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郁, 薛兴亚, 肖远胜, 章飞芳, 石慧[1]2008年在《中药复杂样品高效液相色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转换方法》文中指出目的:建立中药复杂样品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析条件相互转化的方法。方法:采用丹参水提组分为模型样本,利用五次线性梯度分别求算该样品中12个色谱峰在HPLC和UPLC中的保留参数(a,c值),然后对a,c值进行分别关联,获取线性方程,利用该线性方程可以实现a,c值的相互转换,由计算的a,c值进行色谱条件的预测与优化。结果:HPLC和UPLC的a,c值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a,c值线性关联的R2值分别为0.9914和0.9936。根据a,c值转换的线性方程,将川芎水提组分中各色谱峰在HPLC上的a,c值转换为UPLC上的a,c值,利用计算的a,c值进行UPLC的分离预测,以实验验证,模拟图与实验谱图一致。结论:本方法实现了两种分析条件的相互转化,实现了数据在这两个分析方法的通用性。方法简单、准确,有利于复杂样品的分析预测与优化。
王喜习[2]2008年在《十一味中药炮制和六种复方配伍的高效液相色谱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以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为对象,揭示中药炮制改变药性的物质基础;第二部分是研究中药复方在煎煮过程中的一系列化学成分变化情况,发现复方煎煮时间对所含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复方煎煮过程中中药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影响情况,进而揭示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中药炮制过程中受加热、水浸及辅料处理的影响,其化学成分可能会发生变化,相应地可能引起中药性能的改变,即化学成分的变化应该是药性改变的物质基础。本部分实验选取苍术、白术、栀子、郁金、青皮、延胡索、红大戟、黄连、黄柏、怀牛膝、益智仁等十一味中药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研究它们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药炮制后有的成分含量增加了,有的减少了,有的成分消失了,也有新成分产生。这说明炮制对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影响是整体性的,而不仅限于个别成分,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揭示炮制改变药性的物质基础。中药复方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中药按“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配合使用。本实验以大黄黄连泻心汤、泻心汤、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栀子厚朴汤、栀子干姜汤等六个复方配伍为例,采用HPLC法,研究中药在煎煮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成分变化。结果表明,中药配伍不是单味药简单的加合,复方在煎煮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既有量的变化,也可能有质的变化。同时发现煎煮时间对复方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影响情况,另外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一个经典复方的处方组成,还发现复方中单味药在煎煮过程中其所含化学成分的相互影响情况,这为进一步了解复方配伍规律提供了依据。
高恬恬[3]2011年在《中药指纹图谱及组分高效分离纯化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本文运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发展了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基于色谱保留机理,在高效液相分析基础上优化液相分离条件,并把它放大到高效液相制备中,进行中药组分的纯化分离。以中药川芎为对象进行中药指纹图谱建立方法研究。选择来自川芎地道产地四川的五个不同区域、五种不同形态的15个川芎样品作为研究对象。经过样品的筛选、色谱条件的优化和色谱柱的筛选,首先建立了指纹谱反相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运用此方法,完成了15个样品的分离分析。通过反相色谱指纹谱的相似性研究比较了不同样品的特征。传统中药在使用时多以水煎进行服药,而水煎方式包含了大量的强极性化合物。为了指纹谱的完整性,以及更充分的研究该药材,本论文对这些强极性化合物进行了亲水分离研究。通过对强极性样品预处理,尽可能除去反相指纹谱中已涵盖的化合物,建立了合适的亲水色谱条件。依此建立了川芎的强极性指纹谱与反相色谱指纹谱形成互补,从而建立了川芎完整的色谱指纹谱分析方法。以工业级姜辣素样品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组分的分离纯化研究。用硅胶柱进行姜辣素类化合物的富集,然后在高效液相制备上进行二维制备。进行高效液相制备时,先在分析色谱柱上进行分析,然后放大到制备的高效液相色谱柱上,这样节省了样品和溶剂。在自动纯化制备过程中,馏分检测方式采用质谱和液相相结合,使得馏分收集更加准确,选择性更高,目标性更强。采用了优化软件,进行分析液相条件的选择,并放大到制备过程。以叁到五次液相梯度分析实验,计算出共有峰的保留参数,再用软件进行优化。这样避免了探索梯度条件时反复的尝试,以节省时间、溶剂和样品。特别是在进行组分制备时,可以将分析条件下的保留参数,应用到制备柱上,用保留参数的方法优化梯度的优势更加明显。
