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展望_投资论文

全球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展望_投资论文

全球私募基金的发展趋势及在中国的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中国论文,私募论文,前景论文,基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私募基金的经营运作与主要特点

1.私募基金的概念辨析与投资范围。私募的概念与公募相反,是指不通过公开招股,而是通过私下在特定范围内向特定投资者募集来筹措资金的方式(见表1)。私募基金即指通过私募的形式设立,进行股权投资或证券投资的基金。

表1 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的比较

类别 私募基金公募基金

募集方式 私下非公开公开销售

少数特定投资者,一般为富

募集对象 裕阶层或者机构投资者,数 社会公众投资者

量一般不超过200人

一般只需要半年或者1年

私下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要求定期公开披露详细投

公布投资组合,不需要公开 资组合以及基金重大变动

披露

投资者可与基金管理人共由基金管理人按照基金合

与投资者 同商讨并制定基金投资方同或契约确定投资方案,投

关系

案,包括投资目标和投资策 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参与

略等 度较低

监管相对宽松、基金运作有 监管较为严格,对基金的运

较高的自由度 作行为有相对严格的限制

根据私募基金的投资方式,私募基金可分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PE fund)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这两种投资基金的共同点是均需要在特定阶段持有企业股权。而两者的不同点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是针对非上市公司股权的投资,更关注企业的成长性,投资后一般均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目的在于控制或影响企业治理结构和经营收益,待企业发展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退出实现资本增值(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本身并不直接经营工商业业务);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重点是进行上市公司股票投资、衍生工具投资等资本运作,其更加重视价差交易等交易性机会,而不是长期投资。简而言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根本不同点为:前者帮助企业成长,通过资产增值实现财富的创造;后者则实现的是财富的转移。

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而言,其投资范围涵盖企业在首次公开发行(IPO)之前各个阶段(包括孵化期、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以及IPO预期等)的权益性投资,也包括对不良债权(NPLs)及不动产的投资。但按照投资阶段侧重点和风险偏好程度不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创业投资或者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发展资本①(Development Capital)、并购基金(Buy-out/buy-in fund)、重振资本(Turnround)、Pre-IPO资本(如过桥资金)、NPLs基金和不动产投资基金等。从上述分类中可以看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属于产业投资基金②范畴(多数产业投资基金亦属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范畴),风险投资基金则属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范畴。

但从国际实践看,大多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目标是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业已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较为成熟的企业,主要针对企业的初创后期和发展前期这一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企业经营前景较为明朗,投资风险较小,更容易获得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关注。

2.私募基金的组织结构。私募基金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公司型、契约型和有限合伙型。

公司型私募基金以公司形式进行注册登记,公司不设经营团队,而整体委托给管理公司专业运营。公司型私募基金的大部分决策权掌握在投资人组成的董事会手中,投资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较大。其优势是治理结构较为清晰,缺陷是面对双重征税处境,即以公司名义缴纳各种经营税费并以个人名义缴纳所得税。

契约型私募基金本质上是一种信托安排,又称信托型私募基金,一般由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托管机构和投资者(受益人)三方通过信托投资契约建立。契约型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作为信托契约中规定的受益人,对基金运营及重要投资决策通常不具有发言权,投资者组成的是持有人大会而非股东大会,对投资决策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其优势是可以避免双重征税(王苏生,2007),信息透明度较高,缺点是运作程序较为复杂。

有限合伙型是全球私募基金采取的主流模式,它以特殊的规则促使投资者和基金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实现统一,实现激励相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前两种类型基金存在的道德风险,并降低投资者在投资失败后需要承受的损失。在这种架构下,基金管理公司一般作为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掌握管理和投资等各项决策权,同时也对其管理的基金进行一定比例的投资,通常占总认缴资本的1%~5%,一旦出现损失,这部分将首先被用来弥补损失缺口;其盈利来源主要是基金管理费和相应分红,其享受的平均收益率为20%以上;而基金投资者作为有限合伙人主要承担出资义务,不承担管理责任,只负以其出资额为限的有限责任。

