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中医医院皮肤科 新疆 昌吉 831100)
【摘 要】带状疱疹后遗症其临床会表现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剧烈的神经痛。带状疱疹一旦误治、失治、和病人自身免疫力下降就会产生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通过分析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相关文献,对其中医病因病机、治疗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运用中医药从整体上治疗该病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的优势。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因病机;治疗
【中图分类号】R75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410-0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指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的慢性神经痛综合症,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在皮损区域内长时间存在的一种疼痛,疼痛剧烈,痛如针剌、痛如火燎,本病可发于任何年龄,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约有30%的患者遗留有后遗神经痛, 儿童及年轻人疼痛轻或者不痛;年老人疼痛剧烈,其持续时间短则几月,长则达数十年,甚至长达终身。临床表现为自发性、持续性灼痛或持续性深在性痛、跳痛、自发性刀割样痛或阵发性灼痛、异常性疼痛和痛觉过敏。由于疼痛剧烈,并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临床治疗困难,常导致患者乏力、失眠、焦虑和抑郁,无论在心理还是生理上都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特别对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疼痛成为了困扰中老年患者的顽痛之一,他们苦不堪言,其并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则高达50-75%,严重者可因为疼痛剧烈,影响正常的生活。
祖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认识,称其为“缠腰火丹”、“蛇串疮”、“缠腰龙”、“蛇丹”、“蜘蛛疮”等十余种病名。该病最早见于隋代《诸病源候论?疮病诸候》,名为“甄带疮”,文中指出“甄带疮者,绕腰生,此亦风湿搏于血气所生,状如甄带,因此为名,又云此疮绕腰背则杀人”。 后代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体会,纷纷给予命名,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疡医》云:“或问:绕腰生疮,累累如贯珠,何如?曰是为火带疮,亦名缠腰火丹”,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心肾不交,肝火内炽,流入膀肤,缠于带脉,故如束带”。明代申斗垣《外科启玄?蜘蛛疮》“ 蜘蛛疮:此疮生于皮肤间, 与水窠相似,淡红且痛,五七个成攒,亦能荫开。”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火丹 》:“火丹者,心火妄动,三焦风热乘之,故发于肌肤之表,有干湿不同,红白之异。"干者色红,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此属心肝二经之火,治以凉心泻肝,化斑解毒汤是也"。清代吴谦《医宗金鉴?外 科心法要诀 》“缠腰火丹,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型。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发痒作热,此属肝心二经风火,治宜龙胆泻肝汤;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此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等汤;若腰生之,系肝火妄动,宜用柴胡清肝汤治之……。”《疡科心得集》曰:“蜘蛛疮,或衣沾蜘蛛遗尿,或虫蚊游走,染毒而生"形如水案疮相似,淡红,作痒且痛,五七个成簇,日渐延开,甚亦使人恶寒发热”。本文就近几年来对(PHN)的中医药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赵炳南[1]认为水疱消退后遗留神经痛,是因余毒未消,经络阻遏,气血凝滞,其中的余毒指脾湿内蕴,肝胆热盛,外受毒邪中的湿、热、毒。张学安[2]认为本病是由肝胆火盛挟湿,蕴于皮肤所致,日久湿热之邪虽去,但瘀血常留滞不化,脉络不通,不通则痛。国内著名学者顾伯华、徐宜厚、管汾等都倾向于肝郁气滞引起的气滞血瘀,因气行不畅,气结则血凝,血液凝滞,阻滞经络,故疼痛仍持续不止,以致夜不成眠[3-4-5]。冯宪章[6]认为老年人脏腑衰弱,肝疏泄功能减退,肝气郁结久而不复,引起神经痛。李在明[7]认为:依据患处色素沉着形成的斑,不能触摸,触摸后有明显疼痛等体征,表明皮疹虽然己经消退,但是余毒未清,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因此疼痛仍然较剧烈。沈祖法[8]认为:在带状疱疹急性期之后,皮疹虽然消退,但是湿邪去热邪存,结聚滞留不能发越,使得潘滞不通的气、血、津、液,郁而化热,热盛则痛。杨金德[9]认为:本病乃肝郁气滞,气滞则血瘀,血行不畅,不通则痛而发本病。吴祖兰[10]认为老年人或体质素弱的患者,毒热耗伤阳气,或在治疗过程中过用苦寒伤阳,以致阳虚寒凝,痹阻经络均可致后遗神经痛。段行武[11]认为年老之体,大多气阴两亏,又因为热病日久或过用苦寒除湿之品,阴液进一步被劫伤,从而使阴津更加不足,气血津液运行不畅、齡血阻滞而导致疼痛[11]。