刘颖, 周建良, 李萍[4]2009年在《快速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化学成分分析是中药药效物质阐明及质量控制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中药成分分析一直存在着分离难度大、分析时间长等问题。为此,针对这些问题发展起来的快速、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主要包括超高压液相色谱、基于整体柱的高效液相色谱和高温液相色谱)备受关注。本文结合本实验室近年的研究,对该技术在中药复杂体系化学成分分析中的应用做简要综述,内容主要包括这些技术的原理、分离性能及其在中药复杂体系中的应用。
王颖[5]2017年在《柴胡疏肝散对APP/PS1 AD小鼠的治疗作用和效靶分子网络探究》文中认为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以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AD的主要病理特征是老年斑、神经原纤维缠结、淀粉样血管病、颗粒空泡变性和大脑神经元细胞丢失。研究发现,在65岁以上的患者中,AD女性患者的发病率为同龄男性的3倍。这可能与女性绝经期后雌激素水平减少及雌激素受体(ER)通路改变相关。目前,对AD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发现单一靶点药物药效局限且往往毒副作用比较大,于是逐渐转向多药物多靶点的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减轻毒副作用。传统中医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作用特点,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多学科交叉的快速发展,给中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中药复方柴胡疏肝散(CSS)出自《景岳全书》,内含柴胡、香附、川芎、枳壳、芍药、陈皮和甘草七味中药。临床广泛用于治疗胃肠疾病、妇科疾病和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疗效确切。其成分复杂,作用机制不明。本课题拟通过柴胡疏肝散对APP/PS1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认知和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采用现代的技术和方法从药理学、药效学以及肠道微生物的角度阐述柴胡疏肝散的药物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为柴胡疏肝散的药物质量控制、制剂加工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首先,选用4月龄雄性APP/PS1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V)、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H,1.4g/kg)、低剂量组(L,0.7g/kg)和西药安理申(A,2mg/kg)及同窝阴性对照组(C)。每天灌胃给药一次,连续给药8周。采用新物体识别和水迷宫行为学检测柴胡疏肝散对小鼠认知和学习记忆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APP/PS1小鼠脑内老年斑沉积量和雌激素受体表达量。ELISA检测小鼠脑内海马和皮层雌激素含量。对实验小鼠粪便16sRNA基因V3-V4区做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微生物菌群变化。核磁质谱体外检测脑内NAA、Cr、Cho、Tau等生化指标;检测肝肾功能评价指标。探讨柴胡疏肝散改善APP/PS1小鼠认知和学习能力的作用与机制。然后,构建UFLC-MS/MS联用法,检测蒸汽提取和超声提取两种不同提取方法制备的柴胡疏肝散化学成分及其质量,明确柴胡疏肝散中药效化学成分,建立一个高效、准确的质量检测手段。为柴胡疏肝散药材质量控制提供新方法。最后,依据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数据库分析,筛选柴胡疏肝散中符合口服利用度和类药性规则的药效成分,构建成分-靶点网络,查找柴胡疏肝散药效成分作用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建立靶点与疾病AD疾病网络,查找AD疾病相关靶点和通路。使用STRING数据库建立靶点之间的联系,用Cytoscape3.2.0分析软件,建立成分-靶点的关联网络。阐释柴胡疏肝散药效成分对AD的作用机制。结果:行为学实验结果表明柴胡疏肝散和安理申能显着改善APP/PS1模型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柴胡疏肝散能减少脑内老年斑的沉积,增加小鼠脑内雌激素含量和增加雌激素受体ERβ表达量。核磁质谱显示脑内生化指标没有差异改变。肝肾功指标表明柴胡疏肝散的使用剂量对APP/PS1小鼠没有显着影响。肠道菌群测序结果发现,与野生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肠道菌群梭菌属(Clostridium)、厚壁菌门中的罗氏菌属(Roseburia,属于毛螺菌科)、Oscillospira、Prevotella、拟杆菌属(Butyricicoccus)均显着降低。在种(Species)水平上,与模型组相比,出现拟杆菌属的一种产丁酸菌(pullicaecorum)在高、低剂量组、野生组和安理申组均显着升高。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组与野生组相比,小鼠出现了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改变,在药物干预后,可以逆转模型小鼠菌群的变化。推断柴胡疏肝散可以改变APP/PS1小鼠肠道菌群。UFLC-MS/MS质谱联用技术结果显示,该技术对柴胡疏肝散成分和质量检测效率高,速度快。