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学波 甘肃省庆城县马岭初级中学 745113
摘 要: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历史教学的当务之急。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氛围、营造课堂环境、激励学生质疑等手段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启迪学生创造“潜质”,推动学生创新心理。
关键词:历史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手段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造能力为核心,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着重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和创新态度的一种教育。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乃历史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创设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思维敏捷,最具创造活力。传统的“灌输式”、“传授式”的教育模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当今教育改革浪潮中已受到挑战,旧的教育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把教育变成现代工业的生产流水线,一味求同、求全,按照统一模式,生产出规格相同的“标准件”。而具有创新性的学生从其心理特征来看,其内倾性多于外倾性,具有不受暗示的特点,思维灵活,常突发奇想,常不合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进行创新教育,就必须从教师的教育观念上创新,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的的人本主义观念,能接纳那些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看似不规范的创新思维,发挥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根据学生不同个体的特点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二、教会学生会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是当代教育新理念下给教师提出的更高、更新的要求。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获取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探究如何去学,即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学会学习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并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教师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更要着眼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把具有示范价值的教法转化为灵活多样的学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在讲授日本“大化改新”时,教师交给学生分析的方法,在讲完“明治维新”后,两者进行对比时,学生就会以分析“大化改新”的方法作为借鉴,从而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当学完日本改革问题时,不少学生则能归纳出“落后的制度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导致危机的出现”的结论,能够从历史现象分析出历史本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创设课堂环境,实现课堂结构创新
课堂结构的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包括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拓宽课堂教学领域两方面。可以创设一种开放的、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讲课、让学生评论、让学生自得结论、让教师讲得少、学生活动得多,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和自由,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例如,在讲“秦始皇统一六国”和“秦朝的暴政”内容时,可让几个学生上讲台,讲出自己所了解的秦始皇的事迹,再结合课本的内容,让学生对秦始皇进行评论,最后布置学生去写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小论文。结果学生们发言非常踊跃,有的学生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统一中国、度量衡、货币和文字,是个好皇帝”;有的说:“秦始皇役使百姓修长城、建阿房宫和骊山墓、刑法残酷(腰斩、车裂、族诛、连坐)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是个坏皇帝、暴君”;有的说:“秦始皇虽然有许多暴政,但他在位时修建的万里长城、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却给我国的旅游业带来可观的收入”;有的说:“秦始皇70%是好皇帝,30%是坏皇帝”……各种观点,不一而足。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四、激励学生质疑,启迪学生创造“潜质”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中只有当学生对所学产生疑问时,才能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火花。在历史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教师设计提问和学生冷静思考。教师的提问要有启发性和科学性。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通过科学性的提问,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历史的本质。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学生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五、优化教学手段,推动学生创新心理
教学手段是实施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好的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教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手段就一定要创新。例如,在讲《鸦片战争》时,先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概要介绍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和中国的状况;接着借助幻灯机、实物投影机展出部分文字资料、实物图片和人物照片,以此来启发学生联想和思维,启发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基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并联系林则徐虎门销烟、广州三元里抗英等地方史知识,然后播放《鸦片战争》的录像片段,给学生创设一个直观和联想的情境;最后让学生通过分析,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的新结论。这样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既能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任何创新意识的基础,爱因斯坦、牛顿的创新思维正是源自于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而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恰恰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身的创新需要,成为推动学生进行创新的心理激励因素之一。
论文作者:沈学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2月总第1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6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鸦片战争论文; 始皇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4年2月总第1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