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农村社区教育的 比较优势分析
杨育智1,李艳莉2
(1.山西农业大学,山西 太谷 030801;2.山西大学,太原 030006)
【摘 要 】农村社区教育是通过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社区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而推进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服务改善等的教育活动。当前的农村社区教育面临着政策能否落实、管理是否健全、农民是否自觉等方面的困境。高等农业院校在人才、劳动力、教育、科技、合作企业等方面均具有很好的优势。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农村社区教育具有四种实践途径:农村社区定向招生和奖助帮扶模式、中小学教育帮扶和社区成人教育模式、农村社区的文化教育模式、“院校—政府—社区”三结合的农业合作模式。
【关键词 】农村社区教育;高等农业院校;比较优势;文化教育
近年来,农村社区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尤其一些贫困的农村地区在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仍面临不少难题,脱贫攻坚任务也很艰巨。农村社区教育就是要立足农业经济发展、农村文化繁荣和农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农村居民的文化提升、观念转变、思想进步、素质提高和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生活富足、服务改善等。[1]
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既是响应国家号召、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战略”的迫切需要,也是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打造“三农”工作队伍的重要举措。在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高等农业院校的参与能够最大程度地弥补农村社区教育在观念、师资、内容和实施等过程中的问题,凭借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及科研团队、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及图书网络资源、丰富的农业科学技术及成果专利、众多的涉农合作企业和校友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有效助推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
一 、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困境
(一 )农村社区教育政策能否落实
2016年颁布的《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以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制度为着力点,统筹发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到2020年,社区教育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全国开展社区教育的县(市、区)实现全覆盖”。该《意见》为今后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和实施指明了方向,需要地方各级能够不打折、不走样、不变形地有效执行。对于《意见》的落实,首先涉及的是“一”对“多”的问题,即统一的政策措施与各地千差万别的具体情况如何对接;其次面临的是“提出”与“执行”的问题,即地方各级能否真正按照《意见》的意图来实施。
农村、农户和农民是农村社区教育的单位和主体,如何从东、中、西各部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出发,综合考虑各地的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和经济发展等情况,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办好农民家门口的社区教育,是农村社区教育政策落实最重要的命题。
(二 )农村社区教育机制是否健全
我国的社区教育首先从城市开始推行和实施,农村社区教育近年来由城市社区教育衍生而来,有关体制机制的建设比较滞后,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仍不完善,监管机制、激励机制、协调机制和评价机制也不健全。不少农村地区的社区教育还只是停留在区县一级的文件上,有的是象征性或附属性地挂靠在其他部门,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也没有相应的资金支持和人员分工。农村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并没有在农村区域内得到普遍的认可和重视,同时缺乏相应的监管、协调和激励,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状态。
健全和完善农村社区教育的管理机制和制度保障,构建完整的实施、激励、监管、评价机制和体系,使农村社区教育的开展变得有理有据、有形有实,避免相关资源的闲置、浪费或短缺等现象,是农村社区教育具体实施的基础和保障。
一些问题直指关键。北京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永提问,目前医养衔接还存在部门各自为政现象,如何加强统筹有效推进医养结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则坦诚回应:北京市级层面已建立市老龄委员会,成员单位已达到55家,为更好履行老龄委员会办公室的有关职责,我们还建议设立相应的内设机构。
(三 )农村社区教育对象是否自觉
农村社区教育不是现代农村发展理念的简单灌输,而是社区居民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的自觉养成。一直以来,政策和机制问题被认为严重影响了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但实际上农民观念的落后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不足才是制约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作为受教育对象,一些农村地区甚至至今仍然沿袭农村传统的雇工用人模式,组织农民参加社区教育培训和相关活动时还必须发放一定的误工费,否则,便会出现无人或很少有人参与的现象”。[2]
契合农村社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年龄阶段农民的需求和意愿,打破从单一的经济维度去迎合,注重社区居民教育需求的引导,“精准”定位影响其参与农村社区教育的内外因素,是提高社区农民教育自觉、推动农村社区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
莲心碱对佛波酯所致耳肿胀炎症模型小鼠的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 姚 茹等(17):2364