3.私募基金的运作程序。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流程大概包括三个步骤:一是通过项目筛选购买公司股权,具体包括项目初选、审慎调查和价值评估,并与被投资企业签订相关投资协议。投资方通常从管理层素质、行业和企业规模、成长性、发展战略、预期回报和3~7年内上市可能性等多角度考察投资对象,通常私募基金只有在预期回报率不低于20%的情况下才会投资一家企业,且对新兴市场预期回报率有特殊要求。二是进行投资方案设计。投资方案包括估值定价、董事会席位、否决权和公司治理结构、发展战略和退出策略等方面的设计或改造事项。三是选择合适的渠道实现股份退出获利。退出方式包括公开上市、股权出让或者管理者回购等方式。相对而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流程则相对简单,包括选择投资策略,构建收益与风险相匹配的投资组合等。

4.私募基金的主要特点。与共同基金(Mutual Fund)等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主要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一是投资目标更具针对性,投资手段更加多样化,投资方式更加灵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非上市成长性企业股权为主要投资对象,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则以证券市场各种投资品为主要投资对象。由于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与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关系往往较为密切,且能够有效影响管理人的投资策略选择,因此在监管相对宽松的背景下,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和投资手段更加丰富,变化也更多。而共同基金等公募基金限于监管和基金合同等契约的要求,操作往往受到更多的限制。

二是与资本市场关系更加密切,资本市场是其实现退出的主要通道。共同基金等公募基金的退出形式往往较为简单,基金到期后自动清算。而私募基金(主要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则需要通过所投资企业上市或者通过资本市场股权转让等方式实现资本退出。

三是信息披露要求较少,募集成本低。公募基金普遍通过媒体宣传进行资金募集,同时监管部门对公募基金的信息披露往往要求严格,因此设立公募基金需要支付相对较高的宣传、注册和承销费用。私募基金则由基金经理人私下向大资金拥有者进行“一对一”的募集,且监管层对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要求较少,因此私募基金往往不需要注册,也不需要严格的评估和审计,甚至不需要券商承销,因此募集成本相对较低。

二、私募基金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

从国际经验看,传统类型的私募基金以股权投资基金为主,证券投资基金为辅。但在私募基金的演化与国际化扩张进程中,私募基金经营范围的综合化趋势愈加明显,私募基金的投资范畴涵盖了从股权投资到证券市场投资,甚至包括房地产投资等全方位的投资领域。

1.私募基金的兴起。现代意义上的私募基金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出现大量中小企业,但这些企业项目难以得到资金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拉尔夫·弗兰德斯和被称为“创业投资基金之父”的乔治·多里特共同创办了“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merica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ARD),目标之一是设计一种“私营机构”来解决新兴企业和小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同时希望这种“私营机构”在为小企业提供长期资本的同时还能为其提供专家管理服务,“创业投资基金”随之形成。但由于私人产权投资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一般的投资主体缺乏对投资对象的全面了解,同时很难找到合适的激励机制来促使投资对象改善经营,因此ARD在最初的资金募集和运作上并不顺利。从其设立到1958年的12年间,并无人效仿设立第二家同类机构。20世纪70年代后,在制度安排上出现了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有限合伙制度,以该形式设立的私人股权基金投资得到了迅速发展。随后,“企业重组基金”出现,主要为老企业再次创业融资。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业投资基金等私募基金开始进入亚洲,其投资重点转向基础设施项目。20世纪90年代以来,得益于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自身制度优势,以美国为主导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基金进入高峰发展期。

2.私募基金的低迷与重新崛起。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至2000年美国网络科技股泡沫破裂的一段时期内,以对冲基金为代表的部分私募基金出现营运危机,如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老虎基金等先后宣布破产,私募基金开始陷入低谷。

