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社会资源的不断消耗,水资源环境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为了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深入推行水资源保护工作,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深入探究水质监测的积极作用,促进水资源利用的合理化与科学化。
关键词:环境保护;水质监测;作用;措施
1水质监测的重要作用
1.1及时处理环境问题
水质监测工作的落实是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可确保水质得到适度的保护,提供水资源的利用率。水质监测工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质监测方案,积极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保证较高的工作效率。一般来说,对于不同的水质环境,所采用的监测方案也是不同的,因此应对水质情况有着基本的掌握,才能得到精确的数据信息。在水质监测程中,要杂质以及污染物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应确保监测工作的合理实施。经过水质监测工作后,人们可以对水的信息有着详细的了解,掌握水质的发展态势,对于生活用水能够及时掌握基本情况,实现预防水质的效果,及时发现水质污染情况。
1.2促进社会科学发展
根据水质监测结果提供的数据信息,能够了解居民用水中的病菌情况以及矿物质含量,及时发现水质量较差的水资源,避免对居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水质监测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能够为人们提供干净、合格的水资源,及时淘汰水质差的水资源,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不会受到影响,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水质监测能够提供水资源的具体结果,通过综合分析制定科学的优化方案,来满足社会、企业的积极发展。
2水质化验中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2.1人为干扰
按照检测标准对水质样品进行检验时,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极其重要,实验过程不严谨会对水质检验结果造成各种各样的人为误差,进而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导致水质检验无法满足各项指标限值。因此,工作人员必须意识到水质检验的严肃性以及重要性,应具有相关专业水平,在进行水质检验时保障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分析性。
2.2外界环境干扰
空气湿度和温度是实验必须监测的项目,湿度偏低,会引起空气静电增加,若不进行屏蔽,会导致操作仪器周围沾附灰尘,增加检验数据的误差,影响结果的真实性。另外,实验室温度偏高也会对实验仪器造成一定影响,引起数据的偏差。
2.3水质干扰
在采集待检水质样品时应按照标准进行监测,若忽略这一点而采集到已经被污染的样品,最终实验数据也会偏离指标限值,对水质检验过程造成一定的干扰。
2.4仪器干扰
在开始检验之前需要认真检测所需仪器是否可以正常运行,若是仪器运行条件不符合检验标准,导致实验数据无法满足要求,不仅对人力造成不必要的花费,也对待检水质样品造成一定的浪费。玻璃材质的仪器是实验过程中常用设备,若是玻璃中参杂杂质,也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干扰。
3仪器分析水质方法
3.1比色和分光光度水质分析法
利用这种方式进行分析的前提是明确有色溶液的含量和有色溶液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特点,通过对比颜色的深浅,便可以求得溶液中物质的具体含量。在比色分析中使用分光光度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为分光度分析法,这种方法由于操作方便,且反应快速,在实际环境水质监测工作中广泛应用。
3.2原子分光光度水质分析法
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是朗伯比尔定律。它借助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精准原子吸收光谱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也较为广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色谱水质分析法
色谱分析是根据待检水质中气相和液相流动相的色谱进行水质分析。这种分析方法由于科技含量高,设备先进,因此普遍应用于实验室水质分析工作中,同时这也是水质分析的发展方向与重要趋势。
4水质监测的相关环节
4.1制定监测方案
水质监测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需要具有专业资质和技能的人才能从事这项工作,在开展水质监测的过程中,要求严格按照我国标准的水质监测流程去实施,尽最大可能的避免产生误差,从而影响做出专业的判断。为了做好充足的准备,降低不可控因素对水质监测的影响,提前制定完备的监测方案尤为重要。在制定监测方案时,首先要明确监测的目标和目的,然后确定监测的对象,其次要设计出监测网点,完成以上步骤之后,需要选择监测的技术、仪器等,最后要整理好监测报告的相关要求,这即为完整的方案制定过程。
4.2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
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的过程中要以质量控制机制作为基本的框架来保障水环境监测制度中的权责分配明确。水质质量监测是水环境监测工作的根本目标和工作关键。水资源的管理工作需要从水环境监测中获取具有稳定性、可靠性的监测数据。因此需要不断的加强水环境监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工作来提升水环境监测的质量,这就需要通过设计和利用完备的水环境质量控制系统,水环境质量控制系统作为水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定和实施中要将质量控制的文件化作为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的前提依据来落实和监管,质量控制的文件化有利于实现对技术分析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化的目标。水环境监测管理人员以及相关部门的职能要体现在水环境监测体系之中,通过明确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的权责关系来促进水环境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是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根本要求。
4.3完善水环境监测指标
完善水环境监测指标是提高水环境监测质量的根本要求,这个过程中需要将提高监测数据的实用性作为水环境监测的主要形式来制定和实施,尤其是水环境的变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提供确切的预测信息来对我国流域、季节下水环境监测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因此提高水环境监测指标需要从水环境的变化中获取污染指标的更新信息。
4.4水资源监测技术的更新
水环境监测质量要以技术手段作为提升监测质量的重要前提,这个过程中需要积极的引入水环境监测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新科技手段来加强水环境监测的全面性、综合性以及客观性。通过利用水环境监测自动化技术来实现对监测工作配置的灵活和高效。这就需要分析和整合水环境监测部门独立性的基础上将减少重复劳动以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作为解决水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来实施。
4.5形成监测报告
经过一系列监测步骤的实施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把这些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运用科学专业的手法计算出数据值,与水质监测的标准数值一一比对,最终得出哪些数据符合标准,哪些数据不符合标准。数据分析结束后,需要根据标准的报告形式,补充报告内容,形成具有专业参考性的水质监测报告书,为防治水污染提供经验和参考。需要注意的是,报告中的数据必须保证准确性,误差范围要完全符合水质监测的标准,保证监测报告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结束语:新的发展背景下,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国家和人民的重视,而水质检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分支,为相关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与基础,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与指导作用,在环境保护中的价值非常大,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卞莉.浅析水环境保护中水质自动监测技术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1):57.
[2]欧明.水质监测对环境保护的价值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46):176-177.
[3]万勇.水环境保护中水质自动监测技术的运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2):31+34.
[4]王秀梅.水质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J].北方环境,2011,23(04):178.
[5]武海薇.水质监测对环境保护的意义[J].民营科技,2015(09):224.
论文作者:李迎春,杨璐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水质论文; 水环境论文; 水质监测论文; 工作论文; 数据论文; 水资源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