐共存,而且整个经济也最繁荣,社会目标已经和企业一体化,创造了世界上最高的生活水准和生活质量。”(注:(美)福雷斯特:《可能抑制增长的工艺落后》《商业周刊》1982年10月1日。)社会福利事业从企业微观行为讲是好企业救助差企业,是盈利企业帮助微利甚至破产企业,有些经营好的企业,员工不会失业,退养以后企业完全能够支付他们的生活费用,有社会集中管理社会福利部分,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家对社会整体环境的重视。
3.关心公益事业,对社会文化教育事业愿意投入资金。资本家赚钱以后,除了追加投资外,也有一些人对社会公益事业比较热心,象捐钱于学校、科研、搞文化建设等这种情况也较普遍。象美国公共图书馆70%左右的资金来自于社会个人捐赠,这其中大部分是有钱人的捐赠,科研机构也有50%左右的资金来自于大企业的捐赠,据统计现在全世界公益事业的捐款中有75%是美国有产者捐赠的。撇开这些捐赠的目的如何不说,我们应该看到,当代资本家的行为与早期资本家的行为是有较大区别了。
4.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能合理分析,部分避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盲目性。市场经济并不象人们想像的总能使经济有效行作。市场失灵、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严重的资源浪费等现角的存在,告诉人们要合理地评估市场的作用,并对此能作出合理的反映。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企业经营者长期与市场活动打交道,对市场变化规律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有驾驭市场的能力,多少都能够避免盲目竞争的消极后果,在竞争中他们会既看价格信号,又对资源存量、资源增量、需求变化、货币供应、国际经济环境、未来的消费预期等等作研判和对策。那种如我们所说的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现象虽不能说已经被杜绝,但已较少在发达国家出现了。这说明市场主体企业与企业家们的成熟成了当代资本主义多次经济涉险又平稳渡过的关键。那种企业内部生产有组织有秩序而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在政府宏观调控和成熟的市场主体的作用下已有所缓解。
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混合性的原因除了生产力发展要求生产关系作相应调整这个根本原因外,不可否定的是包含了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关系的有意识的调整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们的经济理论的务实性和经济政策建议的针对性、开放性等。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混合性的特征告诉我们,资本主义也是发展变化的,我们一定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更为深入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新变化,摒弃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研究方式和研究态度,去研究新问题,发展新变化,甚至从中找到我们可以学习借鉴的东西。资本主义,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看,他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的混合性比起资本主义早期单一的私人性更具有进步性,因为他更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当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混合性并不能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4页)。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种种变化是为了制度的生存的需要,没有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不断调整,资本主义大厦可能早已在“丧钟”声中倾覆了。
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混合性恰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应用,是生产力发展要求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胜利,至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为什么还没有消亡,正如历史伟人所说的:“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生产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3页)。一百多年来,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在科技革命、知识经济的推动下有了极大提高,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几乎时时威胁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要求变革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正因为如此,资本主义国家的政要们,以及他们的经济学家们清楚,要想继续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就要时常对生产关系作出调整,以便使资本主义生产力还能在一定的生产关系范围内得以增长。我们看到,无论是所有制关系的混合性,还是资本主义社会成员身份的混合性,都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矛盾对立的结果。这种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的变化,只能说明它为社会主义既准备了丰富而坚实的物质条件,又为社会主义准备了充分的人力资源。生产力社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以后,我们完全能够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种种变化中发现,“社会主义现在已经在现代资本主义的一切窗口中出现,在这个最新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每前进一步的每一个重大措施中,社会主义都直接而实际地显现出来了”。(注:《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164页)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最终确立是一种客观的历史选择,(这里讲的社会主义并不是传统的社会主义,而是拥有先进生产力与能先进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只是具体的形式和进程偕时会因各国发展的实际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罢了。
标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经济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经济资本论文; 经济利润论文; 利益关系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