但2001年以后,私募基金(特别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重新加速。近5年来,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总额增长了近100%。2006年,全球由私募基金主导的并购额达到7 374亿美元,超过了2005年的2倍,占所有并购总额的18%。2006年,美国三大证交所(纽约证交所、纳斯达克和美国证交所)公开发行股票的筹资总额为1 540亿美元,而通过所谓144A条款③私募发行股票的筹资总额高达1 620亿美元。2007年上半年,全球私募股权基金共筹集2 400亿美元资金,预计全年将超过上年的4 590亿美元。而1991年,整个行业的筹资总额仅为100亿美元。据英国调查机构Private Equity Intelligence统计,截至2007年2月,全球共有950只私募股权基金,直接控制资金大约4 400亿美元,预计2007年内将突破5 000亿美元。

3.全球私募基金的最新发展趋势。

——从事私募基金业务的机构逐步多样化。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私募基金公司,如凯雷、华平、黑石等公司以外,很多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甚至保险公司都已通过设立直接投资部或者设立单独的资产管理公司等形式开展私募基金业务,如高盛、麦格理、汇丰银行、JP摩根等。除此之外,为服务于本公司的战略布局和投资组合,大型跨国公司也设立私募投资基金,资金来自于跨国公司内部,如GE资本等。

——私募基金投资领域和投资策略逐步综合化。不同类型私募基金之间的界限逐步模糊。首先,私募基金不仅投资于非上市公司股权,同时也参与股票、债券及衍生工具交易等证券投资。其次,传统的高科技行业已经不再是私募基金投资的主要领域,私募基金更加关注能带来稳定利润的传统行业。据相关统计,70%的私募基金已经将传统行业纳入投资范畴。第三,私募基金投资策略从传统的非上市企业风险投资扩展到上市企业并购和重组,投资策略趋向多元。

——私募基金投资视角逐步国际化。1998年,美国Ripplewood基金出资10亿美元收购了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将其改名为新生银行(Shinsei Bank)。随后,该基金通过改变放贷模式、引进信息系统等手段将新生银行培育成为一个全新的盈利性机构,并于2004年在东京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Ripplewood基金当初投入的资金获得了10倍的回报(丁伟,2006)。另外一个典型案例是美国私募基金——新桥资本成功重组韩国银行事件。诸如此类的案例说明,私募基金的投资视野更为宽广,已经善于在国际化的视角下寻找商机。

——私募基金的主要投资者从个人转向养老基金、大学捐赠基金以及家族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早期的私募基金大多针对个人客户中的富裕阶层募集,但近些年来私募基金的资金来源出现较为明显的变化,个人和家庭作为私募基金来源的重要性降低,机构客户的比重在逐步增加。随着美国和欧洲等地区的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逐渐放宽对私募基金的投资比例,这类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私募基金的主要资金来源。

——私募基金出现向公募基金演变的迹象。美国东部时间2007年6月23日,美国私募基金黑石集团(Black Stone Group)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全球首家公开上市的私人股本公司,并成为美国5年来规模最大的IPO。与此同时,美国另外两家著名私募基金——凯雷投资集团和KKR公司也宣布正在考虑上市事宜。私募基金寻求公开上市的动力来自于自身扩张的需求,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惟有扩充资本,增强竞争力方能适者生存。

三、中国私募基金市场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1.中国私募基金市场的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缓慢,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迅速。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社会信用环境较差、资本市场投机气氛较浓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原因,相对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较为缓慢。尽管难以得到准确数据,但根据各方面情况可以得出的判断是,我国境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总规模远远大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

——外资及中外合资基金占据私募股权基金市场的主要份额。据统计,截至2006年12月底,中外私募股权基金共对129家大陆及大陆相关企业进行投资,参与投资的私募股权机构为75家,投资总额达到129.73亿美元。2007年第一季度,投资中国的亚洲私募股权基金募资75.64亿美元,同比增长329.5%,预计全年国内私募股权投资额将保持100亿美元以上。这些基金主要是以外资为主,本土私募股权基金发展则仍处于早期阶段。直到2006年12月30日,我国境内才成立了首只以人民币募集资金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以契约型形式设立,总规模200亿元人民币,投资者以境内机构为主。

