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沂源县第一中学 崔光伟
【摘要】 积极心理学是探究人类获得幸福生活的门径,强调积极是人类固有的本性。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把积极心理学引进课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品质和美德、诱导积极情绪和增进积极体验,是教育工作者的远大要务。本文探索的是积极心里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尝试运用。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积极品质;教学评价 ;
【正文】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要求人们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它探究人类获得幸福生活的门径,强调积极是人类固有的本性。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我试着把积极心理学引进课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品质和美德、诱导积极情绪和增进积极体验等进行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挖掘课本内容中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积极品质和美德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内心存在着固有的积极力量,通过后天的教育促使人的积极品质不断增长并使人所具有的积极力量得到充分发挥,人性的消极方面就会被消除或抑制。语文知识浩瀚无边,内容包罗万象,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其隐性教育价值,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更要通过学习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个体品质、人格、人性得以完善、升华与提高,形成积极品质和美德。
分析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探究一个问题:史铁生这样一个残疾作家是如何在精神上战胜自己而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特别设置一个情景问题就是史铁生双腿瘫痪时,也只是我们这个年龄,换做是我们,会怎样面对这一惨重的打击?学生讨论后一致得出结论就是:如果史铁生就此消极下去或是轻生了,那么对中国文学是一大损失,我们再也看不到这颗璀璨明星的风采!他正视困境和挫折的精神让我们叹服!其实,在引导学生讨论思考的时候,就已经实现了对学生的智慧、勇气、坚定、乐观等积极人生态度的熏陶和教育。让学生在对史铁生事迹了解中加深对魅力人物的理解,在感悟人物人格魅力的过程中受感染、受熏陶,从而得到启迪,促进积极品质和美德的形成。
二、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诱导积极情绪,创设良好课堂氛围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进行各种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或外在行为,都必须依赖自己已有的心理资源。”因此,课堂教学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诱导积极情绪,创设良好氛围,对于提高语文学习质量,提高学生积极品质都是非常重要的。
1.关注学生,尊重学生。
学生也是我们的朋友,朋友间是一种相互尊重,礼貌相待的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学生的尊重可表现在很多细节上,比如让学生上黑板写重点字词时可说“麻烦你帮我一个忙,把这个字写在黑板上,谢谢”,再如,对学生进行修改病句训练时,教师先不直接说出训练问题,而是先虚心地请各位同学帮忙解决一个语言表达上的问题,学生们都会积极地来帮自己解决问题,之后在学生满怀兴趣和成就感的时候引入正题,这样,教师既关注了每个学生的存在,让每个学生感到自己被注意.重视,特别是那些学习不自觉、缺乏自信的学生,更唤醒了他们的自我意识,也营造了一种尊重学生的和谐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只有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2.培养语文学习的亲近感和兴趣。
受社会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许多学生甚至家长和老师都对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存在着一种误解:学与不学都考一样的分数,学了也考不高,不学也考不低,还不如不学了。当然,高中学生面对的是高考,关注分数自在情理之中,但这也足以说明学生缺乏或没有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荆轲刺秦王》中感受历史人物的正义和豪气,在《声声慢》中品读人生的凄恻和历史的沧桑,在《荷塘月色》中感受自然景色的美和社会责任感,在《沁园春?长沙》中感受江山的壮美和雄伟的志向……让他们在孔子的言行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在苏轼的作品中学会积极乐观的精神,在海明威的搏斗中感受什么是真正的硬汉子……引导他们玩味语言的无穷魅力,对比“你出去!”和“出去,你!”的语气和情感,对比“小女孩脸圆圆的”和“小女孩脸圆圆的,像一个红苹果”的表达效果,在对比中感受语言文字无穷的魅力,引起对语文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当老师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导自演话剧或小说等等。总之,语文教学要把兴趣的培养作为首要任务。通过有趣的知识点或活动形式来吸引学生注意,慢慢产生对语文的亲近感和兴趣。中心
三、改进教学评价,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增进积极体验
索自我的过程,一个人并不完全清楚自己会成长到什么程度,并不完全清楚自己的潜能有多大。”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科学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给予学生肯定和激励,增进积极体验,让学生获得内化意义的成长。
教学评价要充分发挥它的激励功能,不能仅仅局限于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发展性评价。《祝福》一课中,在探究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时,有学生说“祥林嫂死,是社会的原因,制度的吞噬,人性的冷漠”,有个同学说“祥林嫂死,固然有社会的原因,但她是不是就把自己依托在别人身上?自己就不想方设法坚强些吗?”面对着不一的讨论结果,我没有也不可能简单作出是非判断,而是对他们的思维习惯和方式作出评价。针对第一个说法,肯定他深入思考挖掘问题的能力,针对第二个说法,也肯定了他的“人不能坚强些吗”这个问题,之后,引导学生要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品读文学作品,才能深入理解作品。语文教育不仅让学生学得文化知识,而且也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03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论文作者:崔光伟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学生论文; 心理学论文; 品质论文; 评价论文; 他们的论文; 兴趣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