高等农业院校的毕业生由于培养目标、政策趋向和招生生源等原因已成为农村社区的潜在劳动力。一方面,高等农业院校以涉农学科和专业为单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农学学士、 硕士、 博士以及农业推广专业的学士、 硕士和博士,为农业发展提供和储备了巨大的劳动力。据某农业院校数据统计,全省100个县( 区) 的党政领导中有34位毕业于该校,县级政府部门中的校友比例占1/3以上,而在乡镇村一级的岗位上服务“三农”的人员更是数不胜数。[4]
二 、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农村社区教育的比较优势
对农村社区教育发展困境的分析构成了高等农业院校有效参与的重要切入点。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既需要对国家政策的“精准”解读,也需要对社区农户的“精准”帮扶;既要有“精准”的教育方法,也要有“精准”的教育效果;既要“精准”提高社区农户生活水平,也要“精准”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高等农业院校在上述方面均具有自身的优势。
(一 )高等农业院校的人才资源优势
高等农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是农业科学和农业行业的高水平、高学历和高科技人才的集聚地,有服务于农业教学、科学研究的学科带头人,也有服务于农业发展、科技转化的农业推广人才。他们以学科专业为依托,以“服务三农”为己任,是现代农业人才培养、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农业产业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也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高等农业院校的人才资源参与农村社区教育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农业、农村和社区发展的国家政策进行解读和宣传
企业应把培训工作纳入整体规划中,企业领导者应在战略上高度重视员工培训,“把培训工作当作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来抓,并将培训情况作为每个员工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3]。
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发现研究农业循环经济的文章并不多,且较少运用DEA相关方法进行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所采用的大多是传统的DEA方法,较少学者使用DEA的其他研究模型,而更少有使用交叉DEA效率模型进行农业循环经济的研究者。本文通过选取湖北省13个主要市州作为目标决策单元,运用交叉DEA的分析方法,对各个地区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做出评价,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从理论上为发展湖北省农业循环经济提供科学性的指导。
近年来,为大力推进并保障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等,要求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当前不少社区农民知识水平不高,思想观念落后,组织纪律性差,对国家政策的关注程度和接受能力较低。因此,需要高等农业院校的师生通过板报、广播、标语、宣讲会等多种形式以社区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解读和宣传。相比较其他高等院校而言,对于农业、农村问题的国家政策解读正是高等农业院校的“专业”和“本职”,也是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履行教育教学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工作指南。
2.对农村社区和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和推广
首先,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面向各大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为其培养具备专业素质的新闻报道、宣传人才。但是当下传统媒体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减少,而社会对于网络媒体传播人才的需求却大大增加。
一是完善选拔发现机制。就漓江画派而言,重点是建立画派人才信息库。要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美术人才队伍调研,也就是所谓的“摸清家底”。既要对全区美术人才的资源特点、整体结构、分布情况等作统计分析,也要对单个画家的基本情况以及艺术创作、作品展览、发展方向等方面作深度了解梳理。尤其是对优秀画家要高度关注,要建立专项人才管理数据库。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漓江画派人才信息库,为美术人才的动态跟踪培养提供现代化管理手段,进一步提高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但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当前不少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留守农村社区的继续着自家“一亩三分地”的家庭式经营和劳作模式,粗放式经营,生产规模小,科技水平低,产量和收入较少。农业的现代化首先是农民观念和技术的现代化,因此,对农村社区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科技培训和推广是非常重要且迫切的。
面向基层农村、服务农业农民是高等农业院校履行社会职能的主要方面。丁颖教授认为,高等农业院校必须担负三项职责:一是振兴农业,复兴农村,安定农民生活;二是解决农业技术推广问题;三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3]高等农业院校的师资团队围绕农业与畜牧业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园艺花卉与生命科学、功能农业与食品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等领域进行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与技术专利,这些成果最终服务于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
(二 )高等农业院校的潜在劳动力资源
第三,针对第三个问题,上述统计结果表明,语速修改、受试的听力理解水平和听力测试题型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对于较低中等听力水平班级,语速降低能够明显促进其在短对话中的听力理解;而对于较高中等听力水平班级来说,较慢语速会显著提高其在长对话和短文中听力理解的成绩。