——传统行业成为私募基金关注的焦点。私募基金的投资标的已经不仅仅限于电信、科技等领域,而更多地关注传统行业。例如,2006年私募基金对境内传统行业的投资总额为65.13亿美元,占年度总投资额的50.2%;私募基金对境内传统行业的投资案例共73起,占年度投资案例总数的56.6%。在传统行业中,私募基金最为关注的是房地产行业。截至2006年12月末,房地产行业共有31个私募基金投资案例,占传统行业投资案例总数的42.4%;私募基金对房地产行业的投资额为30.37亿美元,占传统行业总投资额的46.6%(王丽红,2007)。

——外资私募基金对中国传统国有企业和行业龙头并购案例逐步增多。2004年9月,美国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新桥资本收购了深圳发展银行17.89%的股权,并成为深圳发展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标志着大型国际私募基金开始大举进入我国境内。2004年末,美国华平投资集团等机构联手收购哈药集团55%的股权,创第一宗国际并购基金收购大型国企案例。此外,近年来在制造业领域也有多起外资私募基金并购案例的发生,如西北轴承、锦西化机、无锡威孚、徐工集团等均属于行业龙头企业。截至目前,这样的并购案例仍在不断增多。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存在方式、运作方式和操作策略较为灵活,但运作不规范的现象较多。我国私募证券基金的主要存在方式除信托型、公司型和有限合伙型三种之外,还有所谓的“松散型”私募基金④,这种“松散型”的私募基金由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为有资金的客户服务,提供咨询或者代理操作。该类私募基金的主要运作方式包括两种:第一种称为承诺保底,基金将保底资金交给出资人,相应的设定底线,如果跌破底线,自动终止操作,保底资金不退回。第二种叫做接收账号(即客户只要把账号给私募基金即可),如果跌破基金所承诺的收益率,客户可自动终止约定,对于盈利在承诺收益率以上的部分则按照约定的比例进行分成。同时,由于对私募基金的监管并未到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范围更为广泛,投资策略更加灵活,但运作不规范的现象较多,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承诺保底收益率本身无法可依,其中潜伏着较大的信誉风险和市场风险;另一方面是内幕交易和股票操纵现象仍屡有发生。

——私募基金对于拟上市企业项目的竞争十分激烈。由于股票市场发展迅速,使得国内私募股权基金过于追求短期效益,多把投资拟上市企业作为主要投资方向,因而在拟上市企业的项目市场上竞争十分激烈,投资价格有的在20倍市盈率以上。相对而言,著名的国际私募基金更着眼于长远战略,更多关注行业成长性的挖掘和企业基本面的把握,更多关注对优秀企业的长期性培育。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主要退出通道为所投资企业公开发行上市,且以境外上市为主。据粗略估计,2005年私募基金投资企业中的78%赴境外上市,以港交所主板(23%)、香港创业板(20%)和美国Nasdaq(22%)为主,此外还有新加坡主板(5%)、新加坡创业板(3%)、伦敦AIM(1%)等,境内上市只占22%(上交所11%、中小板8%、深交所主板3%)。总体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仍主要通过所投资企业在中国境外上市实现退出。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中国的投资回报率较高,普遍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据有关数据,2002年9月,摩根斯丹利等3家投资公司以5亿元投资蒙牛乳业,在蒙牛乳业上市后获得约26亿港元的回报;2003年,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中国鼎晖投资公司向李宁公司投资1 850万美元,2004年李宁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目前该部分股权投资回报超过10倍;2005年,高盛等机构投资无锡尚德,在其上市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获得了十几倍的回报;2006年6月,同洲电子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深圳达晨创投等4家机构获得了超过20倍的投资回报。通过对相关案例的梳理显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回报率普遍高于其他国家与地区。

