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8
摘 要:“通常”和“常常”的意义极为相似,在现代汉语当中的使用也特别普遍。本文将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的角度来进行分析。首先,从语义特征、表达意义、出现时间阐述了二者在语义层面的差异;其次,从词性、修饰成分、时间义、与副词的搭配方面入手,说明了二者在句法层面的不同;再次,从主观性表达功能、主客观因素的选择两个角度解释了二者在语用层面的差别。最后,本文对此研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地说明,以期为外国留学生的深入学习提供帮助。
关键词:常常;通常;语义;句法;语用;对比研究
一、引言
(一)研究现状
在当今语言学研究领域中,副词“通常”和“常常”意义非常地接近,在现代汉语当中的使用也特别地频繁,因此对二者以及类似的副词进行详细地区分始终是让外国留学生十分头疼的事情。
因此,先前的学者对此已经作了大量的研究和论证,研究成果也不可胜数。例如,周小兵在文章《“通常”和“常常”》当中,着重阐释了二者在句法分布上的不同点;陈玉潇、任海波两人合作的《“常常”和“通常”的比较分析》一文,采用的方法是语料库语言学,重点从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这两个平面的角度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分析;庄婷婷则在《论“通常”与“常常”的异同》一文中,着重分析了二者在语义特征和语法分布两个方面的差别,同时简要地概括了二者之间的语用选择问题;王俊在其硕士论文《“通常”和“常常”的比较研究》中收集了大量的语料,对二者的句法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对比分析。
(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局限
在对“通常”和“常常”的差异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先前的学者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取得硕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局限。而且我认为之前的研究还是不够全面和深入,而且在有些研究当中对二者的描写是与其在具体实际使用当中不符合的。因此,本文将在先前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角度来对二者进行较为深刻的对比和分析。
二、从语义层面看二者的关系
分析词语以及其所代表的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即对句子进行语义分析。这是语法研究中语义平面的主要任务。
(一)相同点:
在现代汉语中,我们都知道“通常”和“常常”二者的意义非常地接近,都可以用来表示动作行为、事件或状态在某一时间点(段)内屡次发生。所以在很多场合下,当我们将二者互相交换之后,句子的基本意义不会发生改变。例如:
(1)他当上村长,为了效忠日本子,常常(通常)亲自提着一根大棒子到各民户去催出荷。(周立波《暴风骤雨》)
(二)不同点:
1.从二者的用法上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在许多场合下它们可以互换并保证各自所在句子的基本意义不变。但是在这些可以互换的句子当中,细细地观察一下,还是可以发现它们在语义指向上的一些细微的差别。例如:
(2) a.我们通常在春天去看大熊猫。
b.我们常常在春天去看大熊猫。
从a、b句中我们可以看出,“通常”指向时间状语“在春天”,主要是为了说明我们选择去看大熊猫的时间是在春天。“常常”指向“在春天去看大熊猫”,表明在春天去看大熊猫这一行为多次发生。这就是二者在语义指向上的细微差别。
2.在现代汉语当中,“通常”一般强调规律性,多用于一般情况下带有规律性的动作行为。“常常”则一般强调频繁性,表明行为动作屡次发生。例如:
(3)我们通常所称的圣人,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李宗吾《厚黑学》)
(4)晚年的宋子文,寂寞和孤独常常困扰着他。(陈廷一《宋氏家族全传》)
3.在现代汉语当中,“通常”用在句子里表示过去的时间的情况不多见。而“常常”可以用来叙述过去的事件,陈述现在的情况,也可以表达将来的意愿。(寿永明,2002)例如:
(5)a.人们现在通常批判的各种传统观念,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沿袭下来的。(1994年报刊精选)
(6)a.法庭通常希望听到一些证词以便弄清楚案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样才好定刑。(曹精华《邮差总敲两次门》)
三、从句法层面看二者的关系
对词语及其组合的方式进行分析,即对结构成分和层次这两个方面进行句法结构分析,这是语法研究中句法层面的主要任务。
(一)相同点:
“通常”和“常常”它们二者都可以作为表示频率的副词,它们的作用都是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频率高。例如:
(7) a.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茅盾《白杨礼赞》)
b.他的眼睛锐利,常常贪婪地窥视着,如一只狼;他是很能计算的。(曹禺《雷雨》)
(二)不同点:
1.词性上的差异
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通常”的解释为:〔形〕一般、平常。对“常常”的解释为:〔副〕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多。所以“通常”可以位于句中作定语,而“常常”却没有这种功能和用法。例如:
(8)夫人自从做了这个梦之后,就和通常的女人两样。(王惕《释迦牟尼佛传》)
2.修饰成分上的差异
“常常”可以和单独的谓语动词、动宾离合词或动宾(补)词组共现。而“通常”则一般用来修饰动宾词组,有时也可以用于当宾语的前边有修饰语或表示区别的成分的情况下。例如:
(9)自从我母亲跟他继母闹翻以后,我就常常哭。(谓语动词)
(10)人,大概是自古就不太干净吧,所以要常常洗澡。(动宾离合词)
(11)c1.神话小说中常常描写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动宾词组)
c2.CPU,人们通常称为中央处理器。
“常常”可以修饰单独的形容词,以及前面有修饰语后面有补语的形容词。而当“通常”做同样修饰的时候,一般需要在其后加“都”这一范围副词。
(12)a.…举手投足都引人注目,再加上他心里有话憋不住,讲话常常偏激,就给反对他的人以口实。
b.酒瘾不能满足,人就丧气,没精神儿,常常躁得不行,就与老父吵架,闹分家。
(13)a.因此,在大规模的企业中,复杂性的程度通常都很高。
b.大山里的孩子通常都朴实得很。
3.在时间义上的差异
陆俭明先生指出:“时段时间词表示时间的长短,回答多长时间的问题;时点时间词表示某个特定的时间,回答什么时候的问题……时段时间词不仅可以在动词前出现,也可以在动词后出现,而无需介词的帮助……而时点时间词一般只在动词前出现,不在动词后出现,除非得到介词的帮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陆俭明.现代汉语时间词说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1).]在一般情况下,“通常”和“常常”二者均可位于时段词与时点词前后,但有少数情况例外,如b2,除此之外,二者在表意上也有细微的差别。例如:
(14)a1.琳达通常七点半到达公交站点。 →a2.琳达七点半通常到达公交站点。
(15)b1.琳达常常七点半到达公交站点。 → b2.*琳达七点半常常到达公交站点。 → b3.我小时候常常陪爷爷到小湖边散步。
(16)c1.琳达通常一天工作八个小时左右。 → c2.琳达一天通常工作八个小时左右。
(17)d1.琳达常常一天工作八个小时左右。 → d2.琳达一天常常工作八个小时左右。
“通常”表示某一动作行为在某一时刻(段)有规律性地发生。a1重在说明琳达一般都会在“七点半”这一时刻到达公交站点;值得注意的是a2,当“通常”放在时间点词“七点半”后面的时候,语义发生了变化,重在说明在七点半这一时刻到达“公交站点”这一地点。c1、c2重在说明琳达一般都会在“一天”这一时段内工作八个小时左右,两者均强调其行为动作的规律性。“常常”表示某一行为动作过去或现在在某一时刻(段)经常性地、频繁性地发生。b1重在说明“琳达在七点半到达公交站点”这一行为发生的频繁性,b2这一例句显然是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常常”不可以放在时间点词语的后面,如b3;d1、d2重在说明“琳达在一天之内工作八个小时左右”这一行为的经常性,两者均强调这一动作行为屡次发生。
4.与副词在搭配上的差异
有关“通常”和“常常”二者与副词在搭配上的差异在之前学者的研究中已经有较为全面地论述。“通常”和“常常”都可以放在否定词“不”、“没有”的前面。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常常”有时可放在这两者的后面。而“通常”可以放在“没有”后面的唯一条件是:当且仅当“通常”作形容词。例如:
(18)接生婆的手在触摸到女人皮肤时,没有通常那种感觉,而似乎是触摸到了水。
此外,“通常”和“常常”都可以用在表示总括的副词“都”之前,但“通常都”显然比较常用一些。因为从动作行为所发生的频率上来讲,“通常”的比率在50%-100%之间,而“常常”所占比率具有不确定性,不一定超过50%。进一步说,“通常”在语义特征上更接近“通指”这一意义,故可以用“都”来总括。只不过“都”多出现在“通常”之后,极少数会出现在其之前。[王俊:《“通常”和“常常”的比较研究》,《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第2期]例如:
(19)a.学习者通常都需要把针对视频内容提出的问题及解答保存下来供复习时用,而一般的视频点播系统很难做到。
b.他说的是实话,在他这大哥面前,他一向都只说实话。人们都通常只因尊敬才会诚实。