改变农民落后的农业观念和就业观念,提高农民生产生活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是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我国高等农业教育对全国农业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欧美国家,除去高等教育自身及毕业生意向等因素,农村社区和农民对农业院校教育资源的了解、使用和依赖程度低也是原因之一。在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农村社区教育的实施和开展过程中,一方面应引导社区农民根据自身对知识、对专业和行业等的不同需求,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应根据农村社区及农民的不同需求,分学习时段、学历层次、个体需求和年龄阶段等开展针对性的资源更新和补充,服务农村社区教育及其居民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高。
1.熟练掌握现代农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高等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多以涉农专业为主,经过四年高等教育的系统学习,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农、林、牧、副、渔等农科专业的理论知识,并且大多在企业或实验室进行了基本的实践技能和专业技术的实习,能够承担农业领域和涉农行业的相关工作,可在农业管理、农业推广、涉农企业等部门开展工作。
2.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科学文明生活消费方式、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高等农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制文明观念和科学文化素质,有着青年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能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认识和领悟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做“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战略”的践行者,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中,高等农业院校的潜在劳动力资源既可以作为师资力量的有机组成,参与到对社区居民的教育和培训中,也可以参与社区教育的管理,在宣传、监管、协调、激励和评价工作中辅助农村社区教育的有效实施。
(三 )高等农业院校的其他教育资源
除去人才和潜在劳动力等资源,高等农业院校也有着其他丰富的教育资源,如课程资源、图书资源、网络资源、仪器设备等,覆盖农学和林学、畜牧和兽医、资源环境和花卉园艺、生命科学和农业工程等众多涉农行业。通过严谨规范的管理和合理有序的安排,这些可以成为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的重要资源。《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指出,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施、课程资源、师资、教学实训设备等积极筹办和参与社区教育。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资源要向周边农村居民开放,结合新农村和农村社区建设,有效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等资源共享,提升农村社区教育服务供给水平。高等农业院校的这些教育资源参与农村社区教育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推进农村社区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在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公共教育资源的短缺成为主要制约因素。随着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时代的到来,高等农业院校的教育资源逐渐规范有序地向社会开放,形成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的特点。随着中心城市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少高等院校(包括农业院校)开始在市中心外的郊区选址,大大提高了高等院校的教育辐射功能。在这样的条件下,农村社区教育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借力发展,有序推进农村社区图书馆、文化中心、学习室等的建设,提高图书资源、网络资源、课程资源等的覆盖率和使用率。农村社区可以反向推进高等农业院校依据本地区的传统和特色,通过政策建议或企业引介等方式吸引国家或社会资金投资社区的公共设施建设,实现资源互补和利益互惠的双赢。
以此为线索,笔者对《十日谈》中70个带有女性角色的故事进行梳理,最终确定女性形象最具代表性的30个故事。表1是所做整体分析的一个节选。以文本维度为基准,进行“由外到内,由社会到个人”的三组跨维度比较:第一,是文本与社会的平行比较,分析《十日谈》中女性角色的选取是否与社会现实差别过大,承载了作者的过度偏见;第二,是文内的平行比较,意在考察“爱情”和“智慧”两大主题是否贯穿了所有女性为主角的故事;第三,是作者意图的解析,判断女性正、负面角色如何划分以及女性角色结局如何。结论如下:
2.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受教育机会
国家近年来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基层就业创业的政策,如《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相关工作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等,通过“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选调生”“三支一扶”等政策优惠积极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此外,高等农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重点农业院校的学生中,属于农村户口的占到50%左右;地方农业院校的比例更高,75%的学生属于农村户口。[5]“他们对故乡有着近乎本能的亲切感,在那里获得了生命成长最初的情感体验和社会认知,会讲地道的乡音,熟悉淳朴的民风,拥有温暖的亲情,因此,如果条件允许,时机成熟,他们更愿意回到农村去”。[6]因此,他们已成为农村社区的潜在劳动力。高等农业院校的潜在劳动力资源参与农村社区教育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三 、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农村社区教育的实践路径
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农村社区教育,就是要运用专业的理论视角和科学的实践方法,注重农业院校与农村社区之间的有效互动,拓宽农村社区教育的途径和范围,提高农村社区居民自我教育和发展的能力。这也是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农村社区教育的实践路径。
