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七律”的定型与成熟_杜审言论文

试论七律的定型与成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成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五言律诗成熟于初唐四杰,定型于沈宋之手,这已无异议。而七言律诗的定型与成熟问题,却仍需探讨。学术界认为,五律先成熟而后定型,七律则先定型而后成熟,这也是事实。但七律定型于何人之手,又成熟于何人之手,古今论者似未详察。

为了科学地把握我国古典诗歌体式的发展历程,这确是一个不可不认真辩明的问题。明代胡应麟说“七律滥觞于沈宋。”(见《诗薮》)当代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七律“到杜审言已完全合格。”杜审言(约645—约708)生年较沈佺期(约656—714)、宋之问(约656—712)稍早,所以该书接着说:“沈宋在诗律上的贡献,并不在他们自己制定一套格律,而在于从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形式格律的各种实践经验中,把已经成熟的形式,肯定下来,最后完成律诗‘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见该书第二册第23页)这段话除了提出七律“到杜审言已完全合格”的观点,仍将七律的定型归功于沈宋。笔者以为,该书提出的这两种观点均值得商榷。

第一,七律“到杜审言已完全合格”之说,与杜审言的创作实践不符。查《全唐诗》卷62,见收杜审言所作七言八行体诗共三首,其中《守岁侍宴应制》、《大酺》二首确已合乎七律的规格,而《春日京中有怀》一首却有失粘之误。原诗为: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此诗从使用律句和中间两联使用对仗的情况来看,作者是想写成一首七律,但因第三句与第二句失粘,导致了中间四句的平仄格式的紊乱。依首句所用平起平收的句式,全诗的平仄格式应为: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将此平仄格式与原诗对照,可知原诗中间两联的声调完全失误了。其因盖出于对邻联相粘的规矩未能准确把握。这就说明,七律的“粘”的规则,在杜审言的心目中,尚处于模棱恍惚的状态。故而时或用之,时或弃之。因此,不能说七律在杜审言笔下“已完全合格”。

第二,“七律定型于沈宋”之说,亦与沈宋二人的创作实践不符。所谓定型,自然是说在使用律句,使用对仗,以及在“粘对”方面,能以固定的形式规则体现于所作的每首诗中。今查沈宋二人的全部七言八行体诗,可以断言,“定型”之功,并非属于他们。《全唐诗》卷52,收宋之问所作七言八行体诗共三首,其中仅《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一首完全合乎七律规则,另外两首均有失粘之处。如《饯中书侍郎来济》:

暧暧去尘昏灞岸,飞飞轻盖指河梁。

云峰衣结千重叶,雪岫花开几树妆。

深悲黄鹤孤舟远,独对青山别路长。

却将分手沾襟泪,还用持添离席觞。

此诗颈联与颔联失粘,因而导致五、六两句的平仄格式失误。依首句仄起仄收的句式,全诗的平仄格式应为: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而原诗的五、六两句却使用“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律句,与格律要求大相悖离。又如《三阳宫侍宴应制得幽字》:

离宫秘苑胜瀛洲,别有仙人洞壑幽。

岩边树色含风冷,石上泉声带雨秋。

鸟向歌筵来度曲,云依帐殿结为楼。

微臣昔忝方明御,今日还陪八骏游。

此诗颔联与首联失粘,从第三句起直到最后一句,平仄句式完全失误。依首句平起平收式,全诗的平仄格式应为: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八句诗竟有六句未合格律,虽然作者使用的都是律句,并于中间两联使用了对仗,也难称其为七言律诗。既然宋之问三首诗中有两首失律,岂可享有为七律定型之名?

至于沈佺期,失误率较宋之问低一些。《全唐诗》卷95,存其所作七言八行体诗共十五首,其中《奉和立春游苑迎春》、《人日重宴大明宫》、《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兴庆池侍宴应制》、《从幸香山寺应制》、《红楼院应制》、《再入道场纪事应制》、《嵩山石淙侍宴应制》、《古意呈补阙乔知之》、《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和上巳连寒食有怀京洛》、《陪幸太平公主南庄诗》,这十三首合乎七律规格,而《龙池篇》、《守岁应制》二首亦有失粘之误。《龙池篇》云:

龙池跃龙龙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

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

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

为报寰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此诗首句第四字应仄而平,第六字应平而仄,已不是律句。而且,颔联与首联失粘,致使中间四句平仄失误。即:将本应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误作“平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了。《守岁应制》云:

南渡轻冰解渭桥,东方树色起招摇。

天子迎春取今夜,王公献寿用明朝。

殿上灯人争烈火,宫中侲子乱驱妖。

宜将岁酒调神药,圣祚千春万国朝。

此诗颔联与首联失粘,致使三、四两句平仄失律,将本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误作“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综上所述,可知沈宋二人于“对”的规则尚能正确运用,而于“粘”的规则尚未能清晰了然。故而不能说他们立有七律定型之功。

