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力墙结构设计中的技术问题分析论文_刘世平

剪力墙结构设计中的技术问题分析论文_刘世平

盐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盐城 224000

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下,我国建筑工程行业也得到一定发展,怎样才能满足建筑工程结构的设计要求就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不同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剪力墙结构的特点、设计布置都是不同的,所以在正式设计的时候,我们必须结合剪力墙设计原则进行施工,使得剪力墙的施工能够充分的满足剪力墙设计标准的要求,确保剪力墙的结构设计科学性、经济性、合理性,对建设成本进行降低。基于作者实际工作经验,本文分析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结构设计技术,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剪力墙结构;设计分析;控制

1 建筑剪力墙结构的施工设计原则分析

1.1 剪力墙的厚度、高度和宽度比较分析。几何特点是板,受力形态接近柱,但是与柱还有着一定的区别,肢体的长度和厚度比例不能超出3的比例时,按照柱进行严格计算,在比值为3—5的时候,就称为是异形柱,结合其双向受压构件实施设计。

1.2 在实际的剪力墙结构设计过程中,墙是平面构件,把承受的平面作用在水平剪力、弯矩,并且承受竖向压力。在剪力墙的水平状态下,底部的嵌固与基础悬臂梁在地震的作用下、风载的作用下,剪力墙有着一定刚度,并且可以满足非弹性变形和反复循环下地延性。

1.3 剪力墙结构在同一平面刚度和承载力较大的时候,平面外刚度比承载力小,在剪力墙平面外梁的连接过程中,造成了外墙的肢体平面外弯矩的出现,但是不会对墙平面外刚度和承载力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必需避免开放平面外搭设,如果说是必须搭设的时候,就应该严格按照有关要求,采取一定措施保证平面剪力墙的安全。

1.4 在剪力墙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沿着主轴方向进行双向、多向的布置,在不同方向使剪力墙进行连接,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对直或是拉通的情况。在抗震功能的结构设计过程中,应尽量促使两个方向侧向的刚度是相互接近的,并且保证剪力墙墙肢截面的尺寸满足设计的规范。在高层建筑剪力墙的结构过程中,剪力墙应该沿着主轴的方向或是其他方向进行双向或是多向的布置,特别是抗震功能设计,应尽量避免单方向有墙模式出现,进而确保其能够充分发挥相应作用。此外,剪力墙应保证其分布的均匀,并且数量较为适宜。在剪力墙的配置较少的时候,结构抗侧力的刚度也会随之减弱,比如:配置的数量较大时候,墙体也不能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功能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造成了抗侧力刚度较大,震力也有所增加,最终影响其自重。

2 剪力墙结构的分类

2.1 有壁式框架剪力墙

剪力墙洞口的尺寸较大,墙肢线的刚度与连梁线的刚度比较接近,剪力墙在受力后就呈现出剪切型,受力特点与气框架结构较为相似。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中,通常会应用剪力墙极易出现的反弯点,以保证其不会出现突变。

2.2 截面剪力墙

截面剪力墙通常是指墙面的不开洞、开洞的面积在百分之十五以内,这种剪力墙就在受力后出现弯曲型,整体上的剪力墙就像是一个悬臂墙,弯矩图是不会出现反弯点的,也不会出现突变。

2.3 双肢或是多肢的剪力墙

其剪力墙的开口较大,洞口成列分布,虽然在开口上和整体小开口的剪力墙是不同的,但是其受力特点就较为类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整体小开口剪力墙

剪力墙开口一般都比较小,而开洞的面积就比较大,通常是在百分之十五以上,剪力墙在受力后的变形主要是弯曲性,整个墙肢无反弯点,弯矩图的中心位置容易出现突变的问题。

3 建筑结构工程的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3.1 建立起结构厚度

在有关规定就明显的指出了剪力墙的底部加强厚度为一、二级的时候,抗震时应该大于200mm,楼层的高度不能小于1/16,别的地方则是在160mm以上。为有效的保证整体连接,减少墙体厚度效果,在实际的剪力墙结构设计阶段,我们需要具体分析其设计概念,对其墙肢轴压比例进行有效地控制。

3.2 墙体长度

剪力墙的墙体高度主要是指墙体的截面高度,长度不能超出八米,保证剪力墙的结构延性就称为设计剪力墙结构地关键。如果是避免脆性剪切的破坏,就把剪力墙的设计成高度比大于2的细高剪力墙结构。但是在有的的时候墙体本身长度较大,若想保证其比值大于2,就需要采用开洞的方法把其变成均匀地连肢体墙,洞口采用了约束弯矩小的弱连梁效果更好。

3.3 剪力墙刚度控制

在进行剪力墙的布置设计时,应均匀分配,不能过密,进而保证其整个结构具有相互适应地侧向刚度,若是侧向的刚度较大,极易造成墙体的自身重力较大,并且在发生地震灾害的时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震力,致使建筑倒塌的出现,留下一定的安全隐患。

3.4 提升短肢剪力墙的结构

短肢剪力墙主要是指墙肢截面的长度与厚度之间地比值在 5-8 之间,然而在高层建筑工程中,则不能全部采取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模式,并且需要把短肢剪力墙的结构的高度降低。

4 剪力墙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4.1 布置剪力墙平面结构的时候,应该保证剪力墙平面布置的均匀合理,确保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处在重合的位置,减少力矩对墙体产生地作用力。在实际的剪力墙施工阶段,我们需要从主轴方向对其进行布置,保证剪力墙抗侧力刚度可以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若是有必要,就需要适当的增强可利用的空间,保证其高度。除此之外,剪力墙还需保持一定的间距,经过公式实施设计,公式就是T=(0.05-0.06)n。但是在实际上,剪力墙数量应该与其计算的结果接近,剪力墙的处理需要有着一定承载力和刚度,保持一个良好地弹性和延伸性,保证外力作用下出现裂缝时,剪力墙不会出现倒塌的现象。

4.2 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处理。约束边缘的构件可以有效的提升剪力墙承载力,减少层间的位移问题,提升抗震力,对墙板进行稳定,剪力墙的抗震设计需要符合第一振的抗拉力矩在承受力矩的二分之一。约束边缘构件确定以剪力墙轴压比作为依据,对于抗震等级高的剪力墙主要采用层数越多的约束边缘构件,对其剪力墙的均匀型进行控制,提高墙肢承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的剪力墙有着抗侧和抗震型特点,在实际的建筑结构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也因为其功能,使得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较为复杂,施工设计人员在其结构施工中,充分考虑到其方面的因素,确保剪力墙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确保建筑物整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王宝峰,林振伦,张云.剪力墙钢筋焊接网的布置和安装[J].施工技术,2014(08).

[2]冯嘉纯,梁晓川.大型框架剪力墙结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广西交通科技,2014(03).

[3]吕瑞孝,姜剑虹.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需关注的要点[J].科技信息,2015(19).

论文作者:刘世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  ;  ;  ;  ;  ;  ;  ;  

剪力墙结构设计中的技术问题分析论文_刘世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