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下的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反观图书馆产业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市场经济论文,图书馆论文,事业论文,公共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天,一提起图书馆事业,人们首先想到的一条出路便是产业化,尤其在市场经济的环境 下,许多人都认为只有把图书馆引入市场竞争,让图书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搏击,才能 为图书馆找到一条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道路。所以,“图书馆产业化”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不争 的选择。然而,在这样日渐高涨、举国振奋欢庆“产业化”的呼声中,在众多图书馆积极探 索产业化途径、大力投入有偿服务的开发时,我们忽略了图书馆产生和发展的原始化动因— —“人人有权利用人类所创造的信息资源”的公里。经济上的贫富差距直接导致了“信息穷 人”和“信息富人”,最终的结果必然是更大的社会不公平,穷人越来越穷,而富人越来越 富。在“知识就是财富”的时代,穷人由于付不起获取知识的费用,他们将永远处于社会的 最底层。我想,这不应该是人类文明的目标,也决不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所以,我们必须全 方位去思考公共图书馆在市场经济下的价值取向。应该说,从长远看,从社会效益看,保有 图 书馆的公益性是一个功及千秋、泽被后世的伟业,让穷人和富人一样可以平等地畅游于知识 的海洋,应该是社会和我们图书馆界亘古不变的责任和信仰。下面,我将从图书馆本质、社 会、经济、文化以及人民的信息权利等方面来阐述公共图书馆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坚持公益 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公共图书馆必须坚持公益性
1.1 公共图书馆的本质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公共图书馆产生的诱因。狄强(Sidney Ditzion)认为,早期公共 图书馆之所以产生,最主要的目的是推动社会的进步:①让穷人的生命更光明;②帮助远离 家乡和亲人在城市谋生的芸芸众生摆脱城市的不良诱惑。罗伯特.李(Robert Lee)也认为, 波士顿公共图书馆之所以产生是基于下列三个信仰:①人是无限的完美;②书籍是人类迈向 思想完善的主要工具;③书籍价格太高,并非平常人所能买得起。[1]根据他们的观点,公 共图书馆的产生基于人类可能趋向完美的信仰,而为了帮助人类达到完善,就需要图书馆这 样的公共机构。遵循这样一种理想化的信念,再加之社会信息需求的迅速增加以及资产阶级 的进步意识和新兴城市的经济促进,公共图书馆稳步发展,它事实上已变成了许多公民追求 进步的中心。公共图书馆正是以其公益性获得社会的认同和支持,它也在人民的心目中树立 起公益事业的良好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它让人民看到平等和进步的希望。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下公共图书馆的职能和任务:“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机构存在是为了 提供人与人之间交流经验和思想的资料。”它应“满足尽可能多的生活在社区内的各种团体 的需要,包括识字的人、文盲、受过教育的人、未受过教育的人、儿童、成年人、老年人、 多数人的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2]图书馆是由国家投资的,是用国家的财富来维持生存 和 发展的,是代表社会来行使这部分社会职能的,社会成员已通过纳税等方式支持了图书馆的 使用费,我们不能再要求他们有偿地利用图书馆所收藏的信息资源。
再次,从公共图书馆自身发展来说,走产业化的道路并不能带来图书馆的预期繁荣和长远 发展:其一、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在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营利性信息服务机构的竞争中, 图书馆不具有明显的优势。营利性服务机构由于其牟利的价值取向十分明确,他们在信息服 务人员知识结构的优化、信息资源的采访和收集、市场调研的力度上都有一些公共图书馆无 法 比拟的优势。他们的人员结构更有专家导向性,通常其知识背景更丰富,且很多都具有一定 的商战实践。比之图书馆员,他们更容易获得客户的信赖。如我国证券咨询业的新兰德信息 咨询有限公司的主要从业人员均为经济界的专家学者。而且,一般说来,营利性的信息服务 机构由于有更多的自由空间,他们往往在市场调研、市场开发阶段做的更好,这也加强了他 们的竞争力。所以,我们认为,以牺牲大多数人的信息利益去做一场处于劣势的博弈不是公 共图书馆理智的选择。其二、从图书馆的长远着眼,如果公共图书馆选择以经济效益为核心 ,通过建立产业化机制,力图逐步走上靠信息产品养活图书馆的道路,那么国家的财政拨款 势必会减少,公众的支持也会下降,这就使得图书馆失去了两大主要经费来源,而事实证明 ,无论是选择何种产业化方式,图书馆都不可能能独自承担起保证自身良好运营的费用。因 此,选择产业化并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图书馆摆脱经费短缺的困境。相反,它有可能导致图书 馆舍掉免费服务的根本,而去片面追求有偿信息提供的末节。长此以往,当图书馆抛弃了公 益性的社会功能后,它终将失去其存在的文化象征意义,这不仅是图书馆和图书馆界的遗憾 ,更是人类文明前行的悲哀。
1.2 社会的角度
