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142例疗效观察论文_陈乔良

陈乔良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人民医院 云南 曲靖 655600)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过敏性紫癜142例,按收治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1例,两组性别、年龄、临床分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常规给抗感染,抗过敏、抗炎等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发生腹痛、关节痛明显减少,平均住院日缩短,皮疹退而复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138-02

过敏性紫癜(HSP)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是由多种致敏因素,使敏感体质的机体发生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所致的全身毛细血管炎症综合征。临床以皮肤紫癜、肾损害、关节炎和胃肠病为主要表现[1],其中以肾损害最为严重,多见于3~14岁儿童。现有的学者认为,HSP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发现Th2细胞功能亢进,Th1受抑制,Th1/ Th2平衡状态功能失调[2]。

现将笔者自2009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14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2例患儿,男88例(61.9%),女54例(38.1%),男女之比1.63:1;年龄为2岁6月~14岁,以4~8岁发病最高,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标准[3]。按收治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1例,男42例,女29例,年龄2岁5月~14岁;平均5.74±2.63岁;对照组71例,男46例,女25例,年龄2岁4月~13岁10月;平均5.89±2.82岁,两组在性别、年龄、临床分型等经统计学处理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按西医常规方法治疗:①抗过敏药:口服氯雷他定,5mg/次,1次/d;西咪替丁,每日20~40mg/kg,分两次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静脉滴注。②抗感染:对有明显感染的患儿给予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③维生素C,200mg/kg,静脉滴注。④有严重消化道病变、紫癜性肾炎患儿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甲基泼尼龙1~2mg/kg(或15~30mg/kg冲击治疗)抗炎抗过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中药治疗。基本方:银花5~10g、连翘5~10g、板蓝根5~10g、生地黄20g、白茅根10g,牛膝10g,生黄芪20g,防己10g,甘草10g,大蓟15g,小蓟15g。有关节肿痛者加秦艽5~10g,木瓜5-10g;若有腹痛者加白芍10~15g,地榆5~10g;有蛋白尿者加党参10~15g,白术~510g。1剂/d,水煎,分2次服。7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两个疗程。服药期间患儿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禁食蛋奶鱼虾猪肉等高蛋白易致敏食物。

2.结果

表1 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比较(x-±s,d)

注:组间比较χ?= 7.13,P<0.05

2.1疗效

结果表明,治疗组在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日,临床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2.2不良反应

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关节痛、腹痛、胃肠道出血及不同程度的肾损伤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认为该病属于自身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3]。同时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生地黄、白茅根具有缩短出、凝血时间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防己有抗炎、抗过敏作用;生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抗病能力;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过敏性紫癜可有效减少该疾病反复发作,有效预防紫癜性肾损害,降低住院日。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诸福棠,诸福棠实用科学,2005,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上册688。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03

[3]石孝孝,崔红红.清热凉血化瘀方外洗配合西药治疗单纯性过敏性紫癜62例[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7):2305.

论文作者:陈乔良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142例疗效观察论文_陈乔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