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东方市东方中学)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高中生的培养受高招制度的影响,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走上了以提高应试能力为主的道路上。但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和削弱了学生原有的创造力,这样的教育已经远不能满足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更适合未来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探究性;高中物理;教学
1.探究式教学的原则
探究式教学的思想从产生发展到成为教育舞台的“明星”,其理论思想是发展的是与时俱进的,在新的时期焕发新的意义。冰雪的消融,化来的是春天。今天中国教育事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建设教育强国任重道远。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加速,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如果再认为教育是最难“撼动的顽石”那就大错特错了。我国教育主要矛盾的转变告诉我们,要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落实到探究式教学上,可以说对探究式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探究式教学的原则也要提出更加符合发展的新要求。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其次,探究式教学的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更应该注重对整体动态的把握,应该对探究式教学进行全面思考,不能只就探究论探究式教学。最后,要把探究放在整个教育的普遍的联系中,要把探究式教学实施想要达到的结果、实现该结果的过程、过程优化以及对未来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研究。唐智松博士根据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归纳概括出探究式学习的六条原则:目标性原则、主题性原则、环境性原则、方法性原则、过程性原则、终结性原则。依据以上讨论,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学科中的应用应该还要注重以下三条原则。
1.1实质性原则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是教育的本质,教学生求真知、学真本领、养真道德是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以往探究式教学有时探究的驱壳太多,实质太少;探究成功的太多失败的太少;探究过程中顺从的太多,批判的太少;探究技能讲的太多,掌握的太少,缺少探究的“真”,探究的思想和精神荡然无存。科学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真理,它们常常出错,科学知识是在不停的纠错中逐渐接近真理,而不是达到真理。应用探究式教学我们应该牢记探究的实质,追寻实质性的探究式教学,不能丢失实质性这一重要的原则。
1.2系统性原则
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之前,首先必须要了解影响探究式教学运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主要会受到授课老师、听课学生以及学习材料的影响。其中授课老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述提及的几种因素以及其它一些潜在影响因素都需要老师来进行协调,统筹兼顾,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们一定要立足于教学体系的综合性,深刻了解教学体系中各个部分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紧跟教育事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
1.3学科文化融合性原则
任何学科归根结底都是为人服务,任何探究式教学归根结底都是为科学教学服务。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我们实施探究式教学是为了学好这门学科。不同学科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外显学科特性,内含学科文化。探究式教学在物理中的应用要建立在物理学科文化规范内才有意义。探究式教学没有固定的标准或模式,要与学科文化素养的要求相融合。这是探究式教学实施中教师要遵循的原则。因此,要求教师要深刻把握本学科文化的内涵,要具有把学科文化融入探究式教学中的能力。这是在我国教育新形势下,探究式教学遇到的新机遇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
2.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过程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知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是教学过程中多个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多个教学环节培养高中生的探究思维,所谓探究思维,简言之,是一种高层次的有序思维,不仅涉及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还涉及一种高层次的科学思维。
2.1提出问题
在物理探究式教学的课堂中,问题是研究的出发点。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按问题的分类,我们可以大致的把物理问题分为界定良好问题和界定不良问题。毫无疑问,界定不良问题对教师和学生的挑战更大,对探究能力的要求更高。而我们物理课堂中探究的问题一般都采用界定良好的问题。所以探究问题的提出要层层深入,由界定良好到界定不良,不能陵节而施。问题不是孤立的,问题常常寓于物理情境之中,问题好比是骨骼,情境就是血肉,这样的物理问题才能活灵活现,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创设宽松、民主的交流环境,问题可能是由教师、学生、师生共同提出。教师设计一个物理情境,将学生置于情境中,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发现疑惑,提出大家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更能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探究思维。提出问题的基本教学要求:1.切合生活实际;2.基于最近发展区;3.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4.激发学生探究兴趣;5.具备一定的开放性;6.具有探究价值。
2.2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在物理课堂中就是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猜想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学事实基础之上的,学生提出的各种猜想,教师需要引导。提出各种猜想后,就需要对猜想进行假设。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的假设,应该根据所学过的物理知识和已具备的知识水平,对探究活动中研究的事物或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然后形成一对或几对可靠的假设关系。假设推理是探究思维的核心,接下来的探究环节将围绕确定下来的可靠假设关系展开。可见,猜想与假设的过程就是确立变量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如何证明。这是一个思维非常活跃的过程,教师要积极鼓励大家各抒己见,注重学生尊重的需要,并认真记录大家的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的基本教学要求:1.建立在已有的物理知识水平之上;2.清楚的阐述自己的理由;3.理由可以是科学性的或日常经验性的;4.注重引导、鼓励、尊重学生想法。
2.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如何证实上一环节形成的假设关系呢?我们就需要将假设操作化,确定实验目的,采用定性(查阅文献资料等)或定量(物理实验、问卷调查等)的研究方法制定研究计划和设计实验方案。物理探究式教学中用的最多的是定量的研究方法,并且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到的物理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师生互动,分成实验小组,做好分工,让学生先自主设计实验,然后大家讨论反思,针对原来实验设计的不足,寻找更为合适的实验思路,以实验证据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基本教学要求:1.明确研究目的;2.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3.每个过程只讨论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4.注重物理研究方法的运用。
2.4交流与合作
交流与合作是探究过程的最后环节,当探究者形成解释和结论后,需要将解释和结论以一定的形式组织起来,以某种方式向其他人展示,与其他人交流本次探究的结论与过程。这一过程最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大胆发言,是充分给予学生尊重的需要,利于探究活动良性循环。
交流与合作的基本教学要求:1.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2.注重评价。
结语
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物理学科中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更加科学的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东旭.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作者简介:林作韵(1989.06-),女,海南省乐东县人,学历:大学本科,职称:中学二级,研究方向:物理教育研究,班主任工作。
论文作者:林作韵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式教学论文; 原则论文; 学生论文; 物理论文; 过程论文; 学科论文; 思维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