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收入分配与支出账户的研究_收入分配论文

改善收入分配与支出账户的研究_收入分配论文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的改进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账户论文,支出论文,收入分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22文献标识码:A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采用的是产生于前苏联、东欧国家的物质平衡表体系(MPS)。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MPS表现出明显的不足,我国在继续实行MPS的同时,逐步引进产生于发达国家、并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广泛采用的国民账户体系(SNA)。1984年至1992年,国家统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在总结我国当时的国民经济核算经验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以下简称1992年试行方案)。由于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等因素的影响,1992年试行方案采纳了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保留了MPS的部分内容。1993年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五个国际组织联合制定的SNA(以下简称1993年SNA)正式出版,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建议各成员国将1993年SNA作为本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标准加以运用。许多国家根据1993年SNA对原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了系统的修订,我国也对国民经济核算制度进行了不断的改革。1999年国家统计局决定对1992年试行方案进行修订,《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以下简称2002年新核算体系)就是这次修订的最终结果。2002年新核算体系总结了1992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采纳了1993年SNA的基本核算原则、内容和方法,取消了与MPS对应的核算内容,修订了机构部门账户和产业部门分类,调整了基本框架、核算内容和指标设置,从而更加准确、全面地反映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状况,提高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

2002年新核算体系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为推进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目前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正在对1993年SNA进行修订,将共同制定2008年SNA。适应国内外客观情况的不断发展,与国际标准接轨并完善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需要长期的努力。本文拟对2002年新核算体系中的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加以研究,立足于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基本条件和现实可操作性,提出改进我国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的若干建议。

一、建立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与资金流量表的有机体系

2002年新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基本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国民经济账户包括经济总体账户、国内机构部门账户和国外部门账户;附属表包括自然资源实物核算表和人口资源与人力资本实物量核算表。在这三部分中,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是2002年新核算体系的中心内容,它们通过不同的核算方式,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结果进行全面描述。采用基本核算表与国民经济账户并行的结构,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特色。由于核算形式不同,两者是彼此独立,但因涉及的经济内容一致,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的关系不是简单的重复或并列,它们的指标数值关系可以通过一定的核算程序联系起来。笔者认为,在具体内容的指标设置和所体现的功能作用上,基本核算表和国民经济账户应该建立一种互补关系,在协调一致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更加严谨、科学的有机体系,使二者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中都能发挥出更积极的作用。

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属于国民经济账户,资金流量表则属于基本核算表。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按机构部门和经济总体分别编制,反映国内机构部门通过生产过程形成的收入,如何在拥有相应生产要素的机构部门之间进行分配,收入如何在不同的机构部门之间转移以及机构部门如何将它们的可支配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表1(表略,见原文)是2002年新核算体系经济总体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的形式。资金流量表以收入分配和资金运动为核算对象,反映一定时期各机构部门收入的形成、分配、使用、资金的筹集和运用以及各机构部门间资金流入和流出情况。我国资金流量表主栏交易项目按交易的不同性质分为实物交易和金融交易,资金流量表分为主拦不同、宾栏相同的两大部分,即实物交易部分和金融交易部分。实物交易部分反映了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使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以及无偿转移的交易活动;金融交易部分反映了以现金、信用、证券等金融资产负债为交易对象的交易活动。在资金流量表的实物交易部分中,反映机构部门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经常转移、最终消费和总储蓄的有关交易项目,与国民经济账户中的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的经济内容是一致的。2002年新核算体系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部分,设置了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总储蓄等9个与收入分配交易有关的项目,与经济总体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指标的对应关系见表2(表略)的描述。

在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部分中,反映收入分配再分配指标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可支配总收入;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总储蓄。总储蓄是各机构部门进行资本和金融交易的起始项目,通过计算各机构部门的总储蓄与资本转移、资本形成总额之差,得到净金融投资。净金融投资是衔接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部分和金融交易部分的指标。在资金流量表中,金融交易部分描述各机构部门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对资金余缺的融通调剂过程,是资金流量核算的核心部分。因此资金流量核算实物交易部分反映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指标设置,定位在核算“总储蓄”指标基础上就可以满足各机构部门计算净金融投资,进而对金融交易部分进行核算的要求。

