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分析与遏制之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策论文,权力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公共权力是指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由政府和其它各类公共组织掌握并行使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它包括了国家的权力、政府的权力、以组织形式出现的机构和制度的权力。所谓公共权力异化是指公共权力运行背离了自己的公共利益目的,即公共权力主体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或小团体利益。公共权力异化发生在公共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身上,其行为表现形式就是腐败。公共权力异化现象是人类进入政治社会以来的一大病态和政治公害。
一、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
1.公共权力内在属性的因素。从本源上讲,公共权力来源于人民。公共权力的产生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增进社会公共利益。而公共权力一旦产生,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权力的根本属性,即:强制性、扩张性和工具性。正是由于公共权力天然的带有这些根本属性,使得其自产生之日起,就常常发生与公共权力产生的初衷相异化的趋势。
首先,公共权力的强制性极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其次,公共权力的扩张性常使其侵犯社会或公众的权力。
最后,公共权力的工具性容易造成公共权力运用的失范。
2.公共权力主体的因素。公共权力的主体包括公共权力的所有者,又包括公共权力的行使者。然而,无论是权力的所有者——公共组织,还是权力的行使者——公职人员,都天然地会偏离公共角色规范和公共权力行使准则。
从公共组织的角度看,其权力由社会公众授予,而其权力的保障则在于其对稀缺资源的控制。公共组织对稀缺资源的控制范围很广,既包括物质形态的资源,又包括某些非物质形态的资源,如营业执照、许可证等。正是由于稀缺资源的种类和范围很广,于是就形成了不同的公共组织,也正是由于这些资源本身的稀缺,形成了社会对资源的竞争。这样,不同的公共组织在分配这些公共资源时,就常常以本部门的利益为依据,而不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宗旨,从而使自己偏离公共角色规范和公共权力准则。
从公职人员的角度看,这些公职人员在追求更多的物质利益、报酬、荣誉、权力、威望或其他有价值稀缺品的驱动下,当自我约束缺乏和外部约束软化时,很可能按照自己或自己所属团体的意志对公共权力进行控制和支配,偏离公共角色规范和公共权力行使规则,使公共权力的运行背离公共的性质,从而导致“权钱交易”、“寻租活动”,权力异化便有了可能性基础。
3.制度的因素。公共权力一旦形成,其运行必定依赖一定的制度。然而,在现实中,制度经常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或局限,这必然会造成公共权力运行的不规范或称之为异化。导致公共权力异化的制度因素有分配制度和监督制度。
二、遏制公共权力异化的对策
1.在公共权力内部实行合理的分权与制衡
首先,对公共权力的合理分配。在公共权力分配中,要从合理的公共行政目的出发,按照明确的目标层次进行分配,同时以事为基础,兼顾层次与功能两种因素适当进行分配,过大或过小都为权力分配所忌。必须做到职位与权力相统一,职权与职责相一致。有职无权或权大于职,有权无职或有责无权等现象,在公共权力分配过程中都是应当防止的。特别是在分配中明确公共权力主体所应承担的责任,并且以法律后果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对于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次,对公共权力的制衡。界定各种公共权力的权限。权力具有强制性,随之而来的就是超越权限的破坏性。权力制衡就是要规限权力的无限张力,使其在合法的范围内运行,防止权力异化且保证权力的行使指向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对每一层次、每一部门的权力限度和权力深度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权限的划分要注意上级权力主体的控制能力和下级权力主体的承受能力以及权力客体的范围等几个方面。权力深度的划分要考虑权力的内容以及公共行政的目的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各公共组织的权力实行分解、制约、调整,加强不同公共组织之间以及各公共组织内部相互制约关系。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首先,培养公职人员正确的“利益观”,强化其公共职业责任和公共职业道德。公职人员在公共权力机构中担任公职不是一种纯粹的雇佣关系,而是一项肩负公民赋予的重任,有着崇高的伦理精神意义的崇高职业,因此,要养成为公众服务的个人献身精神,努力谋取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哈耶克认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道德基础就是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源于每个人对自己行为的一切后果负责的道德感。没有基于道德感基础上的责任感,任何职业都将失去它的社会价值,社会生活也会失去高尚的生存意蕴。所以,要通过对公职人员进行理想信念、道德操守、行为规范的教育,加强公职人员的道德修养,使其明确自己的权力价值和权力地位,这样才能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自觉地限制私欲的膨胀,确定承担公共责任,维护社会公正等行政道德、价值取向,形成健康、完善的道德人格,高效、廉洁的政风,成为公民的忠实代理人。消除产生腐败的思想意识温床。
其次,贯彻执行“以德治国”的科学方略,营造全社会自上而下的良好的道德舆论氛围,以提高权力代行者的能力。日本著名学者池田大作曾说“权力有一种本质会强化当权者骄傲自大、贪图名利,使其堕落……它的实质在于人生命中的恶性。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从根本上说,只能靠个人的觉悟和自我克制。但作为整个社会,也必须把整个思想引向这个方面”。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整体,社会需要有共同的道德标准,这是防止权力异化的一个重要条件。此外,建构完整的道德监督体系,以提高权力代行者的道德自律能力,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思想教育机制,使腐败失去滋生的思想基础。
3.加强监督,建立健全各类监督机关
首先,加强舆论监督。社会舆论具有公开、及时、灵活等特点,舆论监督是整个社会的预警系统,密切关注着权力的运行状况。权力行使者稍有犯规行为,便被“曝光”,一定声势的舆论具有强大的能量,能使被监督者形成强大的政治压力和心理压力,从而不得不考虑社会舆论的作用,有助于促进权力动作的公正性。为了强化舆论监督作用,应以法律的形式保护新闻报道自由,只要新闻媒介报道属实,任何人不得追查消息来源和进行打击报复,为新闻媒介发挥监督作用提供便利条件。
其次,加强法律监督。提高立法机关的地位,建立和健全反权力异化的法律和法规是打击寻租腐败行为的有利工具。反权力腐败的斗争只有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才能真正起到威慑腐败分子的作用。在现阶段,主要通过加快立法、提高破案率和加大受罚成本,依法从重从快地给触犯法律和政纪的公职人员以严厉制裁。
第三,建立和健全各类专门的监督机关。在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中设立专门的监督机关,或者强化原有的监督机关,并使之具有独立性、权威性且体系完备。这样,监督者才能获得应有的权力和地位去真正履行自己承担的监督职能,对防止和打击公职人员的权力异化行为起到高效而有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