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中的难点与对策分析论文_邓伟团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中的难点与对策分析论文_邓伟团

(广西有色勘察设计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31)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城市建设的进度不断加快,我国工程建设的进度也在随之提升。因为工程建设的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在施工方面的难点也在随之增多。岩土工程属于我国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施工质量、安全以及进度要求相对较高的施工环节。对此,为了有效提高岩土工程施工效益,本文简要分析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中的难点与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理论性帮助。

关键词:岩土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引言

岩土工程的施工技术具备比较广泛的应用范围,同时岩土工程属于施工设计当中的基础环节,工程的施工与设计之前的基础性施工技术。和传统施工项目相比,岩土工程在施工期间具备比较突出的不确定性,所以深入研究并探讨岩土工程的相关施工技术具备显著的重要性。因为岩土工程本身的不确定性,所以在施工方面的技术难点也比较多。对此,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中的难点与对策具备显著实际意义。

1.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中的难点

岩土工程当中的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特别是在一些地下含水量较大的区域项目中,地下河道以及洞穴的基岩强度相对较高,施工时便会对岩土工程的施工形成严重阻碍,一般在岩溶地区桩基施工中,主要问题在于三个方面:1、漏水漏浆。在施工期间岩溶地区的桩基施工经常会发生漏水漏浆的现象,这一种问题主要是因为地质条件相对复杂所导致的,在施工开始之前需要做好全面性的勘查工作,但是仍然无法准确表现地质条件,所以在钻孔操作时便会导致溶洞浸水的现象,从而对施工进度形成阻碍[1];2、容易发生塌孔与埋钻事故。在岩土工程中塌孔与埋钻现象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因为施工中泥浆普遍存在沉淀的表现,上部分属于清水,回填土期施工期间土体因为长期浸泡与腐蚀的影响,导致自身重量不断提高,此时便会形成踏空现象。同时在施工中如果没有及时碾压回填土,回填之后土体密度相对较大时也容易形成踏空现象。在旋挖钻孔时开孔过大、护筒施工进度不足容易发生踏空与埋钻的现象,因为钻孔与塌陷问题经常发生,所以在地面塌陷或钻杆变形的同时,容易导致钻头发生偏移难以拔出,从而形成埋钻风险;3、钻机沉陷。在岩土工程施工期间,因为土质本身的承载能力不稳定,在施工中如果没有准确且全面的探查溶洞的实际状况,便容易导致钻孔位置的地面出现下沉的风险,此时便会导致钻机沉陷风险的发生,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另外,岩土工程主要是以地下连续墙方式进行施工,但是在施工期间也存在许多的施工难点,其主要在于泥浆的制作以及成槽的放样。地下连续墙施工期间想要保障成槽的稳定性,泥浆非常重要,泥浆必须具备较好的冷却特性与润滑特性,同时还能够针对塌方的情况做好预防性控制。成槽施工是连续墙施工的第一个步骤,和整体施工质量存在直接关系[2]。在泥浆制作时,泥浆的制作问题在于三个方面,首先便是拌合难度较高,很难拌合到相应技术标准。其次便是开挖槽体时循环应用的泥浆无法实现及时试验,导致质量恶化现象的发生,从而很难保障整体施工的稳定性。最后便是沟槽当中的泥浆无法与施工后的泥浆静止,所以质量可能较差,泥浆的抗渗性能差并且泥浆的皮薄,质量偏低。倾斜问题普遍存在,缩口管的固定需要借助上下端的固定实现,缩口管的上端固定是借助导木枕的方式支撑,下端采用吊机缩口管方式固定,但是在施工中偏移问题的发生会导致位置的偏移,再加上幅墙的宽度变动问题,导致钢筋笼下方也会遭受一定影响。

