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贫困大学生所占有的比例很大,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其心理问题,将会影响其学业、影响寝室氛围等,下面就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情况,主要的表现特点,最后分析具体的解决方法,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5-0271-02
在很多大学校园里都发生过危险事件,通过调查显示事件中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比较孤僻、封闭、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但是由于没有得到正确的帮组,自己也没有发泄的渠道,最终出现危险行为,为了保证大学校园的安全,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下面就进行深入分析。
1.贫困大学生心理调查结果分析
相关人员在这方面做了深入的调查,选取全国1000多所高校的大学生作为对象,通过调查得知贫困大学生的比例占到20%,特困大学生的比例占到5%~10%,而且相应的比例还在不断上升。心理学家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样化的,而且非常复杂,因此在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相关人员一定要很好的把握贫困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找到其根本原因,这样构建的心理扶助方法也就具有针对性。结合这一问题,工作人员做了一定的调查,共测量被试8302人,删除部分无效的人员,最终得到的有效数据是7742人,最终的问卷有效率是93.27%,其中男生为2930人,所占比例37.8%,女生为4812人,所占比例62.2%。研究中以每月生活费不足200元作为贫困生的标准,最终检查出贫困生有304人,占总人数的3.9%,对这部分人进行深入了解后发现,其具有抑郁的心理、生活中是我封闭、压抑自己内心的苦闷、心理比较焦虑等。
2.贫困大学生具体的心理表现情况分析
2.1 心理普遍比较郁闷
在长期的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心理郁闷,长期得不到控制后,最终演变为抑郁,属于一种心情低落的综合征,通过调查数据得知,对于贫困学生的人格分析,更多的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做事情比较谨慎、日常比较内向,日常组织活动、参与社会性活动较少,进而导致其心理抑郁。长期其会心理无谓烦闷,很难集中精力做其他的事情[1]。
2.2 学生容易形成自我封闭的心理
由于在某些方面没有自信和信心,大部分贫困大学生容易将自己封闭起来,很少和其他人交流,一般都生活在自己编织的一个孤独的世界中,除此之外,由于在经济方面比较拮据,很难支付日常交往中的一些开支,心理也会担心在参与集体活动中,由于贫困而被其他人取笑,甚至出现看不起自己的心理,因此为了简单的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通常选择自我封锁,长期其和外部的联系中断,通过长期观察发现,还有少部分的大学生会拒绝国家合理的经济补助,由此可见,这部分大学生的心理是充满焦虑和矛盾的,最终选择做一个独行侠,将其封闭在自我的世界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存在严重的心理焦虑症
对于焦虑而言,就是某一个个体主观上的不安情绪,一般在焦虑时伴有紧张、害怕、烦恼等情绪,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其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都非常高,但是由于日常没有足够的资金,或者支付完这些资金之后手里没有富余的资金,经常为生活担忧,不仅要面临社会、生存的挑战,同时也要面临学生交往方面的压力,如果到了和社会接轨的时候,所面临的压力就更大,在社会上面对压力,其急切想要改变自我、实现自我的价值,但是现实有时候并不理想,这样其理想和现实出现了矛盾,进而导致心理不稳定、焦躁的情绪加重[2]。
2.4 贫困大学生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
自卑是自我否定、对自己不满的情感,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理解经济条件,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由于从小就在这方面有一个的压力,因此可以存在偏见就更重,多数贫困大学生认为贫困是一种不体面、没有尊严的事情,由于在经济开销上非常拮据,因此形成我贫困,在这方面不足别人,如果自卑心理严重,还会出现其他方面的自卑,导致自卑的范围扩大,自卑的程度加重,长期就会形成消极的心理暗示。除此之外,当学业加重时,或者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最终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都不如别人,对自己的生活更加没有信心,甚至产生了对自己全面否定的心理,这是自我认知的严重偏离,必须及时予以纠正,否则对其以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3.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分析
3.1 培养贫困大学生积极乐观的人格
对于心理学家而言,心理健康不仅是人们心理没有任何疾病,而是有积极的理想和追求,在社会上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同时形成自己独立自主的人格等,在社会上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很多人存在心理压力时,主要是在生活中形成了习得性无助的特点,无论在何时、无论遇到怎样的事情,再面对现实时都有一种无可奈何的信念,但实际上这些事情并不是其真正无法解决的,因此在对贫困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必须构建其积极向上的人格,具有积极的生活品质,在以后的生活中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中才能很好的解决实际问题,避免陷入极端的自卑中。其中积极的个人特点主要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遇到事情的勇气,人际交往的技巧,对美的感受力等[3]、除此之外,应该引导贫困大学生接受自我,为其树立生活中的新目标,让其感受到生命的真实意义,通过不断参与到正常的社交中,让其对社会感到熟悉,建立自己的人格和价值观,很好的进行人际交往,有自己对生活的理想等,最终用积极的人格面对贫困,用积极的人格超越贫困,有效促进自己身体和心理的成长。
3.2 积极建设和健全大学生扶贫机制
针对贫困大学生而言,在进行心理辅导时,首先要保障其物质基础,通过社会资助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除此之外,有必要建立并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社会支持而言,主要是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得到可以减轻心理应激的支持,进而提高其适应能力,涉及到行为支持、情感支持、认知支持,通过积极的社会支持可以为贫困学生提供广泛的应付资源,有效帮助学生渡过心理危机。通过相关人员的研究表明,通过有效的社会支持后,可以很好的调节应对压力事件,保证其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在建立社会支持系统时,不仅包括资金方面,还包括心理方面,大学生就业方面,社会资源方面等。
3.3 大学生要进行自我鼓励
针对贫困大学生而言,学会自我鼓励十分有必要,由于自我心理比较封闭,因此人际交往有限,外界试图对其进行激励很难,为了摆脱自卑的心理阴影,学生自我激励显得十分有必要。所有人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苦痛、困难等,甚至演变为抑郁、焦虑和悲哀,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所有的负面情绪就会扑面而来,因此要进行自我暗示和自我激励,自我激励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引擎。贫困大学生进行自我激励时,首先要树立远大的目标,生活中充满梦想,并且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用自我激励方法,鞭策自己不断向梦想前行。例如在学习方面,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优点,寻找在生活中、学习中让自己找到自信的点,然后多加练习,这样在生活中就会获得成就感,生活中幸福的事就更多了。
4.总结
通过以上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分析,总结了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几个特点,有针对性的予以了几点措施,严格按照上述方法实践,就可以解决自卑问题。
【参考文献】
[1]蒋莹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6(27).85-88.
[2]孔宪福.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与心理援助策略——孟万金教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价值新探[J].中国特殊教育,2010(9):76-79.
[3]曹洋.贫困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价值探究[J].山东青年,2015(3).119-121.
论文作者:马贞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0
标签:贫困论文; 心理论文; 大学生论文; 自我论文; 自卑论文; 自己的论文; 人格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