2 治疗
2.1中医内治
医家以自己多年临床经验自拟方剂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使用时依病人情况随证加减。张志礼[12]以益气养血,通络止痛,清解余热之法,治疗气血两虚,血脉瘀滞,余毒未尽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药用黄芪15g,太子参15g,当归10g,川芎10g,丹参10g,红花10g,元胡10g,川楝子10g,全蝎10g,地龙10g,紫草根15g,板蓝根30g,患者服药14剂疼痛基本消退。鲍云生[13]基本方用银花12g,乳香、没药、皂刺、白芷各6g,赤芍、当归尾、陈皮、桃仁、醋延胡索各10g,山甲、甘草各3g,丹参9g,红花5g,随证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6例,结果治愈28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优于西药对照组。杨琴[14]以为由于外感毒邪,加上情志内伤,肝郁化火或脾湿蕴结,致使毒邪化火与肝火、湿热相互搏结,滞于脏腑,阻于经络,以致气滞血瘀,经络阻塞不通而发生疼痛,采用科室自拟方药选用:徐长卿、当归、桃仁、红花、柴胡、郁金、醋香附、川棣子、赤白芍、甘草、参合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取得满意疗效。南喜连[12]以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止痛之法,治疗热毒伤阴,余毒未尽,阴虚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药用金银花15g,玄参20g,当归15g,生甘草15g,全虫10g,生地黄15g,制乳香、没药各6g,延胡索15 g,郁金、川谏子各10g,香附15g,连服16剂,疼痛完全消失,随访3个月无发作。丁立君[15]运用家父丁振璋老中医之经验方止痛方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处方:柴胡、延胡索各20,丹参、当归各25 g,川芍、地龙、赤芍各10g,三七(打碎先煎)、乳香、没药、甘草各10 g。加减: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于上肢加片姜黄15 g;下肢加牛膝20 g;胃院不适,大便泄泻加白术20g;大便干结加酒大黄10g。李守章[16]用川乌10g,王不留行10g,生天南星10g,冰片5g,研粉与香油调敷患处,油纱盖上,每日换药1次,经7-14d,21例中痊愈18例,显效3例,总有效率100%。芦艳艳[17]用冰雄散外涂治疗本病26 例,治疗方法为:蜈蚣2条,白芷10g 用薄瓦片焙至微黄色气味芳香时取下晾干,碾为粉末;取冰片2g研细,与雄黄粉10g拌匀。用时取适量药粉与香油调匀,抹于患处,每日3~6次。结果26例全部治愈。许文红[18]等用复方七叶莲霜,其成分为:七叶莲、马钱子、王不留行、冰片、桉叶油经提取制成的水包油霜剂,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8例,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复方七叶莲霜,对照组用复方七叶莲霜的膏体基质作为空白对照霜。两组用法相同,均匀薄涂局部疼痛部位皮肤,轻轻拍打按摩,每日4次,2周为1疗程,每周复查1次。治疗期间停用其它治疗手段。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2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1%。2组间比较痊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中医外治
莫剑[19]等用滑石治疗带状疱疹21例,治疗方法按照每100g滑石粉加入 75%酒精 150ml的比例,先将滑石粉装入烧杯中,再倒入酒精搅拌均匀,用无菌棉签涂抹在疱疹表面,待干后再加涂一层,反复多次,直至形成较厚的保护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果本组病例治疗后均获痊愈。李文豪[20]将中药单方紫草浸泡于茶油中2日后,用武火煮沸冷却后外涂治疗带状 疱疹27例,治愈18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占92.6%。陈建华[21]等用青黨膏包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外用青黛膏包敷患处,24小时更换一次药,对照组用丹参20ml结合能量合剂一组静点,疼痛处给予一天一次的微波照射治疗。