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两度访英与中英关系的变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英论文,两度论文,关系论文,朱镕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朱镕基担任国家领导人后,曾两度出访英国:第一次是在1992年11月,第二次是在今年3月底至4月初。两次访问时间相隔不到5年半,中英关系却发生了由冷到热的重大转变。 在第二次访问英国期间,英国掀起了“朱镕基旋风”,中英两国进入了建设面向21世纪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新阶段。
末代港督挑起政改大战之际 朱副总理一访伦敦
从1979年3 月香港总督麦理浩在北京向邓小平挑明“九七大限”开始,香港问题就成为决定中英关系状况的核心因素。经过1982年至1984年整整两年的艰苦谈判,两国就香港前途问题达成了联合声明。联合声明签订后,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密切合作,以领导人频繁互访为标志,政治关系迅速升温,两国经济、文化关系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
到了1989年,英国却追随美国对华“制裁”,在香港问题上也改变了多年来的合作态度,掀起一阵阵风波, 使两国关系开始恶化。 随着1991年中英关于香港新机场问题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两国关系又有所好转。
可惜,好景不长。苏联解体之后,英方对中国形势作出新的错误的估测,对华政策向对抗方向急速转变。为贯彻对华强硬政策,英国政府改变了以往任用外交家的惯例,而选择政客彭定康作为末代香港总督。经过几个月的酝酿,彭定康不顾中国政府的劝阻,在1992年10月单方推出了“三违反”的香港政改方案。这个政改方案,抛弃了香港民主化“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对香港的政治构架和选举制度作出了重大变更,与香港基本法严重背离。因此,中国政府强烈批评这个方案,指出这是在没有同中方磋商的情况下单方面公布的,是蓄意挑起一场公开争论,并警告说,如果香港在过渡时期任何政制发展不能同基本法衔接,其责任完全不在中方。
但彭定康对此置若罔闻。11月11日,港英当局操纵立法局通过麦理浩所提出的支持彭定康政改方案的修订动议。
彭定康的政改方案,得到了英国保守党政府的全力支持。英国首相梅杰、外相赫德等反得声明,“完全支持”彭定康的香港政改方案。英国国会大多数议员也支持彭定康。在英国政府和议会的怂恿下,彭定康毫不理会中国的反对和各方面的批评,继续采取与中国对抗的态度,顽固地坚持“三违反”的政改方案。不仅如此,他还在香港其他方面的问题上,如新机场财务安排谈判、9号码头合约问题、 终审法院问题和军事用地安排问题等,也采取了不合作的政策,从而使中英对抗局面更加恶化。
在中英就香港政改问题爆发激烈争论并形成对抗局面之时,应英国贸工大臣赫塞尔廷的邀请,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于1992年11月15日开始对伦敦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对于朱镕基副总理,英国官方和公众还是有所了解的,知道他在工作期间,领导有方,干了许多实事,懂经济,开明;也知道朱镕基出任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后,主管中国经济。在一个月前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朱镕基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他是1989年以来访问英国的级别最高的中国领导人。
朱镕基副总理此次访问伦敦的主要使命,是向英国介绍中国经济情况,特别是中共十四大确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计划,以及进一步加强与英国的经济和贸易合作。与此同时,他也负有另一项重大使命,即代表中国政府,向英国和国际社会表明立场,对彭定康提出“三违反”政改方案、同中方对抗的恶劣行径,进行坚决的反击。
11月16日上午,朱镕基同英国贸工大臣赫塞尔廷举行会谈,双方讨论了进一步扩大两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可能性。朱副总理在会谈中指出,在经济领域,中英双方具有互补性。英国是发达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先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已经开始。这为中英两国进行互利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同年秋派大型企业家代表团访华后,英国政府正在制订计划,决心赶上在中国市场上的其他贸易伙伴,更好地进入中国市场。因此,赫塞尔廷和参加会谈的英国贸工部国务大臣尼达姆都表示,英国愿意成为中国发展经济贸易的良好伙伴。
与贸工大臣等会谈后,朱镕基又会见了英国通用电气公司主席普赖尔勋爵和壳牌公司总经理吉宁斯,并参观了伦敦国际期货交易所、劳埃德保险公司和伦敦股票交易所。
同一天下午,朱镕基在世界著名的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发表了题为《关于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的演说。这次讲演会由英国太古集团董事长施怀尔爵士主持,听众有来自英国政界、经济界、新闻界、学术界的知名人士二百多人。
听完朱镕基关于中国建立市场经济问题的讲演,人们开始向他提出各种问题,特别是提到了当时各界最关注的香港问题。一位听众问:你对中英在香港问题上的分歧有何评论?