结果发现水蒸气提取法制备的柴胡疏肝散样品芍药苷和没食子酸甲酯含量比超声提取法高1.5倍,蒸汽提取法制备的样品中,柴胡的主要成是柴胡皂甙B1和B2,而超声提取样品中柴胡D的含量更高。柴胡疏肝散七味中药已报道的化学成分有670种,符合口服利用度和类药性筛选条件的有40种,我们的质谱分析结果发现的17种化学成分中有8种满足网络药理学筛选条件。分别将上述40种和8种成分构建成分-靶点网络,结果显示柴胡疏肝散成分槲皮素的作用靶点最多,有384个;在柴胡疏肝散40种成分中有17种作用于ERα/β靶点,且其对应的AD靶点中网络度最好的是CASP3;在柴胡疏肝散复方的8种成分对应AD相关的25个靶点网络特征结果显示,CASP3依然是网络度最好的靶点,其次为MAPK1、MAPK3、CASP7、CASP8 和 FAS 等。结论:柴胡疏肝散可能通过调节脑内雌激素及其受体通路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同时柴胡疏肝散可以改变APP/PS1小鼠的肠道菌群。另外,网络药理学的结果提示柴胡疏肝散也可能通过CASP3和FAS等靶点对AD发挥治疗作用。以上结果为柴胡疏肝散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卢丹[6]2010年在《若干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来源于大自然的中药是凝聚了人类千百年智慧的结晶,已成为我国临床广泛使用的特色药品。在2009年发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里,中成药占全部品种的叁分之一。由于历史上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许多中成药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均不甚明了,导致难以确保这些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近十几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进中药现代化研究,倡导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成药进行二次开发,从而提高中药质量标准和临床疗效;另一方面,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开展现代中药新药创制研究,努力实现“药效物质基本明确、作用机制基本清楚”的目标。这就对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研究提出了极大挑战,同时也为生物化学工程学科开辟新方向提供了历史机遇。寻找发现中药或药用植物活性成分,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是中药研究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其关键点是建立先进适宜的分离分析方法。换句话说,中药或药用植物化学物质的有效分离和成分鉴定是中药现代化研究重点。高效液相制备色谱具有高分离效率和多种分离模式等特点,已成为分离复杂物质体系的有力工具,决定其分离效能的关键因素是色谱操作条件。目前,制备液相色谱的分离条件主要凭经验选定,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为此,极有必要深入研究液相制备色谱分离理论模型及洗脱规律,进而创新发展液相制备色谱分离条件优化方法。本文首先选取荚莲和鸡血藤为具体研究对象,采用传统的分离方法制备得到化学组分。通过对荚蒾的甲醇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分析,鉴定,发现了一个新的化合物2'-(β-glucopyranosyloxy)-benzyl 3-(β-glucopyranosyloxy)-benzoate。通过体外细胞试验,筛选出鸡血藤中抗癌活性组分,并采用RP-HPLC-MSn对活性组分进行结构分析,推断出相应的化学组成主要为9种黄酮类物质。其中,7-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酮、7-羟基-6,2',4'-叁甲氧基-异黄酮和3'-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酮在该植物中均为首次报导。在分析型RP-HPLC对鸡血藤黄酮类化合物分离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吸附分离原理,结合现有的液相色谱保留模型,采用matlab软件建立了计算模块,实现了对同种物质在制备型RP-HPLC上保留时间的预测。在设定分离指标后,可优化选择制备型RP-HPLC的分离操作条件。与凭借色谱操作者经验确定制备液相色谱分离条件的传统方法相比,本文所建方法可在药用植物种类变化和化学组成波动的情况下,便捷、可靠地优化选择制备色谱分离条件,提高植物成分的分离效率,节约大量的样品和溶剂。在上述制备液相色谱分离条件预测与优化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研究开发了新的SID集成方法,用以分离和鉴定植物中的酚酸类成分,并能高通量、便捷地测定复杂物质体系中传统方法较难测定的重要物性参数pKa值。该流程由酚酸物质判定、pKa预测定、制备色谱分离条件优化、纯品制备、物质鉴定和pKa确定等六个步骤组成。本文选取丹参酚酸体系开展实例研究,采用SID集成方法测定了丹参素、咖啡酸、紫草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的pKa值。在优化的制备色谱分离条件下,制得了未知样的纯品,并且采用HPLC-MS和'HNMR鉴定了未知酚酸类物质为丹酚酸A。该方法可以明显提高酚酸类成分的分离效率,且在无需获得酚酸纯品的前提下便可以得到其解离常数pKa,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胡凤祖, 宋娅莉, 杨月琴, 师治贤[7]2004年在《高效液相色谱在藏药质量标准研究中的应用》文中指出藏医药学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凝聚了藏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宝贵经验,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浓厚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部分。