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核心组成部分和基础支撑力量,其安全稳定的运行是保障电网可靠安全运行的的基础。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网中更多的智能变电站在建设和使用中。但是由于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在功能和结构上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传统维护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智能变电站的需要,因此对于智能变电站的维护工作产生极大的挑战。因此本文结合智能设备的构造和功能特点,提出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对策与模式。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模式
智能变电站是采用先进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实现与相邻变电站、电网调度等互动的变电站。因此在使用和维护上,智能变电站与常规变电站在运行与维护上的几点关键区别。
一、智能变电站运维技术要求
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差异,因此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在智能变电站维护中需要进一步提升变电站运维技术水平。
首先对智能变电站设备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因在于由于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对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数据信息出现问题,系统安全稳定性将面临极大风险,因此要避免出现死机、死锁、重发及误发等问题,否则达不到系统稳定性要求,则其功能性就更加无法实现。因此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对设备和系统旳稳定性提出要满足电力系统标准的要求。
其次智能变电站维护管理中,对设备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变电站通过应用智能设备进行在线监测,通过监测结果进行评估,因此对运维模式和运维人员配置不断提出高层次的新的要求,用以满足对智能:变电站的运行维护需求。同时工作流程和检修巡视作业标准等各项指标需要进一步梳理明确,运行维护管理的手段实施也需进一步强化规范,用以满足智能化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要求。
第三对运行维护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与传统变电站不同,智能变电站中运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以及一、二次系统之间相互融合关联,多种应用相互关联,对运行维护人员的技术、技能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传统变电站管理中,对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较低,人才培养上很难满足智能变电站的需求。因此为确保智能设备安全、可靠运行,必须重视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智能变电站的维护检修水平。
最后是在变电站运行方式方面的要求,智能电网的发展要求电网能够自动、快速的对电网状态的变化做出响应,显然目前的电网控制方式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而且,随着电网规模的妒大,网内设备数量会越来越多,新型设备也会越来越多,设备的特性会越来越复杂,很难继续釆用人工控制的方式把每个电网控制命令都细化到设备操作步骤。这就促使我们思考一种全新的电网运行方式,能够把调度人员从复杂设备操作细节中解脱出来,进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电网整体控制的层面上。这就需要一种智能的变电站,它能够将调度对电网节点的操作意图自动的解析成为具体的单步指令,并反馈给调度人员。同时针对每一步操作进行分析,对可能的风险进行预测,从根本上满足智能电网的运行要求。
二、智能变电站运维管理对策分析
在前文论述中,主要对智能变电站运行管理中的特点和要求进行了分析。本节主要根据这一项要求,针对性的提出智能变电站的运维对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智能变电站巡检对策
智能变电站的状态巡视,是根据变电站内设备情况等综合评分,根据评分等级确定各站的巡视周期,制定相应的巡视策略,日常巡视和特殊巡视的有机结合使各站巡视时间分配合理,对运行人员进行优化配置,确保了巡视时间与巡视次数,实现了人财物的节约,同时提高了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加强了电网安全稳定性,提升了变电站运维水平。在变电设备状态监测建设的同时,解决多系统“信息孤立”、“信息隔离”、“信息分散”的技术问题,实现对设备状态的实时、多手段、多方法的监测,釆集必要的涉及到设备实际运行状态的物理量,并可以进行趋势分析,实现人与设备之间的有机联系,为制定差异化的检修策略提供技术支持。变电设备状态监测建成后应作为运行巡视辅助手段,提高各级人员对设备的运行巡视和监控能力,加强对设备状态的监管,更加合理的安排运行人员的现场巡视周期。最后还要根据巡视策略的不同,将巡视分为日常巡视和特殊巡视,日常巡视为固定巡视周期,其周期根据变电站的风险评级来确定,特殊巡视作为突发性事件的应急措施,无固定周期,采取机动灵活的巡视策略
2.智能变电站检修管理对策
为减少智能变电站停电检修次数,降低检修成本,智能变电站可以依靠在线监测装置实施状态检修,将以前的预防性检修或故障检修转变为预知性检修,减少设备停电次数,同时确保站内设备运行状况良好。根据设备状态检修评价结果,每年修订年度检修计划,在安排检修计划时,应充分考虑设备的风险因素,对存在于同一设备的多种缺陷,尽量安排在同一次检修中进行,避免重复停电现象的发生,根据检修内容的不同可以调整检修类别,对不同级别的缺陷应按照相关的缺陷管理规定处理。例如可以通过对设备状态的评价、风险评估对设备进行评分,决定设备检修周期在基准周期的基础上延长或者缩短。
3.智能变电站操作管理对策
工作票、操作票的管理一直是变电站运行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智能变电站由于新增了过程层设备智能终端、合并单元、网络交换机、设备在线监测传感器等设备,因此不但应建立完善命名、编号的台账,还应备份各种参数设置,以防止由于设置信息丢失而造成的设备异常。智能变电站具备一键式顺控操作的功能,而顺控操作也应填写操作票,并具备操作、监护双机操作条件,操作项目应保证安全、可靠、正确。此外,顺控操作前应强制预演。例如在检修操作时,需要由调控中心进行操作票的编写,给变电运维人员下达调度操作令,运维人员结合调度令编写现场设备操作票或使用程序操作,操作完毕,检修人员进行工作。检修工作完成后,由运维人员拆除站内自管安措,调度员下令恢复送电。检修操作结束。
三、小结
智能电网是当今世界电力乃至能源产业发展变革的最新动向,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社会的进步,智能化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随着电网一批智能变电站的相继投运,我们必须熟练掌握智能化变电站运维的关键技术,总结实际运行经验,提高运维水平,确保智能电网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王强,贺洲强.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探讨[J].电力安全技术,2012,05:1-5.
[2]黄小军,黄萱.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规避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2015,32:91-92.
[3]肖梁.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探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22:128-130.
[4]皮智敏,袁佩莉.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措施分析[J].电世界,2017,01:10-13.
论文作者:王伟亮,韩立业,张国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0
标签:变电站论文; 智能论文; 设备论文; 电网论文; 操作论文; 运行维护论文; 人员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