朱镕基回答说,维护香港过渡时期的繁荣稳定,确保香港1997年的平稳过渡和政权的顺利交接,是中英两国根据中英联合声明共同承担的责任。这符合中英两国的利益,也符合香港的利益。联合声明签署后,双方的合作关系曾经是很好的。双方对香港的政制发展同基本法的衔接,通过充分的磋商,取得了基本的谅解和协议。去年又签署了新机场谅解备忘录。这些都是中英双方在过渡时期合作的基础。但是,香港当局在不久前提出将对香港的政治体制进行重大改变,为香港的平稳过渡和政权顺利交接设置了障碍,给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造成危害,这理所当然地引起了中国的忧虑和香港各界的不满和反对。朱镕基口气坚定地表示:在原则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从来是绝对不含糊的。现在,中英在香港问题上发生了对抗,这不是我们挑起的,而是由英方挑起的。“不要以为对抗可以迫使我们在原则问题上让步。”对此,任何人都不要作出错误的估计。(注:《人民日报》1992年11月18日。)
17日上午,朱镕基会见梅杰首相和赫德外相。双方除了交换关于双边经济关系的一些国际问题的看法外,还着重讨论了香港问题。朱镕基代表中国政府重申反对彭定康政改方案的坚定立场,希望英方以维护香港繁荣稳定大局和两国共同利益为重,回到中英联合声明规定的磋商和合作的轨道上来。
当天下午,朱镕基还会见了英国上院议长麦凯利勋爵、工党领袖史密斯、英中议会小组主席艾德礼等以及英国企业界人士。
朱副总理就香港问题在伦敦发表的声明在英国上下引起了强烈反响。英国一些议员、前政府官员、学者和工商界人士,纷纷发表文章和讲话批评彭定康不明智。
然而,彭定康继续奉行与中国对抗的政策。在中英全面对抗的情形下,中国政府不得不“另起炉灶”,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彭定康执行强硬的对华政策,不仅使中英关系下降到了1967年以来的最低点,而且损害了两国经济贸易关系。
英国保守党政府为内外形势所迫,从1994年下半年起调整对华政策,在香港问题上开始逐步恢复同中国的合作。中国政府予以回应,中英关系因而走出危机,开始回升。但是,与德国、法国等其他几个西欧大国相比,香港回归前的中英关系相对滞后,不利于两国经贸合作的开展。英国失去了不少在华经商和发展贸易的机会,引起英国工商金融界对保守党对华政策的不满。
当选总理刚两周 朱镕基二访伦敦
英国工党政府于1997年5月执政后, 采取了非常积极的修补对华关系的姿态,以便通过改善政治关系来加强经济贸易合作。首先,工党政府在香港回归问题上与中国积极配合,使得香港回归非常顺利,并成为进一步改善对华关系的契机。其次,英方不断派遣高层官员访华。 199 8年1月至2月,英国贸工大臣贝克特、外交大臣库克和外交国务大臣法切特相继访问中国。同时,英国外交部向国会提交了第二份有关香港发展和联合声明的报告书,肯定了中国在香港回归后执行“一国两制”的方针。此外,在中国人权问题上,工党政府采取了谨慎和低调的态度。英国在担任欧盟主席国期间,推动欧盟今年首次没有在日内瓦的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提出反华提案,还大力推动欧盟同中国建立高层对话合作机制。
可见,布莱尔首相领导下的工党政府正在利用香港回归的契机,促使中英关系大大改善。香港回归后,中国政府也非常重视发展对英关系。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钱其琛副总理曾向记者表示,中英关系今年将有重要发展。在这种良好的气氛下,于1998年3月17 日当选为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应邀访问英国,并出席在伦敦举行的第二届亚欧首脑会议。
伦敦时间3月31日下午3点半,朱镕基总理一行的专机抵达伦敦希思罗机场。随同朱总理一道访问英国的主要有他的夫人劳安、外交部长唐家璇、对外经济合作贸易部部长石广生等。布莱尔首相派他的特使、外交国务大臣法切特及英国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到机场迎接。从飞机舷梯到机场贵宾室的一段路上铺上了长长的红地毯,这是英国最高礼宾待遇。
朱镕基总理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讲话。他说,此次访英是为了“加强了解,扩大共识,增进友谊,发展合作”。相信这次访问会把中英关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他指出,香港的顺利交接为中英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他认为,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中英两国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不仅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助于加强亚欧两大洲之间的合作。他期待着与布莱尔首相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深入交接意见,并为构筑面向21世纪的中英关系而努力。
按照英国政府的安排,朱总理首先要会晤伊丽莎白二世。这位英国女王虽然将在白金汉宫举行盛大晚宴欢迎亚欧25国首脑,但她决定在此前于温莎堡单独会见朱镕基及夫人,以表示对中国领导人的特别重视。