一个疗程10天。结果疫愈35例,显效23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7%。2组间比较痊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效果显著。黄茹茜[22]运用中药熏蒸法治疗本病,自拟中药熏蒸方,药用当归15g,丹参15g川芎6g红花10g全蝎5g,元胡30g,乳香20g,桃仁10g,将药物加水10O0ml,煎30-40min浓缩至3O0ml,倒入中药汽疗仪药锅中,加水至2OO0ml,加热产生中药蒸汽,温度控制在39-42℃,让药物蒸汽熏蒸躯体至出汗。每次治疗20min,日1次,5次为1个疗程,若病人因年龄较大或耐热能力较差,可改为隔日1次。张翠月〔23〕在中医辨证中药内服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外用治疗本病86例,湿热火毒型:治宜清利湿热,解毒理气,通络止痛,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组成:龙胆草、蚤休、木通、黄芩、生地、柴胡、醋乳香、醋没药、延胡索各10g,当归、赤芍各15g);气滞血瘀型: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用自拟活血散瘀汤(组成:桃仁、红花、鸡血藤、延胡索、川楝子、香附、三棱、莪术、陈皮、黄芪各10g、白芍20g、甘草6g);气血亏损型:治宜益气养血,通络止痛,方用自拟补气养血汤(组成:黄芩、潞参各20g,白术、茯苓、当归、枣仁、玄胡、地龙各10g,乳香、没药各3g)。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同时配合自制“疱疹油”(组成:炉甘石、氧化锌、滑石粉各等分,冰片适量,诸药共研细末,用时取蓖麻油调成糊状)。外擦按摩,每次15-2Omin,每日2-3次。痊愈72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51%。彭桂兰[24]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本病30例,内服中药汤剂(组成:柴胡、黄芩、蒲公英各20g,金银花、紫草、泽泻、丹参、郁金、防风各10g,全蝎5g,白芍30g,红花、甘草6g加减:偏于头面部者加薄荷、桂枝各6g,菊花10g;偏于四肢者加牛膝10g,薏苡仁20g,木通5g;偏于躯干者加青皮10g;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各5g),每日1剂,水煎400ml,分两次早晚分服,再用剩余药渣加生大黄20g,加水1000ml煎煮3Omin后趁热外敷患处30min,每日1次,共7-12d为1个疗程。临床治愈18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
2.3中西医结合
黄健虹[25]等用中药针剂双黄连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治疗组给予双黄连注射液(河南淅川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 Z41020750)60ml加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口服阿昔洛韦(汕头市莱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 H20045859)200mg/次,每日5次。其它治疗包括口服维生素B12、维生素E、外用炉甘石洗剂、有感染时使用抗生素等。对照组除不用双黄连注射液以外,其它治疗均与治疗组相同。两组均以10天为1疗程。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优于对照组(P<0.05)。
2.4针灸治疗
近年来针灸治疗本病已取得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其止痛效果明显,毒副作用少,疗效确切。刘国萍[26]针刺治疗本病60例,方法:沿神经分布出现疼痛、麻木、功能障碍者,加相应的体针。如上肢内侧疼放射到拇指、中指、小指者,分别取肺经穴、心包经穴、心经穴;如上肢外侧痛,也按其放射区域分别取不同经的穴;如下肢放射痛者均按经取穴,临床可根据症状灵活运用。1次/日,留针30min,7次为1疗程,本组病例全部治愈。1个疗程治愈25例,2个疗程治愈35例,3个疗程治愈10例。王新卷[27]运用经筋辨证治疗本病,尤其重视循经诊查及压痛点的运用。根据病位及症状特点正确辨别所病经筋经脉,在局部用毫针、皮肤针或三棱针泻 法,以疏风散热,利湿通络;远端选穴结合经筋循行,选用相应的腧穴,以通络止痛。
3 展望
目前西医对PHN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没有统一的治疗规范。主要有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神经阻滞治疗。心理治疗主要是通过疏导和暗示等方法来缓解疼痛带来的心理压力,使患者潜意识中认为疼痛减轻的一种方法。药物治疗主要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维生素B族类营养神经类药、非甾体类抗炎镇痛类药、注射免疫抑制剂、抗抑郁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等缓解疼痛类药物,可使短期内减轻疼痛,但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大。神经阻滞治疗通过对疼痛区域注射药物或者损坏支配疼痛区域的神经而达到止痛的作用,此方法对机体的损伤较大。中医药采用辨证施治,通过中药口服、中药外敷、针灸、拔罐刺络等方法治疗PHN,方法简单,费用低,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患者更容易接受。中医中药治疗该病尚有广阔前景,但仍需不断探索使治疗更客观化与标准化。