由表2可以看出,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与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部分的指标设置差别很小,两者基本上是并列关系。比较表2中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与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部分的指标设置,我们发现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省略了劳动者报酬和生产税净额的二级指标,比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部分的指标设置更简略。笔者认为,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的基本功能是反映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全过程,所以指标的设置应该比资金流量表更详细,并与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部分形成互补关系并建立有机体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积极的作用,满足宏观经济管理、分析和政策目的的需要。为此,可以进行两方面的改进:第一,改进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的指标设置,使之细化;第二,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在核算内容上应该在资金流量表的相应部分的基础之上有所扩充。

二、细化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指标设置

依据我国目前国民经济活动发展的客观情况和国民经济核算基础,笔者认为对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可以做以下指标设置的增补和改进。

第一,在来源方的劳动者报酬和生产税净额项目下设二级指标,并在生产税净额二级指标下区分产品税和其他生产税。如表1、表2所示,2002年新核算体系的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中,劳动者报酬和生产税净额项目下均没有设二级指标,应该把列在资金流量表中相应项目的二级指标列入。即在劳动者报酬项目下,列入工资及工资性收入和单位社会保险缴款两个二级指标;在生产税净额项目下,列入生产税和生产补贴两个二级指标。同时,在生产税指标下再增加产品税和其他生产税两个三级指标。产品税是生产单位生产出来的每单位货物和服务应缴纳的税,其他生产税是生产单位因从事生产活动而需要缴纳的各种税。它们在税种上易于区分,并且在国民经济宏观管理上也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在使用方增设初次分配总收入项目,以便获得各机构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和国民总收入数据。考虑到账户的来源方已经设置了固定资产折旧项目,要计算有关净值指标很方便。所以再增加设置初次分配净收入、可支配净收入,净储蓄项目。这样可以便于核算各机构部门的相应指标和国民净收入、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和国民净储蓄指标。

第三,在经常转移项目下的社会保险缴款项目,增设和“单位社会保险缴款”和“个人社会保险缴款”两个三级指标。1993年SNA区分了四类社会保险缴款:雇主的实际社会缴款、雇员社会缴款、自我雇佣者和非受雇佣者的社会缴款、雇主的虚拟社会缴款。对应我国国情和国民经济核算基础,目前对后两类社会保险缴款项目进行核算的困难还比较大,但核算并区分前两类社会保险缴款则是切实可行的。雇主的实际社会缴款即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缴款是由用人单位直接支付的,不冲减职工工资;雇员社会缴款即个人社会保险缴款如有关医疗保险等参与社会保险计划的个人支出,企事业机关单位在职工的工资表上明确地列出并直接冲减职工工资,由企事业机关单位直接交给政府社会保险部门。这两类数据均可以在政府社会保险部门获得。

第四,在最终消费中的政府消费项目下,再分别列出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个三级指标。其中公共消费是指政府提供给整个社会的一般行政管理、安全和防务、法律和秩序的维护、立法和制定规章条例、公共卫生的维护、环保、研究开发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个人消费支出是指政府对受益者为居民住户个人的保健、教育、社会保障和福利、体育和娱乐、文化等方面的支出。政府对居民住户的这种个人消费支出是以实物社会转移的形式来提供给居民个人的。我国最为直接可以观测的这类支出是政府非市场服务生产者,免费或以经济意义不显著的价格对居民个人提供的义务教育和卫生保健服务。如政府对公民九年义务教育等教育事业经费拨款、对政府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差额拨款等,通过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生产出教育服务和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以实物社会转移的形式提供给居民个人消费。政府提供的实物社会转移满足居民住户个人特定的需要,并且按政府希望的消费方式进行消费,住户个人接受了政府的实物社会转移就获得了这种货物或服务的消费。政府部门提供给居民住户的实物社会转移的数量和种类,反映了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在当前的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政府消费支出中对个人消费支出的份额呈现扩大的趋势,因此通过核算这一指标来掌握相关数据在宏观经济分析管理上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在这些方面的具体支出,可以在政府财政收支决算表中获得。

在做以上指标增补改进后,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的使用方和来源方共增加16个指标。经济总体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指标设置如表3(表略)所示。

