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兼并重组,中国券商跨世纪命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券商论文,命题论文,中国论文,跨世纪论文,业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迅速发展,证券商作为证券市场的参与主体,其业务范围和覆盖地域迅速扩展,数量也随之迅速增加。而伴随着新世纪的临近和到来,一个跨世纪的券商业内重组和兼并的巨浪正在酝酿形成。
我国证券商现状
数量众多 分布集中
作为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券商证券业务经营权的获得,需要经当地金融主管机关审批,并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批准和备案登记。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初期,出现了一段时期的市场准入混乱局面。部分证券从业机构,违规将经营许可权变相出售,以联营等形式交予不具经营权的机构经营证券业务。随着国家清理整顿金融和证券市场经营秩序,加强市场监管,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清晰、明确并严格执行的证券经营市场准入规则和市场秩序,国家证券主管机关严格掌握和控制进入证券市场的券商,券商质量得到了有力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拥有专营证券业务的证券商96家,具有兼营证券业务资格的信托投资公司245家,财务公司69家, 融资租赁公司16家。具备证券经营业务的公司和机构组成了总计达到450 多家的中国券商群体,这些机构所拥有的证券营业部已达2600家以上。初步形成以全国性大券商为主,以各省市级券商为辅的全国证券业务经营和服务市场主体网络。券商总资产近1600亿元。在全国四百多家券商中,80家大中型券商占有现有一、二级证券市场业务的80%,主要分布在经济比较发达、证券投资者密集的经济特区、沿海、沿江大中型城市,如深圳、上海、北京、广州、武汉、重庆等地。
总的来说,我国券商数量偏多、业务趋同、经营业务单一、规模过小、竞争实力弱。1996年度全国券商总资产量之和,尚不足美国美林证券集团2130亿美元的十分之一;全国券商的年度总业务量与之相比差距就更大。
竞争激烈 低效无序
目前,券商主要从传统的一、二级证券市场获得业务和收入,支撑着券商的运转和发展。中国证券市场近年来得到巨大的发展,从1996年初至今,一、二级证券市场规模扩大了一倍以上。一级市场上承销上市公司股票和债券业务,在一年多时间里超过了前几年发行承销的数额总和,深沪股市上市公司数量从1996年3月的337家增加到目前的770 家左右。
但是,由于券商发展远远超过了市场容量的扩展,市场竞争反而比以前更加激烈。从1996年以来,虽然券商数量基本保持在1996年初的四百多家水平,但券商内部机构和员工数量发生了“量”和“质”的急剧改变。券商业内从业员工学历明显上升,博士、硕士等高学历员工屡见不鲜,人才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证券从业人员的数量在一年多内急剧膨胀,从不到十万人增加到了二十多万,增加了二倍以上。
在一级市场上,由于证券承销业务的“同质性”和上市公司资源的“稀缺性”,承销市场供求极不均衡的,出现了严重的买方市场,几乎每个承销项目都有几家甚至十几家券商到上市或拟上市公司争夺。
在二级市场上,证券买卖代理业务则由于券商证券交易部布点超前、设备设施及人才投入巨大,在很大的程度上起到了引导投资、开发投资者市场的作用。但是,又由于过多地领先于中国证券市场上投资者和投资交易额的增长,过多地领先于市场发展,形成了供大于求的中等程度的买方市场。经过多轮市场竞争较量后,在二级市场牛劲十足时,大多数证券营业部交投活跃,成交量较大,尚有盈利;而在熊市时,则交易清淡,度日艰难,所获代理手续费难以维持盈亏平衡。
名列全国前20 位的全国性和地方性大券商, 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80%以上的一级市场承销份额,二级市场的份额也达到50%以上。而且,大券商的一、二级市场业务的市场份额有增大的趋势。不少中小券商业务单一,从未能够涉足一级市场业务,仅仅开展的二级市场业务量也十分有限,与其占用的券商“壳资源”以及资金、人力资源等相比,不成比例,市场效率低下,形成极大的券商资源浪费。
因此,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券商资源,从总体上来说仍然处于无序和低效状态,没有充分发挥出其效用和潜能,亟待进行资源优化重组和配置。