藏药材一般都取自于雪域高原,气候条件十分独特,天然无污染。在人类社会要求回归大自然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藏医药学更显出其独特的魅力。然而,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藏药的基础研究工作比较薄弱,藏药在内在质量评价的方法、数量和水平上还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藏药的进一步发展。在藏药原质量标准中很少有含量测定这一项,臧药的生产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质量根本无法保证。藏药在应用上多采用复方,单味药很少,复方最多时可达100多味药,少则也有3~4味药,一般多为20多味药。由于药材品
冯自立[8]2006年在《中药附子反相高效液相和RAPD指纹图谱及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旁生块根(子根),是我国常用中药材品种之一,附子具有强心、提高免疫系统功能、抗肿瘤、抗心血管疾病、抗炎镇痛及抗衰老等药理作用。本文研究了中药附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对其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附子鲜品及饮片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在鲜品指纹图谱基础上对不同产地的附子中有效成分含量进行了比较,同时对附子的RAPD指纹图谱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比较了乙醚-氨水、氯仿、无水乙醇体系对附子中叁种主要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提取效率,并比较了冷浸、超声二种方式提取叁种生物碱的提取效率,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提取方式和最佳提取时间。最终确定的提取条件为乙醚:氨水(20:1,V/V)溶液超声提取20min。2、比较了甲醇-水、乙腈-水体系对附子提取液的分离效果,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LC)多台阶梯度优化方法对附子提取液的色谱分离条件进行优化。经优化最终确定的色谱条件对附子提取液进行分离得到20个分离效果良好的色谱峰;用试验对此优化条件的稳定性、精密度等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显示了较好的预测精度和分离度。本方法分离附子提取液的分析时间短且分离度高,显示了台阶梯度优化方法在确定色谱分离条件上的优越性。3、用一种新的多台阶梯度洗脱系统的RPLC法,首次建立了陕西汉中、四川江油、安县、云南、贵州不同产地产附子药材的由10种成分组成的色谱指纹图谱。以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为参照峰作为相对标准,对其质量进行了评估。研究了汉中四种不同种质来源的附子指纹图谱差异,还提出用相对含量比较法对不同来源附子中10种成分的含量进行了质量评价。本文所建立的附子药材的RPLC指纹图谱方法,从试样提取的精密度、稳定性、图谱重复性等方面均符合《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中的有关规定。该方法具有重现性好,特征性强,方法简便、快速等特点,有可能成为附子药材种属判断、质量评估的标准。4、在建立可靠的附子药源植物乌头基因组DNA提取分离和RAPD-PCR扩增技术体系的基础上筛选具有稳定的多态性的RAPD引物。利用RAPD标记检测4个地方类群的附子药源植物的DNA遗传多态性,构建附子药源植物的DNA指纹图谱。筛选的引物扩增条带清晰并具有5~16个多态性位点。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以便捷地检测扩增的DNA多态性。从11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条RAPD引物,确定了120多个多态性位点,对四个类群的附子药源植物进行了RAPD分析并构建了DNA指纹图谱。说明构建的RAPD指纹图谱完全可以用于附子药源植物的鉴定。
刘明华[9]2011年在《黄芩—柴胡“药对”配伍的药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揭示临床配伍应用能显着提高药物疗效的经典“药对”黄芩-柴胡的药效物质基础,为中医临床辨证用药时采用“药对”合理组方配伍提供现代医药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对黄芩、柴胡相关文献进行查阅,了解黄芩、柴胡研究概况,为实验研究奠定基础;采用高效液相技术建立测定各供试溶液中黄芩苷和柴胡皂苷等相关药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参考临床用药方法,对提取溶媒、用量、浸泡时间、提取次数等进行四因素叁水平正交设计实验,优选出供试药材最佳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技术建立起受试动物血浆中药效成分-黄芩苷含量的方法;对体内实验所得数据,采用DAS2.0专业处理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学实验发现,考察提取溶剂对黄芩-柴胡“药对”配伍中药效成分提出率的影响中,黄芩-柴胡“药对”配伍后黄芩苷的提出率比药材单独提取要高,进一步证实了混煎增溶理论,从化学成分研究的角度说明了中药配伍用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供试药材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h,黄芩柴胡“药对”不同比例的配伍之间差异不大,黄芩-柴胡“药对”不同比例配伍前后对主要药效学成分黄芩苷的含量影响亦不大,但黄芩苷峰前的一个吸收峰明显增大,推测配伍应用会增强其他组分的提出;药代动力学实验发现,黄芩-柴胡1:1“药对”配伍后,黄芩苷体内吸收加快,吸收峰前移0.34h,说明黄芩-柴胡1:1“药对”配伍提高了黄芩苷成分的吸收速率,使得黄芩苷在体内发挥药效时间提前,另外药对配伍后黄芩苷吸收出现的体内二次达峰使黄芩苷在体内的滞留时间更长,黄芩-柴胡1:2“药对”配伍后黄芩苷体内吸收趋势和黄芩-柴胡1:1“药对”相近,因此黄芩-柴胡“药对”配伍方式不仅促进了大鼠黄芩苷的吸收而且使其发挥药效作用的时间延长。