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理论的改革与发展趋势_社会学论文

社会学理论的改革与发展趋势_社会学论文

社会学理论的变革及其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学理论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社会学的出现与现代性的产生是一致的,其本身就是知识生产的一种现代形式。它既是对现代性发展及其后果的理解和反思,又是现代性发展本身的后果和原因。具体来说,社会学理论的诞生实际上是为了探索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及其所带来的后果。因此,社会学理论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形式,从其诞生之时起,其命运就与现代性和现代化紧紧地联在一起了。

在这种背景下,伴随着对社会学知识特征与地位的哲学与方法论之上的争议,现代性问题自然就成了社会学理论话语中的中心议题。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在古典社会学理论阶段有一连串的对现代性内涵不大一致的定义,以及一系列方法论类型与分析方法。但总体上来看,古典社会学的观点和理论倾向,主要是寻求对现代社会作某种单一的、占主导地位的制度性阐释。到了现代社会学理论阶段以后,“现代性”这一主题已变得更加具体化、系统化和理论化了。从帕森斯对现代社会所做的庞大的结构功能分析,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的“现代化理论”的直接产生,现代社会学理论无不在承传古典时期的遗风,不管其运用的理论和采用的方法如何,其历史使命和核心主题始终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即便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反帕森斯理论和当代后现代社会思潮的出现,其实也是紧紧围绕着古典社会学理论的研究主题而展开的,只是与古典和现代社会学理论相比,当代社会学理论家更加强调的是文化与知识的变迁。他们不再是盲目地推崇或反对现代化,或者只是简单地在为非西方不发达国家寻求现代化的途径,而是认真地在反思现代性本身及其后果的问题上,力图跳出长期以来的各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把研究视域拉回到西方发达国家本身。

因此,从社会学理论自身的历史发展来看,其发展轨迹就像一条正弦曲线,实际上一直是处于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批判主义三种不同传统的张力之中。三种不同取向的社会学理论研究虽然在各自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其理论观点和研究范式都彼此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但如果以现代化为坐标,以社会发展的实践为尺度,整个社会学理论的知识体系在理论建构与目标取向上并没有本质性的区别,因为它们始终没有摆脱建设“现代性”与推进“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和核心主题,其所遵循的实际上都是建立在“现代社会”基础之上的一种以民族国家中心论、西方中心论和人类主体中心论为特征的“现代化研究范式”。这种范式曾经为现代性与现代化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学理论自身地位的确立和学科知识的繁荣与发展。

毫无疑问,作为一种新的社会转型,全球化转向必然会对以“现代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理论产生变革性影响,这其中既有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又有全球化转向所带来的促进与提升。如果再抱守现代性的眼光来观察全球化的世界,其结果往往会倾向于以某种熟悉的条条框框来理解它(如把它理解为世界政府的实现、一种单一的市场、一种新的全球秩序、全球文化等等)。因为全球化转向首先打破了现代性条件下那种单一的“在场”时空观念,瓦解了行为的本土情境,并把相距遥远的事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因此,现代性反思与全球化转向不只是要求改变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作为说明社会转型与社会学理论研究变革的一种解释性手段与背景。社会学的困境甚至危机恰恰就在于社会学理论经常无力面对现代社会的那些真正的困境或危机。而社会学理论之所以遭致批评,恰恰也在于其缺乏实践的根基。

因此,要理解全球化转向所带来的历史性变革,并对新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做出理论上的说明,就必须通过提出新的概念和理论框架来把握新时代的本质。其实,一种社会学理论能否提供引导去进行实证主义的社会学研究,不全然在于此理论能否提供一个程序和规则,使之符合实证主义的“可重复性”与“可验证性”等原则,而且也应该取决于此理论能否把抽象的理论转化成较为具体的架构,给研究者提供指引,把他要研究的对象概念化。主流社会学理论(主要是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主要失误就在于它从不同的理论基准出发去批评非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的有效性,因而忽视了深层理解在社会学理论研究中的意义。