——我国对私募基金的有效监管滞后。尽管关于私募基金的相关监管立法自2006年以来开始加速,但我国关于私募基金的法律规定还不健全,迄今《证券法》、《信托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等法律条文均没有对私募基金的定义、主体资格、资金来源、组织方式和运行模式等做出明确规定(朱晔,2005)。此外,《破产法》也未能建立自然人的破产制度,这使得合伙人的诚信问题无法得以保障,因此所谓的承担无限责任在实践中很难落实。只有《证券法》第十条有一个原则性规定:“非公开发行证券,不得采用广告、公开劝诱和变相公开方式”,以及《证券投资基金法》规定基金管理公司可接收特定对象资产委托从事证券投资活动。监管滞后也造成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不规范的现象较为普遍,譬如“坐庄”等事件屡有发生,投资者在与基金管理人发生纠纷时双方的权益难以保证,这也是引发我国证券市场诸多问题的一个重要根源。

2.对本土私募基金发展历史与现状的总体评价。综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本土私募基金的发展路径与国际实践并不相符,大量的私募基金选择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形式进入资本市场,偏重于投机套利等资本炒作行为,而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等有助于国民经济整体福利提升的产业支持不够,这也直接导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发达现象的发生。更需要指出的是,曾经兴盛一时的风险投资基金也有相当部分并没有始终坚持其主业,而进入了“短、平、快”的证券市场来获得短期收益。为什么众多本土资本更青睐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形式,大概归纳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前些年中国社会信用环境不够健全导致创业投资或者风险投资的风险要高于证券市场炒作;二是中国对私募基金的管理长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对私人资本投资的法律限制较多,这种法律环境没有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存在提供法律依据,从而也不利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三是证券市场长期不规范发展,一级市场始终存在较高的无风险收益率,同时二级市场炒作的空间较大,追逐利益的本性也使得大量私人资本转而投入股票市场。

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私募基金市场仍是一个不对称的畸形市场,市场上尚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且由于法律“真空”使得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受到较大限制。但由于社会信用环境、法律环境已经趋好,证券市场日趋理性规范发展,中国私募基金市场的“不对称”和“不规范”的色彩将逐步减轻。

3.中国私募基金市场的发展趋势预测。私募股权基金通过对未上市企业的投资,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股权融资渠道,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并提升企业整体形象。预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将会继续提速,同时预计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也将逐步规范化发展。

——信托型和有限合伙型将成为私募基金的主要组织形式。《合伙企业法》已经明确规定,只征收合伙人所得税,不再征收企业所得税。因此从长期看,未来私募基金的发起人将更多地采用有限合伙的组织形式。但在目前的制度架构之下,采用信托制度可以有效避免我国特殊背景下的有限合伙制的缺点,更具有可操作性。原因在于,信托财产的保管职能由银行专司,并且在银监会的监督管理之下,而且信托公司的受托管理活动也必须严格依照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安全性更高。因此,预计中期内信托型和有限合伙型将成为私募基金的主要组成形式。

——私募基金占基金市场份额的比重将逐步提高。私募基金快速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我国机构投资者和富有阶层的闲置资本积聚已具规模,追求更高盈利的动机趋强;社会信用环境不断改善;法律监管不断完善,如2006年9月8日公布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境外投资者将可以有限制地对A股进行战略性投资,并在限售期后在二级市场卖出;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有企业对外国资本投资控股的开放,为私募股权基金提供了大量的项目源泉;2007年3月实施的《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及6月施行的《合伙企业法》等为境内资本涉足私募基金市场继续创造条件;同时我国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工作稳步推进,特别是开设创业板和建设全国统一监管的OTC市场(场外交易市场)条件已经成熟,这无疑将为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将逐渐成为私募基金存在的重要方式。尽管现阶段,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我国私募基金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但可预计的是,随着私募股权市场制度的完善以及股指期货出台后将降低股票市场的投机机会,部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将向股权投资转型,同时,政策层将会出台系列鼓励对实体经济有推动作用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措施。从中长期看,基金市场将呈现私募股权基金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两分天下”的局面。