资本密集是券商的行业特征。 目前, 我国券商的资本总量之和达1600亿元人民币,按全国四百多家经营机构所拥有的证券资产来看,平均每家在3.5亿元左右。从券商资本的业内分布来看,1600 亿元总资产中有 80%左右为80—100家券商(约占券商总数的20%)所拥有。亦即,百家国内大券商拥有约1280亿元总资产,平均每家12.8亿元。其中,约有二十家左右的国内超大型券商拥有 800亿元以上的总资产,平均每家40亿元以上,他们构成了中国证券市场中证券经营机构的中坚力量。从券商实有资本金来看,券商注册股本资本金最高的达15亿元人民币,有 6家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组成了中国超级大券商群体。但是,考察四百多家券商的平均股本金,我们发现其金额低得惊人,只有2000万元至3000万元人民币,自有资金实力非常弱小。因此,与世界跨国经营的“航空母舰级”的国际大券商如美林、所罗门兄弟、高盛、野村等相比,中国券商大的不大,小的太小,只能说是一群“舢板级”券商。而且,不少券商还存在初始资金投入不实、资金不到位等“先天欠缺”。
近两年我国券商在发展中注重采取盈余资金增资扩股、改善资金结构等有效措施,来提高和扩大资本实力,券商的资产规模呈几何级数增加。券商增强资本实力已成为券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主流趋势。
兼并重组 已成必然
券商之间业务发展、市场占有率极不均衡,在低层次上对一、二级市场进行激烈竞争,市场分散、效率低下。券商目前资源配置和竞争实力状况,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经济加速改革趋势极不适应,处于被动发展状态。因此,业内资源重组、机构兼并已成必然。
第一,券商面对着证券市场内、外部经营竞争压力,尤其是面对长期的、严重的买方市场压力;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券商强烈地萌生着求生存、谋发展的内在扩张冲动。拥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券商将利用市场竞争挤出效应,从一、二级证券业务市场中挤出劣势券商,占有劣势券商的原有市场。在首先完成市场兼并的基础上,继而进一步兼并劣势券商,扩大市场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此外,券商的资本实力和人才实力的短缺,又使得券商在金融创新、新业务领域的开拓上步履蹒跚,进展甚微。只有走合并发展、扩大规模形成规模经济实力的道路。
第二,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中国进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指日可待。证券市场和证券行业向国际资本的逐步开放将不可避免。可以预见,国门一旦打开,特大型“航母级”的跨国证券公司将长驱直入,势不可挡,必将给已经长期处于买方市场压力下、规模实力弱小、综合竞争力处于劣势的国内“舢板级”券商以毁灭性的冲击。因此,市场开放客观要求和迫使国内券商未雨绸缪,进行业内重组,构造能与国际性跨国券商公司相抗衡,并在竞争中形成良性发展竞争实力的国内券商。
第三,券商在市场竞争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经营风险极大。在高度竞争的证券市场上,券商只有全力发展和创新,才能生存壮大。但是,如何在发展中把握风险,将风险控制在有能力承受的范围内,则是券商需要进行深层次研究、防范并建立一整套风险防范控制机制和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日本山一证券、三洋证券以及霸菱银行等一大批在国内外证券资本市场上经营了上十年乃至数十年、曾经领风骚于一时的“重量级选手”,均因此而被兼并或倒闭。国内的一些大券商也在过去的几年出现过类似的倒闭现象。
所以,券商业内兼并与重组将成为一股发展潮流,四百多家券商逐鹿中原,在证券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经过市场选择,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和诞生为数不多的、具备极强市场竞争能力、开拓能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全国性大券商,就象今天日本证券市场由四大券商一统天下,美国证券业中纵横天下的也只有十来家券商那样。
大幕拉开 好戏连台
近年来,中国证券业内的券商重组与兼并虽未形成热潮,但案例不断涌现和发生,可以说,已经拉开了券商业内重组与兼并大潮的序幕。对已经发生的券商业内机构重组案例的分析和归纳表明,重组的导因主要源于以行政推动为主因,“看得见的手”在券商重组与兼并中的起着调控和导向作用,成为其主要特征。
第一,按国家政策规定专业银行与证券业分离,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专业银行,其经营的证券部与银行实行银证分离时,进行大规模证券资产和特许经营权的存量资产重组。在这个银证分离的资产重组中,国内的几大券商的经营规模、市场覆盖和市场占有率等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壮大。同时,规模扩大对券商的经营和管理提出了高要求,促使券商经营管理上档次。