今查初唐著名诗人所写七律,唯李峤一人在格律上无毫发之失。李峤(644—713),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为官,官至中书令。诗多咏物,与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全唐诗》卷61,收其所作七言八行体诗共四首,即《人日侍宴大明宫》、《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太平公主山亭侍宴应制》、《石淙》,这四首诗,不仅皆用律句,对仗工整,而且于“粘对”规则上无一失误。现抄录如下:

凤城景色已含韶,人日风光倍觉饶。

桂吐半轮迎此夜,蓂开七叶应今朝。

鱼猜水冻行犹涩,莺喜春熙弄欲娇。

愧奉登高摇彩翰,欣逢御气上丹霄。

——《人日侍宴大明宫》

主家山第接云开,天子春游动地来。

羽骑参差花外转,霓旌摇曳日边回。

还将石溜调琴曲,更取峰霞入酒杯。

鸾辂已辞乌鹊渚,箫声犹绕凤皇台。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

黄金瑞牓绛河隈,白玉仙舆紫禁来。

碧树青岑云外耸,朱楼画阁水中开。

龙舟下瞰鲛人室,羽节高临凤女台。

遽惜欢娱歌吹晚,挥戈更却曜灵回。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应制》

羽盖龙旗下绝冥,兰除薜幄坐云扃。

鸟和百籁疑调管,花发千岩似画屏。

金灶浮烟朝漠漠,石床寒水夜泠泠。

自然碧洞窥仙境,何必丹丘是福庭?

——《石淙》

李峤与杜审言生于同时而卒于其后五年,较之沈宋二人则早生十几年而卒于同时(宋之问卒于712年,李峤卒于713年,沈佺期卒于714年)。总之,他们都属于初唐诗坛的著名诗人。从创作实践上看,李峤作七律四首,合格率为100%;杜审言三首中有一首失律,合格率为66%;宋之问三首中有两首失律,合格率为33%;沈佺期十五首中有两首失律,合格率为87%。这个统计数字说明,在初唐时期,对于七律之“粘”的规则,多数诗人处于若即若离的迷蒙状态;清晰认识者仅李峤一人而已。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七律规则之定型,即非杜审言,又非沈宋,而是李峤。

李峤所作的四首七律,有两首标明了写作时间,《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题下原注曰“景龙三年二月十一日。”《太平公主山亭侍宴应制》题下原注曰“景龙三年八月十三日。”景龙,是唐中宗年号,景龙三年即公元709年。按一般说法,从唐初到玄宗开元初年(713)为初唐,则可知七律之定型实为初唐后期。七律定型数年后,进入盛唐,盛唐诗人对七律“粘对”规则的运用呈现复杂状态,一部分诗人严守格律,一部分诗人则仍是若即若离(只重“对”,而疏于“粘”)。严守格律者,有苏頲(670—727)、孟浩然(689—约740)、李颀(690—751)、王昌龄(约698—756)、杜甫(712—770)等。重“对”疏“粘”者,有张说(667—730)、张九龄(678—740)、王维(701—761)、李白(701—762)、高适(706—765)、岑参(约715—770)等。具体情况如下:

苏頲共作七律十三首,即《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人日重宴大明宫》、《侍宴安乐公主山庄应制》、《兴庆池侍宴应制》、《广达楼下夜侍旉宴应制》、《龙池乐章》、《扈从鄠杜间奉呈刑部尚书舅崔黄门马常侍》、《景龙观送裴士曹》、《春晚紫微省直寄内》、《赠彭州权别驾》、《寒食宴于中舍别驾兄弟宅》、《九月九日望蜀台》(见《全唐诗》,下同)这十三首七律,皆恪守“粘对”规则,无一处失粘,较之仅有四首七律的李峤,无疑又向前推进一步。

孟浩然,共作七律四首,即《登安阳城楼》、《登万岁楼》、《除夜有怀》、《春情》,亦无一处失粘。唯《登安阳城楼》第二句“江涨开成南雍州”,“雍”字应仄而平,盖因用地名所致。孟氏所作七律,摆脱了初唐以来七律限于“应制”及应酬题材,用以抒写个人生活感受,亦是一大进步。

李颀,共作七律七首,即《寄司勋卢员外》、《寄綦三》、《送魏万之京》、《送李回》、《宿莹公禅房闻梵》、《题璿公山池》、《题卢五旧居》。七首诗中无一处失粘。唯《题璿公山池》首句“远公遁迹庐山岑”,“庐”字应仄而平,亦是因用地名所致。

王昌龄,共作七律二首,即《九日登高》与《万岁楼》。崔颢亦有七律二首,即《黄鹤楼》和《行经华阴》。《全唐诗》所载《黄鹤楼》,原诗为:“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春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全诗粘对合律,唯首句“乘”字应仄而平。至于“空悠悠”虽有“三平调”之嫌,实为救上句仄声字过多之弊,唯其如此,此联声调方显和谐。

