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时机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论文_伍杰

(眉山中铁医院 四川 眉山 620010)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时机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自2015年8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86例,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发病72h内实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在发病72h后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治疗发现,在发病72h内实行手术切除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35%,在发病72h后实行手术切除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52%,两组临床效果相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为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手术时间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具有不同的影响,在患者发病72h内实行手术的临床效果较72h后实行手术的效果好,因此在患者出现急性胆囊炎时应及早进行手术,减轻疾病对患者的影响。

【关键词】手术时机;胆囊切除术;急性胆囊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074-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cholecystectomy for acute cholecystitis at different time of operation. Methods 86 cases of acute cholecystit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5 to June 2016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Th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in 72 hours after onse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was performed in 72 hours after the onset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peration time, hospital stay, bleeding volume and complication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5.35%. The effective rate was 81.52%.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5.35% in 72 hours after onset of operation. ,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h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incidence of bleeding and complic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 P <0.05,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Different operation time has different effect on acute cholecystitis patient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operation in 72 hours after onset is better than that after 72 hours. Therefore, the oper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as early as possibl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ecystitis. On the patient.

【Key words】Operation timing; Cholecystectomy; Acute cholecystiti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胆囊是帮助消化的器官,当患者的胆囊受到疾病的侵袭或患者对饮食的习惯不好,则有可能引起胆囊疾病。出现胆囊病变时,患者会感觉到背部有酸胀感和放射性疼痛。胆囊疾病容易诱发胆结石,因此应及早进行诊断和治疗,良好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急性胆囊炎发作的患者若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则会对患者有较大的威胁。本文就不同的手术时机对于急性胆囊炎发作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5年8月—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胆囊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均符合《腹腔镜外科学》关于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WBC超过10×109,中性粒细胞超过0.7,超声检查显示:患者胆囊肿大,周围有炎症[1]。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超声显示胆囊总管结石、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免疫凝血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妊娠期女性、哺乳期妇女。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分两组治疗,观察组43例,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56.5±3.5)岁,病程2~4个月,平均病程(2.5±1.5)个月,患者自感右上腹疼痛明显。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5.2±3.2)岁,病程1~4个月,平均病程(2±0.5)个月,患者感到右上腹疼痛,压痛更加明显。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和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首先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完成各项检查,然后均实行腹腔镜手术,观察组患者在急性胆囊炎发作的72h内进行手术,常规帮助患者消毒皮肤,取仰卧位,将患者头部垫高,稍偏左侧卧位,进行全身插管麻醉,然后实行常规的四孔套管手术,在患者脐下1cm的位置行一个小切口,通入CO2建立人工气腹,保持腹压在12mmHg,然后将腹腔镜从切口伸入,通过腹腔镜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探查,然后观察患者胆囊的情况,对患者的胆囊颈、管及肝、胆总管的位置进行辨别,将胆囊管和动脉充分暴露后将其夹闭,从胆囊床上将胆囊分离后切除,然后检查周围组织以及是否继续出血,将腹腔关闭,术后给予常规的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患者一定的饮食和用药指导[2]。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首先进行抗感染、补充水电解质等治疗,等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各项手术指标正常后在72h以后实行手术,方法与观察组一样。手术结束后给予常规的抗感染治疗,纠正患者体内的酸碱失衡,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在手术结束后给予一定的手术后护理,告知患者注意引流管,要保持引流通畅,给予一定的饮食指导,告知患者在可以进食的时候首先进食清淡食物,并且在手术后给予用药指导,告知患者按时服药,不可随意停药或减药。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评价标准:痊愈:患者症状消失,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对患者的生活无明显影响;有效:患者治疗后症状有明显好转,对生活的影响较小,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少;无效:患者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疼痛明显,对生活影响较大。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全文数据采用软件SPSS 20.0进行计算,以“%”表示治疗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为计量资料,行卡方检验,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为计数资料,行t检验。计算后,若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则用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进行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两组之间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3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1例(2.33%),出现胆管损伤有0例,腹腔出血有1例(2.33%),复发有2例(4.65%),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3%;对照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2例(4.65%),出现胆管损伤有1例(2.33%),腹腔出血有2例(4.65%),复发有5例(11.62%),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25%,两组之间比较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胆囊分泌的胆汁可以帮助消化,当胆囊出现病变时,患者就会出现消化道的问题。胆囊炎根据其起病的快慢可以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是由于胆囊管阻塞或者炎症侵入胆囊而导致的炎症反应。急性胆囊炎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右上腹疼痛,并伴有明显的触痛感和腹肌强直。胆囊炎是临床外科比较常见的疾病[3]。有文献报道称,胆囊炎仅次于急性阑尾炎的急腹症第2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引起急性胆囊炎的病因主要有胆囊管梗阻、胰液反流、穿孔、出血等化学性刺激,以及各种病菌的感染,如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类链球菌等。当患者出现急性胆囊炎时患者会出现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而疼痛往往是最主要的临床症状,起病之初疼痛多局限于上腹部剑突下,疼痛较轻,呈持续性疼痛,以后疼痛逐渐加剧,转移至右上腹,为持续性伴加重的疼痛,同时患者出现发热,一般为38~39℃,发热的程度与炎症扩散的范围有关[4]。对患者的体征进行检查,显示患者会出现压痛,右上腹胆囊区用手指按压有明显的疼痛,出现肌紧张和右季肋部叩击痛,肿块,约有15%~30%的患者在右上腹可以触及到肿块,黄疸,有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但多为轻度和隐性黄疸,腹胀,手术患者会出现腹胀,严重时还会出现肠麻痹[5]。

