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方法的效果比较论文_解慧玲

湖北省宜城市玛丽龙头医院 妇产科 441400

【摘 要】目的:评价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方法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92例宫腔粘连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两组。均分分别将不同组别患者命名为对照组(n=46)与实验组(n=46)。两组患者均实施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宫内节育器(IUD),实验组患者给予球囊支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7.39%,且治疗效果较对照组也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期发生再粘连的几率较高,而置入球囊支架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其出现的并发症也较少,防止宫腔再次粘连,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再粘连

导致宫腔粘连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在妊娠或非妊娠状态下,患者子宫受到创伤,进一步引起患者的子宫内膜基底部位受损,从而导致患者发生宫腔全部或部分闭塞。患者会出现不孕、流产或月经异常等症状,是因为其内膜纤维化[1]。目前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被广泛应用,也是该病治疗的首选方式,但术后患者仍然可能出现再粘连的情况,而采用宫内节育器和球囊支架可以防止宫腔再次粘连[2]。为分析这两种方式的具体效果,本次研究将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92例宫腔粘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得良好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间收治的92例宫腔粘连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两组。均分分别将不同组别患者命名为对照组(n=46)与实验组(n=46)。实验组患者的年龄信息介于23-42岁之间,平均年龄(32.9±3.6)岁,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信息介于22-45岁之间,平均年龄(33.1±3.9。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宫腔粘连,且能够配合相关治疗。排除标准:精神异常的患者;月经期的患者。对比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未发现明显差异,且患者的个人信息不会对本次研究结果造成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宫内节育器(IUD),在手术完成后于宫腔内置入宫内节育器,其具体型号和大小根据宫腔的大小来决定,在手术完成后第二天,让患者服用戊酸雌二醇,每次不超过6mg,每日1次即可,持续服用21天。手术后第三周服用黄体酮胶囊,同样每日服用1次,每次不超过200mg,连续服用10天,来月经时停止服用,在第5天重复以上的用药方式,连续治疗3个疗程。

实验组患者给予球囊支架,手术完成后在宫腔内置入球囊子宫支架,并于球囊内注入3-5ml的水,在手术完成后5天将其取出,再将宫内节育器置入,可选择T型或圆形,服用药物和剂量和对照组相同,治疗结束后采用宫腔镜复查。

1.3 评价标准

采用本院自制的表格记录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其中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无效:患者宫腔形态未得到改善,且粘连情况仍然存在。有效:患者的宫腔形态有所改善,存在一部分粘连;显效:患者的宫腔形态和月经完全恢复正常,且可见输卵管口。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两组接受不同治疗方案患者进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进行检验,当计数、计量资料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后显示P<0.05,表示同一观察指标的差异符合统计学判定标准。

2结果

2.1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7.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3讨论

宫腔粘连是因为其子宫内膜受到损伤,而导致子宫内膜受损可能和流产、感染等因素相关,因为在妊娠期,子宫会变得非常脆弱,而进行流产手术后,其雌激素水平会明显降低,从而对内膜增生造成影响,而非妊娠其可能在诊断刮宫或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子宫内膜受到损伤[3]。

通常情况下,患者会出现月经异常、反复流产或不孕,下腹也可能发生疼痛,对其正常生活造成影响,采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可以让其粘连进行分离,从而让其内膜进行修复,但出现再次粘连的情况较多,需要给予宫内节育器或球囊支架[4]。

宫内节育器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张血管,让子宫内膜血流增加,但其不能将子宫的前后壁完全分离,所以其发生再粘连的风险同样较高。而球囊支架是采用器械扩张来使子宫壁张开,可以让子宫内膜快速增长和修复,同时防止发生感染[5]。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施球囊支架的实验组,其治疗效果更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因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期发生再粘连的几率较高,而置入球囊支架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其出现的并发症也较少,防止宫腔再次粘连,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燕,明霞,蒋琼.宫腔放置子宫球囊支架或导尿管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疗效[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9,27(01):33-35+39.

[2]阮军谊,李桂梅,罗丽芳.宫腔内持续放置水囊联合雌激素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研究[J].现代医院,2018,18(12):1818-1821.

[3]李萍,何莎.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方法的比较[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8,24(06):94-95+98.

[4]王楠.宫内节育器、球囊支架与Interceed防粘连膜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分离术后再粘连的效果比较[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8,26(03):23-25.

[5]朱琴.球囊子宫支架预防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17):146-148.

论文作者:解慧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  ;  ;  ;  ;  ;  ;  ;  

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预防再粘连方法的效果比较论文_解慧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