三、扩充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核算内容

我国2002年新核算体系的收入分配及支出核算,采用一个账户综合反映原始收入分配、收入再分配和可支配收入使用。这样的单一账户形式达到了简化、直观、易于操作的效果,并且与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部分的表现形式保持一致。但是由于账户单一,我国的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在核算的内容和形式上与1993年SNA比较,存在较大的差距。1993年SNA的收入分配和使用核算,由收入初次分配账户、收入二次分配账户、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和收入使用账户四个相互衔接的部分组成,并在收入初次分配账户设置了二级子账户和三级子账户、收入使用账户设置了二级子账户,形成一套包括8个账户的完整体系。鉴于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就目前的条件而言,要编制一套包括8个账户的完整的收入分配及支出核算账户,尤其是在一些指标项目的细化方面尚存在较大的困难。但就涵盖内容而言,扩充我国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的部分核算内容,缩小与1993年SNA的差距,仍然存在可操作性。具体来说,可以扩充对应于1993年SNA中的“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和“调整后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的内容。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用于核算实物社会转移和机构部门调整后的可支配收入,调整后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用于核算实际的最终消费。1993年SNA在政府、住户和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三个部门设置了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和调整后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由于我国2002年新核算体系在常住机构部门分类中,没有划分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部门,实物社会转移主要体现在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之间。因此,只要在政府和居民住户部门的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中,增设可支配收入及支出子账户(如表4、表5),即可对1993年SNA的实物收入再分配账户和调整后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的主要内容加以核算。

表4(表略)中的指标关系以及与政府部门收入分配及支出主账户(可参见表3)对应指标的关系为:

调整后的可支配总/净收入=可支配总/净收入-实物社会转移支出

实物社会转移支出等于政府部门收入分配及支出主账户政府消费项目中的个人消费。

实际最终消费支出等于政府部门收入分配及支出主账户政府消费项目下的政府公共消费。

总/净储蓄=调整后的可支配总/净收入—最终消费支出

表4来源方与使用方的平衡关系为:可支配总/净收入=实物社会转移支出+实际消费支出+总/净储蓄;或,可支配总/净收入=实物社会转移支出+调整后的可支配总/净收入。

表5(表略)中的指标关系以及与住户部门收入分配及支出主账户(可参见表3)对应指标的关系为:

调整后的可支配总/净收入=可支配总/净收入+实物社会转移收入

居民消费支出等于住户部门收入分配及支出主账户的居民消费。

住户部门的总/净储蓄=调整后的可支配总/净收入-居民实际最终消费

表5来源方与使用方的平衡关系为:可支配总/净收入+实物社会转移收入=居民实际最终消费+总/净储蓄;或,可支配总/净收入=实物社会转移支出+调整后的可支配总/净收入。

表4、表5中的总/净储蓄数额与政府和住户部门收入分配及支出主账户中的总/净储蓄数额相等。需要指出的是,表4、表5的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及支出子账户与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收入分配及支出主账户中对应的内容,即“可支配收入使用”部分的关系是平行的关系。表4、表5中的调整后的可支配收入指标和实际最终消费指标与政府部门和住户部门收入分配及支出主账户的可支配收入指标和最终消费指标,密切联系、相互补充,形成有机体系。据此分析政府、住户部门的收入分配再分配情况和个人消费支出和实际最终消费水平,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可以满足不同的宏观经济管理、分析或政策目的的需要。

四、结 语

以上对我国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的改进,是建立在符合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具体情况和现实可操作性的基础之上。改进后的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可以更好地收集现有的有关收入分配及支出的数据信息,更加详尽全面地核算各机构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收入在不同机构部门之间进行的初次分配、再分配的过程和结果,以及政府的实物社会转移、政府和住户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调整后的可支配收入在最终消费支出、实际最终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分配情况。改进后的收入分配及支出账户与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部分形成有机体系,对更好地发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在宏观经济分析管理的作用有更积极的意义,同时也缩小了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1993年SNA的差距。

标签:;  ;  ;  ;  ;  ;  ;  ;  ;  ;  ;  ;  

改善收入分配与支出账户的研究_收入分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