——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将成为私募基金的重要投资对象。成长型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质的欠缺和投资风险较高,获得银行贷款和公开发行股票、债券的难度较大,其为破解融资困境存在着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天然需求。同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会筛选有潜力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进行培育,进而推动其在境内外上市的强烈意愿。此外,出于战略利益角度考虑,我国对境外私募基金购并我国居于行业龙头地位的国有企业的控制将越来越严格。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的判断是,境内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将更加关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

——本土私募基金发展将逐步提速,政府资本和民间资本的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天津渤海产业基金正式获准设立后,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不断提速。据悉,具有政府背景的山西能源产业基金、广东核电新能源产业基金、四川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基金和上海金融产业投资基金,已经由国家发改委上报国务院申请第二批产业基金试点。同时,假设对民间投资公司募集成立私募基金的许可放开后,巨额的民间金融资本可以通过成立私募基金实现正规化。预计今后具有政府背景的私募基金将更关注有助于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产业的投资,而民间资本成立的私募基金则相对更关注一般竞争性行业的投资。

——对私募基金的监管将逐步规范化。预计《私募基金管理条例》将会适时推出。其监管的重点将是投资者的资格限定和防范并制止私募基金违规操作对金融市场的冲击,保证投资者的正当权益不受损害。同时,预计外汇管理制度也将进行改革,以适应私募基金在境内外的资金调拨。

4.商业银行应对私募基金市场发展的策略。私募基金市场发展为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在某种意义上也填补了银行信贷与证券市场的“真空”,推动了资本市场“脱媒化”的进程。在面临挑战的同时,商业银行也迎来了业务拓展的新机遇。

——以财务顾问业务为切入点,发展私募基金类中间业务。目前,财务顾问业务已成为各家银行介入资本市场、开拓投资银行业务的突破口。商业银行可通过为企业客户和私募基金进行的投融资、兼并与收购、资产及债务重组等活动提供咨询、分析和方案设计等服务,发展私募基金类中间业务,扩大商业银行传统的财务顾问业务的外延,并创造更多的附加值。

——开展私募基金托管业务。相对于公募基金而言,私募基金投资者对于本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有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商业银行作为第三方为私募基金提供基金托管业务,可以有效防止基金管理人违规交易、欺诈客户及挪用基金资产等行为的发生,因此该项业务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

——在政策允许的框架内,研究设立独资或者合资私募股权基金的可行性方案,如中国银行已通过控股公司中银国际参股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商业银行应在分业经营的政策框架内,借鉴国外模式,研究发起成立独资或者是控股投资公司的可行性方案。具体可行的是与信誉较好且有全球化运作经验的外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共同出资成立投资公司,在国内先行开展私募基金业务。合资成立私募基金需要重点考虑外汇管制、公司法及国内资本市场等制度性制约因素。

——防范商业银行贷款通过各种渠道流入私募基金的风险。目前,境内部分私募基金采取各种途径套取银行贷款违规进入资本市场,这对商业银行信贷质量形成威胁。因此,在私募基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须防控通过各种途径套取商业银行贷款进行投资谋取高额收益而把高风险留给商业银行的私募行为。

注释:

①发展资本主要指投资已经度过初创期,进入发展阶段的企业的私募基金。重振资本主要指投资处于整合阶段的企业的私募基金。

②产业投资基金是一种主要对未上市企业直接提供资本支持,并从事资本经营与监督的集合投资制度,即由不确定多数投资者出资设立产业基金公司,委托产业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委托产业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资产,投资收益按投资者的出资股份共享,投资风险由投资者共担。如果投资对象属于风险较高的新兴行业且投资时期为企业的初始阶段,则为风险投资基金。

③美国证监会1990年发布的144A条款允许私募基金将某些符合条件的证券出售给合格机构投资人,而不需履行证券法的披露义务。但与144A条款关联的交易必须符合一些基本条件,如该证券必须只能出售给合格机构投资人等。

④这种方式实质上也是一种不规范的信托,该类基金是我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中规模占比最大的,同时也是风险最大的类型。

标签:;  ;  ;  ;  ;  ;  ;  ;  ;  ;  

全球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展望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