在机场贵宾室休息片刻,朱镕基总理就前往离机场只有一箭之地的温莎堡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会晤。朱总理向女王介绍了中国经济发展和香港的形势。伊丽沙白二世向朱总理愉快地回忆起1986年对中国的访问。她说,那次访问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时,朱镕基总理向女王发出了再次访华的邀请,并转达了江主席对她的问候。这次会晤持续了半个小时,气氛十分友好。女王非常高兴地向朱总理赠送了一张她和丈夫菲利浦亲王一起拍的照片。
4月1日上午,朱镕基一行参观游览了伦敦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朱总理很高兴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到这儿来,但是我从读小学的时候便知道,这是一个零的地点处。”当记者请他评论当代东西方关系时,朱镕基寓意深长地说:“东西半球正在关系良好。你们看,我刚才不是把它们跨越了吗?我还要把它们连接起来。”总理的话说得风趣,引来中外记者一阵欢笑和称赞。
游览格林威治天文台后,朱镕基来到了举世闻名的伦敦金融城。英格兰银行行长乔治在银行门口迎接中国总理。朱总理参观英格兰银行时,在一张一百万英镑的传统英国钞票仿制品上签名留念。他与乔治及其他约40位英国金融界代表进行半小时的会谈,互相介绍了两国金融发展和市场情况。
中午,朱总理一行出席了英国政府为欢迎他访英举行的宴会。英国议会议长艾迪主持了这次以政界人士为主的宴会。
下午,朱镕基在下榻的海德公园酒店会见了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和希思。撒切尔夫人向朱出任总理表示祝贺。朱镕基谦虚又幽默地对她说:“我才当了两个星期的总理,还是个小学生,但你已经当了三届首相,已经是硕士生了。”撒切尔夫人十分满意她与朱总理的会见。她向记者说,这是一次很好的会见,我们进行了更好的会谈。谈到对朱镕基的印象时,她加重语气说:“非常好,他是一位优秀的人。”她还认为中国的未来前景光明。朱镕基与希思的会见同样十分亲切,充满幽默。
晚上,朱镕基总理出席英中四十八集团为他举行的晚宴,并在宴会上发表了演讲。在伦敦金融城内金碧辉煌的市政大厅门口,英中贸易四十八集团主席卡扎勒特爵士对1992年曾来到这里的朱镕基说:Welcome back(欢迎回来)!
按照惯例,每位来宾在签到时都将获得一份印制精美的演讲稿。然而,这次他们却没有看到讲稿,只听会议组织者不住地向来宾解释:中方原来是打算提供的,但朱总理最后决定压缩他的演讲时间,以便让大家有更多的提问机会,所以他决定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发表即席演讲。
进到大厅里,人们发现席位上人挨人,身材高大的客人将长长的餐桌挤得满满的。此场晚宴早已成为伦敦社交盛事,所以在人们的强烈要求下,晚宴组织者把最初计划四五百人扩展到七百人,而最终抵不过一波又一波“希望被邀请”的声音,以至于实际出席宴会的有820人。
在晚宴的即席演讲中,朱总理首先说:“在香港问题解决以后,中英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现在已经没有任何的因素来阻碍中英两国建立跨世纪的全面合作的伙伴关系。”接着,他诚恳地说:“今天下午我向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和希思请教如何当总理。我明天还要向布莱尔首相请教。我今天也向大家请教,希望你们提问题,提问题就是对我的教育。”
谈到人们最关心的亚洲金融危机时,朱镕基说,亚洲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中国虽然经济力量十分微薄,但是我们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我们作出的贡献仅次于美国、日本,高于其他国家,也高于英国。中国已承诺了40亿美元的援助,其中22亿6 千万美元已经支付给东南亚国家。他说: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操作计划是按照外汇储备的多少来分配的,因为中国的外汇储备仅次于日本,所以我们拿的钱就多了。“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但是我没有抱怨,因为只要是对我们友好的东南亚邻邦有利,我们总是愿意做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注:香港《大公报》1998年4月3日。)他对听众说,中国宣布人民币不贬值是说话算话的。
谈到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时,朱总理说:我们完全有信心在3 年以内使中国国有亏损企业走出困境,扭亏为盈。他还说,从去年以来,中国就实行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金融改革。我们愿意向你们学习,来吸取你们英国银行系统的经验和教训,来改进中国的银行。中国将要派一批高级银行家到伦敦来学习你们银行制度和立法。在即席演讲的最后,朱镕基向听众宣布:我回去之后,一定要宣布有一家英国的保险公司将会获得批准,在中国开设分公司。其他的保险公司也不要失望,既然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
接下来,朱镕基针对参加宴会者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业政策、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等提出的问题作了精彩的回答。