当今的社会正处于一个强调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可持续发展既是一种发展模式,又是人 类近期的发展目标,其核心实际上是资源(物质资源)作为一种物质财富和文化作为一种精神 财富,在当代人群之间以及在代与代人群之间公平合理的分配,以适应人类整体的发展要求 。”[3]图书馆本身是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主要依靠政府拨款的事业单 位,公共图书馆最本质的社会功能是保存人类的信息资源,“保存”本身是一种面向未来的 活动,是确保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基础。但是,在产业化的导向下,许多图书馆 为了追逐经济效益,采取了一些极为短视的做法:①片面强调利用,大规模削减复本,部分 图书馆甚至取消复本,还有一些图书馆以流行书刊为收集重点,强调用户及时需求的满足, 而置长远发展于不顾;②曲解或生搬硬套市场经济理论,倡导多途径开发和创收,以致本末 倒置;③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强行上马现代化工程,挤占了本应用于保存的有限资金;④ 在网络环境中不适当地强调存取而忽视保存,致使图书馆的性质发生变化,最终必将使网络 无可存取之“源”等等。[4]这些观念和做法不仅严重侵蚀了图书馆的生存基础,也危及了 当代和后代人的信息需求的满足。
“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是资源分配,既包括不同代之间的时间上的分配,又包括当代不同 国家、地区和人群间的资源分配”,[5]信息政治经济学家主张在社会生产关系的框架里研 究社会信息过程,主张从社会政治经济体系的整体出发,来研究信息过程和信息现象。他们 认为,当代信息商品化的趋势是源于资本家对信息过程的控制,信息商品化会带来两个恶果 :一是由于拥有资本的人控制着信息的生产、分配、获益,以后的信息将更多地带有商业化 的烙印,“权势就是信息(Power is information)”,信息的马太效应将更强烈,信息的贫 富分化加剧。二是由于信息的生产、流通、使用遵循商业化运作,就会导致不产生直接经济 效益的信息被忽略(如人文信息),而这些信息却是人类进步必不可少的精神财富。[6]
由此,我们想说的是,当我们关注未来、以社会需要为己任的时候,作为保存和传递信息 资源主阵地的公共图书馆,就应该摒弃一切只谋求眼下利益的短视行为,坚持公益性原则, 以人类创造的所有信息资源来为全人类服务。也只有坚持公益性原则,图书馆才能对各种信 息资源平等收藏,从而使得诸如人文信息等非经济趋向信息得以保存和流通以至代代相传, 最终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再从我国两个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抓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无疑,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建设物质文明的必由之路。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精 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 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满足人民 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为改革开放 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建设精神文明,提高全体国 民的素质,就有赖于公共图书馆的科学文化普及功能和教育功能。大家都还记得,1998年江 泽民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图书馆时说:“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知识。我们要在 全社会倡导人们多读书,大兴勤奋学习之风。如果12亿人民中,读书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的 知识水平提高了,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我们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就大有希望。”只 有坚持公益性,拒绝产业化导向,我们的公共图书馆才能把人力、物力、财力转到为大众服 务的方向上来,真正实施科学文化普及和社会教育的功能,成为在人民的思想中树立和平观 念和丰富人民大众的精神生活的重要工具,而不是以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代价,换取自身 经济效益的趋利部门。
尤其在当代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更应该坚持其公益性,为全民平等地 享有信息提供保障,因为只有信息的获取渠道畅通,人们才会在不断学习中产生更多的信息 需求,由此促进需求拉动型的信息产业在更大的空间获得发展。
总之,公共图书馆是直接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其资金来源就决定了它不应该是利益驱动性 运作。它处于政府和人民利益的双重制衡中,因此,它的抉择应该兼顾多方,当社会的利益 与图书馆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图书馆应顾全大局。
1.3 对“一馆两制”的质疑
当前,在图书馆公益性原则和市场经济的碰撞中,许多人提出所谓“一馆两制”的选择, 即通过有偿和无偿服务两种方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调和。但是,在没有对这两种方 式给予准确合理的界定之前,我们认为这也是不合适的。它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①有偿使 用抑或是有偿和无偿并举会对用户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用户常常会被是否付费的问题所困扰 ,从而影响他们对图书馆的使用;②从图书馆的角度,两种体制的并存,势必增加管理的难 度,一旦处理不好,则会影响图书馆工作的全局,比如在内部利益分配上易导致从事有偿服 务和无偿服务人员间的冲突,在人员的调配上易削弱基本服务功能区的专业力量,从而直接 影响用户基本需求的满足;③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信息设施是国家财产,开发部门利用这些 资源和设施生产信息产品,需要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否则会造成国家资产 的流失。在实践中,我们也看到许多图书馆在“一馆两制”的幌子下,任意扩大有偿服务的 范围,变相剥夺大众的信息权利。例如,有人甚至主张将图书馆变成租书馆。我们且不论这 样的主张在多大的程度上有悖于国家投资图书馆的目的,但看下面一个实例:江苏某一图书 馆曾用一万元开办了一个租书处,一年后只得了一千元的租金。这样的投入产出比让人啼笑 皆非。经济效益如此不堪,其造成的读者大量流失以及该图书馆社会形象的破坏的后果更让 人痛心。所以,在不能提出一个让社会普遍接受的标准之前,我们认为公共图书馆仍应坚持 公益化的原则,向所有的人免费提供平等的服务。
