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应用意识
前言: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过度看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这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更好的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数学来源于生活,就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自觉的运用数学知识,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一、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首先需要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1]。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只是围绕着提高考试成绩而展开的,教师没有给学生讲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在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这导致了学生只会计算和解题,却不知道如何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来为实际生活服务。因此,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利用生活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可以更好的体会数学的价值。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与实际生活当中,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这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上街买东西需要加减乘除运算,高楼大厦的建设需要用到数学平面图等等,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数学问题数不胜数。只有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才能够更加主动的应用数学知识,应用意识自然也就得到了提升。
二、在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小学生活泼好动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将具有趣味性的新鲜事物融入到教学当中,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带给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出相应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乘法”的相关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生活化教学情境,设置一些产品让学生模拟购物,让学生轮流扮演收银员,一个书包零售价是68元,购买5个需要多少钱?如果客人付款400元,应用找给客人多少钱?让学生自主计算应该收多少钱。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学生不仅巩固了加减法知识,更好的理解了乘法,而且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掌握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通过有效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能够应用在实际生活当中[3]。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逐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构建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在生活中陪妈妈去买菜的场景来设置有效问题。如,菠菜1.5元一斤,黄瓜2.8元一斤,问菠菜和黄瓜各买一斤需要多少钱?然后让学生自行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使学生的核心素养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在小组合作竞争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应用意识和数学素养都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境科学合理的为学生划分小组,并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应用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例如,教师可以教学内容,定期举办数学知识竞赛,并根据竞赛结果评选出最佳合作学习小组。另外,教师要对合作学习的过程给予足够的关注,尽量帮助后进生提高参与合作学习的程度,当遇到有难度的问题时,教师尽量不要去讲解,要让学生共同探究,在学生们的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中,更好的掌握了数学知识点,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及协作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应用技巧和应用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论:总之,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的应用,教师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设置有效问题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对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友明.生活化教学,提升学生数学应用意识[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5):131.
[2]王娇娇.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培养策略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6):59.
[3]魏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8(15):115.
论文作者:王二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0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意识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教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7月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