结论:通过对黄芩-柴胡“药对”系统科学的药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确定该药对的最佳提取方法、提取工艺和配伍方式,从而使黄芩-柴胡“药对”配伍的研究达到科学准确,完善统一,为中药药对配伍的研究和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吴抗抗[10]2009年在《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高效液相色谱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室温离子液体是一类熔点在-81°C至125°C范围内的有机盐,它们具有许多特殊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例如稳定、不挥发、与水可调的溶解度、易于功能化等,因此,它们也被称为“绿色溶剂”或“可设计溶剂”。离子液体已经在分析化学的多个领域,包括色谱、质谱、光谱及电化学中作为挥发性有机溶剂的绿色替代物。为了制备高纯度的功能化离子液体,并拓宽它们在色谱中的应用,我们开展了如下具有创新性的工作:1.在本工作中,我们使用隔膜电解法合成了几种具有不同烷基甲基咪唑阳离子和氨基酸阴离子的氨基酸离子液体(AAILs)。通过测定产物电导值和利用法拉第电解定律计算,确定了反应终点。对所合成的AAILs进行了NMR和HPLC-ESI/MS表征。结果表明,与离子交换法相比,用此方法合成的AAILs的产率和纯度更高。因此,隔膜电解在制备高纯度氨基酸离子液体中具有更大的优势。2.我们首次将AAILs用于基于手性配体交换原理的手性分离。通过使用[C_nmim][L-Pro]离子液体作为手性配体与Cu(II)螯合,四对未衍生的氨基酸对映异构体(DL-Phe,DL-His,DL-Trp和DL-Tyr)在两种主要的手性分离技术—HPLC和CE中得到了成功的分离,且获得了比常用的氨基酸配体更高的对映体选择性(Rs, HPLC: 3.26-10.81, CE: 1.34-4.27)。我们发现随着AAIL阳离子上烷基链长度增加,对映体选择性显着增加。这是因为烷基甲基咪唑阳离子和L-Pro在固定相表面或者毛细管内表面形成了离子对,然后形成L-Pro—Cu(II)—DL-对映体的叁元复合物,基于D-型和L-型对映体复合物的稳定性差异,从而实现DL-对映体的手性分离。因此,AAIL阳离子在分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工作表明AAILs是常用氨基酸配体很好的替代物来用于基于配体交换的手性分离,也揭示了这类新型特殊功能化离子液体巨大的应用潜力。3.我们发展了一种基于在超声提取中使用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及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新型萃取体系。由于在提取中没有使用有机溶剂,使得这种方法环境友好。该方法被成功用于检测中草药丹参中的丹参酮。我们对离子液体阳离子上烷基链长度的影响及超声提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在优化的条件下,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提取效率,回收率在87.5%至107.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s)低于6%。
参考文献:
[1]. 中药复杂样品高效液相色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转换方法[J]. 金郁, 薛兴亚, 肖远胜, 章飞芳, 石慧.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
[2]. 十一味中药炮制和六种复方配伍的高效液相色谱研究[D]. 王喜习. 西北大学. 2008
[3]. 中药指纹图谱及组分高效分离纯化方法研究[D]. 高恬恬. 大连理工大学. 2011
[4]. 快速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J]. 刘颖, 周建良, 李萍. 色谱. 2009
[5]. 柴胡疏肝散对APP/PS1 AD小鼠的治疗作用和效靶分子网络探究[D]. 王颖.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7
[6]. 若干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分析方法研究[D]. 卢丹. 浙江大学. 2010
[7]. 高效液相色谱在藏药质量标准研究中的应用[C]. 胡凤祖, 宋娅莉, 杨月琴, 师治贤. 西北地区第叁届色谱学术报告会暨甘肃省第八届色谱年会论文集. 2004
[8]. 中药附子反相高效液相和RAPD指纹图谱及质量评价研究[D]. 冯自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
[9]. 黄芩—柴胡“药对”配伍的药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 刘明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
[10]. 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高效液相色谱中的应用研究[D]. 吴抗抗. 湖南大学. 2009
标签:有机化工论文; 中药论文; 柴胡疏肝散论文; 色谱论文; 高效液相色谱论文; 成分分析论文; 色谱分离技术论文; 制备色谱论文; 成分检测论文; 黄芩提取物论文; 附子论文; 柴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