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徐艳

探究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徐艳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医院 154002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综合分析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在我院2015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7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观察组总满意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关键词:心理干预;肝硬化护理;应用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the nursing of liver cirrhos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72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and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3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used the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ppli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before the nursing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depression and anxiety scor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nursing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the nursing of liver cirrhosis is more ideal.

Key words: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liver cirrhosis nursing;application effect

肝硬化在临床慢性疾病的发展中占有较大发生率,因为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呈现反复发作趋势,因此对肝硬化患者的身体与心理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1]。在基本治疗的同时,加强对肝硬化患者的心理干预非常有必要,能够有效提高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2015年4月~2016年2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6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晓情况下参与本次实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过实验室检查以及内镜检查等确诊为肝硬化者。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中有20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38±3.58)岁,平均体质量为(70.25±16.04)kg,平均文化水平为初中上下,平均病程时间为(3.02±1.14)年;疾病类型:25例酒精性肝硬化、11例病毒性肝硬化。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方法,观察组中有21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11±4.02)岁,平均体质量为(71.18±15.65)kg,平均文化水平为初中上下,平均病程时间为(3.11±1.18)年;疾病类型:26例酒精性肝硬化、10例病毒性肝硬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饮食护理;②病情观察;③运动以及合理用药护理;④基础护理。在饮食护理阶段,护理工作人员应该为肝硬化患者制定高热量以及易消化的食谱,及时为患者补充蛋白质和脂肪,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取;在病情观察阶段,护理工作者应该严密观察患者的呕吐物与大便颜色、形状等,倘若患者出现嗜睡以及昏迷等症状时需要立即报告给医生;在运动以及合理用药护理阶段,需要知道患者适当进行有氧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在基础护理阶段中,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患者的消毒杀菌处理,预防并发症的产生。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沟通干预;②心理支持;③心理干预。在沟通干预阶段中,护理工作人员应该以最大的热情来做好患者的入院工作,建立好护患关系,主动与患者交流感兴趣的话题,提供人性化以及温馨的住院环境,使得患者能够尽快进入到患者这个角色中来,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在心理支持阶段中,对患者入院之后的基本情况进行具体掌握,对日常的进步进行适度表扬,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在心理干预阶段,根据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的评估与干预,等到患者的情绪稳定之后,再针对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逐一解答,让患者能够充分配合医护工作者的工作;与此同时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以最大限度的耐心与亲和力拉近与患者的距离,消除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情绪(SDS量表进行评分)和焦虑情绪(SAS量表进行评分)改善情况以及总满意率。

SAS评分标准: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SDS评分标准: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总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组内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总满意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20例,基本满意7例,不满意9例,总满意率为75.00%;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31例,基本满意4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为97.22%;观察组总满意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

2.2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评分分别为(51.6±7.8)、(52.3±7.9),对照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评分分别为(51.8±7.7)、(52.2±7.8),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评分分别为(41.3±6.8)、(40.1±5.5),对照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评分分别为(47.7±6.3)、(46.8±6.6),观察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肝硬化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①内分泌高压;②门静脉高压;③肝功能障碍[2-3]。肝硬化疾病的存在不仅仅影响到了患者的正常工作与日常的生活,还影响到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经济状况,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满意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显著降低肝硬化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评分,缓解肝硬化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肝硬化患者的总满意率。

参考文献:

[1]贾文燕.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1,07(3):198-199.

[2]蔡丽涛.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0):108-109.

[3]王玉婷.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0(11):120-121.

论文作者:徐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  ;  ;  ;  ;  ;  ;  ;  

探究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徐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