第二,证券业内的市场准入规范整顿。在进行银证分离的同时,国家管理部门同时进行了证券业内从业机构的规范化整顿和治理,采取严格措施,将非金融类企业从其与具有证券经营权的机构合作经营的证券部清理出去,并对证券营业部特许经营权资源进行重组合并。
第三,证券商发生巨额亏损后的重组和整合。1995年,万国证券在国债期货交易过程中,违规交易并造成巨额亏损,出现严重的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开展券商正常业务经营活动。经过与申银证券的重组兼并后,组成了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此外,较大的兼并重组还有,1995年中银信发生巨额亏损后,被广发证券兼并的案例;1996年中农信则由于发生巨额亏损破产,而被建总行接管兼并。
第四,国内超大型证券公司重组设立。在1996年大规模展开的国内银证分离的基础上,将原属于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的证券经营机构整合重组,设立由国内主要大型国有企业注资参股的资本金在十亿元以上的超大型券商,如东方证券、联合证券等。
第五,券商机构重组还包括了券商内部机构的调整和重新设立。近年来,各大券商为了适应证券市场和业务发展的需要,加强或设立了诸如研究部门、资产重组部门、财务顾问部门、商人银行业务部门等业务发展部门。随着市场竞争形势的发展,证券业内投资基金业务发展也成为一种潮流。可以预见,券商将会根据市场和业务竞争的主、客观环境变化,尤其是在投资银行业务创新、金融工具及金融品种创新和深化过程中,不断整合和调整部门结构和充实人才,从而适应证券市场的发展。
券商资本金的积累和扩大,构成了券商资本重组的主要部分。在券商资本重组过程中,券商纷纷增大资本实力,进行资本重组。随着证券市场业务竞争的加剧,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对券商使用非法资金、违规资金的查处和清理的深入进行,券商深深地感觉到了发展和开拓业务市场所需的资本金严重缺乏和不足,资金已成为制约券商发展的另一个瓶颈。
近些年来,尤其是从1996年上半年中国证券市场由熊市转为牛市以来,券商在交投极为活跃的一、二级市场上盈利甚丰。在竞争的巨大压力下,券商纷纷增资扩股,将盈利转为资本积累或积极吸引外部投资参股扩股,对原有资本结构进行调整,对资本金的数量结构进行规模扩大。
券商经过一轮资本规模扩张,中国证券行业的整体资本实力将得到一次飞跃发展,并将中国证券业带上一个新台阶。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券商将会把提高资本金、增加自身的规模竞争力作为一项长期的追求目标。
国外投行重组与兼并
自从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的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大危机后,美国等国家对证券行业实行了银证分离的管理模式,投资银行券商应运而生。银证分离的状况一直维持到七十年代。进入八十年代以来,金融管制逐步走向开放,金融市场自由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投资银行业务出现了混合发展的势头,投资银行业务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八十年代以来,一批世界著名的投资银行如美林证券、高盛公司、摩根斯坦利等,通过投资银行间的购并,在世界区域性金融中心建立机构和业务网络,国际业务迅速发展扩大。
进入壁垒低、自由竞争是美国证券市场和行业的首要特点。一方面,市场准入制度宽松;另一方面,证券行业的资金投入要求也很低。由于进入容易,美国的券商数量最多时达近万家,从业人员几十万人,竞争十分严酷激烈,每年诞生和倒闭的券商数以几十甚至几百来计。券商之间的资产重组和兼并成为有效的资源调整和配置的常规手段,购并案例俯首皆是。
从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二十年里,美国排名前十位券商的资本额,通过重组与兼并整合,由占全行业资本额的三分之一,上升到三分之二,增长了一倍。大型券商在资本实力、业务规模、业务范围、研发能力、员工数量等方面变得越来越大,其优势主要反映在体现投资银行综合实力的高风险、高收益和高技术的新业务中。在此期间,传统业务收入量的比重从50%下降至17%左右;投入传统业务的资本由45 %下降到6%左右。
美林证券是世界著名的大型投资银行,拥有国际证券市场上较大的市场份额,渗入市场的各个领域和角落进行多元化经营。其成功的法宝一是拥有强大的研究创新能力,二是经营发展中以重组兼并为主。美林证券在40年代成为大型券商,60年代通过分别收购精于政府证券业务和货币管理与咨询业务的另二个大券商德旺证券和埃迪证券,将业务伸入这二个领域;1970年,美林收购全美证券零售排名第五的、擅长于市政债券的固德波帝证券公司,以及跨国收购一家加拿大投资银行,开始大规模进入国际市场;1972年,美林与一家金属公司合资开展商品交易业务;1974年,美林收购家庭生命保险公司,涉足保险业;1977年,美林推出现金管理帐户,成为该年度最重要的金融创新;进入80和90年代,美林推出桥梁贷款,并在垃圾债券、商人银行等业务上取得成功。不断地以重组与兼并发展多元化、国际化业务经营,拓展证券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最终形成美林在世界投资银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美林证券和其它成功的大型券商发展历程表明,资产重组与兼并,对投资银行业务多元化以及券商竞争实力增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推动力的作用。大型券商成长和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推出金融新品种,开辟金融资本新领域的历程,是资产重组和兼并的历程。
