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建筑施工过程中,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分析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根据混凝土施工技术受到的影响,提出有效可行的质量控制要点。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全面了解与掌握,同时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难点和重点内容进行充分调查与研究。根据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可行的质量控制措施。这样才能够确保混凝土施工技术有序进行。这样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1 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特点
建筑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外加剂种类很多。常用的有早强剂、减水剂、缓凝剂和防冻剂等。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外加剂,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而且可以满足混凝土在使用中的某些特殊要求。也可以加快工程进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外加剂的选择应根据混凝土的使用要求、施工环境和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合比,经试验确定外加剂的品种和用量。
由于混凝土体积相对较大,并且大量的水化热不能有效地分布在混凝土内部,导致内部温度上升,产生温度裂缝,因此产生水化热现象。浇筑过程中出现冷缝和蜂窝麻面的问题可能是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配合比不合理、混凝土分层不实、振捣不实、水泥浆流失、钢筋相对密实、所用粗骨料尺寸过大或坍落度过小等。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性能,有必要在施工过程中了解混凝土的特性并确定配合比。在混凝土浇筑技术中,最重要的是材料的合理配比、混凝土浇筑和后期养护过程。
2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问题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会严重影响混凝土建筑的强度和稳固性,一般情况下,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在施工前,施工人员没有对施工现场的土质情况进行仔细勘察,也没有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混凝土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很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整体粘着力没有达到设计需求,从而使混凝土施工出现裂缝问题。另一方面因为施工单位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这样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的压实密度以及强度存在问题。
2.2 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问题
混凝土浇筑施工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关键部分,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质量。浇筑施工技术是确保混凝土强度以及性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目前在浇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以下方面:工作人员没有按照混凝土浇筑工艺完成浇筑施工,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符合设计要求。此外,在对混凝土浇筑施工进行核查验收时,相关的验收人员没有对建筑的整体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和核验,导致一些细节问题被忽视。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浇筑施工工艺,没有进行返工处理,也会对建筑整体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2.3 混凝土养护施工中的问题
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对混凝土施工进行必要的养护和维护工作是降低混凝土在终凝前质量问题的重要工作。并且也是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工作内容,同时是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的主要手段。目前,在混凝土养护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首先,施工单位对混凝土养护工作不够重视,并没有根据我国相关的养护规范对混凝土进行有效养护,导致混凝土施工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其次,有的施工单位并没有进行专业的养护工作,使混凝土强度和性能极大地降低,对建筑项目整体施工质量造成极大影响。最后,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养护工作的一些细节问题不够重视,很可能会导致混凝土预应力产生变化。如果不能对变化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就可能造成极大经济损失。
3 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工程当中的具体应用
3.1 前期准备工作
原材料的质量是影响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浇筑工作开始之前,相关工作人员要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在根源上提高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在质量控制方面,工作人员要重点关注原材料的采购工作,在采购的过程中要对原材料的品质进行全面的鉴定,并且对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进行定期的抽样检查,通过系统化的质量控制手段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同时,混凝土的拌合工作同样是影响浇筑水平的关键因素,在混凝土拌合过程中,现场的技术人员要严格控制各种原料的拌合比,严格遵守既定的施工标准进行配比工作。确定骨料和添加剂之间的加入顺序,明确具体的搅拌时间和搅拌力度。此外,不同类别的混凝土在特性上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拌合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充分考虑不同种类混凝土之间特性的差异,合理安排拌合工作的具体流程。最后,混凝土的运输管理同样会对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3.2 浇筑过程中的技术方案
全面分层技术是现阶段浇筑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技术,浇筑过程按照一层一层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在第一层浇筑完毕之后,工作人员需要等待浇筑的混凝土层凝固,然后开始第二层的浇筑,通过这种分层的顺序进而完成整个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在分层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对平面的要求较高,现场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平面浇筑时要重点关注平面的大小程度,在浇筑方向上从短边向长边进行推进。结构平面面积和浇筑分层厚度分别用为A(m2)与h(m)表示,Q(m2/h)代表每小时浇筑量,混凝土从开始浇筑至初凝的延续时间用T表示,要想确保结构的整体性,需满足Ah≤QT,所以A≤QT/h。全面分层技术的强度非常高,适用于各种建筑标准。对于一些没有既定要求的建筑工程,可以使用全面分层技术来进行浇筑,而针对于大结构和大体积的建筑,全面分层技术的稳定性也能够充分保证建筑的质量。如图1所示,即为混凝土全面分层浇筑情况。
图1混凝土全面分层浇筑示意图
当建筑物的结构长度在结构厚度的三倍以上时,采用余面分层浇筑技术更为适合。与全面分层技术的原理不同的是,余面分层浇筑技术通过一次性的浇筑方式将混凝土浇筑到顶,之后通过由下至上的振捣方式使混凝土的分布更加均匀,同时提升浇筑的强度。进行余面分层浇筑作业时,每次浇筑高度需在3m以上,沿浇筑方向在顶面形成坡度约为1∶3的斜面。振捣器的选择也尤为重要,一般其长度在50cm以内较为合适,并控制好振捣时间,确保振捣的均匀性。在使用余面分层浇筑技术的过程中,现场的技术人员要重点考虑热胀冷缩对浇筑过程的影响,在热胀冷缩的作用力下,一些截面比较宽的混凝土可能会出现一些结构性的裂缝。因此,在浇筑过程中需要观测外部的温度,尽量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浇筑。
3.3 浇筑完成后的养护工作
在浇筑工作完成之后,养护工作也非常重要,建立完善的养护体系能够降低混凝土浇筑的维护成本,及时解决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养护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混凝土的温度,通过减小混凝土内外部温度差的方式,可以从根源上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问题。工作人员可以采用物理覆盖的方式,使用潮湿的草帘和麻片覆盖在混凝土的表面,从而保持混凝土的温度和湿润性。整个养护时间应在12h以上,使养护工作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不仅与建筑质量和安全密切相关,而且决定着建筑的正常使用。因此,在施工期间,有必要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
参考文献:
[1]张银芳,闫帅平.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9(10):85+14.
[2]马国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09):210.
论文作者:高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7
标签:混凝土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工作论文; 裂缝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