复习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有效的复习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就目前来看,学生课后复习的资料无非就是笔记、教材以及课外资料,这些资料大多比较刻板,学生的复习积极性不高。而多媒体呈现出来的知识比较生动、直观,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为了巩固课堂所教的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讨论。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教学内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献给学生,方便学生课后有目的地复习。另外,学生也可以借助多媒体与老师互动,层层深入,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一 )构建高等农业教育定向招生和奖助帮扶模式
针对农村偏远和贫困地区人才缺乏的问题,国家教委于1983年提出定向招生,即“定向招生,定向分配”,按一定比例实行面向农村或农场等艰苦地区或行业的定向招生。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科类大学生的定向招生已初现端倪。2012年,中央文件指出,要加大高校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力度,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实行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完善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符合条件、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地区就业的,签订协议实行定向录取。
浙江省于2012年面向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定向培养的试点工作,同时借鉴大学生村官和西部计划等对毕业生的操作办法,尝试对农村社区开展高等农业教育的定向招生和奖助学金帮扶。针对农村社区,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免学费的优惠政策为当地的适龄学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校期间通过国家助学金和国家贷款等优惠政策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毕业时以定向就业的方式保障了他们的就业,同时也为农村社区的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劳动力。
例如,《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扩大医卫、农业等经济社会发展亟需人才专业面向农村和基层的定向招生数量。这成为地方政府引导考生报考农科专业、加强基层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其效果已在浙江农林大学该项目首届招生的生源质量、人才培养和校地互动等方面初步显现。[7]
2)建立钻头破岩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扭转冲击破岩仿真分析,扭转冲击对钻进速度和破岩效果有着较大的提升作用,同时,钻头承压降低使其损坏速度和程度会更低,可有效提高钻头的使用寿命。
(二 )构建中小学教育帮扶和社区成人教育模式
针对农村社区(尤其是偏远贫困的地区)义务教育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薄弱的现状,以及社区青壮年劳动力少、受教育水平低的状况,尝试开展中小学教育结对帮扶和社区成人教育及职业培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农村社区的中小学教育就是以“结对”的方式,组织高校的师资团队、大学生志愿者和附属中小学的教师等积极参与,通过多样化培训、校际间联动和专家型引领等途径改进农村社区的中小学教育,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及逐步实现教育公平贡献力量。
例如,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开展了“精准教育关爱服务”结对帮扶活动,学院师生对宁武县怀道乡儿童进行结对帮扶。首先,从经济上对读书的小学生给予经济资助直至大学毕业,解除学生和家长在经济方面的担忧。其次,依托党支部、团支部和学生会等组织,通过电话、信件、家访、活动等方式持续进行引导和关怀,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并增强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最后,开展“微愿望”圆梦启航活动,借助学院的“梦启航”爱心助学基金帮助当地小学生实现他们的小小愿望,激发他们感恩、向上的力量。其活动在学校、当地和社会均受到普遍好评。[8]
另外,农村社区的成人教育旨在实现社区和社区农民的全面发展,社区的全面发展包括经济、文化、医疗卫生和服务设施等方面,农民的全面发展包括劳动技能、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等方面。其中,社区农民的全面发展是社区发展的根本体现,社区农民劳动技能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其全面发展的基础。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农村社区教育,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根据人员类型及岗位职责的不同,根据年龄层次和教育需求的不同,采取现场授课和网络宣讲等培训方式,进行农用技术、科学普及、安全卫生和职业规划等不同内容的针对性培训。对农民的技术推广和业务培训等工作作为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在各地的高等农业院校均有开展,这里不再举例赘述。
在上述三个回归方程中,我们并不能排除误差项与解释变量之间的内生性问题。但如果这些无法观测到的因素不随时间变化,那么这些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将会是一致的。表3依次做了三个模型中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Hausman检验,以确定使用具有随机效应还是固定效应的面板模型。豪斯曼检验结果是强烈拒绝原假设(详见表3中 Hausman test栏)。因此,我们认为本文使用具有固定效应的面板计量模型是恰当的。
(三 )构建农村社区的文化教育模式