(20)a.通常的情况是,一位道德水准高的人,常常都能准确认识自身的情绪。
b. 一个事变要进行、一场伟大的革命要成功,都常常是历史的必然。
四、从语用层面看二者的差异
研究人们在进行交流的时候是如何使用词语来组成句子的,这是句子在语用平面研究中的主要任务。毫无疑问,语用因素在语言现象中是十分复杂的,这里只从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说明。
(一)相同点
“通常”和“常常”二者既可以用于口语,也可以用于书面语。
(21)a.你通常几点吃饭啊?(口语)
b.记得常常来我家玩哦。
(22)a.语言学通常比较枯燥。(书面语)
b.正义从来都不会缺席,只是它常常会迟到。
(二)不同点
1.句类选择上的差异
我们都知道,汉语的句子语气功能不同,那么其划分出来的类自然也就不相同。因此,就句类的选择方面我们可以看出“通常”一般不可以放在感叹句和祈使句当中,“常常”则可以。例如:
(23)现在想起小时候那些可怕的经历,常常使我不寒而栗!
(24)来呀来,亲爱的太阳,请常常来!
2.主观性表达功能上的差异
主观性与客观性恰恰相反,它主要是指人们在传递某一信息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其认知水平、情绪、态度以及自身观点等的影响,所传递的信息不可能是客观的。沈家煊给主观性下的定义是“指语言的一种特性,即一个人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表达‘自我’的成分,也就在话语中留下具有说话者自身特点的印记。”[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
从例子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常常”与“希望”、“期望”“但愿”“愿意”这一类词组合的时候,可以用来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意愿,以表达信息传递者的一种希冀与期望。“常常”的出现往往可以使说话人的情感表现得更加强烈。而“通常”则重在强调一般情况下的规律性,按道理来说也就不存在这种功能,但是也有少数例外。例如:
(25)a.我常常希望自己能像灰姑娘一样,有一双漂亮的水晶鞋。
b.它们通常希望用更多的航班频率和更小的机型来创造更多的转机机会。(新华社2003年3月份新闻报道)
3.主客观因素在选择上的差异
当主要强调某一情况反复存在的时候,信息的传递者应该选择用“常常”来进行阐述。反之,当更加侧重于强调某一情况存在的规律性的时候,则一般选用“通常”来表达。从下面的例子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它们二者的选用会随着主客观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26)a.在小学的时候,我常常陪妈妈一起跑步。
(27)b.妈妈通常一个礼拜休息一天。
五、结语
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语义、句法、语用三个平面的角度对“通常”和“常常”这一组极易混淆的近义词进行了较为全面地论述。这有助于外国留学生对汉语的深入了解和学习,同时也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深入发展提供了便利。在对二者进行对比的过程当中列举了大量的例子,但是在理论阐释方面还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周小兵.“常常”和“通常”[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4).
[3]陈玉潇,任海波.“常常”和“通常”的比较研究[J].现代语文,2010(2).
[4]寿永明.“常常”与“往往”的语义语法特征[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
[5]张谊生.现代汉语虚词[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范围与分类[J].语言研究,2000(1).
[7]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
[8]其沪扬.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1))范超,1996年1月生,女,汉族,山西长治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作者简介:(2)张婷婷,1995年3月生,女,汉族,陕西商洛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论文作者:范超,张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语义论文; 这一论文; 现代汉语论文; 句法论文; 副词论文; 时间论文; 琳达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