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微创治疗对肝胆结石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的影响论文_孙涛

(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埠河镇卫生院;434302)

【摘要】目的:对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在肝胆结石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预后影响进行调查。方法:抽取我院70例肝胆结石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微创组,常规组予以开放手术治疗,微创组予以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患者手术各项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微创组住院时间为(5.2±0.8)天、胃肠通气时间为(1.1±0.3)天、术中出血量为(54.3±11.7)ml,均低于常规组,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为(1.1±0.3)h,常规组为(1.2±0.2)h,P>0.05。微创组仅1例结石残留、1例创面渗血;常规组2例切口感染、3例结石残留和3例创面渗血病例,P<0.05。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为(78.6±11.4)分,微创组评分为(98.6±9.7)分,P<0.05,t=8.54。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

【关键词】腹腔镜;肝胆结石;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08-0022-01

肝胆结石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肝总管结石等均是肝胆结石常见类型。本病治疗难度较大,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式,既往临床中以开放手术治疗为主,近年来,腹腔镜微创技术使用率不断升高[1]。本次研究以70例肝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在肝胆结石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预后影响进行调查,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70例肝胆结石患者,患者均为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入院治疗人员。常规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平均(42.6±11.4)岁,胆囊结石11例、胆管结石10例、肝内胆结石9例、肝总管结石5例,患者病程平均(6.8±5.4)岁;微创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平均(42.7±11.2)岁,胆囊结石12例、胆管结石10例、肝内胆结石8例、肝总管结石5例,患者病程平均(6.4±5.9)岁。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均无其他肝胆疾病;患者均同意参与调查;患者无精神类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差异。

1.2一般方法

常规组:患者术前开展超声、CT检查,明确结石位置、数量,术前6h禁食。患者在全麻下开展手术治疗。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根据患者结石不同位置做切口,用取石钳将结石取出,胆道镜检查是否有结石残留,留置T管。术后予以抗生素防感染。治疗4周后检查若无结石残留拔除T管。

微创组:患者术前准备与常规组相同,患者仰卧位,采用三孔法手术治疗,建立气腹,压力位12mmHg,在患者剑突下、右侧锁骨正中线与肋缘交叉处、脐下做长1cm的切口,尽量保持与胆总管垂直,为取石创造良好的条件。插入腹腔镜,解剖胆囊三角,分离胆囊动脉、胆总管,在胆囊动脉近端放置可吸收夹,在动脉远端放置钛夹,离断胆囊动脉,而后离断胆囊管,切除胆囊。于患者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前做纵向切口,置入纤维胆道镜,采用取石钳或取石篮进行取石。而后采用生理盐水冲洗胆道,放置T管、引流管,缝合胆总管。术后予以抗生素防感染,术后2-3天拔除引流管,术后3周对T管进行造影无结石残留者拔除T管,有残留者在术后8周取出残留结石。

1.3观察指标[2]

对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通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比较患者生活质量。生活质量采用SF-36量表评估,量表共36个项目,每个项目分4-5级不等,分数高者生活质量高。

1.4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t、卡方视为检验指标,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各项时间指标比较

微创组住院时间为(5.2±0.8)天、胃肠通气时间为(1.1±0.3)天、术中出血量为(54.3±11.7)ml,均低于常规组,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为(1.1±0.3)h,常规组为(1.2±0.2)h,P>0.05,详见下表。

表 1 各项时间指标比较

2.3生活质量

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为(78.6±11.4)分,微创组评分为(98.6±9.7)分,P<0.05,t=8.54。

3.讨论

肝胆结石对患者消化系统影响严重,手术是现阶段临床中主要的治疗方式。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创伤大,术中需要切开胆总管,不仅会增加出血量,也会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且此种手术方式术后结石残留率也较高,因此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临床需求。腹腔镜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效果理想的优点。腹腔镜手术治疗已经成为现阶段针对肝胆结石治疗的主要方式。腹腔镜手术治疗视野更为广阔,能够直接对结石位置、数量、大小进行探查,更有利于手术操作,提升手术操作准确率,降低结石残留率。此种方式不会对腹腔内脏器、肌肉过度牵拉,因此患者疼痛度更低。且腹腔镜手术操作的手术切口非常小,术后不会给患者造成瘢痕,从美观度角度来说,患者接受程度也更高。

结果可见,微创组住院时间为(5.2±0.8)天、胃肠通气时间为(1.1±0.3)天、术中出血量为(54.3±11.7)ml。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胃肠通气速度更快、住院时间更短均证明了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康复速度更快,也证明了腹腔镜微创手术更有利于患者预后。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差异,我们认为,腹腔镜是一种精密的仪器,操作难度比开放性手术高,因此手术时间并无明显缩短。但腹腔镜手术不会暴露术区,同时也不会造成过大创伤,因此患者感染、应激反应的发生率相对更低。微创组仅1例结石残留、1例创面渗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进而证明了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安全性更高,此外,微创组生活质量评分为(98.6±9.7)分,高于常规组,也证明了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更理想。

总的来说,腹腔镜微创治疗对肝胆结石手术患者的预后有着良性的影响,患者治疗安全性更高,康复速度更快,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喻椒.探讨分析腹腔镜微创治疗对肝胆结石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5):59+62.

[2]向华,庄依泽,庞学宇,等.腹腔镜微创治疗对肝胆结石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11):1

论文作者:孙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0

标签:;  ;  ;  ;  ;  ;  ;  ;  

腹腔镜微创治疗对肝胆结石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的影响论文_孙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