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蓬而深远,采采而流之论文_王亮

蓬蓬而深远,采采而流之论文_王亮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福利东路第二小学(兰炼二小) 730060

摘 要:《说文解字》中关于“语”和“文”的定义是不同的,“语”有论的意思,而“文”有文学、文化、书画的意思。作为教师,更应该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根”,这种“根”便是原汁原味的语文、有声有色的语文。我认为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它主要包括三个要素。

关键词:原汁原味 文体美 文字美

《说文解字》中关于“语”和“文”的定义是不同的,“语”有论的意思,而“文”有文学、文化、书画的意思。我国数千年灿烂文化源远流长,其间灿若星河的历史文化知识数不胜数,而这些丰富的文化知识是最为珍贵的。尤其在近代,人们将这些优秀的文化财产进行整理,从而将“语文”这门课程单独归列了出来。顾名思义,语文是从中国古文明、古文化中走出来的,学好语文便是迈向古代灿烂文明的前提。作为教师,更应该把握住语文教学的“根”,这种“根”便是原汁原味的语文、有声有色的语文。究竟什么是语文味呢?我认为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它主要包括三个要素:第一要教出语文的文体美和语体美(即要教出不同文体、语体的特点来);第二要教出真情感来,也就是要上得感染学生,让学生陶醉其中;第三要细细品味语言文字之美。

而如何上出“语文味”呢?我认为首先教师得有强烈的文体意识,课前下大功夫体味文体、分析文体、钻研文体,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其次,语文教师要学会“煽情”,在煽情的同时,自己首先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再次,要引导学生通过辨析词句学会揣磨和品鉴语言,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辨析词句、语言来深入到课文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小原国芳说过:“与其让孩子按照句型造各样的句子,熟练日常计算,为通过考试而做各种习题,通过改换讲法以取得更多的笔试分数,按道德和训练规则把孩子培养成有小聪明的小才子,不如把他们培养成能够自我创造、自我发现、自我行动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才能成大器。自己下功夫掌握学习知识的本领要比鹦鹉学舌般地背诵教材重要得多。”因此,只有抓住这一点,才能保证语文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朝气。小学的语文是儿童的语文,儿童就是儿童,他们既不是缩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预备,儿童是一个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儿童又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要在语文课上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

最后,要特别注重朗读。因为在《说文解字》中对“语”就有很好的解释:有论的意思,也就是要“读和说”。所以通过朗读、背诵让学生积累语感,会加深学生学习语文的印象和良好的语感,因此“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也是语文教学的第一学法。古人很强调读书的“读”字,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又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节语文课,没有学生读的成份是不正常的现象。

有人认为“读”是雕虫小技。试想,连课文都不去读或读不通顺,怎么去理解课文的内容,怎么去品味课文的内蕴呢?实际上,让学生读课文并不是多么复杂难办的事,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齐读、小组读、个人读,也可以默读、小声读、大声读,从读中去感受作品优美的旋律,去领悟作品丰富的内蕴,去感受作者内心深处的颤动,去挖掘祖国语文文字丰富多彩的张力。

有些学生读不准字音、读不出语调、读不出感情,教师可以范读,或者播放课文范音,让学生跟着读。时间长了,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朗读的一些方式方法。

朱熹对读书之法有个精辟的论述,他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达到这种读的境界,非一朝一夕之功。至于要达到李镇西博士所提倡的读书“须读出自己,读出问题”,那是一种更高的境界。课本里的文章,当然每篇都要读,诗歌古文现代散文篇目尤其要多读。读是悟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读是语感的积累,读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何不提倡多读呢?因此,只有在学生多读、读顺的基础上,在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对课文自我理解的基础上再深入地讲解课文,才会更好地讲出语文的语文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我分析、自我创新的能力,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课文讲解,有一箭双雕的效果。

通过朗读、自我分析、课前的积极准备、从语言文字着手、从儿童的角度着手,才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真正意义上体现出语文味,才能上好每一篇课文、上好语文课。

参考文献

[1]《走进课堂——小学语文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2]《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上卷.人民教育出版社。

[3]《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论文作者:王亮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2月总第2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4

标签:;  ;  ;  ;  ;  ;  ;  ;  

蓬蓬而深远,采采而流之论文_王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