我国农业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广袤,源远流长的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源,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高等农业院校具有人才、知识和科技等优势,校园文化由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积淀而成,对农村社区的文化建设发挥着超越、引领和辐射作用。同时,农科大学生以专业、班级或社团为单位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进入农村社区开展诸如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公共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和服务工作,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社区的文化生活。这些方式不论对国家大政方针和主流文化的传播,还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妇科较为严重的恶性肿瘤,在女性妇科肿瘤中排第三位,多发于绝经的中年女性,主要是子宫内膜上皮的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传统的诊断方法主要是腹部彩超和阴道彩超,但是由于腹部彩超和阴道彩超的局限性,导致诊断的准确性低,容易发生错诊、误诊和漏诊。随着医学诊断的发展,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新型的诊断技术。本研究对我院妇科收治的74例子宫内膜癌浸润子宫肌层患者进行诊断,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效果,为今后治疗的奠定基础。
在农村社区教育的开展过程中,高等农业院校具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国家关于农业农村发展方针政策的引导功能。可以通过文化下乡、科技进村、知识入户、跟踪扶持等方式,引导农村社区形成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农村文化氛围;也可以通过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等活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还可以通过休闲旅游和生态观光等社区文化的产业开发,打造美丽乡村文化品牌。例如,北京农学院借助北京周边地区在农业农村文化、休闲创意农业等方面的优势,探索提炼了北京市“沟域经济”建设路径,打造了门头沟区“玫瑰谷”、怀柔区“夜渤海”、昌平区“草莓博览园”等休闲观光农业品牌,营造了浓厚的农业农村文化氛围,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村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9]
在农村社区教育的开展过程中,高等农业院校应承担起传承与创新传统农业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充分挖掘和保护农村社区的古村落、古建筑、历史故事、红色旧址等传统文化资源,研究和探讨传统农业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新时代的农村社区建设中发挥塑造社区精神风貌、提升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等作用,增强农村社区发展的动力。例如,山西卫视《最美中国人》栏目以“大学生村官刘清河——大山里的别样青春”为题报道的刘清河是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毕业生,他结合任职所在地“中国曲艺之乡”长治沁县的传统文化特色,成立了“清韵戏曲盔饰生产专业合作社”,组织村里的妇女、老人进行盔饰制作,既继承了当地传统曲艺文化,又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同时通过服装头饰品、旅游纪念品、迷你工艺品等产品的销售带动了当地农民经济的增收。[10]
(四 )构建 “院校 —政府 —社区 ”三结合的农业合作模式
坚持“政府政策引导、院校专家指导、社区积极参与、企业主动配合”,形成“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地方自筹、企业投资和农民入股”的多元资金投入体系,促进农村社区的公共设施使用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农民收入增长率等得到大幅提高,进一步带动周边地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村社区的和谐发展。
高等农业院校向农村社区提供人才支持,可以组织技术专家队伍和技术转让、推广队伍,通过在线咨询或现场指导的方式,广泛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指导、技术示范和技术推广等服务;可以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农业技术、现代管理手段和生产设备进行指导,形成科学化、机械化、集约化、信息化的农业发展模式;可以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对当地的土壤、水、农作物、畜禽等进行分析检测,指导农民充分利用资源,积极防治病虫害。
农业院校还可发挥向政府建言献策的智库作用,通过对教师职称聘任、岗位考核等的政策规定,完善相应工作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提高教师走进农村、贴近农民、服务“三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对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和产学研合作平台等的大力支持,帮助其拓宽技术市场,推进成果的创新、推广和应用,加快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通过对三农政策的优惠,吸引社会和企业资金参与到农村社区的建设中。同时,鼓励本地农民、返乡农民和生源地毕业生就地开展涉农行业的就业创业项目。例如,河北农业大学的“太行之路”—蔡西村“三结合”基地模式通过当地县乡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借助河北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和农业科学技术,利用蔡西村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等进行科教兴村试点。该模式使该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农民素质大大提高,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增强。[11]
农业院校也可以利用已有技术及专利优势和企业校友资源等同农村社区的资源和需求进行匹配,尤其是与当地的一些涉农企业建立长期的联系,以提升区域特色产业为重点,走特色资源产业化、传统优势规模化的道路,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战略,逐步形成特色产业,打响特色品牌,增强农村社区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当前,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农村社区教育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梁漱溟、陶行知、黄炎培等教育家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乡村教育实践对农村社区教育的开展就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探索和尝试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农村社区教育工作,对于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更好发挥、农科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程和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