随着大量全球性问题的涌现,社会学理论的具体研究对象和基础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表现在社会内部由于“个体化”使得个体从传统的社会依存条件(如阶级阶层、性别角色等)束缚中不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则表现在社会外部由于全球化转向而对社会的生存疆界不断颠覆,人的体验将不断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意味着“对社会进行考察”的终结,“社会性”由于这种转向而可能走向了终结。因此,在这二者的双重作用下,所谓传统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对象——“现代社会”及其社会性将逐步丧失其影响“个体”生活方式的决定力量,社会学与社会性都走向了解体。

当代全球化转向预示着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方式来反思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工具及环境,以充分回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球化转向不仅迫使现代人去反思其生活形式的转变,而且也同样促使学者去斟酌其研究范式的转变。与其他学科一样,社会学理论需要迅速地扩展它的地理和智识边界,即承认地方社区和民族社会的本质属性正面临着全球范围内深刻变迁的巨大挑战,而对这种挑战直接反映的结果就是一种全球社会学研究的诞生和全球化研究范式的兴起。这种研究范式将在社会学理论研究中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征:

一是它首先表明以往社会学理论中的一些传统的研究对象和命题日益走向式微。当代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显示出,社会学理论应该从普遍主义的理念转向人所生存于其间的社会现实和个体化的人类存在,应该将宏观架构与微观事件、客观环境与主观行动结合起来,更加关注社会现实本身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因为实践性的社会现实始终是社会学理论发展的重要基点,多一点现实的关注,多一点实践的眼光更能使社会学理论充满发展的活力。

二是它意味着对传统的“现代化研究范式”的超越与扬弃。全球化研究范式的出现将超越现代化研究范式的危机,突破现代化发展内涵的“单一性”,确立以人为中心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共同发展观,为社会学适应新的社会现实提供了理论与方法上的支撑。

三是它所体现的是社会学理论多重范式的整合,其视野是一种多学科渗透和融合的学术视野。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重大变化和人类对自我生存意识的深化,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的视界日益走向融合,更多的社会科学家开始认同社会学理论的重要性,社会学家也逐渐放弃对绝对理念的追寻,日益表现出对其他知识的尊重。

四是它更加重视本土化社会现实的研究。“全球化研究范式”的出现给社会学理论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社会学理论中具有权威性的许多经典命题不再是经典命题,那种囊括宇宙、贯通历史、解释一切也决定一切的真理意识不再成为社会学理论的主要目标。对此,社会学理论一方面应具有世界性、全球性的思想眼光和知识视界,另一方面也应当立足于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五是全球化转向中各种“后学”词语的大量涌现已经成了社会学理论研究中的普遍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学理论是一种终结,而更多的是一种开放性的重构,一种解构中的重构。当代社会学理论多元发展的事实预示着社会学理论不是越来越失去它的地位和作用,恰恰相反,它的地位和价值将日益显著,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把社会学理论看作是随着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事业,社会学理论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需要。

总之,全球化转向给整个社会所带来的变革性影响是以往任何时候、任何事件都无法比拟的。这种变化应当也势必反映到以建构现实或未来社会为己任的社会学学科领域中。就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而言,从“现代化”到“经济全球化”等各项问题的讨论都一致地显示出了社会学家希望在理论概念建构以及经验研究等方面,充分地掌握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与历史的变迁规律。当前方兴未艾的各种全球化议题研究正是此精神的延续,然而,也正因为这样的学术研究脉络,使得对全球化转向的各种分析引起了相当多的争论。如何在社会学理论发展的脉络中恰当地理解和解释新的现象,并制定社会学理论在全球化转向中所遭遇到的新规则,无疑将是社会学理论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

标签:;  ;  ;  ;  ;  ;  ;  ;  

社会学理论的改革与发展趋势_社会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