与上述恪守格律者相异,盛唐诗人中于“粘对”规则未能严格把握者,有以下诸人。

张说,十首合律,二首失粘。合律者有:《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侍宴隆庆池应制》、《奉和圣制春日出苑应制》、《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宫庄赋得筵字》、《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三首》、《同赵侍御巴陵早春作》、《湖山寺》、《幽州新岁作》。失粘者是:《扈从温泉宫献诗》、《先天应令》。

张九龄,一首合律,即《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一首失粘,即《奉和圣制龙池篇》。

王维,十首合律,十首失粘。合律者是:《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大同殿柱产玉芝龙池上有庆云神光照殿百官共睹圣恩便赐宴乐敢书即事》、《敕赐百官樱桃》、《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和太常韦主簿五郎温汤寓目之作》、《酬郭给事》、《既蒙宥罪旋复拜官伏感圣恩窃书鄙意兼奉简新除使君等诸公》、《送杨少府贬郴州》、《早秋山中作》、《听百舌鸟》。失粘者是:《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重酬苑郎中》、《出塞作》、《送方尊师归嵩山》、《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丘兰若》、《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酌酒与裴迪》、《辋川别业》、《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所作,得失各半,可见其于七律“粘对”规则未能了然心中。明代胡应麟说“盛唐七言律称王李。”(见《诗薮》)明人王世贞《艺苑卮言》引李于麟的话说:“七言律体,诸家所难,王维、李颀俱臻其妙。”今人叶君远《中国古代文体丛书·诗》一书中亦持这种观点,并说:“七言律诗至王、李之时,完全成熟了。”上述诸家之论,显然存有偏颇,其言李颀之七律造诣,固当,而言王维云云,则与创作实践不符。

李白,三首合律,四首失粘。合律者是:《别中都明府兄》、《送贺监归四明应制》、《题雍丘崔明府丹灶》。失粘者是:《赠郭将军》、《寄崔侍御》、《登金陵凤凰台》、《题东溪公幽居》。

高适,五首合律,二首失粘。合律者是:《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同陈留崔司户早春宴蓬池》、《金城北楼》、《同颜六少府旅宦秋中作》、《重阳》。失粘者是:《东平别前卫县李寀少府》、《夜别韦司士得城字》。

岑参,四首合律,七首失粘。合律者是:《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酬畅当嵩山寻麻道士见寄》。失粘者是:《奉和相公发益昌》、《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使君席夜送严河南赴长水》、《暮春虢州东亭送李司马归扶风别庐》、《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西掖省即事》、《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上述诸诗,因篇幅所限未能一一引证原文,乞请研究诗律的专家去详核。)

如果把盛唐七律同初唐七律的创作情况加以比较,可以看出以下三方面的进步:一、盛唐著名诗人写作七律的人数大大增加,作品数量也大大增加,这说明七律的体式日趋为人们所重视。二、盛唐时期,恪守七律“粘对”规则的诗人比率也明显增加。三、初唐诗人作七律,题材皆为应制或应酬;而盛唐时期则开始有人用此诗体表达个人生活感受,如孟浩然、崔颢、李白等,虽说这些作品的内容较之其后的杜甫七律仍有较大差距,但毕竟为这种诗体注入了一些生命气息,为其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而迈出了第一步。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从盛唐初期的苏頲到后期的岑参,是七律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无论对七律规则的认识和七律题材内容的扩展,都明显呈现前进势态,为七律在杜甫手中的完全成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七律最终成熟于杜甫。“成熟”的标志有二:一是杜甫创作了数量惊人的完全符合七言律诗规则的诗篇;二是七律的体制已在杜甫手中彻底冲出了应制、应酬的狭窄藩篱,能像其他诗体那样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杜甫一生所留的严整七律共113首(不包括古今论者所谓“拗体七律”;这个数字依据仇兆鳌《杜诗详注》所收作品统计而得),相当于初、盛唐诸家所作严整七律的总和。这些作品是:《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赠田九判官梁丘》、《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腊日》、《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紫宸殿退朝口号》、《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曲江二首》、《曲江对酒》、《曲江对雨》、《因许八奉寄江宁旻上人》、《题郑县亭子》(此诗首句“郑县”之“县”应平而仄,是用地名故,不能视为平仄失律)、《九日蓝田崔氏庄》、《至日遣兴……二首》、《堂成》、《蜀相》、《狂夫》、《江村》、《野老》、《南邻》、《恨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暮登四安寺钟楼寄裴十迪》、《客至》、《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进艇》、《寄杜位》、《送韩十四江东省觐》、《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草堂……》、《陪李七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野望》、《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严中丞枉驾见过》、《野人送朱樱》、《秋尽》、《野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送路六侍御入朝》、《涪城县香积寺官阁》、《又送》、《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滕王亭子二首》(其一)、《玉台观二首》(其一)《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奉寄别马巴州》、《奉待严大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前四首)、《题桃树》、《奉寄高常侍》、《登楼》、《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宿府》、《十二月一日三首》(其三)《寄常征君》、《示獠奴阿段》、《峡中览物》、《雨不绝》、《返照》、《白帝》(此诗第二句“白帝”之“帝”应平而仄,盖用地名所致,不得视为失律)、《黄草》(此诗第二句“赤甲”之“甲”应平而仄,盖用地名所致,而于第五字补之平声)、《诸将五首》、《夜》、《吹笛》、《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其一、其三、其四、其五)、《阁夜》、《小至》、《奉送蜀州柏二别驾……》、《见王监兵马使……二首》、《崔评事弟许相迎不到……》、《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其一)、《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幕》、《又呈吴郎》、《九日五首》(其一)、《登高》、《即事》、《冬至》、《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人日二首》(其二)、《宇文晁崔彧重泛郑监前湖》、《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江陵节度使阳城郡王新楼成……》、《又作此奉卫王》、《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留别公安太易沙门》、《酬郭十五判官》、《小寒食舟中作》、《燕子来舟中作》、《赠韦七赞善》。这些七律作品,除三首因使用地名而偶致平仄失律外,余皆声律严谨,粘对合则,足以说明七律的规格已经成熟。此外,还有38首七言八行体诗,这些诗有的虽用律句组成但却失粘,有的则或多或少未能使用律句。笔者认为,这些诗虽具七律的句数和对仗形式,亦不能视为律诗。它们的出现,并不意味杜甫对七律规则的含糊,实在是由于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而作此安排。正如杜甫在《愁》诗题下所注“强戏为吴体”,说明他有意使用吴地民歌的拗句,虽借用七律的句数和对仗的形式,却并非是在写七言律诗。这首《愁》诗为: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