券商的对策
市场壁垒下的壳资源
目前我国严格实行证券市场准入制度,不仅在近几年内严格限制新设立证券公司,而且,也限制已获经营权的券商新设立证券经营业务部。高企的市场准入壁垒,使得券商成为一种市场主体稀有资源。因而,券商要在证券市场上发展,只能通过在已有券商或证券业务部间展开。而证券业外企业的加入,只能以重组、参股、兼并方式对现有券商资源进行整合来进行。
政府对证券业进行严格市场准入限制,主要目的在于调控券商避免在现有传统市场上恶性竞争,引导券商通过业内重组与券并增强规模实力和素质,提高市场份额,开拓新的金融品种和新的业务领域。
近期券商重组和兼并的展开,主要将在券商业内进行,业内竞争力处于弱势的券商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购并的壳资源目标。那些雄心勃勃、已经制定了发展战略大计的实力券商,会将其购并视线盯住业务创新、市场占有率上,盯在业内目标券商上,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建立纵向购并、横向购并等发展战略,对目标券商做预见性的信息收集和详尽分析,重点研究,在机会成熟时不失时机地完成购并扩张。
券商如何反购并
证券市场的高投机、高竞争、高技术和高信息等深层次内在特性,使得高收益和高风险成为券商的主要外在经营特征。市场一方面将高收益作为证券市场参与主体券商追逐的动力,另一方面又将高风险的“达摩克利斯”利剑悬在了市场主体券商的头上。券商的市场风险按其性质分成两类,一类为市场主体外生性风险。另一类为市场主体内生性风险。市场主体券商的外生性风险有政策风险、供需风险、企业风险和市场缺陷风险;市场主体券商的内生性风险有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运营风险等。
作为市场主体的券商,在市场经营的激烈竞争过程中,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就成为券商的首要问题。而券商的市场经营风险,则是券商陷入债务危机并发生购并的第一诱因。
证券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券商主体外生性和内生性的经营风险加大。例如,取消券商对客户保证金的控制措施出台,将使部分违规动用了客户保证金、且形成了不良资产的券商,面临巨大的风险。又如,在金融创新领域进行金融新品种国债期货交易,极易发生风险失控,在金融创新品种的杠杆作用的放大效应下,产生巨额交易风险和交易亏损,即使是大型券商也无法承受的巨大债务危机。
市场风险的发生,使实力弱小、甚至实力很强的券商焦头烂额,资金运作失灵,发生严重的债重务和财务危机,证券公司壳资源成为重组购并追逐的目标。
大浪淘沙 适者生存
宏观经济周期及股市运动规律,决定了证券市场不断地运行在相互交替的牛市和熊市中。市场的牛熊态势,对券商的市场竞争和经营有着十分不同的影响。
牛市期间市场交易旺盛,市场业务量巨大,金融创新也层出不穷,处于发展扩张时期,券商在市场上的竞争压力减小,获利增加。此时,市场比较宽松,是政府发挥“看得见的手”规范市场、调整政策的大好时机,券商的外生性风险因之而生。因此,牛市期间券商应该对市场的外生性风险加以注意,尤其要控制市场步入高峰状态时期的风险。在市场的熊市时期,市场交易清淡,交易量萎缩,市场减小,各种交易和承销品种极易套牢,券商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此时,券商的内生性风险成为主要防范的对象。
中国证券市场自从1993年开始到1996年初,处于熊市状态,市场极度萎缩,股票市场上的资金大量流向周边市场如国债期货市场等。在这期间,中国券商业内接连发生了万国证券、中农信、中银信等国内大型券商被市场深度套牢,形成巨额到期无法偿还的严重债务危机,从而步上被它人兼并收购之路,对中国证券业震动颇大。
从1996年初起,中国证券市场在各种因素的推动下走入牛市,人气高涨,交易畅旺,业务市场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以成倍扩大增长,券商进入了良好的发展时期。此时,面对市场的过份投机和火爆,泡沫成份过重,外生性风险随之急剧增大,政府出面迅速推出一系列规范和调控市场措施,增加市场供给,控制过分投机等。
同时,“看得见的手”直接调控券商结构,将银行与证券严格分离,使商业银行退出直接经营证券领域,对原属于银行的券商进行重组兼并,调整机构和资产,重新配置券商资源,发动了中国证券行业的第一次购并潮,给券商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机遇。