2. 积极应对,解决经费短缺
当然,我们也不能无视图书馆经费短缺的现状,或者图书馆产业化原本就是无奈的选择。 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是,除了产业化,图书馆还可以有别的选择;在公益性的信仰下,图 书馆仍然可以蓬勃发展。
2.1 改进服务质量,形成社会对图书馆的依赖
我们认为,图书馆获得社会支持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证明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它必须不 断改进服务质量。
首先,要端正服务思想,以热情饱满的服务态度吸引读者和用户。其次,要不断拓展服务 功能,努力满足用户需求,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除了不断深化传统服务外,在网络时代 , 图书馆还可利用各种网络工具发布必要的信息,尤其是社区信息,减少人们因享有信息和知 识的不平等而造成的社会生活其它方面的不平等现象,确保每个人,主要是社区内的每个公 民都拥有平等地获取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动态经济信息、本地区重大活动等必要信息的权利 ,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信息源流。同时,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交流和传播 网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应通过全球性信息网介绍本国和本地区的文化,让世界了解自己,推 动本地区与国际的文化交流的发展。[7]只要图书馆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以优 质的服务满足社会和人民大众的信息需求,它一定会获得公众的认可和社会的财力支持。
2.2 热切呼吁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
在利用现有条件,做到了效益最大、效果最优以后,我们就可以在社会的广泛支持下,理 直气壮地要求政府加大投入,即使这样的呼声响应平平,但我们仍然要不懈坚持,因为我们 没有个人私利,因为我们需要维护全体人民平等的信息权利。我们的终极目标是确保全体社 会成员通过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实现其全面发展的权利,从而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我们 也相信,政府终会听到我们的呼声。
除此,我们还要呼吁政府从全局出发,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财团向公共图书 馆等社会公益事业捐款。在国外,凡向图书馆这样的文化事业捐款者可减免相当于捐款额50 %的税金。同时,我们还呼吁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由政府主管人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组 成的委员会筹集资助,建立图书馆发展基金,以支持图书馆事业的发展。[8]
2.3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和联系
图书馆的公益性并不排斥它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作为最广泛的信息交流中心和民众聚集地 ,图书馆可以在征得用户同意的前提下,替企业或其他营利机构开展问卷调查以及信息的有 偿发布。当然,在选择合作对象时,应选择一些与用户发展有关的部门,或者选择一些用户 现在需要或将来需要的信息。这样既增加了图书馆的信息内容,又增加了图书馆的经费。例 如上海图书馆与上海市电话号码簿公司合作,在报纸阅览室开辟了“黄页之窗”,使合作双 方和读者都感到满意:从上海图书馆方面来说,得到了无偿的电话号簿信息资源并获取了一 定的合作服务费;从电话号簿公司来说,将“黄页之窗”新增至每天近万读者的上海图书馆 是其业务的一大拓展;从读者来说,增加了国内外电话号码信息资源的查询。无疑这是一个 三 方俱欢的尝试,它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在此举措的启发下,我们认为图书馆还可以在其开发的有影响的信息资源中为文化企业或 其他相关产业发布广告,通过广告收益弥补资金的匮乏。
为了缩减开支,公共图书馆还应该从内部管理着手,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尽量减少行政 性开支和杜绝浪费,提高资金利用率。
除以上措施外,我们还应该积极促成我国图书馆法的早日出台,以法律的方式保障图书馆 的经费来源和图书馆事业的规范化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我们认为,产业化并不是公共图书馆面对市场经济挑战的最佳策略和必由之路。一 味地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忽略社会效益,将从根本上动摇公共图书馆的生存基础,损害民众 对图书馆的信任和社会给予的支持,最终会影响公共图书馆的长足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从社会大系统的视角,用前瞻性的眼光来选择公共图书馆的价值取向,坚 定不移地贯彻公益性原则,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