2.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中的难点应对策略

2.1地下连续墙施工难点应对策略

首先,需要做好缩口管的固定工作。缩口管的固定施工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例如明确说明原因导致的缩口管发生倾斜或不稳定,同时将缩口管的下端固定好之后借助吊机实现缩口管的提升,在提高到一定高度之后让其自由下落[3]。并将缩口管的上端固定完成之后应用墙体与缩口管之间的缝隙插入木枕实现固定施工,通过槽钢对倾斜的发生角度进行支撑预防倾斜问题的发生。其次,需要做好混凝土喷射施工。充分应用喷射施工技术,借助加快喷射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原理实现施工质量的提升。借助接触式喷射机应用空气压缩的基础原理,喷射的表面采用最快的喷射速度,并在凝固之后继续施工,同时做好部位的固化处理。施工人员需要做好混凝土喷射施工技术,做好不同步骤的掌握,同时严格落实喷射原材料的配比控制,保障不同施工环节的性能指标,同时在施工前后做好养护处理。

2.2桩基施工技术难点应对策略

桩基施工的重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施工之前的渗漏水、塌陷等现象的控制。在处理岩溶区域的桩基时,需要做好多方面的预防控制处理,及时在踏空位置堆放片石或黏土,在成孔之后浇筑混凝土。岩土工程的施工在遇到软土地表时,可以借助低锤快打压实孔壁,尽可能保障施工安全性。另一方面在于缺陷桩基的处理,目前可用于缺陷处理的技术类型比较多,例如原位复桩、接桩、钻孔高压注浆等多种技术。对于原位复桩技术而言,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就已经发现存在断桩的问题,此时便可以借助原位复桩的施工技术进行处理,对于缺陷的断桩进行彻底性的清理,在断桩的原本位置灌注新的浆液,这一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处理问题,在缺陷修复方面也存在较高的质量效益,但是因为工期较长、成本较高以及操作难度较大,所以推广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其次,对于接桩法而言,接桩法主要是对桩体混凝土实行声测处理,在判断断桩的位置以及程度同时,如果检测结果中显示断桩在表层的位置,则可以采用接桩法方式进行处理。在清理的同时,需要对桩体的缺陷部位进行凿除,在清理断桩导致的夹泥期间,需要及时将桩体表面的凿毛清理完全,对缺陷桩体绑扎模板和钢筋,促使接桩和灌注桩能够有效衔接。最后,合理应用钻孔高压注浆技术,钻孔高压注浆技术主要是对桩体桩长不足、桩体底部沉渣过多或混凝土存在离析、蜂窝现象的工程,对于桩长不足、底部沉渣的缺陷,需要及时对工作面进行处理,实行桩体钻孔,钻孔同时保障桩体机身的平衡性,在钻孔同时不断的调整,规避因为钻孔操作倾斜所导致的施工问题。对钻孔进行清理后,在钻孔过程中及时清理沉渣,仔细测量并计算灌注所需要使用的混凝土用量,在配置同时选用比原标号更高的混凝土,在高压灌注的同时需要注重密封处理,预防泥浆过多的流出。对于桩体混凝土存在的离析与蜂窝现象,需要在高压灌注之前对桩体实行压水试验,并根据试验的结果做好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如果存在缺陷则可以采用接桩或钻孔后高压注浆的方式处理。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岩土工程施工期间,需要落实安全、高效率的施工原则,并严格根据施工计划做好施工进度的控制,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障岩土工程的施工效益,持续提升施工指令以及进度。在今后,仍然需要不断的探讨研究岩土工程的施工难点和质量控制措施,尽可能改进施工技术方案解决不同环节的施工难点,从而达到提高施工效益的综合性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槐以高.金属矿山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锰业,2017,23(1):144-145.

[2]苏铁志,马世敏,吴敏.深基坑边坡位移突变原因及处理措施分析[J].岩土工程技术,2018,v.32;No.156(02):38-41+45.

[3]党智荣,张晓波,苏立保.勘察技术在北方湿陷性黄土地区预应力管桩施工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技术,2018,14(5):231-236.



论文作者:邓伟团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中的难点与对策分析论文_邓伟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