[1][6]杨育智,安步赢.农科类毕业生参与农村社区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16(10):92,94.
[2]刘华梅,林发俊.农村社区教育活动效率低下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职教通讯,2017(1):32.
[3]何贻赞.丁颖邓植仪农业教育论文选集[C].华南农业大学内部印行,1992:127—128.
[4]皮芳辉,曹明星.大学生村官:地方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选择与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4(5):21.
[5]刘在洲.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为己任: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办学特色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0(1):88.
[7]缪鲁加,何振波.高校农科专业定向招生政策的价值分析[J].教育评论,2013(2):22.
[8]新华社.校村大手牵小手,脱贫道路从小走[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6-07/18/c_12915478 1.htm.
[9]郑文堂,高建伟,华玉武.地方农业院校服务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路径探索[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4(1):12.
[10]时晓冉.刘清河:大学生村官的梨园梦[J].中国青年,2013(10):27.
[11]河北农大太行之路网.蔡西村“三结合”基地简介[EB/OL].http://www.throad.cn/art/2011/11/20/art_256_5245.html.
Analysis on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Higher Agricultural Institutions Engaging in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YANG Yu-zhi1, LI Yan-li2
(1.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gu 030801; 2.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6, China)
【Abstract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is to promot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peasants in communitie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various resources so as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al activities of rural communities such 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service improvement. The current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is facing the plight of whether the policy can be implemented, whether the management is perfect, and whether the peasants are conscious. Higher agricultural institutions have very good advantages in terms of personnel, labor force,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ooperative enterprises. Four practical ways for higher agricultural institutions to participate in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are rural community targeted enrollment and grants help mode,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Community Adult Education Model,Cultural Education Model in Rural Communities, “College-government-community” mode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Key words 】rural community education; higher agricultural institutions; comparative advantages; cultur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 】G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8794(2019)03-0033-06
doi: 10.3969/j.issn.1001-8794.2019.03.007
【收稿日期 】2018-10-09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社会治理视域下农村社区教育发展研究”,课题编号为EGA180455;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科大学生回乡创业的激励机制研究”,项目编号为2018ZSSZ0015;山西农业大学2018年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等农业院校参与农村社区教育的实践探索”,项目编号为ZXSK2018005
【作者简介 】杨育智(1986—),男,山西平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社区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李艳莉(1986—),女,山西阳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史和社区教育。
(编辑/乔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