参考文献:
[1]赵炳南,张志礼.简明中医皮肤病学[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131-133
[2]张学安.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8例[J].国医论坛,1999(2): 44
[3]顾伯华.实用中医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412
[4]徐宜厚.中医皮肤科诊疗学[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86:14.
[5]管汾.实用中医皮肤病学[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65
[6]冯宪章.舒肝镇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捕2例[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4, (2): 49-50.
[7]李在明.临床实效录[M].郑州河南科技出版社,1982:201-202
[8]沈祖法.疏瘀清火通络汤治疗女性胸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3例[J].实用中医杂志,1996,(4):10-11
[9]杨金德.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7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4,(13):57-58
[10]吴祖兰.辨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77例[J].河南中医,2004,24
[11]段行武.益阴活血法治疗带状疤疹后遗神经痛[J].中医杂志,1997,38(6):359
[12]高新彦,马宽玉.古今名医皮肤性病科医案赏析仁[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50-56
[13]鲍云生,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6例[J].江西中医药,2000,3l(l):35
[14]杨琴.自拟中药方联合甲钻胺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2):57-58
[15]丁立君.止痛方治疗中老年带状疽疹后遗神经痛112例[J].新中医2009,41(3):75
[16]李守章.川乌南星散外敷治疗疤疹后神经痛21例[J].中医外治杂志,1998,7(5):41
[17]芦艳艳.冰雄散外涂治疗带状疱疹26例[J].中国新医学论坛,2008;8(3):99
[18]许文红,朱建凤,周先成,等.复方七叶莲霜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 8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3):185-186
[19]莫剑,姚春杨.滑石治疗带状疱疹21例[J].北京中医,2007;26(1):43
[20]李文豪.紫草油治疗蛇串疮27 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6):313
[21]陈建华,周辉,钟文俊,等.青黛膏包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0):3945-3946
[22]黄茹茜.中药熏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国护理杂志,2004,19:42-43
[23]张翠月.中药内外兼治带状疙疹后遗神经痛86例[J].国医论坛,2003,18(3):26
[24]彭桂兰.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0例[J].2003,24(2):185
[25]黄健虹,邓智武,李思深,等.双黄连注射液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0):3100
[26]刘国萍.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0例[J].齐齐哈尔医学院杂志,2008,29(8):962
[27]王新卷,赵百孝.运用经筋辨证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体会.上海针灸杂志.2004,23(2):27
论文作者:赵文雁,张小可,曹亮,侯嘉庭,贾海霞,李梅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2
标签:带状疱疹论文; 神经痛论文; 后遗论文; 疼痛论文; 中医论文; 中药论文; 本病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