当患者出现急性胆囊炎时应及时进行治疗,若不能及时进行手术,则会导致患者出现更多的并发症,如可能会并发胆囊穿孔、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以及胆汁性腹膜炎等,因此应及时进行治疗。本文研究不同的手术时间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的影响,当患者急性胆囊炎发作时在72h内进行腹腔镜下的胆囊切除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急性胆囊炎并发更多疾病的几率,加快患者的愈合。而在72h以后进行手术的患者虽然各项生命体征和病理检查均符合手术的标准,但胆囊炎的急性发作会使得炎症向周边扩散,导致患者的炎症范围扩大,从而导致出现更多的并发症,使得患者在手术后有较多的并发症发生,且手术后愈合较差,导致治愈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的负担。因此当患者出现急性胆囊炎时应及早进行治疗。

本文就急性胆囊炎选取86例患者分组进行治疗,根据不同的手术时机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患者发病的72h内实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的住院时间为(6.5±1.2)d,出血量为(38.3±10.7)ml,在发病72h后的住院时间为(9.4±1.4)d,出血量为(54.4±11.9)ml,从本组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在患者发病72h内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出血量,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及早对急性胆囊炎进行治疗可以防止炎症的扩散,减少疾病对患者的影响。从本文表2中可以看出对急性胆囊炎的患者及早进行手术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35%,在72h后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76.75%,两组之间比较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这个结果来看在发病72h内进行手术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在发病72h之后进行手术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有明显差异,因此对于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效果,而当患者急性发作时应及早进行治疗,尽快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减少炎症扩散的几率,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综上所述,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实行早期的手术治疗效果好于实行较晚的手术效果,及早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减轻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有效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云.不同手术时机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75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4,25(01):80-81.

[2]姚泽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不同时段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及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2016,03:73-74.

[3]尹家钊.不同手术时机选择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25(10):82-83.

[4]张勇.不同手术时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疗效[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6,37(04):80-82.

[5]刘杰.不同手术时机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03(23):4568-4569.

论文作者:伍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8

标签:;  ;  ;  ;  ;  ;  ;  ;  

不同手术时机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论文_伍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