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见否?人今罢病虎纵横。

此诗依首句第二字为仄声末字为平声,其平仄格式应为: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全诗中唯有第八句是律句,余皆为拗句,且无补救;近体诗的声律已然失尽,故不能归入律诗之列,作者标明使用“吴体”,这已然将其排出律诗之外了。后代论者将这类诗称为“拗体七律”,这种提法自相矛盾,因为既然称“律”,则必具平仄规格(平仄声律是近体诗的核心),不讲平仄,即非律诗。杜甫当时亦未将其说成“七律”,后人又何须曲为之说?当然,若将这38首诗纳入七律范畴,更能见杜甫七律数量之多;但这样一来,“律诗”的概念也就含混不清了。须知,113首严整七律,数量已确乎不少,足以表明七律成熟于杜甫。

说七律在杜甫手中成熟,理由之二,是因为杜甫七律已然彻底冲破了应制、应酬的狭窄藩篱,能够像其他诗体那样广阔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具备了蓬勃的生命伟力,一如区区婴儿成长为卓卓壮夫。杜甫用它表达对国事的忧怀(如《登楼》、《阁夜》、《野老》等),表达飘泊流离的感慨(如《宿府》、《野望》、《登高》等),表达对苦难人民的关切(如《白帝》、《又呈吴郎》等),表达田园生活的乐趣(如《堂成》、《江村》、《进艇》等),或用以议论时政(如《诸将五首》、《黄草》等),或用以怀古伤今(如《蜀相》、《咏怀古迹》等),或用以思乡忆弟(如《恨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等),或用以描绘山川风物(如《峡中览物》、《涪城县香积寺官阁》等)。在多数作品中,上述内容每每相互交织成篇,构成深阔的意境,创造出诗人瞩目江山、忧悯国民的艺术形象,千载之下,光辉不减。诚然,杜甫也像初盛唐其他诗人那样用七律写了一些送往迎来的作品,但已经基本消除了泛泛应酬的性质,每每于其中表达乱离之痛与身世之慨,字里行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如《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因许八奉寄江宁旻(11)上人》、《送韩十四江东省觐》、《送路六侍御入朝》、《奉待严大夫》、《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等。七律至此,可谓真正走上诗道之正轨。

从中国诗体发展上来看,七言诗晚于五言诗出现,故七律的成熟亦当晚于五律。本文所论七律的定型、发展与成熟,是以《全唐诗》所录的初盛唐著名诗人的作品(而非古人论言)为依据,经过逐篇推敲格律及数字统计,理出其轨迹,概括如下:

一、七律定型于李峤,而非沈宋;

二、李颀、王维时七律尚未成熟,仅是七律的发展时期;

三、七律成熟于杜甫。

上述观点,有请专家详视、指正。

标签:;  ;  ;  ;  ;  

论“七律”的定型与成熟_杜审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