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经济金融合作的进展与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亚论文,前景论文,进展论文,金融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东亚经济金融合作的进展
(一)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
受1997年和199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东亚地区各经济体遭受了巨大损失,2001年之后才开始走出危机困境,进入发展进期。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东亚各经济体充分认识到加强本地区经济合作尤其是金融合作的重要性,这为东亚经济一体化奠定了基础,直接的表现就是各国之间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和建立。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双方的贸易额增长了4倍左右。东盟已成为中国的第5大贸易伙伴,中国是东盟的第6大贸易伙伴。
2001年11月16日,在“10+1”第5次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达成共识: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2003年10月,东盟系列峰会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举行。中国与东盟达成了一项重要协议,双方同意一项大幅度削减关税的计划,以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从2005年1月1日起开始落实,6个东盟国家(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及泰国)同意在2010年与中国落实自由贸易协定,其他4国(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延至2015年落实。
2.其他国家在经济一体化方面的进展
(1)2002年1月13日,日本与新加坡签署了《日本和新加坡新时代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这是日本与外国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定,也是东亚地区第一个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2)日本希望以日新协定为模式,建立“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并希望以日本与东盟建立“共同体”关系为基础,实现整个东亚地区的合作,2003年10月东盟峰会期间,日本和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议》,决定从2005年开始谈判,到2012年落实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协定。
(3)日本—韩国自由贸易区的谈判。2002年3月,日韩两国领导人在汉城会晤,同意由高层人士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就达成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行性展开研究,并在同年6月首度会面时提出建议,作为2003年夏天两国的协商基础。该自由贸易协定提案将适用于两国1.7亿人口、共5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情况。但由于农民及受保护企业的强烈抗议,此协定的落实将耗费时日。
(4)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年报,新加坡在2004年与约旦签订了自由贸易区协议,同时与韩国、科威特、卡塔尔开始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并计划与巴林、斯里兰卡进行磋商。而韩国则同日本、新加坡、东盟、智利积极进行磋商。
3.“10+3”合作走向正常化的轨道
“10+3”经济合作机制是指东盟10个成员国与中国、日本、韩国之间的合作。1997年底,当时的东盟9个成员国首脑与中、日、韩领导人进行了首次会晤,东盟希望通过更有效的地区合作,促进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此后,每年年末,在东盟非正式首脑会晤期间都举行“10+3”的非正式首脑会议。
1999年11月,“10+3”领导人在马尼拉举行了非正式会晤,并发表了《东亚合作联合声明》。声明指出,为了进一步保持区域经济稳步增长,各个成员国应加强彼此间的政策对话和区域合作,建立区域资本流动监控机制,强化资金自我支持的相互援助体系,增强区域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这可以视为东亚经济区域联合的发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0+3”合作框架凸显了“东亚意识”,将有力地推动整个东亚地区经济合作和使合作走向机制化进程。
(二)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进展
东盟10+3货币互换安排(ASA)和亚洲债券基金(ABF)是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两个标志性事件,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前景有着重要影响。
1.东盟10+3货币互换安排
1977年,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5个东盟创始国为追求金融合作目标,同意建立货币互换安排,向国际收支出现困难的成员国提供流动性支持。2000年11月,ASA扩大到所有的10个东盟成员国,这就是所谓的扩展的ASA,也就是双边互换协议(BSA),它是以美元与参加国都互换的形式提供短期流动性援助,由中日韩与东盟国家进行双边谈判建立。截至2003年,日本分别与中国、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中国与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韩国与泰国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其中,中国和日本互换的货币是人民币对日元而不是美元。货币互换安排是在资本流动和浮动汇率下运行的,主要是阻击货币投机性冲击及其扩散。货币互换安排是东亚各国金融合作的开始。
2.亚洲债券基金
随着东盟10+3货币互换取得进展,亚洲各国也开始探索推动区内金融市场发展和一体化。2002年10月,泰国在世界经济论坛东亚经济峰会上提出成立亚洲债券基金的设想,得到许多国家的响应。2003年6月,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央行行长会议组织(EMEAP)与国际清算银行合作建立ABF。ABF是由EMEAP各经济体用外汇储备出资建立的一个共同基金,投资于EMEAP成员(不包括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发行的债券,以增加该类债券的流动性,由此带动其他投资者进入亚洲的债券市场,促进市场的发展。2004年4月,EMEAP宣布了亚洲债券基金二期(ABF2)的初步构想:ABF2投资于区内的本币债券,包括泛亚债券指数基金(PAIF)和债券基金的基金(FOBF),前者投资于EMEAP成员发行的本币债券组合,后者则由投资于EMEAP成员各自发行本币债券的子基金构成。ABF的建立标志着亚洲货币金融合作从危机应急机制向纵深发展。该基金被认为是东亚货币联盟的前奏,有可能和东盟10+3货币互换共同成为亚洲货币基金的框架。
二、东亚经济金融合作的前景
(一)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景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的一大潮流,东亚经济也必然要汇入其中,顺流而进。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实现首先可以考虑建立自由贸易区。在东亚地区整体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上至少有4种组织形式:“10+3”、“10+1”、“1+1”、“3”,即东盟—中日韩首脑会议,中日韩三国同东盟的双边合作,东亚地区国家之间的双边合作,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合作。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推断,在上述4种组织形式的共同磋商、共同存在、共同发展中,东亚地区整体建立自由贸易区存在以下两种可能的途径。