4月2日下午,朱镕基总理在唐宁街10号同英国首相布莱尔进行了一小时的会谈。布莱尔首相对朱镕基就任总理后的首次外访即选择英国感到非常高兴。他认为,中国总理的访问把中英关系“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在会谈中,布莱尔接受邀请,决定于今年10月访问北京。在此之前,英国副首相普雷斯科特和国际开发事务大臣肖特将在今年夏天访华。布莱尔还说,他热切期待着于今年秋天访问中国,也欢迎江泽民主席访问英国。朱镕基又同英国首相磋商了两国加强在国际事务和经济贸易合作问题。随后,布莱尔又同欧盟领导人桑特与朱镕基举行中欧首次首脑会谈。双方达成了加强中欧关系和定期举行首脑会谈的共识。
从4月3日至4日, 朱镕基总理出席了在伦敦举行的第二届亚欧首脑会议。然后又对法国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
伦敦掀起“朱镕基旋风”
中英建立跨世纪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这次伦敦之行,是1985年6 月以来第一位中国总理对英国进行的正式友好访问,也是朱镕基任总理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因而引起英国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
对新当选为总理的朱镕基, 国际社会有了更多的认识。1997年秋,各国新闻界对出席在香港举行的世界银行年会的朱镕基大加赞赏,形容他“魅力四射”。当选总理后,香港地区和西方各界对朱的表态印象深刻,一致认为他是一位义无反顾的现实主义者。
在朱总理访问英国之前,一家香港报纸的记者采访了英国驻华大使高德年,并询问他对这位中国新总理的印象及访英前景的看法。高大使说:“听说朱总理的英语十分流利,不需要翻译,那么我们之间的交流时间就多了一倍。”他还表示:“由于朱总理掌管中国经济多年,当然希望他此行能更多地讨论金融经贸方面合作的问题。”这位英国驻华大使说,他相信朱总理对英国的正式访问,将使日益密切的中英关系“更上一层楼”。(注:香港《文汇报》1998年3月30日。)
英中四十八集团总裁白永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朱总理在这一时刻访问英国具有重要意义。他以其领导经济的能力和干练、果断的风格在英国企业界享有很高声誉,朱的来访必将大大促使包括经贸关系在内的英中双边关系的发展,从而增强和坚定英国企业界人士在中国拓展事业的信心。”
从朱镕基再次抵达伦敦开始,英国各大报纸就每日以显著的版面,用图片和文字大量报道中国新任总理的一举一动。与朱镕基接触的英国各界人士对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英国迅速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朱镕基旋风”。
中国新总理抵达英国后的第二天,伦敦下了初春的第一场雨。英国《独立报》在头版刊登了朱镕基的大幅彩色照片:雨伞下的朱镕基,露出自然的笑容。
朱镕基首次以中国总理的身份出国访问,并不想过分张扬,但他的表现出类拔萃,令人喜出望外。一位英国记者在题为《朱镕基演讲倾倒听众》的报道中写道:“朱镕基昨晚令座无虚席的伦敦市政厅内的听众深深着迷,他花了40分钟时间,不用看笔记,详细阐述了他的改革措施。”(注:香港《文汇报》1998年4月3日。)英国《金融时报》在报道朱总理在伦敦金融城的演讲时写道:朱镕基以其特有的语言风格和廉虚、坦率、真诚的表述,为英国各界人士释疑解惑,“光照了国际舞台”。
在朱镕基与布莱尔首相会见之后,英国舆论都认为,中英关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阶段。布莱尔对中国新总理评价极高。布莱尔认为:“朱镕基是一位头脑清醒的领导人,他很果断、机智,同时又富有幽默感。”他还说:“我们已跟他合作过了……我们相信这些双边会谈标志着香港成功过渡以来中英关系的新开端。”(注:见1998年4月3日至5日英国《金融时报》、《独立报》、 《每日电讯报》。)
英国工商金融界人士对朱镕基总理的访问既兴奋又满意。朱镕基宣布中国将保险业营业执照发给英国著名的皇家太阳保险公司,并承诺会继续发出更多的保险营业执照,为未来英国保险业进入中国巨大的市场带来了莫大的佳音。这家英国保险公司的总裁曼道逊对该公司第一个获得中国的保险执照感到相当高兴。他期望这是中英两国在保险业领域合作的新起点。金融保险界人士普遍认为,第一宗保险生意的成功交易,为英国商界进一步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据报道,期待已久的英国航空公司在中国的降落权也有新的进展。
1984年12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与中国领导人一起正式签署中英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联合声明,第二年6月, 中国总理访问伦敦,揭开了中英关系的新篇章,此后两国关系进入了最佳时期。1997年7月1日,英国新任首相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香港回归祖国9 个月后,朱镕基总理访问英国,标志着两国关系再度进入空前密切的新时期。由于香港问题的彻底解决,中英关系可以持续升温,两国能够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全面友好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