目前,我国券商的资产重组与兼并的主要障碍,在于券商体制、产权关系以及券商融资等问题的法律环境的完善和配套。尽管目前由政府行政调控作为主要特征的券商重组与购并、进展比较顺利,在券商重组和兼并方面似乎尚未遇到法律障碍。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如果离开了政府行为,重组与兼并大潮序幕中的哪一出“戏”,都难成好戏。原因就在于上述的券商体制等法律环境问题上,对市场化的券商业内资产重组和兼并还存在较大的障碍。
可以预料,在未来几年里,我国证券管理部门在即将出台的《证券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中,将对上述影响券商发展及其资产重组与兼并至深的问题,逐步给予规范和解决。我国券商群体也正在充分利用“银证分离”的良好和宽松的发展环境,加快券商体制的改革,理顺券商产权关系,将券商体制向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所有制方向变革,改变原有的券商利益一致的局面,形成利益多元化的格局。
目前,我国证券行业建立了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体系,这在一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初期或许是必然和必要的。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这种体制将维持一段时间,我们估计至少在十年以上。但是,应该看到,中国经济与资本证券市场的发展非常迅猛,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已经发展到了目前的水平。由于借鉴了世界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在很多方面走过了发达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道路。
可以预料中国将在2005年至2010年前后,建立对国内资本完全开放的证券行业自由市场体系。届时,券商在证券市场的竞争将比现在更为激烈,市场争夺将进入白热化状态。可以说,从现在开始的五到十年内,将是至关重要的关键历史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中国券商业内重组与兼并将全面展开。
稳健经营 激流勇进
证券行业是高风险和高收益的行业,在市场激烈竞争和券商重组与兼并的巨大压力下,券商防范风险成为券商永恒的主题。要避免发生财务危机,成为市场上的购并对象,券商必须解决好发展、创新与风险控制的问题,从业务的盈利性和流动性出发,在经营中将风险控制放在首要位置,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进行创新和风险经营。控制券商内生性风险,回避市场外生性风险。
券商要尽快建立一整套经营风险监控体系,从决策、授权经营、业务监管等操作程序上规范运作,提高经营机制抗风险能力。并借助和运用高科技的计算机、服务器、网络以及远程通讯,实现券商的管理手段现代化,提高券商硬件抗风险能力。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实施券商经营的多角化战略,使业务范围层次布局和业务地理布局合理化,提高业务构成的抗风险能力。
此外,券商必须起而应对,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在资本实力、人才实力、规模经济实力、研究创新实力四大方面,增强券商的竞争实力,进而提高和深化业务发展,使券商业务能够围绕我国跨世纪的经济转型和国有企业改革转制来拓展业务空间,从而提高和扩大市场份额和占有率。
券商在中长期发展战略指导下经营发展,就是朝着已经制定和确立的经营目标发展,发展思路清晰,发展目光长远,发展目的明确,发展方法不断创新。同时,要着重研究券商竞争对手的经营发展战略和发展动向,作到知己知彼,对竞争对手的创新,及时跟进。
跨世纪的券商业内重组和兼并浪潮正在形成,谁能够抓住业内重组兼并的扩充发展良机,迅速调整和扩大自己的规模实力,走上内涵型发展道路,谁就能够实现自身的高速发展,成为新世纪中国证券行业的超级券商。
新世纪的朝霞开始向中国券商展现出一抹充满跨世纪魅力的金色曙光,中国证券行业的新世纪无疑是灿烂、美好、值得憧憬和向往的;跨世纪的时代,无疑是中国经济和中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之前的黄金时代。当新世纪的朝霞被灿烂的阳光渐渐掩去,中国券商的世纪“长虹”将腾空升起。美丽的七色彩虹高挂在天际,与初升的太阳遥相辉映,中国券商跨世纪的业内重组与兼并的潮流将构成中国证券市场上一道绮丽的风景。
标签:中国证券市场论文; 券商论文; 股票论文; 证券业论文; 投资论文; 期货论文; 证券论文; 市场竞争论文; 壳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