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教育科学规划工作的宏观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对策论文,我国论文,科学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时期以来我国教育科研日益得到重视。1979年至今召开了四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会议,分别制定了“六五”、“七五”、“八五”教育科学规划,繁荣了我国教育科学,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工作正在进行,各省市的规划工作也在开展,因此,及时总结经验,适时提出对策性建议,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宏观角度做些思考,以期对各级政府和教育科研规划部门有所裨益。
一、重视基础研究,加强综合性、应用研究
我国以往的课题规划工作以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中心,方向是正确的,在具体的规划课题中综合性、应用研究也占较大的比例(见表1)。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们已有条件适应社会科学综合化、应用化的趋势,我们 应该在不忽视基础研究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综合性应用研究。
表一 全国教育科学“六五”、“七五”、“八五”规划研究课题类型结构统计
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年度项目数 百分比 项目数 百分比 合计
“六五” 13 36%2364%36
“七五” 43 35%8065%123
“八五” 170 41%247
59%417
(表中数据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提供的资料统计而得,下表同)。
1.重视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的前提,是整个教育科研的前提。除此之外,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还在于为整个教育科学的发展,丰富人类科学文化宝库贡献力量。我国教育基础研究远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理论还不多。我们很多应用研究借用的是外国教育理论。外国教育理论当然对我们有借鉴价值,但毕竟文化背景不同,时空条件受到限制,不能适应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在教育科研的规划和管理中,对基础研究重在成果的质量,不要求过多的数量。这类课题应严格控制,并尽可能把此类课题招标或委托给有深厚的理论功底的研究人员。基本理论的突破、创新需要长期艰苦的过程,在课题规划和管理时要注意这类研究的连续性,不能急于求成。
2.加强应用研究。应通过规划,做好教育科研的导向工作。教育科研作为国家的一项事业,首要的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自然要求尽可能快地出成果、出效益,规划课题以应用研究为主理所当然。我国有相当实力的教育科研人员分布于高等院校,基础理论成果主要出自他们之手。但很多人往往是在取得成果之后便停止了课题研究,转向新的课题,却不去关心自己研究成果能否运用于教育实践,如何用于教育实践,实践效果如何。因此,应通过课题规划,使部分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高校科研人员转向应用开发研究,把理论成果直接向应用研究转化。
3.促进各类研究人员的合作。大型的综合性应用研究,靠单一的部门是难以完成的。我国目前主要有高等院校、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三方面的科研大军。从已有情况来看,各方面在承担课题数量上不尽合理(见表2),彼此之间缺乏密切的沟通和联系,合作项目不够,尤其是高校与各级教育科研机构的合作不够。高校与教育科研机构各有研究上的优势和不足,高校研究人员学术水平高,基础研究项目多,但接触实际少,研究成果不易较快地用于实践和得到实践的检验;各级教育科研机构立足于地方,服务于地方,了解实际情况,主要从事应用研究,但基础研究薄弱,容易就问题论问题,只注意局部和眼前,忽视整体和长远的发展效应。他们彼此的独立研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不同类型研究成果之间的连续性以及成果作用于实践的时效性,降低了教育科研的效率。因此规划研究课题时,应进一步加强协调工作,集中高校与地方教育科研机构的力量,协作攻关,把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使研究既有扎实的理论依据,又有密切结合实际的实验研究、开发研究,使各类教育科研人员相互靠拢和合作,推动教育科研成果的快速应用和转化。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正确运用和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作用。在我国现有情况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科研中是一支很大很重要的研究力量,他们牵头承担了大量的研究课题,在“七五”和“八五”规划研究课题中分别占了1/3和近1/4的课题。但教育行政人员行政管理工作繁忙,不能全力以赴参与实质性研究工作,极易把行政工作的方法用于科研中,将行政工作与科研混在一起,最终很难说清科学研究的结果是哪种因素所致。因此,严格地讲,教育行政部门应尽量不直接参与研究过程,以确保研究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在国外,如美国直接进行研究工作的三大部门:一是专业化的科研机构,二是科学工作者组成的合作小组,三是数百所综合大学和学院。[1]前苏联从事教育科研的部门是前苏联教育学院、各加盟共和国的教育研究所、师范学院、综合大学、体育学院、各加盟共和国的教师进修学院等。[2]权衡利弊,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对教育行政人员参加科研,要根据课题需要、本人条件和工作环境,严格控制,慎重选择参加者。在今后的课题规划中应尽可能减少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承担的课题数量。
表2 全国教育科学“六五”、“七五”、“八五”规划研究课题承担部门结构统计