1.三个“10+1”自然融合为一体,成立东亚自由贸易区
三个“10+1”是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和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由于日本、韩国认为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将会削弱日韩两国对东盟的出口,并加快日本、韩国产业向中国转移的步伐,导致日本、韩国的所谓“产业空洞化”。同时,日本、韩国还担心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地区总部和营运中心进一步向中国转移,导致日本、韩国在世界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被“边缘化”。基于这样的担心,日本和韩国政府在中国提出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倡议后,也积极谋求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由于东亚地区主要国家都参加了自由贸易区安排,通过这种方式,以东盟为中心,最终将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
2.若干东亚国家间的双边自由贸易区交叉统一,最终形成东亚自由贸易区
当前,东亚各国对缔结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颇感兴趣,试图通过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为本地区整体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提供指导。目前,已在区内建立或正在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将近10个。这些自由贸易区相互交叉,非常容易达成统一目标,从而形成整个东亚地区的自由贸易区。
以上两条走向东亚自由贸易区的途径同时存在于当前东亚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进程中,它们不是彼此孤立、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包含、相互促进的关系。第一种途径对东盟内部加强合作产生了更大的压力,促使东盟成员国在中国—东盟、日本—东盟、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情况下,加强内部合作,同时也驱动中日韩三国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同样,第二种途径的发展促使该地区成员国为本国经济利益、经济主权和安全而寻求更强大、更多的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东亚地区成员国同区域内外经济体签订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不仅不会影响成员国建立地区自由贸易区的努力,反而会推动其积极促成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并会带来更高层次的合作——成立东亚共同体。2005年12月,中、日、韩三国以及东盟国家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举行了“东亚峰会”,峰会讨论了建立东亚共同体的基础和可行性,这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
(二)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前景
东亚货币金融合作能否向更高层次发展?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前景如何?随着东亚各国货币金融合作的深入,这些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从经济因素和政治意愿方面来看,东亚区域很有可能实现货币一体化,这既有建立货币联盟的内在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外在压力。单一货币从长远看对东亚经济是有利的,但需要一个过程和较长的时间。尽管东亚地区在条件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但只要有关国家取得共识,把货币一体化作为共同努力的目标,不断加强货币金融领域的协调与合作,并致力于区内贸易投资自由化和要素市场的统一,就能实现货币一体化的目标。
2005年2月22日,中国、日本和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联盟的10个成员国在曼谷签署协议,并宣布建立ABG组织(Asian Bellagio Group),探讨如何应对来自欧美国家的亚洲货币升值压力,同时希望形成合力以消除美元下跌对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业内人士认为,ABG的建立向建立一个地区金融货币组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亚洲货币一体化初露端倪。
由于美元长期下跌,近年来亚洲各国的货币都出现了大幅升值,一些地区的货币甚至屡创新高。如何稳定外汇市场,以避免汇率波动对亚洲经济造成冲击,已成为亚洲各国政府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作为亚洲货币事务未来的新权力中心的诞生地,曼谷会议无疑将对亚洲乃至世界未来的金融货币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它不仅显露出亚洲货币向货币一体化迈进的迹象,而且对于亚洲货币在国际货币事务中话语权的上升也同样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建立ABG,进而建立亚洲的地区金融货币组织,不仅可以进一步稳定亚洲金融货币市场,而且将前所未有地积聚亚洲各国力量以抗衡G7的强大压力,使在国际货币事务中向来弱势的亚洲货币可以直接和美元、欧元对抗。
从目前金融合作的态势中,可以预见到亚洲货币一体化的未来。从将本国货币钉住美元到放宽汇率浮动,亚洲各国正在憧憬一种更远大的前程,那就是创立新兴的亚洲货币体系。首先建立整个东亚区域共同货币篮制度,构建东亚固定汇率区,Williamson提出以9种亚洲货币(日元、人民币、港元、韩元、马来西亚林吉特、菲律宾比索、新加坡元、台币和泰铢)共同组成的货币篮子,浮动空间为上下各10%。当东亚区域共同钉住货币篮子的稳定汇率机制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就可以考虑采用单一货币——亚元(EACU,East Asian Currency Union),并成立统一的货币管理机构,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实现东亚货币一体化的最终目标。
在过去的20年里,亚洲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一直在进行,这说明东亚经济金融合作具备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条件,尤其是东亚经济开放性与内聚力的迅速提升,既为推进东亚地区经济合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又为其提出了强烈的要求。现在共同推动东亚地区经济金融一体化已成为各国的共识,东亚地区经济金融合作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与成果,而且具有非常光明的前景,因此,东亚各经济体应积极推动扩大贸易、货币、投资等领域的合作,担负起共同推进东亚经济合作的历史重任,早日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各经济体长期稳定持续的发展与繁荣。
标签:自由贸易区论文; 东南亚国家联盟论文; 经济论文; 中国货币论文; 东亚研究论文; 东亚历史论文; 贸易协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