类型 各级各类学校 各级教育科研机构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年度 项目数 百分比 项目数 百分比 项目数 百分比 项目合计
“六五” 2261% 2 6% 1233% 36
“七五” 457
36%25 20% 4134%123
“八五” 236
57%87 21% 9423%417
二、大力发展教育开发研究
教育开发研究主要指运用教育基础研究和教育应用研究的成果为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设计方案、对策,使理论变为可操作、可执行的具体行为、办法、途径的研究。教育开发研究实用性强、效益直接,与教育实践联系最紧,而且开发研究过程的本身就会产生实践效益。
在我国以往的几次规划工作中,虽然有一些开发性质的研究课题,但数量不多,属于技术性的硬件开发的课题更少。大量课题局限在课程改革、教育理论研究、体制改革等宏观性的属于观念性质的问题上,还不同程度受小教育、小科学、小社会等传统思维方式和视野的束缚,科研的步子不够大。因此,要改善科研人员的知识结构,变革传统落后的研究方法,树立大教育观,研究具有影响全局性、整体性的课题。教育开发研究的发展及其成果的应用将会给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各个方面带来无法估量的巨大影响。如电子计算机和机器人在社会生活各方面普遍采用将直接促使教育目的、内容以及与此相联系的教育观念产生一系列极其深刻的历史变革;计算机和视听设备与其他教学手段的结合将创造出现代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崭新教育环境,大大提高教育效率。[3]所以,鉴于我国现有条件,我国应在继续保持已有开发研究类型的基础上,采取特殊政策,使一批从事高科技研究的人员转到教育领域里来,及时赶上教育科研发展的潮流。
三、多渠道、多途径筹集教育科研经费,并合理确定其在各类研究中的分配比例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经费短缺,教育科研经费更少。全国教育科学“六五”规划课题36项共资助经费51.9万元,每项课题平均1.4万多元。“七五”规划课题123项,总经费200多万元,每项课题平均1万多元。“八五”规划课题总经费是620万元,按只给重点规划课题资助的规定,各类重点课题304项,平均每项也只有两万元左右。这些仅够课题的调查、资料、打印、会议费用,根本无实验、出版、宣传、开发与运用等项经费可言。各地方教育科研机构用于科研的经费更少,有的研究根本没有什么经费。而开发研究所需经费要比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多得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科研中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进行,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我国大量教育科研人员集中于理论的思辨研究,为什么个体研究、小型合作研究多而较大范围的综合性应用性合作研究少的原因。我们应该克服教育科研不需要花多少钱,教育科研仅是写几篇文章、编几本书的偏见。目前我国教育科研经费主要是国家拨款,来源单一,数量极其有限,难以满足教育科研发展的要求。国外教育科研经费来源比较广泛。我国应借鉴外国经验,多渠道、多途径筹集教育科研经费,增加教育科研投入。
1.国家应制定规章制度,确保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和增长。如明确规定教育科研经费在教育经费中的比例,在有关科研经费(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中)明确规定教育科研经费所占的比重等。
2.尽快成立教育科学研究基金会,使教育科学研究有固定的经费资助,确保教育科学研究经费的长期稳定发展,走向经费化、制度化。可以通过社会捐助、个人捐助、企事业、公司捐助等多种方式筹集教育科学研究基金。
3.向教育科研自身要经费,变无偿教育科研为有偿教育科研。第一,本着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有关课题的教育科研工作者可以向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投标,谁招标谁出资。第二,教育科研成果本身也是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如教材开发、教学仪器设备、教具的开发、声像制品的开发、教育与心理测验、咨询等都可以有一定的经济来源,可以把由此获得的收入投入教育科研,进行教育科研再生产。第三,过去是干了再说,现在应该给了经费再干。否则,教育科研将失去威信和地位,将失去生存的条件。第四,把第三产业创收获得的一定收入投入科研。
4.走向世界,搞国际合作研究,申请国际教育研究机构的经费资助,申请各种国际教育基金会的资助。
有了教育科研经费,还要合理分配使用,提高经费的利用率,防止浪费现象。我国目前教育科研浪费现象也是比较严重的,有人做了相当深刻的分析。[4]经费的合理分配,一方面是数量上的分配。经费的投入多少将影响该类研究发展的规模、速度、水平和质量。经费分配是协调各类研究的重要杠杆,也是世界各国采用的主要调节手段。自然科学中经费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者的比例大致为1∶2∶5。[5]教育科研在这方面未见到相应的数据。但基本的原则应当是以应用开发研究为重,兼顾基础研究。另一方面是根据经费来源的不同,在资助的课题类型上应有所侧重。如教育科学基金、国家哲社科学基金等基金会的经费可主要用于资助基础研究,国家专项拨款以及教育科研本身有偿服务获得经费可主要用于应用开发研究。这样恰当的经费分配和合理资助将有助于各种类型教育研究的协调发展,共同促进教育科学的进步,共同促进教育实践的变革。
注释:
[1][2]华东师大教育科学资料中心编:《当代国外教育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1986年版,第240、266页。
[3]参见《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文集》,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41—143页。
[4]陈峰:《教育科研浪费论纲》,《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年第1期。
[5]夏禹龙等编著:《科学学基础》,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72页。
标签:教育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